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

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融融
图书标签:
  • 母爱
  • 亲情
  • 成长
  • 家庭
  • 回忆
  • 情感
  • 故事
  • 文学
  • 治愈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段情爱与忏悔交织的多角爱情故事 映照出大时代下的悲欢离合与委婉曲折 「她悄悄地走了。六年来,没有和罗云龙有过丝毫的联系。像一个重新起跑的运动员,一鼓作气,读出了学位,找到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新生活。她知道自己不应该去见他的。她不准备去的,她拒绝过,推託过的。但是,另有一种力量,像一个不讲道理的野孩子,把她的理智统统赶走。野孩子太强大,太固执,太不顾一切,像泼妇一样地尖叫,我要去,我要见他!」 钢铁工人出身的罗云龙,在「文革」时崭露文笔而被拣选到报社实习,认识了同为实习生的李小凤,两人因而相恋。不料云龙因才华不被报社赏识而被打发回工厂,对前途失去希望的云龙自觉配不上小凤,转而另娶高干的女儿叶红,以斩断旧情。痛苦的小凤捱过了「文革」,在家人的支持下留美开展新生活,有了新的嫁娶对象,试图忘却云龙。没有想到,因为一场公差的巧合,造访美国的云龙再碰上了小凤,再次坠入爱河,两人的恋情看似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 但一切,早已无法回头。 本书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希祥 专文推荐 *一段情爱与忏悔交织的多角爱情故事,映照出大时代下的悲欢离合与委婉曲折
迷失的航线:一份跨越世代的家族秘密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记忆与无法逃避的命运的史诗。故事发生在一个被海雾常年笼罩的古老港口城市,那里的每一块卵石似乎都吸饱了海洋的咸涩与世代累积的秘密。 主人公伊莱亚斯·凡德维尔,一位严谨、一丝不苟的海洋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整理和修复家族位于城市边缘那座宏伟却日渐凋敝的灯塔图书馆。他的人生如同他所研究的古老航海图一样,精准、有序,直到一封来自远方堂兄的神秘遗嘱,将他拽入了一段他从未被告知、甚至刻意被遗忘的家族黑暗史。 遗嘱的核心是一件不起眼的物品——一个镀银的八音盒,里面播放的曲调诡异而哀伤。这八音盒不仅仅是一个乐器,它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了凡德维尔家族近百年间所有悲剧与权谋的钥匙。 第一部:海雾下的遗产 伊莱亚斯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他开始梳理那座图书馆中被故意尘封的档案。档案中,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凡德维尔家族并非他想象中纯粹的航海贵族,而是与走私、秘密社团,甚至一场牵动整个大陆贸易格局的“深海契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遇到的第一个巨大障碍是他的祖母,薇拉。薇拉,一位以严苛著称的家族守护者,对任何关于过去的发问都展现出近乎病态的抗拒。伊莱亚斯发现,薇拉年轻时曾是这座城市中最负盛名的“信使”,她知道所有船只的来往和所有权力的更迭,但她将所有记忆封存在她那双如同深海般幽暗的眼睛里。 在探索过程中,伊莱亚斯结识了当地一个边缘化的渔民群体。他们世代生活在码头的阴影下,掌握着口头流传的传说,这些传说与伊莱亚斯在档案中找到的冰冷记录形成了恐怖的呼应。一位名叫莉拉的年轻女性,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听海人”天赋,她能从潮汐的声响中辨别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信号。莉拉成为了伊莱亚斯的向导,带领他深入到家族历史中那些被海水冲刷过的地方——废弃的干船坞、沉没的私人码头,以及城市地下深处,那些用于交易非法货物的密室。 第二部:沉船与誓言 随着调查的深入,伊莱亚斯发现所有痛苦的源头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事件:一百年前,一艘满载着无法估价宝藏的货船“奥菲斯号”在他们港口附近神秘沉没。家族中几位重要人物的突然死亡或离奇失踪,都与寻找或掩盖“奥菲斯号”的真相有关。 他找到了一本日记,书写者是他的曾祖父,一个痴迷于天文学和炼金术的男人。日记中详细描述了一种被称为“星辰之泪”的稀有矿石,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被卷入了一场关于控制海洋力量的神秘仪式。日记的最后一页被撕毁,只留下一个潦草的符号——一个被三条曲线环绕的眼睛。 伊莱亚斯意识到,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家族的丑闻,而是一场跨越了科学、迷信与政治的巨大阴谋。他发现,他的祖父——一个被家族光环笼罩的著名建筑师,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的设计图纸,在城市各处秘密设置了某种接收或发射装置,目的是为了影响洋流,或是更糟——与某种深海中的“存在”达成交易。 薇拉终于被触动,她向伊莱亚斯讲述了她年轻时亲眼目睹的一幕:在一场狂风暴雨之夜,她的父亲(伊莱亚斯的祖父)并非在指挥救援,而是在进行一场与“海洋之灵”的对话,那对话的代价是家族的血脉永远被束缚于这片海域。 第三部:潮汐的审判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年一度的“海神祭”上。在祭典的最高潮,当月亮与潮汐达到完美契合时,伊莱亚斯和莉拉决定重返“奥菲斯号”的沉船地点。他们利用祖父留下的工程图纸,找到了进入沉船残骸内部的秘密通道。 在船舱的深处,他们没有找到金银财宝,而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由某种未知合金铸造的仪器,它正缓慢地、有节奏地发出低频的嗡鸣声,正是八音盒中乐曲的源头。这个仪器不是为了导航,而是为了“召唤”。 就在此时,薇拉带着她忠诚的追随者赶到,她坦白了一切:为了保护家族的“契约”不被外人所知,凡德维尔家族的每一代都必须牺牲一个至亲之人,用他们的生命能量来维持这个仪器的稳定,确保港口的繁荣,但代价是家族成员永远无法真正离开这座被诅咒的城市。 伊莱亚斯必须做出抉择:是遵循这份沉重的、延续了百年的血腥传统,确保港口的“秩序”;还是打破诅咒,将真相公之于众,面对随之而来的混乱与不确定性。 最终,伊莱亚斯没有选择摧毁仪器,因为他意识到,有些秘密一旦形成力量,就无法简单抹去。他选择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方式:他利用自己的历史学知识,篡改了仪器的“频率”,将原本用于“召唤”的力量,转化为了“驱散”的力量。他将家族的秘密记录下来,不再以秘密的方式隐藏,而是以一种只有真正懂得海洋语言的人才能解读的密码,刻在了灯塔的基石上。 当潮水退去,港口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伊莱亚斯知道,一切都已不同。他没有获得解脱,而是继承了新的责任——成为“记录者”,而非“守护者”。家族的诅咒或许没有解除,但传承的意义,从“献祭”转变成了“见证”。 故事的结尾,伊莱亚斯站在灯塔之巅,看着远方不再被海雾笼罩的天际线。他意识到,真正的忏悔,不是对过去的哀悼,而是对未来的诚实。他最终没有离开这座城市,但他学会了如何与它的阴影共存,并等待着下一个能够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低语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融融


  原上海《解放日报》记者。出国三十年来,发表书评、随笔、游记、影评无数,多次在大陆和美国的文学比赛中得奖。

  中短篇小说发表于北美发行的《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等大型中文报刊。散文以自然文学和野外摄影为特色,被海内外多家报刊杂志选用。长篇小说《素素的美国恋情》被《星岛日报》连载。长篇小说《来自美国的遗书》连载于美国《侨报》和《国际日报》。

  曾出版书籍:
  长篇纪实《死亡日记──从六个月到永远》(美国南方,2016)
  散文集《开着房车走北美》(北京燕山,2011)
  散文集《感恩情歌》(吉林出版,2011)
  主编和撰写《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精选和点评》(美国轻舟,2005)
  长篇小说《夫妻笔记》(北京世界知识,2005)
  散文集《吃一道美国风情菜》(北京世界知识,2005)
  主编《我和洋老板的故事》(北京世界知识,2005)
  主编和撰写《吃到天涯》(北京世界知识,2004)
  长篇小说《素素的美国恋情》(中国青年,2002)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意蕴繁复的爱情 层叠无尽的忏悔──融融《爱情忏悔录》赏析】

朱希祥


  多年前,我曾较为系统地阅读过中国留学生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如江曾培主编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二○○○年)中的一些篇什,也写过几篇小散论。但细读深评过的作家与作品还未有过。

  近日,佳作不断的着名旅美女作家融融与我联系说,《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是她写了很多年的一部与众不同的长篇忏悔小说,即将出版,希望我喜欢,并能给予指导,云云。
 
  我只是研究与教学文艺学的高校教师,没有创作的经历与经验,不可能对作品进行什么「指导」。故而只能以文艺审美的眼光与眼界,对融融的小说,「慢慢看,欣赏啊」(美学家朱光潜语)。

  为了验证自己的鉴赏范围,我又邀请几位有文学创作和评论经验以及非文艺学专业的理工科的好朋友一起细读作品。我们都被这部小说精彩的构思和深刻的立意所吸引,很快读完了全篇。大家交流后,我也就有了以下的赏析文字。

  一
  从表面上看,《爱情忏悔录》是一部写多角恋爱的故事:出身贫寒男主角罗云龙,从一个钢铁工人,逐步升为局长。文革中,他在报社实习时,爱上了同时实习的李小凤。其后又因为小凤留在报社,云龙回工厂,自觉配不上小凤而与她分手。其后,云龙被高干叶彬看中,招为女婿,成了女儿叶红的丈夫。叶红冷若冰霜,云龙则惦念小凤。小凤去了美国,云龙公出赴美,小凤因相聚而怀孕。同时,小凤与白人同事杰克由朋友发展至夫妻……由此而生发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和离离别别、悲悲喜喜的委婉曲折的爱情与忏悔交织的故事。

  但因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以「情」为中心的恋爱起承转合的过程、起伏与结局,于是,「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不杇之诗」(清‧袁枚),波澜起伏地演绎了一段刻骨铭心而又意蕴繁复的爱情。又因作者将层叠无尽的忏悔作为立意与内涵,使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情爱故事,融汇了具有时代、社会、政治、人格、教育、宗教等意义的忏悔哲理,引发的不只是作者以往对作品所期望的「文化震撼」,更给读者以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更深沉广阔的人生和人性的激盪与洗涤。

  这恐怕就是作者曾经在接受採访时经常强调的,创作需要静思沉淀,更需要阔野远视的感性显现吧?

  爱而不得所爱且忘不了所爱,是古今中外爱情作品人物安排、情节构思和情感铺陈的主要技巧和内在架构。《爱情忏悔录》也不例外。其间的差异与差距,只是在于这种「爱」和「情」外在的承载表现和形式变化,以及内在的意蕴积淀和深浅显露的程度。

  《爱情忏悔录》中的爱情,作者精心构思、真诚立旨,而凸现出与众不同、不同一般的特质与色彩。

  小说用大约十万字的篇幅,不仅将作为主线的罗云龙、李小凤、叶红、杰克之间的青年至中年的爱情写得层次清晰、曲折多变又委婉动人、美妙凄切,又把与此四人血肉相连、情感相接的父母、朋友乃至夫妇、中外之间的亲子情、男女爱也书写得颇具有特色与意味。这就将小说情节的「尺水兴波」和「出人意外,在人意中」等的技巧安排得丝丝入扣、入情入理。

  罗云龙与李小凤之所以爱得死去活来,是因为他们那段在报社近乎耳鬓厮磨的互帮互学的记者实习经历,由一见钟情到难舍难分,都建立在共同的工作岗位和理想追求基础上,相互间的爱情清纯美丽而使人动容。后因能力强的云龙没有留用,业务弱的小凤反而留用。云龙接受不了此间的距离,决意与小凤分手,小凤坚持不愿离开,这种情感的张力造成两人第一次的做爱,但仍分道扬镳。接着就是云龙与叶红的无情无意的婚姻和小凤去美国工作与基督教徒杰克的相识相爱,以及云龙去美国,与小凤旧情复燃,埋下了爱情的结晶。云龙回国企图与叶红离婚,却又知晓了叶红曾被遗弃而堕胎的经历,故而由厌恶到同情再挚爱恋。小凤怀孕回国与罗、叶相聚,却铸成了罗的进退两难和羞愧难当,饮酒过度而死。于是,小凤再回美国与杰克结婚,叶红出走寻短见,他们的父母因而数次晕倒住院……

  这些紧密相扣又波澜不断的情节,既有一般的青年男女的精神与肉体间的情投与性爱,也有中老年人特有的父严母爱和数度萌发的感情纠葛,还有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观、生育与抚养理念,以及宗教化的人生、人性、情爱方式的生动活灵的表现。小说通过不幸、争竞、突转、悬念、拖延、发现、梦幻、灾祸等的事件演绎和艺术技巧,将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社会、人物与政治,以及文化、生命与宗教之间的联系、矛盾、情感的产生与活动过程,揭示得既栩栩如生,又深沉深刻。由此构成了作品奇特精巧而意蕴繁复的爱情内容与情感主旨。

  二
  作品中蕴含的更多与众不同和文化、文明的震盪与震撼,还是通过「美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语)─忏悔,呈现与揭示在读者的眼前。

  忏悔与感恩,原较多地表现在欧美的宗教文化活动和人生理念上。特别是忏悔─认识了以往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自身的痛心与悔恨,今天的中国人知晓和接受的这一心灵与精神的理念与表达方式,就知识阶层而言,恐怕都与卢梭的《忏悔录》和巴金的《随想录》有关。但众所周知,卢梭的名着虽名为「忏悔」,更多的还是「控诉」与「吶喊」,即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巴金的《随想录》则是他晚年写作的一部杂文集,主题系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忏悔自己的过错与误途。

  现实中,笔者也曾感慨过这么两件有关忏悔的事件。一是前几年,一些学者强烈要求一位上海的着名散文作家和文化学者忏悔在文革中的表现,因这位作家和学者文革中参与过市委写作班子的边缘组织活动;二是一篇报道说,有人遇到一个德国的普通民众,他一直在为二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忏悔。别人对他说,那是希特勒的罪过。但这位民众说,希特勒一个人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正因几乎全体德国人的参与与支持,希特勒才会得逞一时!

  这些有益的、有深广度的理念与方式,不夸张地说,我们在小说《爱情忏悔录》中都可以形象地感受到。不同的是,小说以虚构的人物与情节,既带有多种对中国社会不公与错误的一些政策、策略、体制的怨恨、不满甚而控诉与吶喊的背景性、衬托性的时代与社会的忏悔,又出之于各色人物(个人与群体)的个性所表现出形形色色、层叠无尽的精神与心灵的忏悔。这已超出只是要某一位人物忏悔的个人性格所致的狭隘观念。

  因此,随着故事的演进和发展,我们看到了罗云龙在与小凤分手后,读到报社一个与他经历相似的年轻记者病死的消息而感慨:「老天呵,如果让我重新活一遍,我决不活得像现在这样。我一定把爱放在第一位!人生在世,怎么能没有爱?没有爱,等于白活了呀!」到美国与小凤相聚做爱后,又直接对小凤说「我对不起你」「我们应该受苦,应该受到惩罚。」小凤怀孕后回国,云龙在接她的路上,又想「把一切都告诉她,请求她的原谅。」宾馆里,小凤睡着了,云龙跪在她床前,说,「小凤,我对不起你,你在梦里哭。」……云龙的这些忏悔,在男女情爱中,令人同情与惋惜。但情景还是比较常见,还不足以显示忏悔的深广度。

  同样,小凤对云龙(导致他死)、对杰克(如此爱她却不顾其感受)的忏悔,以及叶红后来对云龙的忏悔,也基本与云龙的忏悔是基本相同层次的,但已有累加与添彩的效果。

  而叶红父亲发现叶红失踪后又找到时,所表示的老天「有眼啊,听见我的忏悔,把女儿还给我了。」以及杰克看到小凤的孤独凄凉神情而表示自己的错,请求小凤原谅。等等,这些已不完全与前面几个人的忏悔等同了。所以,小凤心里会想,「两个男人都爱自己,为什么云龙总是比杰克矮了一截?」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小说在谈及社会与时代背景时,一直忽隐忽现地写到作为高级干部的叶红父亲叶彬的多重忏悔,他父亲被错划地主后被砍头,悬城门示众,他却身在革命队伍中。以后,自己被审查和受迫害,却又去利用各种机会出卖与迫害其他人。这才是他们这样的一伙人真正需要忏悔的。

  临近结尾,小说特意写了两个侧面。一是那位叶彬的老秘书,因为以前在各次运动中出卖与迫害过不少的好朋友,如今则想「去教堂,信了上帝,求神原谅他。」他还想与叶彬一起,成立一个资助右派后代和家属的基金会。叶彬与其不谋而合,想拿自己工资的一半去资助一些曾受他迫害而过世部下的家属。他对女儿说,「他们是好人,……他们没有错,被爸爸打成右派,在监狱里死了。」他因此而觉得生命有了意义。「活着就能赎罪,活得越长越好。」

  这样的一种忏悔意识与忏悔行动,不但不同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种封建迷信式的赎罪,也已超越了那些个人性的后悔、失悔、懊悔、嗟悔、悔恨等等,而隐约地暗示与弥补了我们国家与社会对在历次运动中所造成的人间悲剧的失策与损害。当然,毕竟是个性化的小说作品,不可能解决真正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所以,这种忏悔既深刻尖锐,又层叠无尽。

  三
  虽然,小说的标题特别是副标题,不够含蓄而直露了点。其中叶红在车站遇到的一对母女和在医院遇到的老护士,都有死去的父亲和丈夫,也觉情节有点太过与太巧了。

  但读《爱情忏悔录》,还是会让人联想到南宋诗人陆游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经历,以及由此创作的流芳百世的诗作《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爱情忏悔录》几乎是延伸性的现代版的「沈园怀旧」诗篇。

  现代的这种「错,错,错」和「莫,莫,莫」更多地体现在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爱情观等的扭曲、变形与异化上。所以,我的朋友读完《爱情忏悔录》后认为,这是一个凄美的、残酷的爱情故事,实际是一个畸形社会的一段畸形爱情的纪录。……爱情应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一个不正常的社会,还能有「美好」二字?!作者的描写(如记者的逆向淘汰,有水平的老一代被挤走,高中生当道,高中生又被初中生挤走等情节)非常恰当,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目。

  小说虽没有用大篇幅直白而明确地表现出这些理念和画面,但已很艺术化地含蓄而侧面地勾画出那个时代独特的一些主要与次要人物的遭际、社会的关系、政治面目等,还是让我们有点不寒而颤、心生芥蒂。例如:

  作品前半部写到的那位图书馆女管理员姚老师,因与经常去看书的罗云龙有所接触,文革开始,姚老师就自杀身亡了。「罪名是,引诱男青年,有不伦之恋之嫌。这个男青年就是罗云龙。」

  对于文革中的极左思潮,作品有这样一段话:

  有一天,父亲悄悄地对母亲说,工人是被利用的。云龙睡在床上,马上用被子蒙住头。父亲的话要是被人听见,足够被抓蹲监狱。他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回到了红彤彤的钢水旁。心里想,当工人,就是做工,就是辛苦,怎么说还是有用的人。不像报纸上宣传的那样,把工人阶级捧上天,男工回家没有好菜好酒,女工没有漂亮的衣服。结果却是一场空。

  文革过来的人都知道,如此的「反动语言」,「抓蹲监狱」是轻的,很可能就此会掉脑袋!于是,罗云龙便以慵懒、与世无争和无所作为的行为应付一切,并不时地写几句高大上的所谓工人诗歌,结果,加上攀上了高干叶彬,因而除了先前报社没有留他外,后面的路程反而一帆风顺、步步高升,直至被任命为局长、总经理等头衔。

  罗云龙、李小凤、叶红、杰克的爱情悲喜剧,也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与氛围产生与演变,自然也极为扭曲与畸形。

  作品的结尾,融融还是发挥她跨文化比较与沟通的特长,借小凤的美国朋友、丈夫杰克之口,道出了小凤的解脱之路和爱的真谛所在:

  杰克相信,祷告来自众人的心田,其力量能够穿透云层,抵达天堂。但是,小凤没有信仰,也不知道祷告是怎么回事。过去在中国,把人当作神的日子里,她也是局外人。唯一相信的是爱情,现在对爱情也不相信了。她还能相信什么?

  杰克带美国朋友来探望小凤,有老妈妈也有小妹妹。南希七十多岁了,手舞足蹈,出口成章,谈吐举止像在表演节目一样。她对小凤说:一点烛火经不起晃动的空气,哪怕是轻轻的一声叹息。姑娘的光明亮在心里,心里的灯火永不泯灭。诗歌的语言,鲜活的性格,出现在老人家身上,小凤不能不刮目相看。她们口口声声说主内的兄弟姐妹,小凤觉得这个称唿很新鲜。那意味着没有辈分,没有血缘的区别,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些带有基督教的浓重气息,弥漫在整体的叙述中,给小说既增添了亮色,又显现出神祕。作品细绘出小凤从似懂非懂到基本的皈依,虽然一般的中国人对此并非全信与全懂。但作者的意图很清楚,她始终认为,华人作家应具有文化「重构」的自觉,在写作中体现生命的「个性」与「融合」。华文文学只有吸取外来的酵素,才能变幻出「新态」来。

  阅读与欣赏《爱情忏悔录》,如能得到这样的一些启示或启迪,那收获就颇丰了。

  朱希祥,男,一九四八年生,浙江诸暨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文艺学、美学等专业的教科研。
 

图书试读

【一】
 
男人的中指关节轻轻地叩击秘书的办公桌面。
 
「上午不接电话。」说话的人西装笔挺,风度翩翩。
 
「是,罗总。」秘书仰头笑着望了他一眼,正想张口寒暄,裂开的双唇马上合拢。今天的罗总经理神情有点凝重,眼睛似乎被烟燻着了似的半开半闭。秘书想,可能有重大的事宜需要处理。
 
罗总右转,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走廊上静得出奇,只有一个人。灯光泄下来,脚跟后面拖着长长的人影,脚步又沉又重。开门后,他往沙发上一倒,光滑闪亮的黑色软皮沙发露出很多皱纹。沙发就在门旁边。他阖上眼帘,只听见「啪」的一声,办公室的门自动关闭。昨晚的画面在眼前转动。公司的庆功会,酒店的宴会厅,烟雾腾腾,杯盏交错,人流如织,干杯声浪不绝于耳,都说要敬一敬总经理。他有好酒量,一杯接一杯,灌足了,去解手。走廊很长,墙上挂着油画,田园风光,好像一扇扇窗口,送来清冷的空气。他走得迷迷煳煳,只听见脚下踩出击鼓的声音,回声四起。突然,耳旁响起了一串女人的笑声,明朗清亮。回头望去,后面没有人,只有自己的影子。继续往前走。一脚跨出去,他的心跳到了喉咙口。不远的前方,一个女人的身影,一晃一晃。那小巧的身材,那轻松的跨步,那满不在乎的挥手,……即刻把他的思绪拉成绷紧的弓箭,牵着他的心「唿唿」射出去。他只觉得全身的血液沖向脑门,急急忙忙追啊,小跑步,结果扑个空。他怕自己醉了,产生幻觉。走进厕所,解开拉鍊,站在便池面前,怎么连排尿的感觉都消失了?他开足了水龙头,「唰唰」往脸上沖,头发湿了,水珠顺着脖子往下流,胸前的衬衫都是水迹。可是,怎么沖也沖不走那个背影。他没来得及擦手,赶快出来,站在门口等。
 
男厕所在通道的尽头,他靠在墙边,点了一支烟。穿堂风冷飕飕地扑过来,退回去,一来一去,吹干了脸上的水珠,卷走了体内的酒精,还给他一对清醒的眼睛。走廊上空空荡荡,什么人都没有。他确信自己看错了,回厕所扔了烟头,找回了排尿的感觉。完事后,拉开厕所的门,就在一脚跨出去的时候,女厕所里出来一个女人,穿一身藏青的制服,瞥了他一眼,扭着腰肢迳自走了。他瞪圆了眼睛,大喊一声:「小凤!」追着女人的背影,一边叫着女人的名字。他跑得气喘吁吁,一个箭步,跨到了女人面前。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的目光落在《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上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家庭、关于爱情的画面。这本书所传达的,似乎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文关怀的叙述。在台湾,我们对“亲情”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而“母子”这样一个关系,更是充满了许多细腻的情感。我非常好奇,这位母亲将如何向她的儿子讲述那些关于“爱情”的“忏悔”?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故事?是曾经的青涩年华,还是深刻的成长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真诚、坦率的方式,触动人心。它或许不会提供什么惊天动地的答案,但它一定会在那些平凡的叙述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我想象着,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心灵指南”,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爱情中的角色,也让我们更加理解身边的人。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温暖的拥抱,一次关于爱与成长的深刻对话。

评分

《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温暖而深刻的感受。在台湾,我们对“家庭”和“亲情”有着特殊的重视,而母子之间的情感更是细腻而动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母亲将如何向她的儿子讲述那些关于“爱情”的“忏悔”?是那些曾经的错误,还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真实、也非常感人的方式,展现出女性在爱情中的成长与蜕变。我想象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将人生智慧传递给下一代的感人方式。对我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也会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

《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一听就有一种充满故事感和温度的感觉。它让我立刻联想到,在某个温馨的夜晚,一位母亲正坐在儿子身边,分享她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些关于爱情的记忆。在台湾,我们非常注重亲情,而母子之间的关系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特别期待,这位母亲会以一种怎样的口吻,来讲述她的“爱情忏悔”?是那些曾经让她心动不已的瞬间,还是那些让她学到人生教训的经历?我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爱情,更是关于成长,关于女性如何在爱情中找到自我,如何与生活和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动人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从中获得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关于爱与人生的深刻对话。

评分

仅仅是《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已经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在台湾,我们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有着非常深的敬意,而“爱情”又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绕不开的话题。将这两者结合,并以“忏悔录”的形式呈现,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非常真诚、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一位母亲对她过往爱情经历的反思。这其中可能会有甜蜜,也可能会有遗憾,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展现出一种女性的坚韧与成长。我猜想,这位母亲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她个人的经历,更是她希望儿子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本充满人生哲理的读物,它会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也会让我对爱情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读到《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我的心中泛起了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书名,更像是一个承诺,一个母亲向儿子传递她人生经验的承诺。在台湾,我们对家庭的羁绊和亲情的珍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当“母亲”和“儿子”这两个角色出现在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中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重量和温度。我非常好奇,这位母亲的“忏悔”将是怎样的?是关于她曾经的感情经历,还是她在婚姻中的感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真实、也非常细腻的方式,展现出爱情的曲折与美好,以及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这本书可能会让我们反思自己过往的感情,也会让我们对未来的爱情之路多一份思考。对我来说,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看到一个母亲内心深处的故事,也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它充满了故事性,也充满了母爱的温情。在台湾,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而母子之间的关系,更是其中的核心。我特别好奇,这位母亲会以一种怎样的口吻,向儿子讲述她那些关于“爱情”的“忏悔”?是那些甜蜜的过往,是那些错过的遗憾,还是那些让她成长为更成熟女性的经历?我预感,这本书不会是那种简单地描绘爱情的甜蜜,而是会深入探讨爱情的复杂性,以及它如何塑造一个人的人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力量,一种能够跨越代沟,引起共鸣的力量。我猜想,这位母亲讲述的故事,或许不仅仅是关于爱情,也包含了她对儿子的人生期望,以及她希望儿子能够避免的错误。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一位母亲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韧,也让我对“爱情”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一股清流,温柔地搅动了我平静已久的心湖。作为一位在台湾土生土长的读者,我对“爱情”这个词汇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它承载着太多的甜蜜、苦涩、遗憾与期盼。而《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让我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是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深沉、更内敛的叙述。我尤其好奇,这位母亲将如何向儿子讲述那些关于爱情的“忏悔”?是那些曾经犯下的错误,是那些未能抓住的幸福,抑或是那些成长过程中,爱情带给她最深刻的教训?我猜想,这其中一定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也一定夹杂着岁月的痕迹。台湾社会对于家庭情感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尤其是母子之间的关系,更是被赋予了许多细腻的情感色彩。我相信,这本书会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触碰到许多台湾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可能不是那种会让你掩卷而起,拍案叫绝的传奇,但它一定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回想起自己人生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爱情的选择,关于错过的遗憾,关于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也对未来的情感之路,多一份坦然与珍惜。

评分

当我看到《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我想象着,在某个温馨的夜晚,灯光柔和,一位母亲正坐在儿子身边,轻轻地翻开一本泛黄的日记,或是沉思片刻,开始向儿子讲述她年轻时的爱情故事。而“忏悔录”这三个字,更是增添了一种宿命感和自我反思的意味。它不像某些爱情小说那样,充斥着浪漫的幻想,而是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一次与过去的和解。在台湾,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关于亲情、关于家庭的文学作品,而将“爱情”与“母子讲述”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结合起来,我觉得非常有新意。我好奇这位母亲的“忏悔”究竟是什么?是她曾经的遗憾,还是她从中获得的成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成熟的爱情观,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平静与豁达。它或许会让我们反思自己在爱情中的得失,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与灵魂的对话,一次关于爱与人生的深刻探索。

评分

《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歌,让我忍不住想要倾听。在台湾,我们对“母爱”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解,而“爱情”又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忏悔录”这样一种带有反思意味的词汇,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一定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分享,一次关于爱的探索。这位母亲会讲述怎样的故事?是那些曾经让她心动不已的瞬间,还是那些让她伤痕累累的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真诚、坦率的方式,展现出爱情的复杂性,以及它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让我从一个更成熟、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爱情,也去理解生活。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它讲述的故事,更在于它所传达的那份关于爱与成长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让我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仿佛一位老朋友在向我娓娓道来尘封的往事。《爱情忏悔录:一位母亲要给儿子讲述的故事》,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也充满了母亲对子女的深沉的爱。在台湾,我们常常能感受到长辈对晚辈无私的付出,而这种付出,往往包含着他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尤其好奇,这位母亲的“忏悔”会包含哪些内容?是年轻时的懵懂与冲动,是中年时的选择与妥协,还是晚年时的反思与释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真实的情感力量,一种跨越年龄和代沟的沟通。它可能不是要教导我们什么大道理,而是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台湾读者对这类情感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一直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和喜爱度。我想象着,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我捧着这本书,仿佛就坐在那位母亲的身边,聆听她讲述那些关于爱情,关于人生,关于成长的故事。这本书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它能够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