有温度的台湾史

有温度的台湾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入选《亚洲週刊》2018十大好书(非小说类)

  思想起啊,唐山过台湾/想暗杀袁世凯的台湾学生/在东京上空撒传单的台湾人/水牛般的男子汉/铁轨上的养女/一曲〈雨夜花〉,台湾真心声/卖菸妇人引起的暴动/牛肉面和美援/〈绿岛小夜曲〉的故事/写一首看不懂的诗/孤女的愿望/明星咖啡屋/唱自己的歌─台湾民歌运动/世间最爽看禁书/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疯狂大家乐,悲哀无住屋/想家的老兵………逐渐汇集的断片,在亚细亚的风中,建构台湾历史的温情与记忆

  历史哪,世间哪
  无非就是这样
  活过,爱过,一宿一梦
  无痕,无伤,各自飘荡

  只留下这古都的晚风
  拂过酒后的深情茫茫
  瓦色银灰,诗鬼跳舞
  风中夏虫,一夕吟唱       
   ──杨渡〈古都之歌〉

本书特色    

  八十则台湾故事与老歌,六十六张老照片,唿唤久未提及的往昔
  无论世界怎么交会激盪,最感动的仍是小人物的生命,那才是我们真实的历史。

  在每一个台湾历史转变的关键性时刻,凡人百姓都与大人物一样值得被看见,是他们的生命记忆与情感赋予了这段历史以「温度」。
  怀揣着钱穆在《国史大纲》序文里说的「温情与敬意」,杨渡在《有温度的台湾史》一书中,勾画出了这些平凡人的面目和他们眼中的历史现场:日殖时期在思想启蒙与战事突围上奋斗的革命者们身处时局高压之下,也不甘沉寂;战后白色恐怖时期「暗夜传灯」的知识分子们让台湾文化的血脉在动盪年代仍能落地生根;新世纪前夕想家的老兵们推动两岸大门打开,工厂女工们为台湾经济奇蹟奉献青春……他们是「漂浮在时代飓风中的微尘」,却也有其「晶莹而可贵的容貌」。
  杨渡自言希望在具有典型性的故事与场景中让读者感知「时代感」,看见历史中有限生命里所能树立的永恆价值。此次杨渡从民众的视野翻转台湾史,透过「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歌」写出了更多历史中温暖的人性。
───《亚洲週刊》2018十大好书(非小说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渡


  诗人、作家。喜欢旅行、阅读、电影和足球。最喜欢的地方,是新疆和阿尔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无尽的沙漠。最喜欢的电影是《直到世界的尽头》。

  生于台中农村家庭,写过诗、散文,编过杂志,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主持过专题报导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

  着有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下一个世纪的星辰》;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导文学《民间的力量》、《强控制解体》、《世纪末透视中国》、《激动一九四五》、《红云:严秀峰传》、《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和台湾农民运动》;长篇纪实文学《水田里的妈妈》;短篇小说集《九天九夜》;戏剧研究《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等十余种。
 

图书目录

上册
代序 晒谷场上的小孩
0.台湾故事序曲:海洋轻拍岛屿的背嵴,如同母亲
1.台湾,和南岛语族的起源
2.古老的传说,有趣的习俗
3.十七世纪的台湾海崃争霸
4.郑芝龙的中国第一跨国商团
5.「开台圣王」郑成功
6.思想起啊,唐山过台湾
7.鸦片战争、清法战争中的台湾
8.刘铭传──台湾现代化第一人
9.战争的号角──牡丹社事件
10.那一天,他们把台湾「交割」
11.镰刀对枪炮的二十年血战
12.想暗杀袁世凯的台湾学生
13.最后的武装起义──噍吧哖事件
14.二等公民,警察统治
15.帝国主义下的台湾
16.新一代的台湾医生
17.「给台湾人议会吧!」
18.在东京上空撒传单的台湾人
19.乡村医生的摩托车之旅
20.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
21.铁轨上的养女──台湾共产党的崛起
22.水牛般的男子汉──李天生
23.大镇压,直到阿里山的小屋
24.赛德克人的血祭──雾社事件
25.统治四十年,台湾第一次选举
26.台湾人日本兵的悲哀
27.到祖国抗日的台湾义勇队
28.一曲〈雨夜花〉,台湾真心声
29.柔性的力量,台湾新女性
30.当弹钢琴的手举起了发报机
31.惊疑还似梦──光复剎那的台湾     
32.鉅变的瞬间,人间的容颜
33.大开眼界的劫收
34.从二等公民到非公民
35.一个卖菸妇人引起的暴动
36.悲剧二二八,人性发微光
37.夹缝中的历史,消失的四年
38.蒋介石的危局部署
39.黄金大搬运,国宝大迁徒
40.离开北平的最后一班飞机

下册
41.流离时代,乱世儿女
42.新台币与土地改革
43.台湾命运的转捩点──韩战
44.白色恐怖的人性扭曲
45.1949渡海传灯人
46.牛肉面和美援
47.蒋家天下蒋家军
48.自由民主的幻梦
49.胡适的最后一声叹息
50.一首歌的变形记──台湾小调的故事
51.不能见光的夜行蝙蝠──两岸密使
52.战史上最奇怪的八二三炮战
53.〈绿岛小夜曲〉的故事
54.乡愁与流浪的行板
55.投宿在不知名山中的蒋经国
56.台湾经济奇蹟的奠基者
57.农村的没落,孤女的愿望
58.叛逆的青春,明星咖啡屋
59.一卡皮箱的企业精神
60.午夜电视机,全台棒球疯
61.青春血肉筑成的奇蹟
62.避过暗杀,蒋经国时代来临
63.燃情的青春,理想的追寻──保钓运动
64.唱自己的歌──台湾民歌运动
65.自我认同的追寻──乡土文学论战
66.蒋介石过世与党外运动
67.陈若曦力劝蒋经国
68.世间最爽看禁书,解除禁忌的年代
69.冷战的最后一批政治犯
70.台北不是想像的黄金天堂
71.鹿港小镇,妈祖庙里烧香的人们
72.疯狂大家乐,悲哀无住屋
73.人道主义的光──人间杂志
74.想家的老兵,打开两岸大门
75.蒋经国开启的历史新页
76.爱拚才会赢,消费社会来临
77.台湾经济奇蹟的背后
78.开放的两岸,崭新的一页
79.大地震,大重建
80.后记:留下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绿岛小夜曲〉的故事
 
1951年,三十三岁的流浪乐师杨三郎在基隆港口的「国际联谊社」担任乐队指挥,也兼任小喇叭手。这个联谊社靠近港口,可以望见海洋。这里曾是国军大撒退的时候,兵荒马乱、人声杂沓的海港,如今是美军协防台湾的要塞,因此专为驻台美军开一个俱乐部,演奏着当时最流行的西洋流行音乐,让美军可以带人来跳舞交际。
 
杨三郎本名杨我成,台北永和人,十八岁学小提琴,后改习小喇叭,十九岁即被邀请在俱乐部献艺。1937年赴日本,拜音乐家清水茂雄为师。1940年赴满洲国,在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流浪,担任乐师参与演出。1945年中日战争转趋激烈而回台。1946年组乐队加入台湾广播电台(中国广播公司前身),1947年在吕泉生鼓励下,完成处女作〈望你早归〉而扬名歌坛。1948年,他结识周添旺,两人先后合作了〈孤恋花〉、〈思念故乡〉、〈秋风夜雨〉等名作。
 
然而在战后的世道,当作曲家难以维生,他只得当乐师才能生存。
 
基隆常常下雨,港口停着不知要开往何方的船,美军俱乐部带着一种异乡的情调,青色的路灯,蒙蒙的夜雨,映着前往演出的杨三郎的身影。有一天杨三郎经过夜雨的街道,心有所感,于是用小喇叭吹奏出一首忧伤的曲子。那曲子悠扬动人,得到听众的好评,夜夜都有人要求他演奏。但点曲子总是要有一个名称,杨三郎不知如何名之,就叫它「雨的blues」。它成了「国际联谊社」的名曲。
 
有一天,乐队的琴手吕传梓有感于基隆的雨中情景,于是以青春男儿漂泊在港都,追寻梦想,望着夜雨而伤感为主题,写下〈港都夜雨〉的歌词。这首曲子自此成为演唱的名曲。后来再由吴晋淮出唱片。
 
今夜又是风雨微微 异乡的都市
路灯青青 照着水滴 引阮心悲意
青春男儿不知自己 要行叨位去
啊~漂流万里 港都夜雨寂寞暝
 
〈港都夜雨〉彷彿是1950年代初,刚刚落定下来,却充满不安、前途茫茫的台湾心情的写照。
 
在港都担任乐师的生活,终于无法满足受过音乐训练,且见识过日本、东北等大城市演出经验的杨三郎的心,他在1952年决定自组一个歌舞团,冒险一搏。他学习日本松竹歌舞团的形态,结合乐师和好友那卡诺、白明华等人筹组一个「黑猫歌舞团」,巡回全台湾演出。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