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ART+DESIGN
那些年,我们没上到的艺术史,都在这本里面。──美感细胞共同创办人陈慕天
一本有美感、有感动的艺术史
※英国艺术说书人与水彩插画家的完美结合※
带你穿越时空、身历其境说故事
最有可能启蒙你艺术之眼的一本书
小孩、大人都有感,亲子共读最佳读本!
以人性为轴,激发出「是谁或什么赋予了艺术品价值?」的深刻思考。
这是一本相当有趣而出色,适合亲子共读的艺术史,
这趟行旅,不单是美感教育,更是人性的再教育。──亲子共读专家幸佳慧
这本艺术史,起始于四万年前位于德国的一处洞穴内,结束于2014年北京的人行道上。跳脱艺术史角度,回到时代现场,一件作品反映一个时代,从史前走向文明、展开雄心壮志、引发革命,到用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用艺术故事娓娓道出人类四万年历史的一千零一夜。
书中没有大量的风格分析,但有丰富的艺术家故事。为BBC制作艺术节目,英国知名艺术史学者麦可˙博德,比谁都知道故事的力量。这一篇篇既像是诉说着历史长河,又描绘着艺术家创作心思,宛如一千零一夜,一个故事牵动着下一个故事……
──传说秦始皇制作真人大小兵马俑的灵感是来自遥远西域的旅者,这些人曾经看过一位家喻户晓的希腊国王铜像,名叫亚历山大大帝。
即使秦始皇一心一意阻绝任何统治者再筹组一支地下军团跟他对抗,因此下令将所有工匠与他们制作的兵马俑一起陪葬。但他绝对不是相信雕像神祕力量的最后一位皇帝。
大约二千二百年前,当时秦始皇正帅领真实的大军南征北讨,在邻国的土地上开辟出血迹斑斑的大道。远在义大利的罗马,也逐渐形成另一个帝国的中心。接下来的二百年里,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征服了欧洲广大的幅员,还扩及北非和地中海东部的土地。罗马已经变得比雅典、甚至任何希腊城邦都更加富裕,更辽阔,也更强大。
在伊本.巴瓦卜写完最后一本可兰经抄本不久,一位名叫范宽的中国画家,浪迹在翠华山的山林间,寻找一条下山的路。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法国王室只顾着在宫廷中和贵族阶级宴饮作乐,无视子民的生活困顿和挨饿。人民现在已经当家作主了,罗伯斯比和其他领导人会恪遵革命的正确路线。过去的日子里,国王和贵族付钱给艺术家,僱用艺术家来为他们打理门面,让他们看起来很强大,艺术家也只能听命行事,那种日子也已经结束了。大卫想为革命服务,画家必须说出真相!
谁说画家就该手握画笔,面对画布或坐或站。帕洛克喜欢像美国纳瓦荷原住民画沙画的方式,直接滴漏在画布上。这是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整个偌大的展场里没有别的东西,全部铺满了葵花籽。它们其实不是真种子,却是货真价实的一亿颗,而且都是手工做出来的──每一颗,都是硬白瓷烧制成、手工绘出的。全部葵花籽动用了一千六百名工匠,花了两年半时间来完成,等于有四千年的时间在制作和绘画这些种子,每颗种子都独一无二。每粒小种子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历史」一词,听起来像是一则完成的故事──彷彿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它们究竟意谓着什么,都已经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了。但作者对艺术的感觉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他想透过一系列故事来讲艺术史的原因。用故事激发读者的想像力,重回艺术现场。
有的艺术家在岩石和墙壁上作画,有的画在木板、帆布和纸上。他们用石块、金属、黏土、铁丝,甚至麦片粥来做雕塑。他们耐心在灰泥上拼贴数千颗马赛克颗粒,将彩色玻璃碎片或瓶盖组合起来,撕碎报纸,拍照摄影。为什么艺术家想要花费时间和力气来做这些事?本书里的每位艺术家,都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他们的答案取决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以及居住在哪里。欧洲冰河时期做雕刻和绘画的人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也许没有「艺术」之类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行为,但这并不碍事。这些早期人类已经能熟练制作一些在当时看起来必定具有魔力的东西。能够将想法、梦想化成摸得到、看得见的物件和形象,变成生活里的东西,向来就是一种魔法的展现。许多无法(或不容易)以语言表达的事情,艺术就成为我们的语言。只要有生命、有想像的所在,就有它绵延不绝的踪迹。
美感细胞发达人士 一致推荐 幸佳慧 儿童文学作家/亲子共读专家
陈慕天 美感细胞共同创办人
曾成德 教育部美感课程推广实务工作计划主持人
邹骏昇 插画家
刘惠媛 教育部美感计划核心规划小组核心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