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下台【25週年纪念版】

班长下台【25週年纪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校园小说
  • 青春文学
  • 成长
  • 校园生活
  • 励志
  • 经典
  • 回忆
  • 25周年纪念版
  • 郑渊洁
  • 童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怕吃药的作者,小时候得吃药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考试考不好的时候,又是怎么动脑筋「逃过一劫」?
     故意等火车鸣笛后才从家里出发,跟火车赛跑是怎么一回事?
     闭眼睛走路,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糗事?
     为了跟男生比赛故事擂台,女生该出什么大绝招?
     当了班长,为什么烦恼好像愈来愈多?

  本书为25週年纪念版,除了收录原书经典童年故事,让您一窥作者小时候各种趣事,更特别邀请十位两岸的知名作家(也是作者的好朋友)说一说他们的班长故事!读完故事更不能错过,故事之后历年小读者寄给作者的问候信,以及这本书被一再出版的风光纪录。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并力求详实自然: 《尘封的地图集:失落的文明与未解的谜题》 一部带领读者穿越时间洪流,重访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消逝却又留下无尽回响的伟大文明与神秘事件的恢弘巨著。 你是否曾凝视夜空,思考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是何等光景?你是否渴望推开那扇紧闭的门,窥见那些不为人知的古老智慧与权力斗争? 《尘封的地图集》并非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一次邀请,邀请您登上时光的渡船,亲自探索那些被时间磨平、被遗忘的角落。本书以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严谨的考证,将零散的考古发现、晦涩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科学的解读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古代世界图景。 第一部分:黄金之城的黄昏——探寻美洲失落的辉煌 我们从美洲大陆的雨林深处启程。想象一下,在数千年前,没有钢铁,没有轮式交通,人类如何建造出能够与天文学精确对齐的宏伟金字塔和神庙? 玛雅的星辰之谜: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玛雅文明的兴衰。这不是简单的“末日预言”,而是对一个高度复杂社会系统崩溃过程的细致描摹。我们追溯其天文观测的精准性,解读其象形文字中隐藏的政治血脉与宗教祭祀的深层含义。为何在巅峰时期,这些城市会突然被丛林吞噬?书中将详细比对不同学派关于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与内部战争的假说,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 印加帝国的“无限”网络: 聚焦于安第斯山脉的奇迹——印加帝国。我们描绘了他们如何通过“奇普”(结绳记事)管理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帝国,以及那令人惊叹的“卡帕克·南路”(皇家大道)系统。当西班牙征服者抵达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黄金,更是一个在工程、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达到极致的社会结构。书中特别关注了印加宗教中“萨帕·印卡”(太阳之子)的神圣性如何支撑起这个庞大的政治实体。 第二部分:地中海的低语——古典文明的权力游戏与技术革新 视角转向欧亚大陆的中心,探寻那些奠定了现代文明基石的古老力量。 亚历山大的遗产: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本书细致梳理了亚历山大帝国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希腊化的思想播撒至埃及和印度河流域。特别收录了对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重建性描述——一个知识的熔炉如何运作,其焚毁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我们也将审视其继承者之间的内耗,揭示“伟大”的个人英雄主义如何最终让位于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 罗马的工程学与法治精神: 罗马的强盛不仅仅依赖于军团,更在于其对基础设施的近乎偏执的追求——渡槽、道路、公共浴场。本章探讨了罗马法典的演变,解析其“公民权”概念如何成为帝国扩张的软性工具。同时,我们也会聚焦于罗马末期的社会矛盾,分析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权力结构转变中,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张力是如何累积并最终爆发的。 第三部分:东方之镜——被误解的古代东方帝国 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古老的东方大地,那些在西方史学叙事中经常被简化的强大王朝。 夏商周的礼乐制度: 深入探索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的社会组织形式。什么是“天命”?青铜礼器在政治仪式中扮演了何种不可替代的角色?本书试图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铭文的解读,还原一个充满神权与王权交织的早期国家形态,以及“封建”制度的实际运作机制。 波斯的“王中之王”: 探讨阿契美尼德王朝如何通过“萨特拉普”制度,以一种相对宽容和高效的方式,管理横跨三大洲的庞大疆域。波斯的驿站系统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是其长久维持统治的关键。书中对比了波斯帝国与同时期的其他帝国在治理模式上的显著差异,强调了其对后世行政体系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未解的航道——海洋与边缘地带的秘密 最后的旅程,我们将关注那些活跃在历史边缘,却对全局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 腓尼基人的贸易网络: 这群地中海上的“商人海盗”,如何用他们的字母表和商船连接了几乎所有的已知世界。我们描绘了迦太基这座贸易之都的繁荣,以及他们与罗马之间宿命般的冲突——一场关于商业霸权与军事力量的较量。 泰坦尼克号的幽灵与亚特兰蒂斯的残响: 结束本册的,是对一些跨越历史与神话的迷题的审视。我们不会提供一个武断的答案,而是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海洋考古学的最新发现,重新评估“亚特兰蒂斯”这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原型与意义。同时,我们会审视那些现代世界中发生的,具有史诗意味的“沉船”事件,探讨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傲慢。 《尘封的地图集》 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您抛开既有的时代框架,用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那些被教科书简化了的辉煌与悲剧。它旨在提醒我们:历史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理解当下的最深远的起点。每一页,都可能是一张通往未知大陆的船票。 作者简介: [此处可插入一位虚构的、具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田野经验的作者信息,例如:XXX教授,人类学与古代史双博士,曾长期驻留于安第斯山脉与地中海沿岸进行实地考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桂文亚


  1949年生于台湾,祖籍安徽池州。二十岁出版第一本散文《裁冰集》,至今出版成人文学及儿童文学作品计百余种。

  历任台湾联合报记者、副刊编辑、报系民生报儿童组主任、丛书主编,週刊及联合报童书出版部总编辑等职。曾兼任母校世新大学教职十年。1981年始,致力儿童文学媒体推广及编写、出版工作,计编写儿童读物四百五十册,出版儿童文学代表作品:《思想猫》、《班长下台》、《美丽眼睛看世界》、《长着翅膀游英国》、《亲爱的坏猫先生》、《我爱蓝影子》等,自1975年起迄今,各类作品百余篇收录两岸教科书语文课本及各类选本。

  获奖纪录包括: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信谊儿童文学奖」特别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世新大学杰出校友奖等。是台湾儿童文学推动者之一,曾长年举办各类型儿童文学推广,包括阅读、教学、研讨会及作文师资研习营。

  1989年开始,关注两岸儿童文学发展,曾担任海崃两岸儿童文学理事长。任职民生报时期(1991-2008),系统引进大陆具代表性儿童文学四十七家一百三十四册原创作品。1990年开始,联合台湾儿童文学媒体及图书馆所推动的优良儿童读物评鑑制度《好书大家读》活动,接续运作至今。

  2007年7月,于浙江师范大学设立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座「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赠送民生报藏书近一万二千余册。2006-2016年,在该校儿童文化研究院独资捐助奖学金,设立「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促进两岸儿童文学研究,并担任讲座教授,前后十年。现主持「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室」。
 
 

图书目录

代序:记忆里的滋味与关怀/方卫平        010
自序:笔墨相随,班长不下台/桂文亚    016

第一辑
《班长下台》文本        024
老师同学都爱我    026
「故事擂台」的故事    032
周宝笑了        038
菜刀喜欢你    048
粉笔头和毛笔的战争    054
雪山马兰        059
我家门前有小河    064
班长下台        070
小调皮    078
老师!别打我!    083
这样做,是对的    087
宽恕        089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091
老师的小贝贝        100
巨人阿达        105
编故事大王    118
珍珠泪    126
老师老师别生气    134
和火车赛跑    139
月桃花    142
白雪公主        145
老师的一百分        150
大外套的祕密        158
皇甫公子说相声    162
我爱蓝影子    167
我不是坏小孩        174
球场火拼记    178
直到永远        182

第二辑
十个好朋友的童年故事        196
王淑芬    班长的小辫子        198
沈石溪    我不再做乖小囡了        202
金波        班长辞职        208
林世仁    班长转班        214
林芳萍    我已经不当班长很久了        218
周锐        等着老师读错字    224
孙幼军    裸体舞会和其他    230
孙晴峰    「假老师」    236
殷健灵    看着你的眼睛        240
曹文轩    颠覆        246

第三辑
大陆地区及
台湾地区小读者文摘    252

第四辑
《班长下台》十三个版本封面,
《少年文艺》1992年度好作品奖       262

第五辑
家庭相本        274
附录        288
 

图书序言

代序

记忆里的滋味与关怀

文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学者 方卫平


  桂文亚女士儿童散文集《班长下台》纪念版就要出版了。

  我和文亚女士是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二十余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时光好像并没有从她身上带走多少东西。自我与她初识到现在,她还是那样的优雅、精致、宽厚、从容。

  从她的散文里,你也能读出这份优雅、精致、宽厚和从容。二十五年前,桂文亚的儿童散文〈班长下台〉在上海的《少年文艺》月刊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她的文字的简净生动、活泼真诚,以及寓于纯正幽默趣味之下孩提时代的微末烦恼和真切情思,打动了多少当年的少年读者。在我心里,它也是当代华语儿童散文的经典和名篇。

  读文亚女士的散文,我们会惊讶于作家的心里和笔下,那些已经远去的童年生活滋味,是如此完好地保存在她的感觉和记忆里;童年时代的身体对于外在世界的那份超乎寻常的敏感,在她的作品里得到鲜活的呈现。太阳底下,行道路上,顾自忙碌和喧闹的大人世界里,有谁注意到一个小孩子怀着健康的饕餮感,享受而遗憾地走过路边的一个个小食摊,又有谁会理解她「闭着眼睛」「看」世界的游戏里那份自在而丰足的「无聊」?也是在这个大人们往往并不知晓、更懒得理会的小世界里,上演着「粉笔头和毛笔的战争」、收集糖果纸的「装备」竞赛、男生女生的「故事擂台」会、「和火车赛跑」的「祕密」,还有那场「成功」而「惨烈」的「月桃花」演出……

  这些童年的故事,洋溢着小时候的懵懂欢乐。我们几乎可以从字里行间听见一群孩子的嘻嘻哈哈,想见他们挤在一起时的你推我搡。在一群孩子最初踏入生活的这种左右冲撞和喧譁不息里,有一份诙谐幽默的天真稚趣,也有一份激盪人心的蓬勃朝气。孩子的世界是多么小啊,一切忧乐悲喜,恩怨爱恨,皆因其「小」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一张糖果纸可以激起无限的欢乐,一件大外套也可能包藏着无限烦恼。文亚天性达观,她写童年的那些故事,不论事件本身怎样令人气恼沮丧,到了她的笔下,无论如何总会透出些幽默的光芒。她写自己如何与狗同桌「斗智斗勇」;写吃药撒谎失败后认真总结「人生经验」:「做坏事首先要『沉得住气』,别做太突然的改变,否则很容易叫大人生疑」;就连战战兢兢地揣着三门不及格的成绩单去见妈妈,为了避免受罚而把「32」改成「82」的身影里,都透着一抹浅淡的幽默。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生活对孩子来说与成人一样,也充满各式的困境与迷茫。当一个孩子用他天真的急智和贸然的行动应对生活抛给的难题,在错位的幽默中,我们恰恰看到了童年迎向生活的永无懈怠、永不灰心的表情。

  所以我读〈班长下台〉,每读到最后,辞选班长的「我」与同学赵怡德之间那段平平常常的对话,都会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心旌神摇。彼时的「我」,对于刚刚的辞选事件「心里头还是觉得很乱」,但《茶花女》的名字又是如此自然地激起了「我」对那因之而受罚的欢乐生活的重新向往。于是有了下面的对白:「万一又被撕破了?」「再用胶带一页页黏好还我啊!」童年啊,永远在挫折中,却永远是这样本能地热爱着生活。或许,唯有在童年时代,凭着单纯而健旺的活着的力量,生命才会拥有如此纯粹的乐观意志。

  因之,你从文亚女士散文中能读到单纯的幽默,却读不到轻佻的滑稽。在这里,哪怕最狼狈的生活瞬间,也始终蕴含了某种生命的优雅和温暖。描述童年时代清澈情感的〈直到永远〉和〈菜刀喜欢你〉,现代校园应试体制造成的压抑与不公,虽是其中童年基本的生活境况,也无时不给孩子幼小的身心带来着屈辱和伤害,但是,在这些作品中,这份童年的沮丧却被推到了淡远的背景上。从近景里浮凸而出的,仍是那样奔腾的欢乐,那样鲜美的情感。〈直到永远〉中,别离在即,「我」和周君隔着竹篱笆,「一直笑,笑得坐倒在地上」。这个场景和它带来的那种极欢乐又极惆怅的奇妙滋味,长久地盘桓在我的阅读记忆里。它让我们体味到,童年的欢乐是如此充满了情感和体验的重量。

  从这部散文集里,我们读到的绝不只有童年怀旧的回味,更有一份借回忆来抒写的关切与情怀。〈老师,别打我!〉、〈巨人阿达〉和〈雪山马兰〉等作品,始于欢闹喧腾的童年嬉戏,却在难以言说的悲伤或忧愁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感慨与叹息。〈宽恕〉、〈珍珠泪〉、〈老师的一百分〉、〈这样做,是对的〉等文,在戏剧性的生活片刻或转折里,烘托出日常生活中平凡、细小而又切实、珍贵的淳善与温情。有时候,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作家从她的文字里对我们耳语:「这样做,是对的。」而另一些时候,从这些文字里透出的困惑、迷惘和滋味复杂的感叹,则在生活的无奈和无解中,让我们看到理解、同情和关切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姿态。

  文亚女士的这一部《班长下台》纪念版,别出心裁地约请、选收了海崃两岸十位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叙说他们的「班长」往事。相异的时代、生活、个性和笔法,造就了十篇各具滋味的童年回忆录。保存、展现在作家们各自记忆里和笔墨下的那段童年时光,或温暖或沉郁,或俏皮或警醒,或文丽光亮或晦昧酸涩,尽显童年一词的复杂滋味与丰厚蕴含。将这组回忆散文与《班长下台》相共读,除了可供写作学习的上佳参照,更可令少年朋友在生活视野的打开和情感经验的扩容中,领略到生命美妙的丰饶与厚度。

  许多年前,我在为《班长下台》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海崃两岸的许多小读者,都表达过他们对《班长下台》这部散文集的理解和喜爱,许多大读者也指出过这部散文集在当代少儿散文创作中的独特艺术地位和价值。现在,这部作品的二十五週年纪念版就要面世了,我相信,今天的小读者,仍然会从这部当代少儿散文经典作品中,读到无限的乐趣和滋味。

作者自序

笔墨相随,班长不下台


  1.

  如果一个作家,十五岁开始投稿,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二十岁那年,出版了第一本书,直到头发都白了,还继续写呀写的,这时候,恐怕就有好奇的读者发问了:「一直写一直写,你准备写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啊?」

  这个问题对任何作家来说,应该都不难回答。自己写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浇灌的都是心血,都是爱!而一直做自己最有兴趣的事情,又怎么舍得半途而废呢?

  近六十年的写作生涯,可以说,多来自真实生活里的观察和感受。从小至今发生的故事,也几乎被我「搜刮一空」,成为笔下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一生的「连续剧」了。

  《班长下台》纪念版中收录的作品,绝大多数取材自中小学校园生活,透过主人翁「我」,叙述生活里的种种发现,说是「桂文亚的童年交响乐」也未尝不可。

  岁月流动,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不也象征了人生「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四个阶段的变化吗?《班长下台》,就像一部、一幅或一首关于「生命之『春』」的电影、绘画或是诗歌,既是一个女孩的童年成长纪录,也是青涩少女人生第一部的「春之奏鸣曲」呢!

  多年来,小读者多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故事是真的吗?真的有「巨人阿达」和「蓝影子」?真的和火车竞赛?跳舞用「跑」的?还闭着眼睛走进田里呀?国文学期成绩总平均一百?数学却只有三十分?唉呀!你不是好学生,你倒了大楣,难怪「班长下台」了……

  其实,当读者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不是「真有其事」,并不是那么重要,反而是有没有随着主人翁的「喜」、「怒」、「哀」、「乐」进入内心,成为一种内在的悸动,有所感、有所思,才是更有价值的阅读。

  我们都知道童话是「无中生有」的,可是,为什么一些虚构角色的命运会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绪呢?这是因为真实人生中,人们确实存在着类似的现实或心灵共鸣,于是产生了「同理心」,情不自禁地走进故事中,与主人翁同悲同喜了。以第一人称的「我」作为叙述方式,《班长下台》正是希望读者都走进书中角色,感受作者的成长经验,同喜同悲。

  2.

  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往往会让读者产生好奇。从小,「家无三尺应门之童」,是父亲常感叹的一句话,因为爸爸渴望自己有一个「儿子」,却一直没有。我想,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父亲对两个女儿的期望特别高,管教也特别严,开口三句话总不离「读书!读书!读书!」,耳提面命的结果,反而让我对读书产生了抗拒。

  其实,我和妹妹倒是真的很爱读书!不过,都是些故事书、漫画书、外婆爱看的武侠长篇和租书店里的言情小说,自然也包括爸爸书架上的翻译小说《嘉丽妹妹》、《钟楼怪人》……和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今古奇观》等等,虽然读得一知半解,却感觉比学校的书本有趣太多了。假日里,父亲也会规定我们姊妹背诵唐诗和古文,这一段童年「之乎者也」的阅读经验,确实也影响了我的人格发展,并奠下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基础。

  小学和中学,我在班上的国文成绩算是优秀的,不过整体学业成绩却不理想,尤其数学,及格就心花怒放啦!尽管天生性情比较开朗,个性也算得上「大而化之」,可是在升学主义的压迫下,仍然感到一种无以明说的恐惧和痛苦。

  因为这个缘故,我习惯独来独往,「自己和自己玩」,不像班上多数女生,总是成群结队,连上厕所都要找个伴儿;我也不习惯女生走在一起「勾肩搭背」,「拍来打去」东家长西家短的,尤其为了一分两分计较考试成绩高下,我表面沉默,内心「十分不屑」。

  不过,活泼、好奇、开朗的天性,仍然使我在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在班上的成绩不怎么样,人缘却不错,身为班长,一向热心公益,和蔼可亲--同学的评语哟!乐观的细胞与消极的细胞开始展开长期拔河,外在的我,活泼开朗,内心的我,却自卑郁闷。因为自尊心很强,给老师同学的印象一直很阳光,却把「悲伤留给自己」默默流泪……

  也许因为「早熟」,中学时期,我就开始认真思考未来――觉得应该选择「强项」,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事。高中联考预料中的落榜,在父亲失望及反对下,我更坚持选择自己的所长,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作为升学第一志愿――我的梦想是未来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可以发展抱负,用一枝笔「写」个不停,为正义、为公理发声……

  如我所愿,学校毕业以后,由于文稿刊登校刊纪录为当届全校毕业生冠军,特别获得校长成舍我先生留校服务,担任校刊助教,负责採访新闻及兼课教学。两年后,转进「联合报」工作,前后在社长室、编辑部的编政组、採访组和副刊组担任过助理祕书、校对、记者和联副编辑,繁重多面向的学习,不但拓展了眼界,也使我在写作上得到更多磨练与经验。

  一九八二年,由于工作再度调动,我转任报系民生报副刊组报导文学记者一年后,调升儿童版主编。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我赫然发现了一个崭新天地,它让我反璞归真,心灵世界富足。

  在这之前,我从事成人文学写作,已陆续出版过十种成人散文、小说和报导文学单行本,可是随着志趣的改变,我决定「转型」,从此专心致力于儿童文学的编写工作。

  《班长下台》这本以中小学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故事集,即是收录了民生报工作三十二年,最早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其中〈班长下台〉这一篇,原刊载于一九八二年《龙龙月刊》创刊号,没想到,十年后,又有机会将这篇作品投稿刊登上海《少年文艺》月刊第五期,次年四月,荣获该刊物由小读者自由票选「一九九二年度好作品奖」散文组第一名。

  与此同时,我收到上海儿童出版社转寄的十四位小读者来信,细读之下,居然全都是「班长」!其中一位班长说,这篇文章「治好了他的自卑」,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也很糟;最有趣的是,一位班长以为我和他同龄,称唿我为「桂文亚同学」,说出了他虽然当上班长,学业成绩却不理想的烦恼……而那一年,我已经四十二岁!

  读者的共鸣,给了我更多写作的信心和热情。持续至今,已经超过五十年了,也陆续出版了近百册为青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

  目前为止,已有十四家两岸童书出版社,以《班长下台》为书名出版单行本,令人欣慰的是,这本校园故事集至今仍受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篇讲述少女初恋情思的〈我爱蓝影子〉,今年还收录在台湾南一书局出版的六年级国语文教科书,据说受到「热议」!

  由此我想,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和演进,许多关乎青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基本命题,永远有讨论空间。对生活的向往,情感的悸动,不知其所以然的微妙爱憎和难以释怀的悲伤、愤怒、徬徨、恐惧……就算是儿童,也同样存在,因此,更需要相同经验及感受的文字,为他们「排难解忧」。

  二十五年来,幸运的《班长下台》仍然在读者心中拥有一席之地。今年,重新出发的二十五週年纪念版,由我儿子谢君韬的文创公司接受经营,年底即将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起印量两万册,委请取得台湾版权的台湾巴巴文化承制。

  为了使本书的内容更有新意,除增加四篇新作,我们还邀请了十位两岸作家:台湾孙晴峰、王淑芬、林世仁和林芳萍;大陆孙幼军、金波、周锐、沈石溪、曹文轩和殷健灵,各写一篇童年忆往「庆生」。他们不但是好朋友,更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两岸名家,成为本书企划的一大亮点;插画家曹俊彦老师,最能体现较早期台湾生活场景特色,也邀约助一臂之力,接续国语日报二○一○年版本的经典插画,同时增添新秀詹迪薾作品使版面更富变化;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评论学者,百忙中为序,更是难得一遇的友情大结集!

  为此,更要感谢一代一代「接龙」阅读《班长下台》的大小读者,正因为如此,「班长」才能不断的「上台一鞠躬」呢!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聽到「班長下台」要出25週年紀念版,我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本書,根本就是我青春回憶的縮影啊!當年,我還是個青澀的高中生,學校裡就是上演著各種「班長傳奇」,有的是那種認真到不行、事必躬親的模範班長,有的是那種有點小迷糊、卻總能出奇制勝的意外班長,還有那種好像不太管事、但大家都很喜歡的「吉祥物」班長。看著書裡的描寫,我常常會聯想到我自己的班級,是不是也有個類似的角色?書裡那種充滿青春期的煩惱、友情的小摩擦、還有對未來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心情,真的是寫到心坎裡。我記得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會拿著這本書,一本傳一本,邊看邊笑,有時候看到某個情節,還會互相討論:「欸,這個根本就是我們班的XXX嘛!」那種共鳴感,是很難得的。25年過去了,社會變了很多,但青春期的那份純真、那份執著、那份一點點叛逆,好像永遠都不會變。這次的紀念版,不知道會不會有一些新的彩蛋,或者是一些作者的後記,讓我能再次回味那段美好的時光。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拿到書了,想看看它在我記憶中的模樣,跟現在的自己對照起來,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评分

這次的「班長下台【25週年紀念版】」訊息,真的勾起了我非常強烈的好奇心。25年,這段時間足以讓一代人成長,也足以讓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很好奇,這本書在25年前,是如何引起如此大的關注,甚至到今天還能推出紀念版。它觸及了什麼樣的主題,才能讓這麼多人至今難忘?我想,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描寫一個關於「改變」的故事。班長,代表著一種權力結構,一種班級裡的中心人物。而「下台」,就是一種權力的轉移,一種角色的轉換,一種對既有秩序的挑戰。這樣的轉變,在任何時代,都是一個充滿張力與戲劇性的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面對這種改變時,人們的各種反應:有的人可能欣喜,有的人可能失落,有的人可能感到茫然。這不僅僅是一個班級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個關於人生、關於成長、關於面對不確定性的縮影。我對它在25年後,是否還能依然觸動人心,感到無比的期待。

评分

我對「班長下台【25週年紀念版】」充滿了期待,因為它代表著一段跨越時間的經典。25年前,這本書可能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在那個特定年代,引發了怎麼樣的迴響?這次的紀念版,勢必會重新喚醒那份感動,讓新一代的讀者也能接觸到這份珍貴的文學作品。我特別好奇,在25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去看書中的故事,會不會有全新的體悟?當年覺得理所當然的情節,現在看來是否有了不同的解讀?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那個時代的氛圍,以及人們的情感的?而且,這次的「紀念版」通常都帶有額外的價值,可能是重新校對的內容,精美的裝幀,甚至是作者的獨家訪談或創作筆記。這些附加的元素,都會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個時間膠囊,讓我們得以窺見過去的時光,以及創作者的心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延續它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感受到那份經典的力量。

评分

「班長下台」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學生時期那種充滿戲劇性的校園生活。班長,往往是班級裡最忙碌、最被賦予責任的角色,但同時也可能是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或是最容易感到疲憊的一員。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是以一種輕鬆幽默,卻又不失深刻的方式,描寫了幾個不同性格的班長,他們在任期內所經歷的種種挑戰、趣事,以及最終「下台」的過程。這「下台」,或許不是真的被罷免,而是任期結束,或是因為某些原因而卸下職務。我想看到書中對於「責任」與「領導」的探討,班長這個角色,究竟是榮耀還是負擔?當一個人不再身處領導位置,他會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又或者,這本書也可能聚焦在班級裡其他成員,如何看待班長的「下台」,以及這對整個班級運作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很期待這種充滿生活氣息、能夠引起共鳴的校園故事。

评分

身為一個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對於「班長下台」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了想像空間。班長,往往是班級裡的領導者、組織者,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權威」。所以「班長下台」這個標題,聽起來就是一種衝擊,一種對既有秩序的挑戰,或者是一種無奈的轉變。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是在探討,在一個群體裡,權力的流動,領導者的更迭,以及那些被「換下台」的人,他們的心境又是如何?會不會有為了班級鞠躬盡瘁、最後卻黯然離場的故事?或是,班長這個位置,是否真的那麼重要?當班長「下台」之後,班級又會變成什麼樣子?是走向混亂,還是迎來新的生機?光是書名,就已經引發我諸多聯想,讓我對書中的情節充滿了好奇。我期待書中能有深刻的人物刻畫,讓我們看到不同「班長」的角色,他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他們在面對壓力時的掙扎,以及他們在權力交接時的心路歷程。這種關於人性、關於權力、關於群體互動的探討,總是那麼引人入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