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原理与实务

水污染防治原理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由浅入深解说水体或流域水污染防治所需具备之知识、调查方法、管制规划、控制策略与应用工具,兼具原理与实务内容,适合大学相关课程与水污染防治从业人员参考。

  全书由水污染防治的基础与流程介绍开始,进而到水文水力的概念,逐渐深入至水质水量的调查与污染负荷推估;最后,针对现今国内水污染现况与用水需要,说明废水处理方法,受污染排水或河水再净化及水体内水质净化方法等控制技术,并分析比对美日对污染源的管制历史和方法,以作为台湾污染管制之参考。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温清光


  现任: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系兼任教授
  国立成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硕士、博士,国家工学博士

  经历: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暨系主任
  国立成功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荣誉:
  国立成功大学名誉教授(2010)
  中华民国环境工程学会工程奖章(2005)
  国立成功大学教学特优教师奖(2004)
  国立成功大学工学院优良教师奖(1994)
  中国环境工程学会工程论文奖(1994)
  中国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奖(1983)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工程论文奖(1983)

  专书:
  《废水工程学——集水工程和抽水工程》(1989)
  《废水工程学——收集、处理及处分》上、下册(1984)

张智华

  现任: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学士、硕士、博士

  经历:
  国立成功大学环境工程系专任助教、助理教授、副教授
  永续环境实验所环境资源研究管理中心主任
  永续环境实验所国际水质研究中心副主任
  澳洲水质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

  荣誉:
  行政院环保署八八水灾环境辅导与建言工作杰出贡献奖(2010)
  中华民国环境工程学会八八水灾环境辅导与建言工作杰出贡献奖(2009)
  斐陶斐学会荣誉会员(2008)

图书目录

导读

1 水污染防治概论
1.1  水污染防治的定义
1.2  水污染防治的过程
1.3  水污染防治规划内容
1.4  国家推行污染防治时应考虑的因素

2 水文及水力基本概念
2.1  水文循环
2.2  河川流量
2.3  水文事件发生的机率
2.4  河川水力学
2.5  降雨迳流量模式
2.6  废水河川排放与混合长度
2.7  感潮河段水力现象特性

3 水质
3.1  传统性水质参数
3.2  传统之物理性水质参数
3.3  传统之化学性水质参数
3.4  生物性污染物
3.5  微量有害污染物
3.6  水体用途分类及其水质基准
3.7  各种用水水质标准
3.8  河川水质指数
3.9  水库、湖泊水质优养之评量方法
3.10  水体底质

4 水体水力与水质调查
4.1  河川调查前的准备
4.2  水体流量测量方法
4.3  流量直接量测法
4.4  流量测量─流速面积法
4.5  感潮河川水力调查
4.6  河川水质调查
4.7  湖库水质调查
4.8  海湾水质调查
4.9  水质自动监测
4.10  远端水质观测技术
4.11  调查数据之评估、统计与解释

5 污染负荷调查与估计
5.1  点源产生污染负荷
5.2  排出污染负荷
5.3  流达污染量的调查与推估
5.4  事业废水污染量调查
5.5  非点源污染
5.6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调查
5.7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计方法
5.8  非都市区非点源负荷估计方法
5.9  市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之估计方法
5.10  湖库底泥与内部负荷调查

6 水污染控制方法
6.1  点源污染源头控制
6.2  点源废水之处理
6.3  废水、污水再净化
6.4  废水再利用
6.5  非点源污染之控制法
6.6  湖库水质改善策略与方法

7 水质模式及其应用
7.1  模式简介
7.2  污染物传输模式
7.3  水质模式选择及分析程序
7.4  承受水体水质模式(以WASP为例)
7.5  集水区管理模式(以暴雨迳流管理模式SWMM为例)
7.6  全流域性模式(BASINS)

8 水污染管制
8.1  污染源的管制方法
8.2  美国水污染防治的演进与策略
8.3  日本水污染管制方法
8.4  台湾水污染管制方法
8.5  水环境容量
8.6  总量分配

附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图书序言

1 水污染防治概论

1.1水污染防治的定义

许多水聚集在一起成为水体(water body),接纳废水、雨水之水体称为承受水体(receiving body)。水污染研究者将自然界的水体大致分为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体两大类。聚集在地表面上的称为地面水体,有河水、湖沼(含水库)水和海水;聚集在地面下的称为地下水体。地下水的污染常来自土壤污染,所以归为另外一类,本书中所述水污染是指地面水体的污染。

水污染不同于水质,所以「水污染防治(water pollution control)」也不同于「水质管理(water quality management)」。水质是一些自然作用或过程加诸于水,水产生反应所呈现出来的性质,这种性质是天然性质。自然作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如阳光照射水产生温度反应;又如大气的氧气从水表面传送到水中成为溶氧,照射和传送这两种物理过程,使水有水温和溶氧这两种天然性质。水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护水体的健康,以维护水中生态,使鱼类、植物、湿地和鸟类在自然状态下永续生存。此外也要求维护各种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所以水质管理是有关水各种用途的水质问题管理,包括订定法规、管理办法和行动,以保护水体水质、环境、生态健康和水的合理使用;而水污染是水受到某些物质的入侵改变了它的天然性质,使下游使用者不能得到天然水质。所以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在于移除水中的污染物,或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质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环境工程师不可不学的课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由于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的成分,使水丧失一部分或全部原有的自然性质,而不适合使用,称为水污染;本书定义任何物质或热能介入水中称为水污染,前者称为物质污染,污染物质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大类,有来自自然界和人为,但主要来自人为;后者称为热污染(thermal pollution),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和工厂热废水。依《水污染防治法》将水污染定义为:指水因物质、生物或能量的介入,而变更品质,导致影响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1.2水污染防治的过程

水质污染来源及控制方法如图 1.1 所列,说明如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