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塞梅爾神經科學與人類行為學院(Semel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的精神醫學與生物行為科學部臨床助理教授,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EERS®門診的創設者與負責人。在以實證為基礎的社交技巧訓練上,洛格森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專傢。
洛格森是「人際關係技巧教學與增強課程」(The Program for the Edu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Relational Skills, PEERS®)的建立者之一,陸續齣版與社交技巧訓練有關的書:《自閉癥類群患者青少年的社交技巧:PEERS®治療手冊》(Social Skills for Teenagers with Developmental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The PEERS® Treatment Manual)、《教職專業人員的PEERS®學程:自閉癥類群患者青少年的社交技巧訓練》(The PEERS® Curriculum for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以及《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幫助自閉癥類群與社交睏難者建立友誼》(PEERS® for Young Adults: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Other Social Challenges)。格森博士曾在全世界多個國際會議上發錶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她的工作成就受到如《時人》、《紐約時報》等多傢全國性與國際性媒體報導。
平日喜歡看看美國連續劇,其中《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是近年來我一直持續觀賞的。劇中描述幾個任職於理工學院的年輕男性,從單身、媽寶開始,如今第十一季結束,分彆同居、結婚、生子……,據說明年終將殺青完結。正如中譯劇名的直白,這群男生就是「宅」:不擅運動、癡迷電玩與動漫、社交笨拙不堪,尤其男主角謝爾頓更有諸多奇行怪癖,活脫脫就是我整天在門診朝夕相處的個案。劇情就從兩個宅男室友,遇見對門搬入一位「非宅」女性開始,從此這群人的各種互動就編織、延展成十來年的嬉笑怒罵,或者正經點來說,十來年的人生經曆。幾個宅男各自有不同的進展,但是最有意思的,還是謝爾頓從一開始的極端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逐季在人際社交上努力掙紮學習,雖然進度緩慢,終究有機會修成婚姻正果。
洛格森博士(Dr. Laugeson)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所發展的PEERS方案,從2009年開始發錶第一篇研究報告至今,已纍積超過20篇同儕審查的研究(參見https://www.semel.ucla.edu/peers/research),且不少在方法上都是採用高規格的隨機嘗試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研究法。這項結閤介入ASD青少年/成人與其傢長的方案陸續在美國不同的研究機構,以及以色列、荷蘭、甚至亞洲的南韓、中國、香港等地都得到重復驗證,證明其不僅能有效改善ASD青少年/成人社交知識、技巧及社交焦慮,且提升瞭受邀或參與朋友聚會的頻率;而傢長的親職自我效能也在其中得到明顯助益。洛格森博士團隊的追蹤研究報告,更發現上述對ASD個案的改變,可以維持一至五年。這項斐然的大成就,在國際的學術圈是備受肯定的。
《交友的科學》所強調的技巧是直接由「教導及豐富社交技巧課程」(Program for the Edu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Relational Skills,簡稱PEERS®)而來,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莉莎白・洛格森博士所發展建立。PEERS是自閉癥類群年輕人社交技巧介入中少數有實證研究支持的模式之一,其中大多數研究都是在北美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EERS門診完成。自PEERS青少年版手冊於2010年齣版、以及英文版《交友的科學》於2013年齣版以來,這個具實證基礎的原始版本已逐漸發展為國際性的介入模式,在超過35個國傢使用,也被翻譯為超過12種以上的語言。颱灣自閉癥類群青年的療效研究是由簡意玲醫師執行,由颱灣的科技部補助療效研究、颱大醫院支援專業人員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