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记忆

说吧。记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德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爱中受伤,也被爱治疗 青春有泪,暮年方有余润 ◆ 「记忆」是封盖尘封的盒子,「说吧」是一把带着勇气的钥匙 她用余生的悲悯之心,把前半生重新活了一次 「这是一本爱的书, 如果有人读到其中的伤心,那是还没有读完。 如果你终于掩卷,请回想一下, 我走过的路径有多少爱的芳香。」 ──顾德莎 回忆是一条长长的流水,流过她的童年,流过生父的葬礼、母亲的赌桌,也流过继父的眷村家庭。流水是顾德莎血液里的叛逆,重男轻女的闽南家庭,顾德莎身为次女,恆久与母亲对立,讨爱,她们二女是徬徨生命的赌徒;流水也是她生命的分歧,岔路带着顾德莎往更远的地方走去,勾一绢注定没落的纺织产业,织造一疋失败收场的婚姻。创业、负债、离婚、老病,生命流水高高低低,她走过一洼一洼池水,用尽全力不让自己淹没沉落…… 顾德莎提笔写下她的流水岁月,以文字工笔将一人的故事镶嵌在集体的时代场景,六○年代嘉义的庶民生活、八○年代纺织产业的兴衰;用文字逃离死神魔爪,回首一生,她用爱和解,原谅心中受伤的小女孩。身体的伤痕、心理的伤痕,曾经的眼泪,最后都化成露珠,轻轻附在时间之中,勇敢走下去。 【第一章‧记忆的开始】 童年在嘉义的记忆,追溯自祖父来历、生父往生,到母亲改嫁重组家庭,从闽南家庭到外省生活,也由吃食赶集、空间移动,侧写二十世纪中叶的嘉义庶民风情浮世绘。 【第二章‧比妈妈更好的妻子】 台湾纺织年代兴衰交织她的人生,婚姻与事业的潮起潮落,结尾至生命中最残忍的四段生离死别;她以为,只要做个「比妈妈更好的妻子」就能得到幸福…… 【第三章‧爱的学习】 抗癌十年,十年字,重拾文学与艺术,片段记载一次次抗癌、复发、治疗的历程;病后和母亲和解,才明白家人是接住坠落者的一张网,重生并学习爱的原貌。 动容推荐 面对伤痕累累的记忆,二姊像是巧手的拼布人,以文字为针脚,怜恤为丝线,从每一匹零码碎布般的记忆里找到生命的纹理,缝缀成充满祝福的精致百纳被。──顾玉珍(作者顾德莎之妹‧前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 那些破碎零散不完整,就是生命的实况……生命太残酷,时间悠悠长,顾德莎依然保有那少女般的灵气,没被磨损与俗化,纯然原初的那颗心。──郑顺聪(作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顾德莎


  嘉义人。高中时代担任校刊主编,得过全国高中生小说比赛第二名,散文发表在《新生报》、《中华日报》、《青年战士报》、《明道文艺》等报章杂志。

  就业初期仍有少量书写,得过《联合报》极短篇推荐奖,之后停笔将近四十年。
  二○一二年重新提笔,尝试借书写回归生命本质,以文字记录大千世界。

  获奖记录:第二届新北市文学奖小说第三名、第四届桃城文学奖散文第二名、第二届与第六届全球星云文学奖散文奖、第六届台中文学奖台语诗首奖。

  创作补助:第十五届台北市文学年金《骤雨之岛》、二○一六年国艺会散文创作补助《说吧‧记忆》、二○一七年国艺会台语诗创作《我伫黄昏的水边等你》。

  出版:二○一六年《时间密码》诗集。二○一八年《骤雨之岛》短篇小说集。二○一九年《我伫黄昏的水边等你》台语诗集。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内文选读一】
 
(节选自第一章〈童年的记忆〉)
 
秋天甘蔗收成的季节,北回归线经过的小城还是热气逼人,甘蔗成了家家户户的零食。我的祖父用他的三轮车载回许多甘蔗,在门口贩卖,他的目标客户是经过圆环到东市场的人,等菜市场散市,左右邻居也会来购买。白天祖父削甘蔗卖给家庭主妇,晚上圆环附近的男人则用甘蔗进行博弈,围观的人一圈一圈,发出惊叹或惋惜的唿声。
 
「噼甘蔗」由祖父做庄,他拿出一根甘蔗,讲一个价钱,围观的人审视那支甘蔗的状况,然后有人站出来,把钱拿给祖父,祖父把刀交给他,他站到一张木头椅上面,那种椅子比一般的「古椅头仔」要高出三分之一,人站在上面比甘蔗高,举刀噼下才有力道。购买的人一手握着甘蔗,一手拿刀,在凝神屏气的瞬间,扶甘蔗的手放开,刀子从甘蔗末端噼下,在众人惊唿声中,甘蔗被噼下一段,那一段就是胜利品。
 
我看过「噼甘蔗」的高手,一刀落下,整支甘蔗从中间裂开,整支甘蔗都是他的。我也看过初试身手的,连甘蔗的尾巴都没有扫到。
 
我常常是那个围观者之一。在喧嚣的黄昏街头,这一幕让我感觉快乐,所有的大人都专注在一支接着一支的输赢,没有人会打小孩。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喧譁的夜和甘蔗的甜味,祖父是一个黑色的背影,在人群中,连专属他的声音都没有。
 
我在许多年后,从妈妈的讲述和一出电视剧里面意识到,这个瘦小的男人他的祖先可能来自福建诏安,经过一番波折只身出现在这个曾经是全岛经济最活络的地方,然后因为某种缘故而入赘,和一个瘦高的女人生下了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听讲过,不能和张姓通婚的告诫中,可以肯定我们是「廖皮张骨」──生时姓廖,死后为姓张,「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妈妈说,祖父是从云林西螺流浪到嘉义入赘祖母,以我那时候的年纪,当然不会知道「双廖」的典故,也就不会去注意最终他的神主牌上面是「张」还是「廖」,但是我们从小被嘱咐不能与张、简通婚,也许,因为不是男丁,也就不必交代「廖皮张骨」,也许,祖母早就忘了这个祖训。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