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认识世界小百科

我的第一本认识世界小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çoise de Guibert
图书标签:
  • 科普
  • 儿童
  • 百科
  • 认知
  • 绘本
  • 科学
  • 自然
  • 动物
  • 植物
  • 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跟着小莉和小菲一起环游世界,
  识识世界5大洲,探索超过30个国家,
  掌握41个知识主题,蒐集世界各地的故事!
  好玩的游戏、有趣的知识,开拓新视野、培养国际观,
  尽在《我的第一本认识世界小百科》!

  《我的第一本认识世界小百科》以环游世界的角度切入,跟着主角小菲和小莉,拜访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由当地的孩子导览自己的国家、介绍自己的生长环境,读者有如身历其境,自然而然了解不同文化与民族素养,拓展新视野!

  书内搭配简明的大地图,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与趣味小知识,是一本能带孩子阅读全世界、培养国际观的入门百科!
  6大单元,由远而近:先从太空看地球,再到欧洲、美国、非洲、亚洲与大洋洲。
  6大折页,从概念到细节:每个单元一开始,都有一张可以打开阅读的大地图,建立基础的地理概念!
  41个主题,由浅入深:认识世界五大洲的历史、地理、自然与人文,运用精彩的插画,轻松图解知识。
  70个认知游戏,引人入胜:好玩的游戏与趣味小知识,一起边读边玩,激发创意无限!

  ※2018年新版
 
博物通识: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与微观探索 本书聚焦于人类文明的演进脉络、自然科学的深刻洞察,以及艺术、哲学在构建人类精神世界的关键作用。它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知识图景,带领读者超越日常经验的局限,领略知识的广袤与深邃。 --- 第一部:文明的潮汐——人类历史的宏伟画卷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人类文明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复杂演变过程,强调了地理环境、技术革新与思想观念对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影响。 一、文明的摇篮与早期社会的结构 我们追溯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以及黄河流域等早期文明的兴起,探讨农业革命如何重塑了人类的社会结构、阶层分化以及早期政治形态(如城邦、王权国家的雏形)。重点分析了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体系及其背后的宇宙观,以及早期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对社会秩序建立的贡献。 二、古典世界的辉煌与思想的奠基 本章聚焦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和民主实践,解析了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遗产如何构筑了西方理性思维的基石。同时,我们审视罗马帝国的扩张、工程奇迹(如渡槽与道路系统)以及其对法律体系的系统化整理,探讨其在文化传播和区域整合中的作用。东方,则着重考察孔孟老庄思想在中国的形成及其对儒家伦理和治国方略的深远影响,以及古印度吠陀文化和佛教的兴起及其对亚洲精神世界的塑造。 三、中世纪的过渡与知识的传承 探讨西欧在罗马帝国衰落后面临的挑战,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在精神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大学的诞生如何成为知识再生的重要场所。同时,我们不会忽略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巨大成就,其在数学(代数)、医学、天文学上的突破,以及对古希腊经典知识的保存与发扬。 四、变革的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地理大发现 深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神学束缚的突破,艺术家和学者如何重新发现古典价值。宗教改革如何动摇了单一的宗教权威,并催生了新的政治理念。地理大发现不仅是贸易路线的拓展,更是世界观的重塑——全球性互动网络的初现,以及由此带来的殖民体系的萌芽。 五、启蒙与革命:现代世界的开端 本节着重探讨理性主义在18世纪的全面爆发,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如何构建了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现代政治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如何转化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实践。工业革命的发生被视为历史的又一次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生产力、城市面貌和社会阶层关系。 六、近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梳理了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帝国主义的顶峰及其导致的两次世界大战。同时,我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进化论等新思潮对既有秩序的冲击。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非殖民化运动的浪潮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与相互依存的境地。 --- 第二部:自然之谛——科学探秘与宇宙的奥秘 本部分剥开现象的表象,探究自然界运行的基本法则,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结构,展现科学思维的严谨与魅力。 一、物质的构成与化学的语言 从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到汤姆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探索,我们系统梳理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及其规律性。深入解析化学键的形成,理解物质的稳定与反应机制。内容涵盖有机化学的基础,探讨碳基生命体的复杂分子结构。 二、生命的本质与进化的逻辑 本部分侧重于生物学的前沿洞察。从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解释了生命信息如何在代际间精确传递。详细阐述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自然选择,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如何为进化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探讨细胞作为生命基本单位的复杂运作机制,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能量转换过程。 三、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与时空的概念 我们将物理学划分为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学两大领域。经典力学(牛顿定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随后,引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对同时性的颠覆,以及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的几何化描述,探讨时空弯曲的深刻内涵。量子力学的引入,解释了微观粒子行为的概率性特征,例如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四、地球的演化与地质的时间尺度 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及其动力学过程——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的形成。我们通过同位素测年法理解地质时间的概念,并研究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巨大影响。 五、宇宙的边界与未解之谜 本章带领读者探索天文学的最新发现。从哈勃对星系红移的观测,确认宇宙的膨胀,到大爆炸模型的建立,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讨论黑洞的性质、暗物质与暗能量在宇宙结构中所占的绝对比重,提出当前科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 第三部:人类的精神疆域——艺术、哲学与逻辑的构建 本部分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工具,探讨艺术如何表达情感,哲学如何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以及逻辑如何确保思维的清晰性。 一、哲学的核心议题与流派演进 从古希腊对“是”的探讨,到中世纪对信仰与理性的调和。重点分析了近代哲学中,经验主义(洛克、休谟)与理性主义(笛卡尔、康德)的交锋。现代哲学则关注语言分析、存在主义对个体自由与责任的强调,以及现象学对经验的还原分析。 二、艺术的风格与审美体验 本节不局限于对艺术史的简单罗列,而是侧重于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如何回应其所处的时代精神。例如,巴洛克艺术的宏大叙事、浪漫主义对情感与自然的推崇、印象派对光影瞬间的捕捉,以及20世纪以来抽象表现主义对传统再现手法的彻底颠覆。我们探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代码与审美法则。 三、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本部分着重于思维工具的构建。系统介绍演绎推理(三段论)与归纳推理的基本结构和有效性判断标准。深入探讨常见的逻辑谬误(如滑坡谬误、诉诸权威),强调在信息爆炸时代,辨析论证质量、保持思维的严谨性是获取可靠知识的关键能力。 四、伦理学的困境与现代社会的道德选择 探讨伦理学理论的基础,如功利主义(最大化总体幸福)与道义论(康德的绝对命令)之间的张力。讨论当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新伦理挑战,如人工智能的责任归属、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等,引导读者进行审慎的道德判断。 --- 总结: 《博物通识: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与微观探索》旨在提供一套严密、连贯的知识体系。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掌握“是什么”(事实性知识),更要理解“为什么”(因果机制)和“怎么样”(方法论),从而培养一种能够融会贯通、持续学习的跨学科思维模式。本书是通往更深层理解世界的桥梁。

著者信息

作者

富兰索瓦兹.德.吉伯特


绘者

杰拉汀.科斯诺

梅兰妮.亚拉格

阿曼汀.拉普因

艾蜜莉.杜佛

米莲.希古迪

戴迪耶.巴力塞维克

译者简介

孙智绮


  喜欢和文字有关的工作,从编校刊,写传单,到写短篇小说和翻译小说,甚至唸故事,只要和文字沾得上边的,都乐于尝试。目前从事翻译及版权方面的业务。代表译作有《我绑架了外公》、《绿拇指男孩》、《153天的寒冬》等。

 

图书目录

从上面看世界  4-7
从天空看城市  8-9
从太空看地球  10-11
世界地图  12-13

欧洲  14-17
英国  18-19
法国  20-21
西班牙 22
葡萄牙23
地中海24-25
挪威  26-27
德国  28-29
古老的城市  30-31

亚洲  32-35
俄罗斯  36-37
伊朗  38-39
印度  40-41
中国  42-43
大猫熊  44-45
喜马拉雅山脉  46-47
日本  48-49
印尼  50-51
稻田  52-53

美洲  54-57
冰棚  58-59
加拿大  60-61
座头鲸  62-63
美国  64-65
大城市  66-67
墨西哥  68-69
祕鲁  70-71
巴西  72-73
亚马孙雨林  74-75

非洲  76-79
摩洛哥  80-81
撒哈拉沙漠  82-83
塞内加尔  84-85
坦尚尼亚  86-87
非洲大草原  88-89
非洲象  90-91
喀麦隆  92-93
非洲森林  94-95

大洋洲  96-99
澳洲  100-101
无尾熊  102-103
大堡礁  104-105
太平洋上的小岛  106-107

回家  108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英国

英国的首都是伦敦。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繁忙的街道有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

1在英国,车子是靠左边行驶的。

2计程车的款式都一样,都是黑色的大型车子。

3被称之为「布比」的警察,戴着很奇特的帽子。

4很多人喜欢去酒吧看足球赛或橄榄球赛。

5这个人来自印度:他缠着头巾,显示他的宗教信仰。

乔住在伦敦的郊区。这个週末,为了庆祝他姊姊莎丽的生日,全家人要去伦敦玩。

到了伦敦,乔和他的家人搭乘双层公车。他们坐在视野最好的巴士上层,看见路上有好多有趣的人。

莎丽想要看英国女王住的白金汉宫。他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皇家侍卫队的交接仪式。

然后,他们去参观鼎鼎大名的福尔摩斯博物馆。乔买了一支放大镜来玩侦探游戏。

最后,他们去了海德公园散步。哇!一只小松鼠就从他们面前穿过草地。

回家的路上,他们在一家「炸鱼薯条」店,买了炸鱼和淋上醋酱的薯条回家吃。

印度

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在像贝拿勒斯(又叫做瓦拉纳西)这样的城市里,马路上挤满了人。这里车子不多,大部分的人都是走路或骑摩托车。
 
1纱丽是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其实就是绕在身上的一条长形布料。

2好漂亮的海报!印度人很喜欢有唱歌和跳舞的爱情剧。

3在城市里可以搭黄包车,这是一种由人、脚踏车或摩托车拉动的拖车。

4牛在印度是很神圣的,牠高兴去哪里就去哪里,有时甚至就睡在马路中央!

5一个商人在卖印度薄饼,这是用面粉、酵素和水做成的饼。

六岁的巴莉住在贝拿勒斯。她家很穷,住在没有自来水的铁皮屋里。

巴莉和弟弟阿维纳很早起床。他们都穿着外衣睡觉,所以不用换衣服。他们的妈妈正在煮早餐。

阿维纳负责照顾一群水牛,他会带牛群去河里洗澡。这个工作很吃力,因为水牛很强壮。

巴莉会捡水牛的粪便,贴在墙上晒干。晒干的牛粪饼能够用来生火,所以可以卖钱。

巴莉赶快换上制服去学校上课!她很高兴能学写字和阅读。阿维纳就没办法去上学 了…… 

下课后,巴莉陪妈妈去印度的圣河──恆河。那里有很多人:有人在洗澡,有人在祷告。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入手這本《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我必須說,它的內容編排實在太有智慧了!不同於一般制式的百科,它更像是一個引導者,一步一步帶著孩子去發現世界的奧秘。我注意到它在介紹「交通工具」時,不是單純羅列飛機、火車、汽車,而是透過「小小的背包客,是如何去旅行?」或「大海裡的大船,要去哪裡呢?」這類引人入勝的提問,讓孩子們對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和原理產生興趣,進而主動去了解。 我對書中關於「植物」的介紹特別讚賞。它沒有直接講述光合作用有多複雜,而是透過「種子為什麼會發芽?」、「為什麼有些花朵會晚上才開?」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探索。書中搭配的插畫,也將植物的生長過程,如發芽、開花、結果,描繪得相當細膩,讓孩子們能夠直觀地理解。 另外,這本書在處理「動物的家」這個主題時,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它會介紹「小鳥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小兔子住在什麼樣的洞穴?」藉由這樣的對比,讓孩子們認識到不同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會發展出獨特的居住方式,也引導他們思考「家」對生物的重要性。 我還發現,這本書在介紹「天氣」時,也做得相當有趣。它不是枯燥地講解氣象學,而是透過「為什麼會有風吹來?」、「為什麼會有閃電和打雷?」來引發孩子的興趣。書中的插圖,也將各種天氣現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孩子們對天氣有更直觀的感受。 總結來說,《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是一本充滿啟發性、引導性與趣味性的兒童讀物。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我已經看到孩子們在閱讀後,會主動觀察周遭環境,並提出更多有趣的「為什麼」,這是我最樂見的學習過程。

评分

哇!這次家裡添購這本《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真的是太棒了!身為家長,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啟發孩子好奇心,同時又能穩紮穩打建立基礎知識的讀物,這本小百科完全擊中我的需求。我特別喜歡它編排的方式,不是死板的條列式知識,而是用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插畫來引導孩子進入每個主題。例如,在介紹動物的部分,它不是單純列出動物名稱和習性,而是透過「小動物的遷徙大冒險」或「海洋深處的秘密居民」這類標題,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在跟隨故事主角一起探索,閱讀的過程充滿了驚喜感。 我發現它在處理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時,也做得相當不錯。像是關於「時間」或「距離」,它不會直接給出定義,而是透過孩子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情境,例如「從起床到睡覺,發生了多少事情?」「從家裡到學校,有多遠呢?」這樣的提問,引導孩子從自身經驗去感受和理解。搭配上豐富的插圖,有時候是一個小朋友搭著長頸鹿的脖子量身高,有時候是用小小的腳丫子數著家門到公園的路程,這些畫面感十足的呈現方式,讓孩子們更容易吸收,也更容易與書本產生連結。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小百科對於「為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孩子們最常問的就是「為什麼」,而這本書並沒有迴避,反而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講到天氣時,它會探討「為什麼會有下雨?」「為什麼會有彩虹?」;在講到植物時,會問「為什麼葉子是綠色的?」「為什麼有些樹會掉葉子?」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搭配科學的解釋,讓孩子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逐步建立起對科學現象的初步認識,這對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非常有幫助。 另外,這本書在探討「不同文化」的部分,我認為做得非常用心。它沒有用刻板印象來描述,而是透過介紹世界各地孩子們的生活習慣、節慶習俗,甚至是他們的玩具和食物,讓孩子們感受到世界的多元與豐富。例如,它可能會介紹「住在極地的孩子如何玩雪?」「住在沙漠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的遊戲?」這種具體的描寫,讓孩子們對異國文化有更真實的想像,進而學會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文化。 總結來說,《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是一本充滿啟發性、寓教於樂的好書。它不只提供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對世界的熱情。我看到我家孩子每天都會主動翻開來看,並且常常會把書裡提到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連結起來,甚至自己編織出新的小故事。這是我最樂見的閱讀效果,也讓我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充滿期待。

评分

這次購買了《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真的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又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的書籍,這本小百科完全達到了我的期待。它的內容設計非常貼心,從孩子最熟悉的周遭環境出發,逐步拓展到更廣泛的世界。例如,在介紹「我們的身體」時,它沒有直接講解器官名稱,而是透過「為什麼我們會有不同的表情?」、「為什麼我們需要吃飯睡覺?」這類引導性的問題,讓孩子們從自身體驗去了解身體的奧秘。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顏色」的介紹。它不是單純列出顏色名稱,而是透過「為什麼草是綠色的?」、「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來引發孩子的好奇心。書中的插畫,也用了很多對比鮮明的色彩,讓孩子們能夠直觀地感受顏色的美妙,並學會辨識各種顏色。 另外,這本書在介紹「水的世界」時,也做得非常棒。它沒有講述複雜的水循環,而是透過「小水滴去哪裡了?」、「為什麼會有彩虹?」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們對水的不同形態和現象產生興趣。書中精美的插圖,將河流、海洋、雨滴等水元素描繪得栩栩如生,讓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 我還發現,這本書在介紹「不同國家」時,也做得相當細膩。它沒有簡單地列出國家名稱,而是透過介紹「住在極地的孩子如何過冬?」、「住在沙漠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的生活方式?」來讓孩子們了解世界的多元。這種具體而生動的描寫,讓孩子們對其他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並學會尊重與包容。 總而言之,《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是一本充滿啟發性、寓教於樂的優質讀物。它不僅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我看到孩子們在閱讀後,會主動去觀察和思考,並提出許多有趣的「為什麼」,這讓我非常欣慰。

评分

這本《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真的讓我在育兒路上輕鬆不少!我一直希望孩子能有廣闊的視野,對周遭的一切保持好奇,但又擔心資訊過載或太過艱澀。這本書的出現,簡直是個及時雨。它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孩子最容易理解的生活周遭事物開始,逐步拓展到更廣泛的知識領域。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人」這個主題時,不僅講述了不同職業人們的辛勞,還融入了許多關於「友誼」和「合作」的故事,讓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發現書中的插畫風格非常柔和且具童趣,色彩鮮豔但不刺眼,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又不至於讓他們分心。在介紹「建築」這個部分,它呈現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有高聳的摩天大樓、樸實的農舍,甚至是奇特的樹屋,並簡單解釋了不同建築的用途和特色。這讓孩子們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對空間和設計的初步想像。 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對於「聲音」的探討也頗具巧思。它透過一些有趣的對話和情境,讓孩子們去分辨不同的聲音來源,像是「小狗汪汪叫」、「火車轟隆隆」,甚至是一些比較抽象的「風的嘆息」。這樣的引導方式,能夠培養孩子敏銳的聽覺觀察力,並學會從聲音去辨識事物,這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實用的能力。 此外,這本書對於「顏色」的介紹,也遠不止於認識紅、黃、藍。它會探討「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草是綠色的?」,甚至介紹一些比較特殊的顏色,例如「孔雀羽毛的炫麗色彩」或「日落時的橘紅色」。這種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孩子們對色彩的認知更加豐富,也更容易在藝術創作中運用色彩。 總而言之,《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兒童讀物。它不僅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引導孩子思考,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我已經看到孩子們對書中的內容津津樂道,甚至會模仿書中的情節,這讓我非常欣慰。這本書確實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大門。

评分

這本《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根本就是為我家的小寶貝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在找一本能夠激發孩子探索慾望,同時又具備知識性的讀物,這本小百科讓我驚喜連連。它巧妙地將知識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例如在談論「時間」時,它不是直接講授秒、分、時,而是透過「從起床到吃晚餐,發生了多少事?」、「下一次生日,還要等多久?」這類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提問,引導孩子去感受時間的流逝。 我對書中對於「聲音」的描寫印象深刻。它沒有枯燥地講解聲波,而是透過「小鳥在唱歌,是什麼聲音?」「火車經過,發出什麼聲音?」這類具體的例子,讓孩子們去分辨不同的聲音來源。書中的插畫,也生動地描繪了各種發出聲音的場景,讓孩子們能夠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獲得啟發。 此外,這本書在介紹「光」的時候,也做得相當有創意。它不會深究光學原理,而是透過「為什麼白天會有太陽?」、「為什麼蠟燭點亮了?」來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書中精美的插圖,將陽光、燈光、月光等不同光源描繪得栩栩如生,讓孩子們對「光」有更直觀的認識。 我還發現,這本書在介紹「數學」時,也處理得非常自然。它不是硬梆梆的數字練習,而是透過「我們有多少根手指頭?」、「為什麼有時候要分兩半吃?」這類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接觸到數數、形狀等概念。這種方式,讓孩子們覺得數學很有趣,而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科目。 總結來說,《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是一本充滿創意、引導性與教育意義的兒童讀物。它不僅傳遞了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我已經看到孩子們對書中的內容愛不釋手,並且會主動去觀察和探索周遭的世界,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學習成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