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物拍卖大典

2019文物拍卖大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物拍卖
  • 艺术品
  • 收藏
  • 拍卖会
  • 2019
  • 文化遗产
  • 中国文物
  • 艺术市场
  • 投资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更宏观的排行,更精确的分类
《拍卖大典》透析华人艺术市场大数据

  赵无极连年制霸、苏轼《木石图》跃居古书画龙头、干隆御制珐瑯彩碗窜升亿元关……,回顾2018年拍卖,热潮虽较往年稍降,整体表现依然亮眼,《拍卖大典》一举囊括重点拍品,帮助藏家轻松掌握下一波趋势脉络。

  《2019文物拍卖大典》收录2018年全球华人艺术文物市场精品成交纪录,依明清瓷器、高古陶、铜器、佛像雕塑、玉器、鼻烟壶、文房杂项……等共8大类排行榜与市场分析专文,理性分析全年度艺术市场亮点及未来趋势,无论视为市场新鲜人的入门指南,或是资深藏家、学者、艺术投资及爱好者的辅佐图鑑,均是绝无仅有、精采绝伦的拍卖市场宝典。

  ◎收录笔数最丰─古玩淘宝、艺术投资必备宝典

  《2019文物拍卖大典》是当今拍卖市场上,资料最丰富的工具书,收录港台、大陆、欧美各大拍卖公司年度春秋季的拍卖精品,完整呈现8大类逾5,000笔拍品精美图文纪录。

  同时收录该年度「艺术文物市场解析」专文,由全球经济动向切入,深入分析市场现象;以及年度〈中国瓷器十大赏析〉、〈中国工艺品十大赏析〉,详尽介绍前十大顶级拍品;还有「历年中国文物前十大排行榜」及该年度「中国文物分类排行榜」,为读者提供多面向的参考资料,堪称爱好收藏文物或有志于艺术投资者,涉足拍卖市场的最佳指南。

  ◎字级放大,阅读更省力

  2019年起,《拍卖大典》将内文字体略为放大,让读者在查阅大量拍卖资料时,更为轻松不费力。
 
《古籍遗珍:中国古代文献的流变与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古籍遗珍:中国古代文献的流变与价值》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典籍发展历程、分类体系、珍稀版本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时间为轴,以文献载体和内容演变为主线,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立体的中国古代文献知识图谱,特别是聚焦于那些承载了中华文明核心思想和技术成就的未曾被过度商业化关注的“静默的遗产”。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近五十万字,力求从文献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角度,对中国古代文献的生命周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第一部分:早期文献的形制与知识的萌芽 (先秦至魏晋)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书写材料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到竹简、木牍的过渡时期。重点探讨了秦汉大一统格局下官方对文献的整理与规范(如“书同文”政策对文本传播的影响)。 竹帛时代的知识载体: 详细分析了竹简的形制、编联方式以及其对文本篇幅和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诗经》、《尚书》等早期典籍在口头传统向书面记录转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文本重构。 学术思想的奠基: 深入研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不仅关注其思想内核,更关注其流传过程中的抄写错误、脱漏与后人增补,例如对《道德经》帛书、甲本、乙本的异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早期文献的“不稳定”性。 魏晋的士人与藏书: 考察了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由于战乱和士族阶层的兴起,私人藏书开始繁盛的现象。简牍向纸张的根本性转变,如何为后世雕版印刷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对书札、碑刻等非正式文献的价值进行了初步的界定。 第二部分: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与文献的普及 (隋唐至宋元) 本部分着重论述了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如何彻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复制与传播模式,使得原本只在贵族和寺院内部流传的文献得以大规模出现。 官刻与私刻的博弈: 剖析了唐代官府主持的大型官方典籍的刻印活动(如《大藏经》的编纂),以及宋代(特别是北宋)坊间私刻的蓬勃发展。通过对敦煌、永乐等地出土或发现的早期刻本进行类型学研究,展示不同地域、不同目的的刻本在字体、版式、雕工上的差异。 宋代的学术高峰与注疏体系: 宋代是儒学复兴和学术争鸣的时代。本章详细分析了宋代学者(如二程、朱熹、陆九渊)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诠释和大规模注疏的形成过程。这些注疏本身也成为了后世研究的重要文献对象,构成了“显学”的知识体系。 元代异族统治下的文献保护: 探讨了元代政府对汉族文化典籍的保护政策(如“翰林国史院”的整理),以及蒙古语文献与汉文典籍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史学文献(如《宋史》、《辽史》等二十四史的编纂特点)的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明清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学 (明清两代)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科举制度的固化,对知识的需求空前高涨,文献整理工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但也出现了过度“定制化”的倾向。 皇家典籍的集大成: 重点分析了明代《永乐大典》的编纂工程及其体例,以及清代《四库全书》的规模与影响。本书不回避对“文祸”的批判性审视,分析了编纂过程中对某些“异端”文献的删改或禁毁,对文献原貌造成的影响。 地方志与家谱的兴盛: 考察了明清地方文献的空前繁荣。地方志和家谱作为“非主流”的史料,因其记述的细节性和地域性,为后世研究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毛细血管”式资料。 版本学与校勘学的成熟: 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藏书家和刻书家在版本辨伪、校勘技巧上的重大进步。以明代后期如“嘉兴楞严经阁”、“麻沙本”等著名刻本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版式、纸张、用墨、避讳字等细微特征来判断文献的优劣与真伪。 第四部分:特种文献的价值重估 (科技、医学与民间文献) 本部分突破传统儒家经典的范畴,对古代非主流但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特种文献进行专题研究。 古代科技典籍的传承困境: 研究了农学、水利学、数学、工艺学等实用技术类古籍的流传脉络,例如《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著作,分析了由于其技术性质,在抄写和雕刻过程中容易产生“技术性错误”的特点,以及这些错误如何影响了古代技术的实践。 医药典籍的抄本特征: 探讨了中医方剂类文献,特别是一些注重实践操作的手抄本(如医案、医话),与官方刻本之间的关系。这些手抄本往往包含了更多未经“官方修饰”的民间经验。 民间文学与俗文学: 关注戏曲、弹词、小说等以通俗易懂为目的的文献形态。研究这些文献的早期“说话人”文本与后来的刻本或抄本的差异,它们是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世俗情感的重要窗口。 第五部分:文献的保存、流传与未来视野 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古代文献在近现代的命运,以及当代文献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近代文献的流失与回归: 简述了清末民初古籍善本的外流情况,并讨论了当代学者在整理、修复和数字化这些珍贵文献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努力。 文献的“活化”: 强调了文献研究不应止步于文本考据,更在于如何将这些沉睡的知识转化为对当代社会有益的参考。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古籍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期“重现”古籍在当时的语境和使用状态。 本书论述严谨,引证详实,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典籍知识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知识本身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塑造、保存与遗失的深刻反思。它面向高等院校的文献学、历史学、中文系师生,以及所有对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书籍——抱有深厚兴趣的阅读者。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典藏拍卖大典编辑部


  典藏「拍卖大典」计有《文物拍卖大典》、《书画拍卖大典》、《亚洲现代与当代艺术拍卖大典》三册,精选两岸三地、东南亚、欧美主要拍卖公司的成交精品。

  三书依据拍品属性的不同,以作者、材质、年代来分类,再搭配简易的检索方式,使读者能够轻易地上手、查询。

  大典十多年来累积的稳定品质和编辑信誉,已成为目前两岸三地艺术市场上最完善、最具权威性的拍卖工具书,堪称华人艺术拍卖年鑑的第一指标,同时也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图录。
 

图书目录

〈与经济大趋势连动,先蹲待跳—201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回顾〉/蓝玉琦
〈真金不怕火炼,缓升中更见实力—2018近现代书画十大.潘天寿指墨再创巅峰〉/蓝玉琦
〈尖端精品历久弥贵、干隆彩瓷再展雄风—2018高端瓷器,行情再涨〉/游智渊
〈帝王用印、佛教造像、明清家具,三分天下—2018工艺品前十大.干隆印章再次拔头筹〉/王怡文

历年中国文物前十大排行榜 TOP10 ART AUCTIONS OVER THE YEARS
中国瓷器前十大
中国工艺品前十大

2018年中国文物分类排行榜 2018 TOP CHINESE ART AUCTIONS
不分类前廿大
瓷器前廿大
高古陶瓷前十大
高古铜前十大
雕塑前十大
家具前十大
玉器前十大
鼻烟壶前十大
杂项前十大

编辑说明 USAGE GUIDE

中国历代年表 LIST OF CHINESE DYNASTIES

瓷器 CERAMICS

高古陶瓷 ANCIENT POTTERY & CERAMICS

高古铜 ANCIENT BRONZE

雕塑 SCULPTURE

家具 FURNITURE

玉器 JADE

鼻烟壶 SNUFF BOTTLE

杂项 WORKS OF ART

拍卖公司资料汇编 INFORMATION OF AUCTION COMPANIES

拍卖场次索引 AUCTION INDEX

 

图书序言



201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回顾


  2018年中国艺术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高价品价位表现减弱放缓,从春拍走到秋拍,整体氛围趋于理性保守,成交额明显缩水,市场面临严峻挑战,普遍被认为是最艰困的一年。

  回顾2018年全球经济大事TOP1,「中美贸易战争」席卷全球,影响世界经济成长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首当其冲,面临持续压力。7月底,习近平在中共政治局年中会议上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个稳定工作,有什么忧患就有什么口号,强调稳定或也正折射出不稳之现状。9月底,中国房地产企业巨头万科在深圳举办秋季例会,会场屏幕与侧墙上放出「活下去」标语,一时之间成为网路热搜词。11月底智谷趋势发表〈2018,没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一文,探讨除房地产与就业总量、消费信心等中国国内经济情势,颇不乐观。年底,全球股市结帐,中国深沪股市跌幅居全球之冠,上証综指跌24.59%,跌幅为历史第二大,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深圳综指跌34.42%成为垫底王。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发展势头减弱,加上中美贸易战的长期博奕,「内忧」且「外患」,转型改革正在眼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的牵动,且在对前景信心下滑的现况,不可回避地受到冲击。买家资金收得更紧,态度保守审慎,精品意识抬头,CP值(capability/price性价比)更是要求。当然,艺术市场与经济市场无法完全画上等号,高端艺术精品自有其独有的价值在艰困环境中去体现价格,破纪录的拍品依旧存在,有实力的竞买者仍然捧场。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2018年春季拍卖总成交额约为人民币267亿元(以下未标示币值者皆为人民币),同比2017年春季上升4.5%;秋季拍卖总成交额约为320.83亿元,同比2017年秋季缩水16.27%。在亿元拍品上,2017年中国古董书画文物斩获34件过亿拍品,2018年则砍降为16件,其中古书画三件、近现代书画四件、瓷器工艺品六件、古籍碑拓善本三件。2018年未能延续2017年秋拍的回暖气氛,成为市场最大的转折年度,捎来的凉意吹进广大的买家心里……
 
文∣蓝玉琦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以为《2019文物拍卖大典》只是一本枯燥的数字和图录的堆砌,但当我翻开它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充满了故事性和人情味。它不仅仅记录了冰冷的成交价格,更描绘了背后收藏家们的热情、拍卖师们的激情,以及专家们的智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一件藏品的传奇之旅”的专题所吸引。它讲述了一件曾经流落民间的古董,是如何通过一次次的拍卖,最终回到国家级博物馆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文物拍卖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书中对于每一件重要拍品的描述,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简单的尺寸、材质、年代,更是对其背后的人物、事件、以及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我读到了一段关于一件元青花瓷瓶的描述,它曾经属于一位显赫的家族,历经战乱,最终在一次拍卖会上被一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藏家高价拍得,而后又辗转回到中国。这样的故事,让原本高冷的艺术品充满了温度,也让我对文物收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对文物拍卖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我对历史和文化充满好奇。《2019文物拍卖大典》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为我揭开了文物拍卖的神秘面纱。我并没有专业的收藏知识,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书中对于一些珍贵文物的介绍,不仅仅是描述其价值,更是讲述了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例如,书中关于一件古代玉器的介绍,详细讲述了它曾经被用作何种祭祀礼器,又在哪个朝代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它上面雕刻的图案所蕴含的深意。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有了更生动的了解。而且,书中对一些市场“黑马”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文物拍卖中不可预测的惊喜。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晦涩难懂,反而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翔实的资料,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并且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作为一名艺术史专业的学生,我对《2019文物拍卖大典》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它不仅仅是市场行情的记录,更是一份宝贵的学术资料。书中对于各个艺术品类的历史沿革、风格演变、鉴定要领的分析,都做得非常扎实。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中国书画市场分析的部分。作者不仅列举了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家的作品在2019年的拍卖表现,更深入探讨了他们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市场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作品的偏好。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古代绘画和书法鉴定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笔墨的痕迹、款识的字体、以及纸墨的年代来判断作品的真伪和价值。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帮助我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让我对中国艺术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我将它作为我撰写论文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游走于各大拍卖会现场的资深藏家,我见过太多厚重的图录,但《2019文物拍卖大典》给我的感觉却是耳目一新。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前瞻性和深度。书中对于2019年市场热点的把握精准,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艺术家或艺术门类的发掘,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投资方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海上画派”复兴的专题。近年来,随着对近代绘画研究的深入,海上画派的价值逐渐被重新认识,而《大典》恰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对代表性的作品和拍卖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邀请了多位权威专家对此进行解读,他们的观点独到,见解深刻,让我对海上画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书中对海外回流文物拍卖情况的报道也让我颇感兴趣。很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通过拍卖回流,不仅填补了国家文物的缺口,也为国内藏家提供了接触这些国宝的机会。《大典》对这些回流拍品的介绍,不仅附有高清的拍卖照片,更对其历史渊源、鉴定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极具参考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2019年的拍卖迷宫,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市场,更理性地进行投资。

评分

“2019文物拍卖大典”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和期待。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品有着浓厚兴趣的收藏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当年拍卖市场脉络的权威资料。收到这本《大典》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其内容之详实,绝对超出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拍品,更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专业解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2019年中国文物拍卖世界的大门。书中对于各个专场的分析,无论是瓷器、书画、玉器还是青铜器,都做到了细致入微。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宋瓷拍卖趋势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不仅列举了当年的高价成交拍品,更深入分析了这些拍品得以高价的原因,比如其稀有程度、传承有序的来源、以及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专家访谈和市场分析,让我得以窥见拍卖行内部的运作逻辑以及藏家们的心态变化。我了解到,2019年,一些过去不太受关注的品类,例如明清家具,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交价屡创新高,这无疑给我的收藏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拍卖图录,更是一部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动态的百科全书,我将它视为我进行市场研究和藏品鉴定的重要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