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轮的绘本

有年轮的绘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绘本
  • 儿童文学
  • 成长
  • 亲情
  • 家庭教育
  • 艺术
  • 童年
  • 故事
  • 温暖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绘本共读重量级推手 林真美 关于儿童观 × 绘本观的掷地有声之作

  ★以儿童为本位的绘本入门,立论清楚、观点明晰
  ★40本绘本的深度赏析──超过百年的时间跨度,绘本名家的重要创作,选题、图像表现多元
  ★特别收录「绘本365,一天一绘本」书单,是读者寻找「好绘本」的最佳指南
 
  近年台湾的绘本出版看似发展蓬勃,但是在乍见琳瑯满目的各色崭新绘本中,却有相当大的比例不脱成人目的导向的教养观点;加上汰换率高,书的寿命变短,经典逐渐流失。
 
  有鉴于此,林真美秉持以儿童为本位的核心价值,为大人写下这本绘本入门,透过与孩子共读的丰富经验,对作品「立体」的赏析与解读,让绘本从「有用」中松绑,回归它们更自由、更柔软也更强大的多元多样。
 
  本书包括总论的专文,开宗明义地点出阅读经典绘本的必要,以及如何从孩子的本质与高度走入绘本世界;40本绘本──出自驰名作家,出版时间横跨1912~2014年──的深度赏析,具体说明这些环绕着生命原点、又各自有其富饶的经典之作,何以跨越时代、文化、国界等种种藩篱,而获得小孩的拥戴;并且借由这些作品对「儿童的特质」提出明晰的洞见。书末并有作者严选的「绘本365,一天一绘本」书单。
 
  让我们跟着本书一起走进「有年轮的绘本」森林,更理解儿童,更贴近孩子,真正给予孩子一个快乐的阅读童年!
《星尘之语:宇宙深空的呢喃》 图书简介 一、 跨越光年的史诗序章:当时间与空间交织 《星尘之语:宇宙深空的呢喃》并非一本单纯的天文学科普读物,它是一部深植于人类对未知宇宙最原始渴望的宏大叙事。本书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带领读者从地球的视角出发,挣脱引力的束缚,跃入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 我们的旅程始于对“时间”概念的颠覆性探讨。在地球上,我们用钟表丈量生命,用季节定义更迭。然而,在宇宙尺度下,时间并非均匀流淌的河流,而是被引力扭曲的复杂织锦。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何重塑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我们将追随光子的脚步,体验那些穿越数十亿光年才抵达我们眼中的古老光芒,理解“同时性”在宇宙中的脆弱性。 第二部分:恒星的诞生与死亡:宇宙的炼金术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宇宙中最壮丽的化学反应——恒星的生命周期。我们不再仅仅将恒星视为夜空中的闪烁点,而是将其视为宇宙的熔炉和播种者。 原恒星的孕育: 详细描绘了分子云如何在引力坍缩的极端压力下,点燃内部的核聚变之火。这里不仅涉及氢和氦的融合,更穿插了早期宇宙中第一代恒星(Population III Stars)的独特命运——它们庞大、炽热,且只铸造了宇宙中最基础的元素。 主序星的漫长沉寂: 探讨了太阳这类恒星的稳定阶段,解析其内部的能量传输机制,以及太阳风如何塑造我们太阳系的边界。 超新星的谢幕与重生: 这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书中详尽剖析了Ia型和II型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揭示了宇宙中所有重元素(铁、金、铀等)的最终来源——正是这些壮烈的死亡,才使得行星和生命的出现成为可能。每一个原子都在讲述一个关于恒星死亡的故事。 第三部分:引力的幽灵:黑洞与时空涟漪 本书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宇宙中最神秘且最具颠覆性的存在——黑洞。我们不再仅仅将黑洞视为数学上的奇点,而是探索其作为时空几何的极端表现。 视界之下的禁区: 详细解释了事件视界的物理意义,以及任何物质一旦跨越该界限后,将面临的不可逆转的命运。对于史瓦西半径和史瓦西黑洞的讨论,严谨而不失趣味性。 吸积盘的狂舞: 描绘了物质被黑洞捕获前,在极高温吸积盘中发出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暴,它们是宇宙中最亮的光源之一,是检验极端物理定律的天然实验室。 引力波的琴弦: 随着LIGO等探测器的突破,本书系统梳理了引力波的理论基础,并生动再现了两个黑洞或中子星并合时,如何在时空中激荡起的“涟漪”,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电磁波的方式去“聆听”宇宙的碰撞。 第四部分:银河系的迁徙与宇宙的群落 从恒星的微观世界跳跃到星系的宏大结构,本书将读者的视野投向我们赖以生存的银河系及其邻里。 银河系的演化史: 追溯了银河系如何从无数次小星系吞并和气体云的合并中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千亿恒星的巨大旋涡。书中详细分析了暗物质晕在星系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它,但它的引力塑造了一切。 星系团的引力网络: 探讨了星系如何聚集形成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构成了宇宙中类似“巨大泡沫”的纤维状结构。我们探讨了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如何从早期宇宙的微小量子涨落中发展而来的。 暗能量的谜团: 面对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事实,本书严肃探讨了暗能量这一支配宇宙命运的神秘力量。它被比作一种弥漫在整个空间中的“负压”,正在逐渐拉开星系团之间的距离,预示着一个可能遥远的“大冻结”未来。 第五部分:我们为何仰望?文明的宇宙定位 《星尘之语》的结尾回归到哲学的思考层面。在理解了宇宙的宏大尺度和冷酷法则之后,我们如何定位人类文明? 宜居带的精确计算: 探讨了系外行星科学的最新进展,如何评估一颗行星拥有液态水和稳定环境的可能性,这涉及恒星类型、行星轨道、大气组成等多重复杂参数。 费米悖论的沉思: 面对如此广阔的宇宙和如此多的潜在栖息地,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确切的“地外生命信号”?书中列举并分析了从“大过滤器理论”到“稀有地球假说”的各种解释,引发读者对生命普遍性的深刻反思。 本书特色: 本书摒弃了僵硬的数学推导,转而采用情景再现和类比推理的方式,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它旨在让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趟宇宙炼金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星尘之语》,就是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星际漫游,在亿万年的尺度下重新审视我们短暂而珍贵的生命。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真美


  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日本国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学儿童学硕士。

  1988年自日本返国,曾当过幼教老师,也曾从事发展障碍儿童早期疗育工作。数十年来,以「儿童」为关键字,除推广绘本亲子共读,组「小大读书会」,也在清华大学及多所社区大学开设过「儿童与儿童文学」、「儿童文化」、「绘本.影像.儿童」……等相关课程,近年并与「儿童文化研究社」伙伴,致力于「儿童权利」的推动。

  自1996年开始策划、翻译国外绘本。主要策划过【大手牵小手】(远流出版)、【美丽新世界】(亲子天下出版)、【和风绘本】(青林国际出版)等系列,译介英、美、日……经典绘本无数。着有《绘本之眼》(亲子天下出版),并与小大读书会成员共着《在绘本花园里》(远流出版)及《在绘本中看见力量》(玉山社出版)。2019年出版《有年轮的绘本》(远流出版)一书。
 

图书目录

◎阅读经典绘本,守护珍贵童年
◎绘本当前,孩子最大! 
◎用孩子的高度看绘本
◎「幼幼书」练习曲
 
●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紧密又美好的连结       1912贝雷的新衣 
●拉开一九三○年代美国绘本黄金期的序幕     1928一○○万只猫 
●拟人化交通工具首次闯荡绘本江湖            1937小火车头历险记
●童年的「祕密基地」                             1944在森林里
●「睡前书」的永恆典范                          1947月亮晚安
●以「障眼法」创造伸缩自如的魔幻空间      1950手套
●看到独特的灵魂和细致动人的生命            1955乌鸦太郎
●掷地有声的文字和满载活力的绘图            1957三只山羊嘎啦嘎啦
●有「想像玩伴」的诗意童年                     1961拉奇和小狮子
●多重拼贴下的黑与白,小孩与自然            1962下雪天
●图文反差强的「超神奇绘本」                  1962兔子先生和可爱的礼物
●在群体中扮演会「想」会「看」的角色       1963小黑鱼
●独学画家的「破格」演出                        1967马头琴
●只要有好朋友在,任何天气都是好天气!     1968小象散步
2003小象的雨中散步
2005小象的风中散步
●与孩子一国,从容应对临门的惊喜              1968来喝下午茶的老虎
●凝视一出与自由、死亡相关的剧码              1970窗外
●一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短片           1974黎明
●人生中的第一场「大冒险」                      1976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野性的唿唤,让人毛细孔全开                   1981肚子饿扁了
●沙发空了,外公呢?                              1984外公
●像金子一般珍贵的东西                           1984威威找记忆
●让山与海,抚慰每一个人的童年                1990山之生
1992海之生
●从微小个体到浩瀚宇宙间的不灭亮点           1992画一个星星给我
●脱离常轨的等待                                     1992搭公车170
●旷世情缘的「初醒」与「共振」                 1993哒酷唧嚧  哒酷唧嚧……最早的歌…… 
●充满好奇、处处新鲜的普遍观照力              1996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你我像远方的星星那样,相隔遥远              1998熊啊 
●我是你的眼睛,你是我的翅膀                    2000狐狸
●在迷雾中的神祕「小旅程」                       2000雾中的刺猬
●禀性柔软的孩子,在逆境中勇敢求生            2002我和弟弟一起走 
2005从我家可以看到大海
2007我和弟弟继续走
●让人人都能在和平的世界中好好生活            2007我吃拉面的时候……
●打破「你太小,还不行」的魔咒                  2009不可以!
●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顶自己的帽子               2009米莉的新帽子
●在「原风景」中看见儿童的本色                  2014我在矿山的童年
●静静守候,相信孩子                                2014金色的盘子 
 
◎后记
◎绘本365,一天一绘本
图片来源
 

图书序言

后记
 
  2007年,我因为和儿童文化研究社、小大读书会的伙伴在苗栗、澎湖推偏乡阅读,顺势做了一份「经典绘本200」的书单。这份书单在网路传播甚远甚广,但历经多年,绘本出版早已物换星移,所以,几年前就有许多朋友在催促我,问我是否可以重整一份新的书单,而且数量最好可以超过200?
 
  这件事我一直放在心里。但工程浩大,我自己在工作之余又喜于疏懒,所以也就一拖再拖。
 
  2017年十月底,刚好有个空档,又有友人熊君君愿意力挺帮忙,于是我们在我淡水的家中闭门当了几天「罐头」,重新整理十年来的书市变化,并突发奇想,自找麻烦的决定做一份「绘本365,一天一绘本」的书单。
 
  雄心大志约略达成,眼看书单就要出炉,竟唤起了我的一股写书动力。我很快就决定要从书单中严选我心目中的重要绘本,借由论述,让读者大众可以更加亲近这份书单;当然,也让我趁机鞭策自己,继《绘本之眼》(亲子天下出版)之后,再以不同的方式,书写我的绘本观与儿童观。
 
  我推掉了许多2018年上半年的演讲邀约,想要潜心写书。不想,就在开始着手写书之际,我在2018年的一月底,出现「听觉过敏」的症状,并被医生诊断为「自律神经失调」。这是一种长期累积压力后所造成的感觉失控。我的症状是,对举凡由机器所发出来的声音,都很难忍受。也因此,身处文明世界,每天来自冰箱、风扇、抽风机、抽油烟机、除草机、汽机车引擎、捷运、飞机、工地、机房⋯⋯的文明噪音,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习以为常」;每时每刻,它们全都像洪水一般,无情的朝我奔泻而来。我有时招架不住,会惨遭「灭顶」,有时则因为疲于应付这些穿脑的魔音,而显得惶惶惴惴,不知要如何度过接下来的每一个分秒?
 
  就这样,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疾病,我经历了人生中最艰困的一段身心考验。虽然,我很快备妥耳塞、除噪耳机等「祕密武器」,但它们还是隔绝不了一些既强大又顽固的噪音。尤其到了夏天,因为大楼邻居的冷气齐开,我连自己的居处都无法再待下去了。记得是在五月底,我卷好铺盖,一个人避居到友人位于阳明山山脚下的空屋……。
 
  现在回想起那段充满坎坷、流离的日子,都还会觉得辛酸。但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突如其来的剧变,并没有打消我继续写书的念头。不知为何,我就是不想放弃。即使每天上午起来都觉得头昏脑钝,我还是带着那彷彿被诅咒的身体, 乖乖的坐到书桌前,有时爬梳资料,有时则在电脑键盘上敲下我脑中闪过跟该篇文章有关的、任意飞来的文字。而这些状似断垣残壁的文字,总要等到我的内外终于得到短暂的平静时,才有机会被拿出来重组和修修补补。每在此时,我都觉得自己正独自走在一条无人的幽径,首先,我得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时间空隙,把握脑力让原本乱飞的文字就定位,然后,再把自己放到最安静的角落,用之前不曾有过的角度和感受,去「把玩」我手上的那本绘本。我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绘本,在我经历过这段「不同凡响」的人生试炼后,都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它们有时会唤起我的内在小孩,且就像找到通往童年的密码般,带我回到「年轮」的核心,让我看到自己那最柔软、也最原始的一角。有时,它们则会让我联想到曾经降临在我身上的林林总总,并让我领略到生命中,死亡、记忆、悲伤、自由、爱与挫折⋯⋯,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段特殊的书写时光中,我不仅缓缓道出了那些「有年轮的绘本」自身的价值,也好似在字里行间,隐藏了我和作品之间的深刻连结,以及那只有我个人才晓得的「通关密语」。
 
  每在经过无数回合的琢磨与推敲,又累进出一篇新的文章后,我总在心中轻声欢庆,心想,啊!又「磨」完一篇了,距离出书的目标又近一些些了⋯⋯。我知道,就算是以蜗牛的时速在写作,但只要不放弃,那企图搅乱我人生步伐的「噪音们」,就不至于将我击垮。
 
  对我而言,那真是一段很特殊的旅程。不可讳言,我从未如此费尽力气和文字周旋过,虽然,那样的书写已经谈不上享受,但它却在我与生命、文字搏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一股支撑我走下去的强大力量。那段期间,因为绘本,我找到了生存的理由。对我而言,它们就如同我对准湖心所丢出的一颗又一颗的石头,它们在水面所激起的「涟漪」正一圈一圈向外扩散,而我的祈愿是,这些由绘本所引发的内外波动,可以因为我的书写与介绍,不仅永不消失,还能在不同人的手中活了又活,震盪又震盪。
 
  说来,我也好似「因祸得福」。不仅因病矢志完成了这本书,也有了机会借由书写、阅读和沉思,好好清理了自己的「内在烟囱」。另外,则是因为夏天移居山脚,让我有幸在山边的公园邂逅了一棵三百多岁的樟树。
 
  那段时间我经常漫步到公园,或是在山间游荡。这全都是为了让耳朵喘息,让内心求得片刻的宁静。在几次的林中踱步,我发现,当生命有难,人对自然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我常常只因为清风徐来,或是看到老鹰划空飞过,或是听到鸟叫虫鸣,就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而当中最打动我的,就属这棵慈祥不语,只是静静的、静静的站了三百多年的老树。
 
  我三不五时就会想要去看看树爷爷。站在树爷爷的前面,我从它粗壮厚实的树干和它向天际恣意伸展的繁枝茂叶,感应到了它耀眼的生命力,以及「再老也要活得精采」的顽强意志。我开始和树「以心传心」。我总觉得它在默默的安慰我、鼓励我,甚至暗示我,如果一棵树要达到足以自豪的高度和器度,那它需要的就是年年经历狂风暴雨,并抓稳了根,不被搞垮。还有,就是要将长年蓄积在体内的能量和话语,安静而不喧譁的,慢慢吐露予世间⋯⋯。看着老树,再回到我短暂的人生,我想,现在或许就是我的狂风暴雨期吧!那,我也要像大树一样,抓紧根,借由我内在的力量,去超越外在世界所带来的命运波折。
 
  来自树的启发,让我更觉得写书的重要。而《有年轮的绘本》,正与树的概念不谋而合。这些经过作家千锤百鍊后,在出版狂澜中一路存活下来的作品,不也正在向世人述说它们作为一本童书,之所以「挺立」的道理?想来,这些创作者都是有「年轮」的大人,他们的作品贯穿的是他们自小到大的一生,也因此,不论内容是深是浅,它们都足以纵横于久远、广大的时空,在获得广泛的共鸣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和成人。
 
  然而,回到眼前这个「生产过剩」的危险时代,绘本创作已逐渐流于平板、媚俗、譁众取宠了。像大树一样的绘本作家和他们的那些难得之作,也逐渐被这股洪流给淹没掉了。这样的现象,在台湾尤其显着,所以,不论是创作者、出版者、读者,我个人都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次回到那些既环绕着生命原点、又各自有其富饶的作品,借此重新思索,什么是好的绘本?还有,面对未来的世代,我们要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给他们?
   
  内文全数交稿后,已是秋凉时节,因为少了冷气机这生活中的头号敌人,我又回到淡水的家,并回头重新整理365书单。让我很揪心的是,在短短的一年内,又有好多的经典好书在台湾绝版了。甚至,这本书中介绍的《窗外》、《外公》、《狐狸》、《哒酷唧嚧  哒酷唧嚧……最早的歌……》、《马头琴》也传来绝版的噩耗。对于这样的现象,长期关心台湾绘本出版的人应该早就见怪不怪了,然而,它却一直是我这些年来心中难以挥去的隐忧。关于这点,在本书前段我已有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多说。
 
  总之,我又花了好大的力气重整书单。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递补了贴近孩子、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好书。只能说,这365有可能还会是一份「瞬息万变」的书单,但至少,在近期内,它们都是读者能在市面上找到的绘本。殒落的经典好绘本,固然很难再被唤回,但我们是否可以一起努力,力保眼前的这些好书?当然,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个人还是力有未逮,若有遗珠,也请读者务必自己补上。
 
  最后,我要感谢远流绘本馆编辑室这一年来对我的支持和耐心等待。也谢谢愿意走进这片绘本之森,静静与我共读这些绘本的读者。因为有你们,这本书带给了我重生的喜悦。

图书试读

看到独特的灵魂和细致动人的生命
 
1955乌鸦太郎
 
Crow Boy
 
文、图/八岛太郎
 
远流出版,2005
 
大约在百年以前,在日本的一间乡村小学,有一个小一的男孩在开学的那一天不见了。原来,他躲到教室木地板下的黑暗一角,想必是对接下来的陌生世界感到无措与不安吧!
 
因为个子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不点」。小不点很怕老师,对上课的东西老是学不来,最后,他被安排坐在教室的一个小角落。这样的处置,让他变得更难融入学校的生活了。
 
同学们不仅不跟他玩,还嘲笑他。被孤立的小不点只好想办法自处。在无聊的课堂上,他学会用斜眼看东西,或是研究同学肩膀上的补丁……;对这位「化外之人」来说,窗外的四季风景变化和从墙外传来的各种声音,都比那些在教室内发生的事物更吸引人。
 
虽然被排挤,小不点还是每天带着用野菜叶包的饭团来上学。然而,风雨无阻的小不点,只要走进校门,就显得「无精打采」。可见,进校门对他而言,大概就像进了「监狱」一样。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年。直到小六那一年来了一位新的级任老师矶边先生,小不点的黯淡人生才开始有了转机。矶边老师很快便发现小不点的独特。或许,在教室的小不点还是只能呆呆坐着,但当矶边老师带大家到野外玩时,只有小不点对花草树木了若指掌。这不仅让矶边老师感到惊讶,也对这位又瘦又小的孩子「刮目相看」。
 
 为了多了解小不点,老师会利用下课时间和他闲聊。这个原本被当「空气」的孩子,因为矶边老师的「看见」,他画的图和写的字终于有机会被贴在教室的墙上。尽管那些毛笔字看起来像是「鬼画符」,但对于一个长年不被老师、同学关注的小孩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鼓舞。
 
在毕业前夕的同乐会上,矶边老师刻意安排小不点上台表演。为了让在场的大人、小孩看到他的与众不同,他要表演的是「乌鸦的叫声」。
 
在小不点生动模拟了各种乌鸦叫声之后,矶边老师站出来告诉大家,六年来,小不点每天都和太阳一起出门,然后循着悠远的山径独自走到学校。「乌鸦的叫声」是他在上下学路上的日日体会,那声音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有时喜悦有时寂寥,当然,也有他对不同乌鸦的细腻观察。

用户评价

评分

《小种子去旅行》这本书,简直是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植物学课!作者巧妙地将种子的生命旅程,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来,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故事讲述了一颗小种子,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经历了风吹雨打、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独特,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充满了童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不同植物的描绘,每一株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关于成长的书。它告诉孩子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书的最后还附有关于植物的科普知识,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科学知识,一举两得。

评分

《石头汤》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朴素的温暖和力量。故事讲述了三个士兵,来到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民们因为饥饿而变得冷漠和自私。士兵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用一块石头,煮了一锅美味的汤,并邀请村民们一起分享。村民们在分享汤的过程中,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互相帮助,最终战胜了饥饿和贫困。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明快。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人物表情的描绘,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分享、关于合作、关于人性的书。它告诉孩子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善良和乐观,相信团结的力量能够创造奇迹。这本书适合全家一起阅读,它能够引发我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评分

读完《岛屿的鲸歌》,心里好像也住进了一座小小的海边村落。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阿嬷和孙女之间那种跨越世代的温柔情感。故事背景设定在台湾东海岸,那种海风的味道、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仿佛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营造煽情,而是用日常琐碎的细节,一点一滴地展现阿嬷对孙女的爱,以及孙女在与阿嬷相处中慢慢理解生命的意义。书中的插画也美极了,水彩的晕染,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感,和故事的氛围非常契合。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于海洋生物的描写,作者将鲸鱼的迁徙、海龟的产卵,融入到故事中,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忍不住想带我的孩子去花莲,亲眼看看那片美丽的海岸,听听鲸鱼的歌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本,更是一份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故乡的珍贵礼物。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评分

《爷爷的扳手》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与爷爷一起修理各种东西的故事。爷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修理工,他用一把老旧的扳手,就能把各种坏掉的东西修得完好如初。小男孩在与爷爷一起修理东西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修理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爷爷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写实,每一幅画都充满了生活气息。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工具的描绘,每一件工具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承载着爷爷的智慧和汗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修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传承、关于亲情、关于匠人精神的书。它让我想到自己的爷爷,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它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童年的美好回忆,也能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评分

《月亮忘记了颜色》这本绘本,用一种非常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色彩的故事。故事讲述了月亮因为悲伤,忘记了所有的颜色,于是小女孩决定帮助月亮找回颜色。她带着颜料,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把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希望能够让月亮重新变得美丽。书中的插画风格非常梦幻,色彩柔和,充满了想象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色彩的运用,每一页的色彩都与故事的情节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色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情感、关于希望、关于爱的书。它告诉孩子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相信爱能够战胜一切。而且,这本书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读完这本书,我忍不住想拿起画笔,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