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鑑是古人必读史学双壁之一,也成就了武侠大师金庸的写作功力。
★ 600个故事,展现了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兴衰,数千幅图画,生动再现扣人心弦的历史瞬间。
一套名垂千古的帝王历史教科书,透过七色彩笔改编彩绘,将三百万字史事,添妆点墨,成为一篇篇趣味生动的历史漫画,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跃然纸上。打开书,这趟历史之旅,绝对让你惊喜连连。
现今市面上第一套漫画版资治通鑑,也是最有系统、最富趣味性的历史启蒙教材。
我们诚挚希望,这套书能吸引更多人领略历史的丰富繁华,并从中得到待人处事的圣贤智慧,那么,期间所有的耕耘努力,也就值得了。
《夏商西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自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人类,便成了世界的主人。
谁钻了火?谁造了字?谁尝百草?
一番辛苦,文明之花初绽,然而,神州大陆烽烟又起。
炎黄相争,共工怒撞不周山……
神与神的战争结束了,接下来,便是人类的时代。
夏、商、西周,那段历史长河之初,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一抹朝晖。
《春秋战国(上)》
平王东迁,春秋伊始。诸侯征战,五霸称雄。
郑庄公黄泉见母大义灭亲;齐桓公一诺千金尽显风范;晋文公千里逃难终成正果宋襄公仁义之师为人称颂。
还有秦穆公、楚庄王,一代圣贤照亮历史……
吴越相争,勾心斗角,忍辱负重,辉煌上演战争大片……
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下,是异彩纷呈的学术文化,昭示着中华文明的精彩嬗变……
《春秋战国(中)》
三家分晋,礼乐崩坏,七雄并起的战国拉开序幕。
胸怀大略的帝王,招贤纳才,励精图治,变法维新,意欲大展拳脚,决胜于天下……
一时间,风云际会,英杰辈出:侠者仗剑天下;义者为主尽忠;仁者传道天下;术者奔走游说。
豫让、吴起、孙膑、庞涓、商鞅、孟轲、苏秦、张仪,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缔造着千古传奇。
《春秋战国(下)》
风云时代,群雄迭起。战国,是一段不甘于寂寞的岁月。
中原逐鹿,诸侯豪杰各显其能;合纵连横,列国共书天下经纬。
几代里,英雄知多少?
赵武灵王之魄力;田单、乐毅之韬略;四公子之风华绝代……
然而剎那间,天地换干坤,韩魏失势,宋灭于齐,远交近攻,天下归秦。
纵然荆轲搏命一击,也阻止不了历史前行的脚步……
《秦汉(上)》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他留下了壮丽的长城,也留下了焚书坑儒的历史。
统一了天下,却统一不了人心,短短两代,浮华的泡沫便逝去了,空留千年嗟叹……
随之烽火遍地,楚汉相争,夕阳如血,霸王别姬的故事如歌如泣。
不拘小节的他,却轻松奠定了西汉两百余年的天下……
《秦汉(下)》
休养生息,整顿力量。
文景之治时的积累,换来了武帝的天下纵横!
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连通丝绸之路,西汉王朝最为辉煌灿烂的功业,像数不尽的繁星,依次绽开在他的掌心。
而后西汉被窜,东汉种种,则如杯中的烈酒,辛辣之余,亦有一缕香醇的回味……
《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董卓夺权。
群雄割据,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尔虞我诈,南征北战,烽火连天不休……
豪气万古曹操观沧海,弘雅有义刘备访茅庐,龙盘虎踞孙权在江东,无数贤臣勐将,一起开辟了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三国鼎足而立,至此,天下稍安。
《两晋南北朝(上)》
也曾一统天下,也曾极尽奢华,但锋利的爪牙终于钝去。
一度的中原之主在雄起的北方民族面前,失去了最后一丝反抗的余地。
只剩下江南,向这个被放逐的朝代张开了怀抱。
动乱之伤塑入江南之韵,刻就了魏晋名士的风骨──在洒脱与落寞的诗篇里,在沉醉与欢歌的放纵里,他们挥洒着超越时代的任性恣情。
直到偏安的岁月终结,余韵仍袅袅千年不绝……
《两晋南北朝(下)》
一道无形的鸿沟,割裂了南北一百七十载的岁月。
然而血脉相连,相望又怎能相忘?
频频战事,你来我往,忘不掉的是中原一统的大梦。
统一南方的文帝,统一北方的武帝,强强相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从此南朝自顾更迭,北朝几度动乱,终于,有一方消沉了,另一方抓紧时机,发动最后一击……
但螳螂捕蝉,看不见的是黄雀在后,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谁?
《隋唐(上)》
隋朝,历史天空中急速划过的一颗流星──是南下的龙舟;还是滔滔的运河;
是三征高丽的穷兵黩武;还是奢靡成性的浮华浪费,点亮了这一瞬间的极致?
终有唐朝的大军,一路清洗了浮华背后的伤痕。
千古英主李世民带来了辉煌的贞观盛世,一代女皇武则天,则把是非功过留与后人细细评说……
《隋唐(下)》
开元盛世承接贞观之治,谱写了更绚丽的华丽乐章。
但优雅的旋律中,却隐隐跳动着几个不安的音符……
安史之乱突如其来,兵戈四起,习惯了太平的人民,在乱世中将要何去何从?
战后,顽强的唐朝再度站起,但今不如昔,纷争不断的藩镇与朋党,已是它不可承受之重……
《五代十国》
五十载光影沉浮间,已够你亲眼目睹,五个朝代的兴衰──这并不是玩笑。
五代十国在一场场战火中更迭交替,甚至未给百姓喘息间的安宁。
后周的郭威本当亲手为乱世画上休止符,奈何英雄之命,竟然殒如流星,赵宋盛世的开拓者,又会是谁?
《宋(上)》
五代战乱至此终结,平定天下靠的却不只是铁骑扬起的杀气与征尘。
习武的帝王,却有好文的子孙,王朝被雕琢得如同宋词般精致妩媚,却也埋下了衰亡的祸根。
变法与新政承受不起奇花异石的重量,生花的妙笔抵挡不住北方夷族的铁蹄。
汴京的繁华终究只能停留在画卷。
靖康之变,又有谁能评论千年前的荣辱与是非?
《宋(下)》
在战乱和强敌威胁中孱弱站起的南宋,仅剩断壁残垣,却也繁花似锦。
帝王们彷彿一开始就知道无力回天的结局,遂将烫手权力递给忠臣。
宗泽、岳飞、张世杰……
一片丹心只能残留史册,注定伤痛,注定悲壮。
而秦桧和史弥远之流,你方唱罢,我又登场,铺陈开一个王朝覆灭的戏台。
《辽夏金元(上)》
辽,入主中原之际的雄心勃勃;
夏,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豪情壮志;
金,以弱胜强的勇气智谋──它们都曾经辉煌一时。
同样反抗强权,同样睥睨中原,同样试图汉化……
太相似的命运点亮了同一个结局:生于战者,死于刀兵。
难道,游牧民族果然在前生就定下了宿命,还是只因他们骨子里不受拘束的火焰,燃烧得太过炽烈?
《辽夏金元(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把肥沃的草原踩在脚下,远望那片更为辽阔的天空。
他一挥手,伏尔加河的波涛也轻轻震盪;
他挥师中原,就连大地也为之颤抖。
他的儿孙,建立了疆域空前的元朝,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蒙古的血性剽悍、赫赫威名,直传到世界的另一头。
《明(上)》
朱元璋以一介布衣问鼎天下,朱棣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明朝的开端是如此磅礡和壮美。
然而外战金戈铁马,内争尔虞我诈,土木堡之变让王朝为骄傲付出代价。
虽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诏狱中打垮的又到底是何人的嵴梁?
然而荒唐闹剧和动盪不安中,偏又诞生了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
《明(下)》
大礼议之争的锋芒消磨于壬寅宫变,张居正的改革却改变不了萨尔浒之战的结局。
东林党、浙党、齐党、鲁党,争来争去却成全了一个宦官。
你做道士,我做木匠,朝堂上波谲云诡,暗流汹涌,却不见天灾频繁,民怨四起,最终无法收场。
一个王朝的没落总是令人哀叹,六次罪己诏,历数了那些皇帝和大臣的荒唐。
《清(上)》
清军入关,拉开了最后一个皇朝的帷幕。
康熙之决断,雍正之勤政,干隆之守成,祖孙三代共同缔造了一个新的盛世。
但当康熙终于英武不再,雍正早逝,江南丝竹迷乱了干隆帝的性情,已没有什么能阻挡繁华外衣下的触目惊心。
闭关锁国,不是放弃了几座自鸣钟,或少卖了几匹丝绸,而是拒绝了世界以及全部的未来……
《清(下)》
一个庞大帝国的落日余晖,吸引了整个世界。
八国联军的枪砲轰开了紧闭的国门,人类史上最珍贵的宝藏付之一炬。
能忘记这样的耻辱吗?
能忘记那些字字血泪的条约吗?
能忘记那连年的枪砲轰鸣吗?
能忘记那切分蛋糕般的眼神吗?
新的时代不负众望的来临了,却是以最沉痛的方式……
穿越历史的笑谈:一部另类的中华史诗 书名: 趣味漫画资治通鉴(20本不分售)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以轻松诙谐的笔触,结合生动传神的漫画艺术,重新诠释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两千年风云变幻的恢弘巨著。它并非枯燥的史书堆砌,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带领读者走进那个由帝王将相、谋士才子、英雄豪杰共同谱写的史诗画卷。 聚焦《资治通鉴》的精华,以“趣”入“史” 本书选取了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最为精彩、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骨架,涵盖了从战国中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直至五代十国末年近千年的历史进程。我们深知,原版《资治通鉴》浩如烟海,文言晦涩,非一般读者所能轻易涉猎。因此,这套漫画版的最大使命,就是化繁为简,去芜存菁,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觉冲击力,还原历史的本真面貌。 第一部:战国风云与秦汉一统的序曲 (约 1-5 册) 前几册将重点描绘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不再仅仅罗列战争胜负,而是深入剖析各国变法图强的内在逻辑。 变法的博弈: 漫画将生动刻画商鞅在秦国的铁腕改革,魏国吴起的军事革新,以及各国合纵连横的政治手腕。我们会用夸张的表情和场景设计,展现苏秦、张仪两位纵横家舌战群儒的精彩瞬间,他们的口才仿佛能扭曲时空。 侠义与权谋: 刺客荆轲的慷慨悲歌,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跃然纸上的壮士形象。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坚韧与冷酷,将被细腻地描绘出来,让读者理解“千古一帝”是如何在血与火中铸就大一统的伟业。 汉初的挣扎: 楚汉相争的戏码自然是重头戏。刘邦的市井气与项羽的霸王气将形成鲜明对比。霸王别姬的凄美、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通过漫画的特写镜头,将那种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氛围拉到读者面前。 第二部:两汉的兴衰与制度的演变 (约 6-12 册) 进入两汉,历史的重心从统一转向了如何治理庞大帝国。 文景之治的温情: 这一阶段的漫画风格会相对舒缓,描绘汉初如何休养生息,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同时也埋下了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隐患。 权力的核心: 汉武帝时期的雄才大略,对外用兵的铁血手段,以及朝堂上儒家思想如何逐渐占据主流地位,都将通过漫画会议、朝会场景得以展现。 外戚与宦官的交替: 东汉末年,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吕后、窦太后、外戚势力与宦官集团的明争暗斗,用漫画特有的“分割画面”技术,同时展现宫墙内外的暗流涌动,让读者清晰辨识出“谁在操纵皇帝”。 绿林与赤眉的烽火: 腐败滋生民变,王莽篡汉及其后的动荡,将以极富动感的画面,表现底层人民挣扎求生的艰辛与爆发的力量。 第三部:三国鼎立与魏晋风度的萌芽 (约 13-16 册) 三国是历史中最受大众喜爱的篇章之一,本套书将力求在熟悉的故事中发掘新的趣味点。 群星闪耀的舞台: 曹操的奸雄本色、刘备的仁德形象、孙权的权谋平衡,三方人马的性格通过漫画家的夸张造型和经典台词得以强化。 战术的艺术: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经典战役,不再是地图上的箭头推移,而是具体到士卒的动作、将领的决策瞬间。例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江面上弥漫的雾气和曹军的惊恐表情,力求达到视觉上的震撼。 司马氏的崛起: 曹魏内部的权力转移,高平陵之变,将以悬疑片的基调来处理,展现权力更迭的隐秘和残酷。 第四部:隋唐盛世与五代的动荡 (约 17-20 册) 收官阶段,历史的车轮加速前进。 隋朝的快速崛起与覆灭: 隋文帝的节俭与隋炀帝的奢靡形成强烈的对比。大运河的开凿,用宏大的跨页画面展现工程的艰巨,而最后的农民起义则充满了悲壮色彩。 大唐气象: 从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临朝称制,再到安史之乱的爆发,漫画将力图捕捉盛世的雍容华贵与由内而外的衰败之感。李白与杜甫的诗句,将以气泡或背景文字的形式,点缀在关键的历史场景中,增强文学氛围。 藩镇割据与五代乱局: 历史在黄巢起义后进入碎片化时代。这部分内容将着重表现权力的不断更迭,朱温、李存勖等人的草莽英雄气概,以及中央权威的彻底瓦解。 超越传统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对“史料准确性”与“阅读趣味性”之间的完美平衡。 1. 精准的考据: 尽管是漫画形式,但所有的服饰、礼仪、兵器形制,乃至重要建筑的布局,都经过严格的考证,确保读者在哈哈一笑之余,也能建立起扎实的古代文化概念。 2. 场景化的解析: 对于复杂的政治术语和军事调动,漫画利用“分镜图解”的形式进行剖析,例如,解释“禅让制”或“分封制”时,会用生动的人物对话来模拟当时的语境,比文字更直观易懂。 3. 历史的温度: 我们不回避历史人物的缺点与局限,而是通过漫画的细节,展现他们作为“人”的复杂性。即便是帝王,也会有犹豫、愤怒、得意和失落的瞬间,让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僵硬的符号。 阅读完这二十册,读者不仅能对中国历史上从战国到五代近千年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更能从中体会到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兴衰交替,唯有变革方能立足,而人性的复杂,则是驱动历史车轮永恒的燃料。 这是一套老少咸宜的“历史通鉴”,既是历史爱好者的补充读物,也是初学者入门的绝佳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