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航海時代到歐盟的成立──
以長期跨距,全麵俯瞰歐洲霸權勃興與衰退的四百年,
歐洲稱霸世界的主因──民族國傢/産業文明
以這兩條綫索為主軸,探索歐洲如何席捲近代世界!
令亞洲望塵莫及的歐亞大陸最西部的國傢們,如何席捲世界,在現代擴散其影響?最終,近代歐洲霸權又是如何崩壞?一戰結束前的近代歐洲史,是一部歐洲稱霸世界的故事。然而,人類無論哪個時代的曆史都有光明與黑暗的一麵。
十九世紀的歐洲不隻確立瞭科學技術、經濟繁榮、國民政治權力的提升,同時潛藏著殖民地統治、移民差彆待遇、勞工階級問題等不安。傳統的近代史隻強調歐洲的進步與理性,卻未能公平對待歐洲殖民侵略的曆史真相。因此,本書指齣歐洲霸權的成因及其影響,剖析民族國傢的形成、産業文明的發展,乃是霸權興衰的雙麵刃──它促成歐洲影響力擴及全球,最終卻也導緻世界局勢重新洗牌,領導地位由美國取代。
■採用「年鑑學派」的史學觀,打破傳統曆史認知, 「産業革命」與「民族國傢」非十九世界突然齣現的潮流!
本書作者福井憲彥為日本研究年「鑑學派史學」的第一人。為瞭究明長期、隱而不顯的曆史綫索,將歐洲稱霸世界的時代視為「漫長的十九世紀」,並將論述的時間軸從十五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談起,到二十世紀初的一戰結束為止,分析讓亞洲望塵莫及的歐洲四百多年來從強大到衰弱、解體、再重組的變化因由。
十八世紀的歐洲,由開明專製的君主與信仰理性的知識分子們,率先開始瞭由上而下的「近代化」。進入十九世紀後,相繼發生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掀起瞭大西洋周邊的連鎖革命浪潮,「民族國傢」的雛形逐漸浮現。「産業文明」與「民族國傢」並非十九世紀專屬的發展,而是貫穿歐洲四百年曆史的主綫。
■重新質問近代史上關鍵的概念── 何謂「民族主義」、「近代」、「産業革命」、「帝國主義」?
現今習以為常的「民族國傢」(Nation State),究竟有什麼涵義?「Nation」一詞到底該如何解釋?「Nation」是包含國傢、國民、民族三種意義的詞匯,至十八世紀末纔産生,並且在經過一世紀之後,「民族主義」的樣貌已和初期大不相同。
「近代」(Modern)並不是一個有明確定義的概念,對歐洲各個國傢的發展進程來說,意義也不盡相同,因此本書對「近代歐洲」採用「漫長的十九世紀」的觀念,將十八世紀後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設定為「近代歐洲」的時間範圍。另外,作者認為,「Industrial revolution」也應該稱為「産業」而非「工業」革命,因為不隻包含工業的生産現場發生革命,連消費、流通、勞動與生活的各種層麵都發生瞭變化。因此這樣的變化,絕不隻是工業短期進步的現象。
■産業革命與民族國傢産生的戰爭模式──「總體戰」, 使歐洲結束瞭「美好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喪失瞭霸權。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這段時間,在歐洲往往被稱為「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然而,這其實是在經曆過彷彿惡夢般的一戰後,後人迴顧那段時光,所賦予的感想。
經過産業革命後工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的歐洲,在戰爭時可以最大程度地動員所有生産技術,並研發齣新的戰術(壕溝戰)與武器(機關槍),使戰爭進入長期化,進而必須投注全國之力與人員。因此,使戰爭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總體戰」體製就此誕生。
産業文明與民族主義經由戰爭成為一把雙麵刃,在經曆過喪失超過一韆萬生命、使歐陸化為焦土的一戰後,歐洲的霸權逐漸凋零,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崛起。
■經曆兩次大戰後的歐洲,世界霸權的地位由美國所取代, 今日的歐盟該如何超越過去民族國傢的界限、共同解決來自世界的難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間的秩序麵臨崩解與重整,歐洲為瞭經濟上的閤作,從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開始、經歐洲共同體(EC)後形成歐盟(EU),如今堪稱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
然而,歐洲目前待處理的課題仍堆積如山,隨著英國脫歐、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難民潮的湧入、恐怖攻擊、全球的環境議題,歐洲現今需要解決的問題已不是民族國傢所能應付,而需要超越國傢組織之間的閤作,纔能記取曆史的教訓,擺脫民族國傢舊秩序的束縛,共同麵對來自內部與世界的挑戰。
■歐洲成為世界霸主之路的光彩與背後伴隨的陰影。 在産業革命、科學發展、國民權力提升的理性、進步一麵的背後,也交織著對勞動者的榨取、奴隸的苛使及殖民地侵略等等文明的陰影。看似富裕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好年代」,內部其實已潛藏著讓霸權衰落的種子。
◎政治與文化 經過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帝國的統治之後,布爾喬亞成為歐洲新崛起的統治階級,他們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而取代貴族,變成政治的支配者。
◎都市與農村 近代歐洲的特徵之一,便是工業化過程造成的都市發展,大量人口朝嚮都市集中。以往農村人口占多數的社會結構麵臨崩解。
◎金融資本與大企業的興起 相較於産業革命初期,十九世紀後半隨著經濟規模增加,銀行與企業開始具有龐大影響力,齣現瞭大型「財團」。
◎富裕階層與勞動階層 在産業革命蓬勃發展的十九世紀,以歐洲各地的都市為舞颱,各式社會運動也隨之興起,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權。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同時伴隨著社會主義。
◎科學的進步與「科學信仰」 從十九世紀開始,人類的科學以驚人的速度進步,不斷重復著「典範轉移」的過程,然而,也齣現瞭將自己的主張以科學之名加以包裝的「科學信仰」。
====================
■《歐洲霸權的光和影》能夠帶給颱灣讀者什麼啓示? 近代歐洲民族主義的光,成就瞭歐洲霸權;影,則把歐洲拖入總體戰的深淵。
『民族主義』是雙麵刃,它對主體身分逐漸覺醒並高漲的颱灣,又有哪些啓發呢?
本書的啓示是:
東亞大陸,包括颱灣在內,本身就置身於工業革命、民族主義這兩大「近現代」框架內。兩岸在「民族主義」上的認知齣現裂痕並開始角力,故歐洲霸權故事的光與影,實在值得當下的東亞加以藉鑑。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钜獻 《歐洲霸權的光和影──「近代」的形成與舊秩序的終結》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齣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4捲。這套書的齣版是希望跳脫齣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曆史之流,尋找曆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颱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係由21捲構成,陸續齣版中――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剋服多次的滅絕後,「人類」興起、擴散齣去的「文明」是?
作者: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02《亞曆山大的徵服與神話》 偉大皇帝的帝國為何一代就破滅?重新探討希臘中心的希臘化時代觀。
作者:森古公俊(帝京大學教授)
03《斯基泰和匈奴.遊牧的文明》 在駿馬奔馳的草原上──探索希羅多德和司馬遷筆下騎馬遊牧民族的世界。
作者: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
04《通商國傢迦太基》 腓尼基人建立,卻在布匿戰爭被羅馬埋葬的海上帝國。
作者: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從都市國傢發展成大帝國,後因一神教的誕生而轉變的古代社會大劇。
作者:本村淩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唐」是漢民族的王朝嗎?粟特人的足跡和歐亞大陸中央的躍動。
作者: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
07《伊斯蘭帝國的聖戰》 一瞬之間創造齣大帝國,全新的世界真理。從穆罕默德到現代。
作者: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
08《塞爾特的水脈》 在被羅馬和基督教襲捲之前。「夢幻之民」的文化遺跡。
作者: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
09《義大利海洋都市的精神》 漫步在威尼斯和阿瑪菲,在街上感受相融的「時間重疊」。
作者:陣內秀信(法政大學教授)
10《濛古帝國及其漫長後續》 為人類史帶來開創性的大帝國解體後,中亞發生瞭甚麼事?
作者: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11《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繼承拜占庭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的「長壽巨象」的多樣性。
作者: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從吳哥窟開始,託付給巨大遺跡的民族精神和世界觀。
作者: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
13《印加和西班牙.帝國的交錯》 在西班牙支配下維持命脈的「印加」。原住民和徵服者的共生和反叛。
作者: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從國民國傢誕生到歐盟。製造世界秩序的「歐洲」之全貌。
作者: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在歐洲和亞洲間搖擺,廣大無邊的帝國和皇帝一族之光與闇。
作者: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史上最初的股份公司,從誕生到消滅的兩百年。亞洲海域是世界中心。
作者: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空前的繁榮,是放手殖民地美國而帶來的。從物品和女性看世界帝國的盛衰。
作者: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滿洲人的光輝帝國。中國民族主義和西藏問題的起源。
作者: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産》 透過日韓戰後形成的滿洲人脈,樸正熙和岸信介。質問東北亞的現在。
作者:薑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副教授)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從萊特兄弟到九一一。在「戰爭世紀」勝齣之超級大國的一百年。
作者: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
21《人類該何去何從?》 環境與人口、海洋與人類、宗教與社會,以及非洲的現狀。多麵嚮的論述。
作者: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森本公誠(東大寺長老)、鬆田素二(京都大學教授)、朝尾直弘(京都大學名譽教授)、Ronald Toby(伊利諾大學教授)、福井憲彥、杉山正明、青柳正規、陣內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