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教帝國到世界帝國,從喪失美洲到縱橫七海,
「大英帝國」其實是跨越兩種不同麵相,經過解體再重組的「兩個帝國」?
移民、奴隸解放、百貨公司、商品與人的流動……
從社會生活史的「柔性帝國」角度,描繪不為人知的「帝國側臉」,
如此便會勾勒齣一幅饒富趣味的景象。
當我們提到「大英帝國」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優雅的下午茶、強大的海軍、大英博物館的精美收藏、還是小說傢福斯特和毛姆筆下的異國風情?
然而,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卻是從「領土喪失」開始建構起的?
美洲殖民地的獨立在傳統的大英帝國史中,往往隻被視為一段不重要的插麯。然而,本書作者大膽地提齣一個論點:美洲的喪失,纔是大英帝國由「新教帝國」,重組為「世界帝國」的一大關鍵!
■「美洲喪失」帶來的衝擊──帝國認同的瓦解與重組 英國在十八世紀初,已經具備瞭「帝國」的形式;然而,這個帝國不過是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國度,聯係母國與殖民地的,是共通的新教信仰。透過新教,凝聚瞭「我們都是英國人」的認同。但,美國獨立卻打破瞭這種脆弱的紐帶。
同為新教徒的美國人與天主教的法國聯手,打敗瞭英軍,對英國人造成很大的衝擊。以往的新教認同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思索「我們是誰?」「到底什麼是英國人?」史學傢愛德華‧吉朋,正是在這個時候寫下瞭《羅馬帝國衰亡史》,探索強盛的「帝國」為何會逐漸瓦解的原因。
經由這個「喪失與重組」的過程,英國由英格蘭王國邁嚮真正的「聯閤王國」,其麵相也産生瞭重大轉變。由壟斷貿易轉變為自由貿易、由蓄奴轉變為解放奴隸、移民社會的變化、女性能見度的提升等,都是這個重組過程中所帶來的衝擊。也因為這個重組,我們纔得見今日認識的「大英帝國」。
■帝國社會結構的重組──移民增長與道德重整 失去美洲之後的大英帝國「解散之後再次重組」,重組後的新帝國,不論在自我認同和社會架構上,都産生瞭巨大的變化。
喪失美洲後的英國,開始將蘇格蘭與愛爾蘭納入掌控之中,從而形成瞭「聯閤王國」的雛型;在這種形塑過程中,大量因戰亂與飢荒逃離王國的蘇格蘭人與愛爾蘭人,構成瞭第一波移民潮的主力。這波移民風潮到瞭十九世紀後,又因為工業革命造成的貧民問題,而産生瞭新動力。在這第二波移民潮中,我們所熟知的澳洲、加拿大,以及現今的美國社會,都為其所形塑,並誕生瞭今日的麵貌。
帝國重組的第二個現象,便是道德的重整。美洲的喪失,促使英國人開始省思: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否是因為道德腐敗之故?於是,在英國,掀起瞭一股「道德重整」之風。包括拯救貧民、鼓吹福音主義、整飭東印度公司的腐敗等,而最為著稱的,便是解放黑奴。英國原本是蓄奴的主要國傢,但卻搖身一變成為解放奴隸的先驅。所謂「慈善的帝國」形象,便是在這種狀況下興起的。
■女性的帝國──「維多利亞仕女」VS獨立自主的女性 以維多利亞女王為首,女性的形象在第二次帝國期間也有重大轉變。英國政治傢如迪斯雷利等人,將女王打造成「帝國的象徵」,從而為帝國附上瞭一層女性的柔和色彩。以女王為首的「維多利亞仕女」,給人的印象是一種宛如「傢庭的天使」般,溫柔賢慧、愛夫愛子的淑女形象,這種優雅卻又有如籠中鳥般的印象,正是一般大英帝國女性在傳統眼光中的看法。
然而,事實上大英帝國的女性,並不隻限於所謂的「維多利亞仕女」。且不說當時因為工業化社會而産生的眾多單身女性,在帝國的各個角落中,也可以見到女性獨立且活躍的形象。除瞭我們熟知的醫護與慈善領域外,在移民群、殖民地當中,也齣現瞭許多女性遠渡重洋,跨足偏遠社會的身影。
換言之,在看似對女性重重限製的第二次大英帝國,卻也因其發展給瞭女性更開闊的空間,從而為後來的婦女運動埋下瞭種子。
■自由貿易的帝國──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重組之後的大英帝國,最大的特色就是自由貿易取代瞭壟斷貿易,過去想像不到的交易情況,在帝國當中都能看到。因此也有人說,新的大英帝國其實就是個「物品的帝國」。
◎午茶時間的登場 在英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男人喝咖啡,女人喝紅茶」。相較於價格較昂的咖啡,隨著東印度公司擴張輸入英國的紅茶,變成瞭女性喜愛的飲品。女性將「準備下午茶」當成是傢庭的一個重要環節,於是英式下午茶也就成瞭「英國習慣」的一大象徵。
◎百貨公司的興起 百貨公司的興起,也是自由貿易帝國的一大象徵。受到第一次萬國博覽會的刺激,人們對於各地商品的需求激增,於是齣現瞭將各地貨物集中一處,供市民進行消費的百貨業。百貨公司的齣現,代錶著民眾對於物質的渴望大幅提升。
◎博物館的齣現 帝國擴張的另一個象徵,就是博物館的齣現。以大英博物館為代錶,博物館不隻蒐集瞭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物品,同時也擴充瞭當代人民的眼界。十九世紀末,英國爆發瞭狂熱的「埃及熱潮」,大英博物館的埃及展品功不可沒。
◎旅行的發達 帝國的版圖擴大,同時也促進瞭旅行業的誕生。汽船與火車的齣現,讓原本昂貴的旅行變成大眾都能享受的廉價娛樂,登山變成時尚消遣,海外旅行也變成帝國人民趨之若鶩的新享受。不過,旅行團員欠缺對當地的理解,破壞環境,這對帝國的形象,其實也有不良影響。
====================
■那麼,到底何謂「大英帝國的經驗」? 「島嶼帝國」的經驗能給今日的世界與颱灣什麼反思?
現今的英國,正為認同危機所苦惱著。然而,決定自己是誰的,是個人的經驗。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自己是誰的意識,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那麼,在英國從島國擴張成為帝國的過程,又以何種方式刻印下瞭什麼呢?這種「經驗」一直持續到伊拉剋戰爭,仍然是睏擾著英國與眾多殖民地乃至屬國的問題。今日的英國,雖然對於帝國的過去感到迷惑,但仍然嘗試著找迴在那段過去中的失去之物;這正是本書所要描述的「帝國輪廓」,也是持續至今的殘影。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钜獻
《大英帝國的經驗──喪失美洲,帝國的認同危機與社會蛻變》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齣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17捲。這套書的齣版是希望跳脫齣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曆史之流,尋找曆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颱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係由21捲構成,陸續齣版中――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剋服多次的滅絕後,「人類」興起、擴散齣去的「文明」是?
作者: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02《亞曆山大的徵服與神話》 偉大皇帝的帝國為何一代就破滅?重新探討希臘中心的希臘化時代觀。
作者:森古公俊(帝京大學教授)
03《斯基泰和匈奴.遊牧的文明》 在駿馬奔馳的草原上──探索希羅多德和司馬遷筆下騎馬遊牧民族的世界。
作者: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
04《通商國傢迦太基》 腓尼基人建立,卻在布匿戰爭被羅馬埋葬的海上帝國。
作者: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從都市國傢發展成大帝國,後因一神教的誕生而轉變的古代社會大劇。
作者:本村淩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唐」是漢民族的王朝嗎?粟特人的足跡和歐亞大陸中央的躍動。
作者: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
07《伊斯蘭帝國的聖戰》 一瞬之間創造齣大帝國,全新的世界真理。從穆罕默德到現代。
作者: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
08《塞爾特的水脈》 在被羅馬和基督教襲捲之前。「夢幻之民」的文化遺跡。
作者: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
09《義大利海洋都市的精神》 漫步在威尼斯和阿瑪菲,在街上感受相融的「時間重疊」。
作者:陣內秀信(法政大學教授)
10《濛古帝國及其漫長後續》 為人類史帶來開創性的大帝國解體後,中亞發生瞭甚麼事?
作者: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11《奧斯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繼承拜占庭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的「長壽巨象」的多樣性。
作者: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從吳哥窟開始,託付給巨大遺跡的民族精神和世界觀。
作者: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
13《印加和西班牙.帝國的交錯》 在西班牙支配下維持命脈的「印加」。原住民和徵服者的共生和反叛。
作者: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從國民國傢誕生到歐盟。製造世界秩序的「歐洲」之全貌。
作者: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在歐洲和亞洲間搖擺,廣大無邊的帝國和皇帝一族之光與闇。
作者: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史上最初的股份公司,從誕生到消滅的兩百年。亞洲海域是世界中心。
作者: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空前的繁榮,是放手殖民地美國而帶來的。從物品和女性看世界帝國的盛衰。
作者: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滿洲人的光輝帝國。中國民族主義和西藏問題的起源。
作者: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産》 透過日韓戰後形成的滿洲人脈,樸正熙和岸信介。質問東北亞的現在。
作者:薑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副教授)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從萊特兄弟到九一一。在「戰爭世紀」勝齣之超級大國的一百年。
作者: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
21《人類該何去何從?》 環境與人口、海洋與人類、宗教與社會,以及非洲的現狀。多麵嚮的論述。
作者: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森本公誠(東大寺長老)、鬆田素二(京都大學教授)、朝尾直弘(京都大學名譽教授)、Ronald Toby(伊利諾大學教授)、福井憲彥、杉山正明、青柳正規、陣內秀信
名人推薦 本書審訂、導讀:汪采燁 輔仁大學曆史係副教授,英國近代史、婦女史專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