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殷海光」是其笔名。1949年来台后于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亦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殷海光是1950至19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人之一,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者,极力宣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思想,曾被伦敦《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推崇为「台湾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其着作,以思想深刻、逻辑层次缜密、文句充满情感着称,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感染力,数十年来影响了海内外的无数读者,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
如第十四章所述,道德而无相干的知识作充足条件时是盲目的。我们处身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时代,不可少的是分辨能力。据斯泰因(Maurice R. Stein)和维底奇(Arthur J. Vidich)说,莎士比亚剧中描写的哈姆雷特(Hamlet)的中心性格,是到一个社会里去寻求个人的真实性。而在他所到的社会里,集体的真实性已不复能够认为没有问题了。于是,他的追寻变为寻求他个人的认同。这也就是说,他祇能去找和他相同的个人,团体已经不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