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爬梳高中到大学生物科领域八大主题,精选39个重要案例逐一解码。
如同侦查案件般,从案情描述看见常理背后最真实的科学界变迁。
从侦查与破案过程,层层解惑,看见微生物的精细设计。
更亲自绘图,让所有生理机制一目了然,最后採条列式结案。
公认简单易懂的生态学,则以数学计算与物理观念细细剖析。
◎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退休教授 林金盾 品质保证
作者用心地将多年教学中遭遇到的种种疑问,透过经验、知识的推敲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研阅,有系统地挖掘、整理,以及有层次的分析,提出文献的佐证,破除一些习以为常的迷失。
不论是生物教师或对生物怀有高度兴趣的学生,细读本书之后,同感于「怀疑、求证」精神,在别人无疑之处提出疑问,加以不断思考、寻找合理的解释。
只要能够养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习惯,日久必有新的发现进而有所成长。
◎13位高中生物老师 齐声力挺
建国中学 魏宏仁老师、中山女中 颜映帆老师、武陵高中 蔡静宜老师、新竹女中 张淳琤老师、台中一中 龚雍任老师、嘉义高中 叶贵华老师、台南一中 林静吟老师、左营高中 许惠纹老师、高雄中学 曾嬿霖老师、宜兰高中 黄国修老师、花莲高中 吴曙序老师、台东高中 黄韦嘉老师、金门高中 苏咏晴老师
◎北一女中学生 读后诚心推荐
世上不可能存在完美体制,教育改革的效果必然有限,面对这类问题,《生物学学理解码》这类书籍的存在就变得很重要了。如舰长的自序所说,本书并非科普书,有一定的难度,但它能补足我们认知的缺陷和错误。这本书很大的功能是,让真正对生物学有兴趣的人,有系统地看见生物学更真实的面貌。──范姜咏欣
对于没有上过舰长的课、没有听过、接触过这个人的同学而言,这本书就是舰长学习态度的最佳体现。即使是老师也有许多教学上的难题与困境,希望本书能让更多老师不再以无奈「饲育」学生,并让更多学生尽情探索、尽情「答错」,尔后兴奋地走上研究学习之路。──张雅歌
如果你,想窥探生物学完整正确的学理;如果你,对生物学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有好多疑惑不能被课本的一句话而满足;如果你,想知道的永远是老师无暇解释的知识;如果你,是即将投身前线的师培生,得在学生的问题海中翻腾──这本书将是一部经典。──杨净雯
推荐序:于不疑处有疑,方式进矣
学生推荐:登上舰长的小猎犬,展开生物侦查航程
自序:How and Why is it in Biology
第一侦查室:研究史
第二侦查室:微生物
第三侦查室:生化代谢
第四侦查室:细胞与组织
第五侦查室:动物生理
第六侦查室:植物生理
第七侦查室:生态学
第八侦查室:遗传与分子生物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北一女中蔡任圃老师今年预计出版着作,书名为《生物学学理解码》,特别邀请本人写推荐序。还没看到书,我就毫不考虑地立即回应:「乐于效命、责无旁贷。」
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原生物学系)有个传统,老师对所有产品(毕业学生)都有信心,都有永远「售后服务」的默契。何况,作者是我任教期间所属研究室的「蟑螂家族成员」之一。从大学部开始他就乐于与蟑螂共舞,曾发表相关论文并获得「生物学系专属奖学金:缪端生教授论文奖学金」;在硕士班进修时,也曾获得行政院科技部(原国科会)颁授的「研究生硕士论文奖」。依奖助办法条文:「研究生硕士论文奖之得奖者,在博士班进修期间参与国科会研究计画者,每月可获得 28,000 元的奖助金。」可惜他因故放弃进修与奖助的权利,虽说替政府省了点经费,但是让国家少了一位拔尖的学者。《礼记 ˙ 学记篇》中有句名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诚然,留给我「既不善歌,也不善教」的自怨自艾,多年后依然无法淡薄。
后来,听说他从 100 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受聘于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我一度以为从此之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与蟑螂绝缘」。大家都知道,他服务的高中是女校,由经验与合理的推测,多数女学生一听到或看到「蟑螂」两个字,颜面神经会自然发麻,身上肌肉会突然僵硬。没想到,数年后在学校的支助下,借到楼梯间养起蟑螂。更意外的是,居然有不少女学生跟着他「随蟑螂起舞」,做起「以蟑螂为实验动物」的研究。在每年举办的台北市科学展览会场里,以蟑螂为题材的论文屡屡出现于高中生物组,学生作品也常常获奖,还多是特优奖项!俗话说「知音难求」,试图祈求女生不恨蟑螂则更难。他到底如何让女学生克服恐惧,甚至对蟑螂的研究乐之不疲?如此翻转,让我既好奇,又佩服。「老天有眼」,祂看到了蔡老师的坚持与努力,辛苦成果没有被埋没。不久前他受评审青睐,成为教育部 106 年师铎奖的获奖人。的确实至名归,受之无愧,与有荣焉。
我推荐的这本书,内容与蟑螂研究无关,而是作者累积多年的生物教学心得,内化成论点的分享。经过徐徐反覆阅读,喜之,乐之,是以为序。
作者对于时下高中生物学的质疑、批判、求证,不是凭空想像,更不是个人天纵英明,而是用心地将多年教学中遭遇到的种种疑问本质,透过经验、知识的推敲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研阅,进行有系统地挖掘、整理,以及有层次的分析,提出文献的佐证,破除一些习以为常的迷失。进而丰富了生物科教学的内容,增强对生物学的了解与教学上的信心。
宋朝张载《经学理窟 ‧ 义理篇》:「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本书就是针对高中生物学「无疑中怀疑,有疑中求证」的历程,在博览群论(相关书籍、期刊论文、文献)、引经据典、加以批判、推断,系统化整理成八大领域,以侦探口吻罗列成「案件主题、案情描述、侦查与破案、延伸案情、情资来源(参考资料)、结案结论」,有利循序阅读与思考。
所有读者不论是生物教师或对生物怀有高度兴趣的学生,细读本书之后,同感于书中蕴涵的「怀疑、求证」精神,在别人无疑之处提出疑问,加以不断思考、寻找合理的解释。只要能够养成「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的习惯,日久必有新的发现进而有所成长--这就是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退休教授
NGC《蟑螂 X 档案》受访者
林金盾
2019年01月18日
這本書名《生物學學理解碼:從研究史、生態、生理到分子生物,完整剖析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光是看到「研究史」這三個字,就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台灣的高中生,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的時候,常常是直接接觸到結論,但很少去探究這些結論是怎麼來的,背後有哪些重要的科學家、有哪些重要的實驗。這本書如果能將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像是演化論的誕生、遺傳學的突破、或是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用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那絕對會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且,我對於書中提到的「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非常感興趣。有些觀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或是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在課本上往往一帶而過,但實際上理解起來卻需要很多時間。我期待這本書能將這些複雜的知識,透過深入淺出的剖析,提供不同角度的理解方式,讓我在面對這些「疑難雜症」時,能夠迎刃而解,真正做到「學理解碼」,而不是僅僅是死記硬背。
评分哇,拿到這本《生物學學理解碼:從研究史、生態、生理到分子生物,完整剖析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真的讓人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在台灣高中摸索生物學的學生,我常常覺得課本的內容雖然扎實,但有時候就是少了一點「故事感」,少了點引導你真正進入那個科學家們探索發現的奇妙世界。這本書光是看書名,就讓人感受到一股想把那些抽象概念變得生動、有脈絡的企圖心。我尤其期待它在「研究史」的部分,想像一下,那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生物學原理,過去是如何一步步被揭開面紗的?達爾文的演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定律,背後一定有好多曲折離奇的實驗和想法,能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絕對能讓課本上的文字變得更立體、更深刻。而且,書中提到的「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更是聽起來就很吸引人,有些觀念真的會讓人卡住,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細節,或是免疫系統的複雜機制,如果這本書能用更清晰、更有趣的方式來解析,絕對能大大提升我的學習效率,讓我在考試前不再焦慮,而是充滿信心!
评分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生物學學理解碼:從研究史、生態、生理到分子生物,完整剖析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腦中立刻浮現了幾個在生物課上讓我抓破頭皮的概念。例如,動植物細胞的區別、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一些植物生理學上的奇妙現象,這些都常常是考試的重點,但理解起來卻需要花很多心思。而這本書提到的「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聽起來就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解惑指南」!我特別好奇它會如何處理那些在課本上可能一筆帶過的實驗,例如孟德爾的豌豆實驗,或者是一些經典的生態學研究,像是捕食者與獵物的關係。如果能透過這些案例,了解科學家是如何設計實驗、分析數據,進而得出結論,那不僅能幫助我理解生物學知識本身,更能培養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相信這本書絕對能讓我對生物學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大大提升學習的樂趣和成效。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真的太點題了!《生物學學理解碼:從研究史、生態、生理到分子生物,完整剖析39個高中生物學疑難案例》。「分子生物」聽起來就是一個很挑戰的領域,每次想到DNA、RNA、蛋白質這些東西,都覺得腦袋快打結了。但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微觀世界的奧秘,用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揭示出來,那絕對是一大福音。我常常覺得,我們學生物,不只是要懂課本上的名詞,更要明白這些名詞背後代表的科學邏輯和研究方法。這本書既然提到了「從研究史」開始,就代表它不只會告訴你「是什麼」,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會是這樣」,這對建立科學觀很重要。我非常期待它能藉由這39個案例,將那些高難度的分子生物學概念,像是基因的複製、轉錄、轉譯,或是酵素的作用機制,能夠有系統地、有層次地解析,讓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解碼」這些知識,而不是囫圇吞棗,應付考試。
评分說真的,現在的教育環境,很多時候都比較強調「背誦」和「考試」,對於「理解」這件事,有時候會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尤其生物學這種科目,牽涉到太多專業術語和複雜的系統。這本《生物學學理解碼》取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學理解碼」這四個字,就透露著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科書,而是要帶你破解那些讓人頭疼的生物學難題。我特別對「生態」和「生理」的部分充滿期待。生態學就像在觀察整個地球的生命網,各種生物之間微妙的關係,以及環境對牠們的影響,這些內容如果能深入淺出地講解,我肯定能更 appreciate 大自然的美妙與智慧。而生理學,則是關於我們身體裡各種器官如何運作,那種精密的協調機制,每次讀都覺得驚嘆。如果這本書能將這些生理現象,用更貼近生活、甚至結合一些實際案例的方式來呈現,那絕對能讓我從「死記硬背」變成「恍然大悟」,甚至激發我對生命科學更深入的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