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型的猪小姐

有型的猪小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维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是中场感言,是创作宣言,也是爱的回顾。」 李维菁写给痴心不悔少女们的62封信 天真又世故,她是少女,更是小姐: 小姐不看人脸色,小姐不得过且过,小姐不怕一再爱错。 生活伤痕累累,还是精心装扮;职场人际不顺,用写作为自己欢唿打气。 她陪我们心疼自己、正视内在的欲望,因为她懂得那才是真的爱与美, 以原原本本的自己被爱,不是奢求,是应该。 坚持格调,她是:有型的李维菁。 ★特别收录:钟晓阳〈记维菁〉 ★徐誉庭、陶晶莹、连俞涵、莫子仪、杨富闵、赵雅芬、蔡依林、颜择雅──携手推荐 李维菁以细腻的文字划开现代生活的皮肉,写欲望,写孤独,写枯渴无依的情感荒原,写躲不开的原生疏离与无声社会暴力。深爱她的读者喊她许凉凉,看她是「对单身泰然自若,冰雪聪明时代新女性新偶像」,她只说「我写的就是寻常人的情感与生活」。 在这本书中,她首次以「我」作为叙事者站到读者面前,仍然天真世故,仍然清醒犀利,但荡开聚光灯后的天真有了岁月的爬痕,犀利的嘴角带着笑,我们第一次发现,那些在失温国度背着光翩翩起舞的身影真正灿美──她们多么相像,多么有型。 本书选编自李维菁近年来的专栏文字,分别刊载于《联合文学》、《美丽佳人》、《Elle》、《艺术家》等。全书共六十二篇,作者亲自编选修润。 关于人生,她说: 「我很诚恳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个过程,并从痛苦或现在看起来令人感到羞耻的时刻,特别是困惑中,真实地寻找答案。」 关于关系,她说: 「我几乎不曾因为自己没有恋爱,或长期单身,看到别人在路上热烈亲密,或看到老友结婚而难受……只要看到两个人彼此喜欢,喜欢到不得了的程度,喜欢到想要一直和对方生活在一起,我就不自觉地想:这种强烈的感情,还存在这世上哪!」 关于爱恋,她说: 「初恋多半是自恋的转移。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刚刚好对方眼里的我是那样的人。很可能是出自误会,但是我很快乐,很快乐他看我刚好是那样的。」 关于生活,她说: 「去买一碗面外带,闻到蔬果酱料熬煮汤头的香咸;感受莲蓬头喷射的热水按摩颈后腰背的舒缓,还有干燥皮肤摩擦新鲜棉那种让人几乎想哭的放松。我珍惜着日常生活,日常这两个字让我好生眷恋。」 关于创作,她说: 「我所能做的,只是面对眼前的一方白纸,一个字一个字,平凡老实笨拙地,慢慢爬。除此之外,我没有聪明的方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关于身份,她说: 「人会长得愈来愈像你的职业,我非常憎恨这句话,之所以憎恨,可能因为我知道那是真的。」 名人推荐 ★徐誉庭、陶晶莹、连俞涵、杨富闵、赵雅芬、颜择雅──携手推荐 好评推荐 「世故与纯真,似乎在她身上浑然融合了。有一点不变的是,任何时候她完全是真诚的自己……她的离去,是我失去了一个知音,一个曾带给我莫大的阅读上的喜悦的文友。」──钟晓阳 「李维菁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感性,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惆怅。她理解你我的心碎,因为她的心曾一碎再碎;她不只是少女,还是一位深谙愁滋味的台北少女。」──颜择雅 「她总是勇敢地揭露我们在爱里的傻气、呆蠢、狼狈,又在那些傻气呆蠢狼狈里,带我们拾回我们的甜蜜心眼。敬这股温柔的坚强。」──徐誉庭 「这本文集让我们看到李维菁成熟大器的书写气象:包括结构精巧深刻的短篇故事;篇篇涉及创作信念的炙热文字;以及交织上述两种特色,而形廓清晰的文体风格。」──杨富闵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维菁


  小说家,艺评。着有小说集《我是许凉凉》、《老派约会之必要》,长篇小说《生活是甜蜜》,与Soupy合作绘本《罐头pickle!》。艺术类创作包括《程式不当艺世代18》、《我是这样想的──蔡国强》、《家族盒子:陈顺筑》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写在前面


  她已经非常虚弱了,

  但她想要写的,还有好多好多。
  
  「书名就叫《有型的猪小姐》。」她翻找出手机萤幕上时髦的布偶角色Miss Piggy解释这个书名,她说某天有一个很少来台北的艺术家朋友忽然北上,她以为他是为了一场拍卖展览而来,朋友却嘲笑她:「才不是,你看过猪自己上菜市场的吗?」

    猪不上市场,艺术家不进拍卖场,李维菁问自己:那么作家究竟立足何处?

  因为热爱文学,在报业平台有很好发展的时刻,决然辞去工作,开始一篇一篇地写。没有冠冕堂皇的文坛背景,她写自己相信的、创造属于她这一代女性的文字,站出去就要有自己的样子,她总是说:「要很有型,要有自己的风格」。

  八年前,许凉凉驻进数万颗读者的心;两年后,女孩们朗朗上口「带我出门,用老派的方式约我」,她被陌生袭来的掌声与眼泪打动,舍弃工作后,没有稳定收入,多数时候就在自己的小空间与内在的创作欲搏斗。二○一五年,推出长篇小说《生活是甜蜜》,透过徐锦文诉说她对艺术怀抱的憧憬:「艺术是人类试图与上天沟通的尝试,是旷野中、暗夜街道上,无处可去孤魂野鬼共同的归依。是自由的国度,被温柔海洋包覆的地球,里头住着平等的子民。」实然,并非如她所想,她心碎于那里终究是富人与无赖的领地。「只有创造者有机会永垂不朽。」创造者不该对物质鞠躬哈腰,不该上市场,痴心创造的她,要把自己活成有型的猪小姐。

  今年六月,知道时间可能不多,她为自己许下愿望:要出一本文集。九月初,她在与病痛搏斗的过程中交出一叠这些年通过自我省视,自认合格美丽的作品,一篇篇挑选改写,每个字都得使出力气,悄声求着上天:让我写。她跟自己的时间拔河——今年一定要出版!

  就在我们抓紧时间翻寻所有文章,一篇篇挑选一读再读,透过电邮简讯让她确认,「这篇要收」,「那篇我也喜欢」,从一开始的热烈讨论,到断续简短的回应,她的信息越来越短,对作品如何成形的意志却越来越强。十一月初,与她相约确认要多写篇序文。交稿那天,她答应我们「明天没问题」,贴了一个可爱熊猫贴图,但明天等来的是空白……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她未读未回,从此告别。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出版经验,作者参与了内文编选、书名、书封至宣传规划,留下足够的文字与谈话,却没能等到这书印刷装订成册的那一刻。作为她的编辑出版者,我们在哀伤之余,只能坚持为她完成,让她的读者知道:直到最后她都是在创造的路途上。

  感谢维菁女士的家人与好友们,最后这一段路,靠着他们的爱,我们一起完成这本书。「是中场感言,是创作宣言,也是爱的回顾。」维菁在书中写下这段文字,她是个珍爱创造的人,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天空。那里的她不被世间的痛啃蚀,在那里,她将迷人地浅笑,摆动着衣裙,拉着爱她的读者们温柔诉说,为什么要做个「有型的猪小姐」。

新经典文化编辑部 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记维菁

文◎钟晓阳


  初见面,是二○○八年十月我赴台为《停车暂借问》重出做宣传,在一饭局上。在座有时报出版总经理莫昭平、杨泽、叶美瑶……此外有维菁。她跟我打斜对面坐,我暗惊这女孩真瘦,瘦得让人担心,坐在那里细长一条,耀眼的粉红连身裙,长头发两边各束起一撮,活泼俏皮像哪本漫画走出来的少女,却是文静得有点闺阁,微微笑不怎么说话,就是在那里炫着人的眼。饭局毕大家站起散开,才看到她那裙子直落到脚踝,底下是高底的凉鞋,更显得她柳条摇曳。在杨泽的邀请下又去了一家中国古典情调的喫茶店,维菁也来了,这回我们坐得近,几乎膝头碰膝头,却因为都说话声音小,彼此要把头凑前来听,她说的话我记得其中一句是,一个人关在家里乱写是最开心的是不是?因此我知道她写东西。她又从随身的大包包里取出她在看的书,把它竖在面前让我看封面,我看到是艾莉丝‧孟若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一双聪明眼睛像是装满了话很想告诉我甚么,从她那热情的眼光我知道她爱这作家。一直我都有点模煳她当天是以甚么身分在场的,也没问,后来看到她写关于我的报导才知她是时报文化版的记者。多年后读孟若,总会想起维菁把书竖在我面前很认真地把她介绍给我的模样。

  二○一一年,一天收到一位台湾友人寄来的包裹,火红的一本书跳出来。只看那装帧跟书名,便觉着一股气势。《我是许凉凉》,多么响亮的自我介绍。从小说概念,到文笔,到那对世道人心的洞见,我的一个感觉是「不凡」。是多么罕有我们能看到一位作家带来一个全然独特的视角,是她多少年来的累积,经她不断反刍内化理出来了一个用之格物的系统,从而给文学平添了新词新意。从一开始维菁就那么纯然地是她自己,一个鲜明独立的自我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二○一五年,在几年前创办了新经典文化的美瑶邀我为维菁的新作《生活是甜蜜》写推荐语。我有点忐忑,还是应允了。读毕全书后的震盪余波多天不散,尽管美瑶说只写几句也可以,我写了一段又一段。美瑶收到推荐语后,电邮传来维菁的回应:「我出去哭一下。」

  其后维菁寄来的赠书的题字称我「晓阳姊姊」,翻开见到时不禁恍神,平常她想起我时心中是这样唿唤我吗?

  二○一八年,我的《遗恨》由新经典文化在台湾出版,美瑶在建议行销提案时一开始便提到维菁的名字,果然在后来收到的活动流程中看到维菁将在朗读活动做我的同台讲者。作为事前热身我上网看了她的一些影片,包括二○一三年她出席香港书展讲座的录影。我发觉跟我记忆里的她很不同了。不那么瘦了,成熟了许多,完全是大人,有大人的自信和自若,但是嘴角翘翘笑起来时那少女的特质又自然流露。用她的少女学语言来说,世故与纯真,似乎在她身上浑然融合了。有一点不变的是,任何时候她完全是真诚的自己。

  青鸟书店朗读活动的那晚,前往华山文创区的路上,美瑶告诉我维菁刚做完手术出院,没说详情,但我心情沉重起来。可后来在华灯初亮的暮色中见到的她不但无病容,简直容光焕发,头发在脑后束了条马尾,是她那故事绘本《罐头pickle!》的插画有画到的一个样子,黑裙搭配闪亮红鞋的打扮俏丽亮眼,中间这十年被压缩成一瞬,彷彿光是为了这一晚,她鞋跟一敲,一摇身变回了少女,比当年更美丽。在会场旁边的披萨餐厅吃餐,她盘子上的食物几乎都没碰,却是看来心情很好讲了不少话。我说起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她还记得。看我紧张就安慰我说:「待会儿有甚么觉得不想答的就抛给我没关系。」又有新经典的一位编辑同事告诉我,维菁曾对她说:「只要是晓阳姊的事不管是甚么我都愿意做。」

  忽然我像有个美少女战士护卫在旁随时在我危急时跃出解围,而我的确也借助了她的力量。活动中每次回头看见维菁坐在那里,我的心便安然,彷彿有她在我不会糟到哪里去。

  当晚她有个动作表情是我至今难忘的,是大家聊起《遗恨》的主人公于一平时,为了表示她对一平的喜爱,维菁竖起两只大拇指,一脸「我就是爱他」的娇憨笑意。

  她的离去,是于一平失去了一个知音,是我失去了一个知音,一个曾带给我莫大的阅读上的喜悦的文友。

  想起来不过见过两次面,为甚么有个错觉是更多?回美国后每想及她,总未免牵挂她的身体状况,总想着下次回亚洲一定要抽空去趟台湾,不为公务而纯粹就是玩兼探访朋友。一定要去看维菁,就我跟她两个,找个地方好好聊。或许我终于能当面叫她一声「维菁」,因为我好像还没有当面叫过她的名字。

  此刻她那可亲可爱的温柔身影仍那么活生生的萦绕我眼前。但这不过是刚开始。以后必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在不同的场景中,黯然想起「维菁不在了」的这个事实。

  如果有甚么可稍慰思念的,或许就是她留下来的书。人是从文坛这个场域永远缺席了,她的书会被阅读下去。

  作家是她幻想的家人,香港书展的那场讲座上她这么说。

  费兹杰罗是她恋爱的对象,辛波丝卡的诗作她用来卜诗卦。

  啊维菁,现在我也只能这样了,到你的书里去召唤你了。
  
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图书试读

一个人参加婚礼
 
编辑写信来向我邀这个专题:「一个人的游乐园」,信中写着她觉得我对于单身有种泰然自若的态度,也提到我曾经写过「这个社会还是很难真正接纳,单身或结婚只是不同的选择,也很难接受这世界上有许多人的自我实践或自我追求,需要大量的独处才能完成。」这样的话。我看了愣了很久,开始反省,也从来没有想过我在外界眼中的模样原来是这样。
 
事实上若看起来泰然自若,那一定不可能二十四小时,有时候泰然自若,觉得一个人才能享有自我实践的空间与自由,但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人的恐慌,很多事受到限制,不可能是全然快乐与美好的,而这一切,都不可能是理性上在某一刻决定我此后要拥抱一个人泰然自若,便做得到的。只能说,我很诚恳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个过程,并从痛苦或现在看起来令人感到羞耻的时刻,特别是困惑中,真实地追寻答案。当然是不会有答案这东西,这世上真的没有正确答案这东西,但因为这个过程,人变得踏实,和自己的关系也非常缓慢地,逐渐贴近。所谓独处的重要,指的是这个,人必须独处,才能和自己相处,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是什么样的自己。而因为找到自己的重心,才可能有好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和伴侣、家人、朋友或者是整个社会。想一想跳双人舞的道理,看那明明是两人手牵手或彼此依靠着跳出各种难度极高的舞蹈,但最基本的道理是两个人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只有这样才能合作跳出各种舞姿,如果一个人丧失了重心,或是两个人都把身体挂在对方身上,那只是抱在一起彼此扯着对方乱成一团,跳不出什么东西来的。
 
一个人必须能够独处才行,要有充分与自己对话的能力,否则容易活得肤浅扁薄。阅读是一个人和自己对话的良好方式,各种形式的创作也都是,然而,一个人时上网看店或打游戏,或一个人频频刷脸书,则完全不构成与自己相处对话的状态,那种状况等于还是和他人在一起,只是对方在另一头,你并没有和自己真正相处。不管几岁,一个人一定要学习独处,这和你是单身、不婚或是否孤独或没有伴侣是不同的事情。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