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小说所以成弥,都因为有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创造了一个meme字,音译兼意译后让它成为文化传染因子,使得小说已经存在的一些重要观念,也开始得着机会可以像雾气那般弥漫开来。它未必如同林区(Aaron Lynch)《思想传染》所作流行病毒的比喻,能够在毫无阻碍的空间急速散播,但也由于本身具备穿梭感性领域的魅力,而始终保有再生灵动的特性。
这是说把弥转用在小说上,则可以统括古来大家所创发写实、超现实、魔幻写实、科幻、后设、基进等观念的交缠叠现,看它们在一番交互激发姿采后自动完成称弥的仪式。这既是现实情境可能的反映,又是言说借端必要的位置设定,从而希冀将小说从自然弥化中汲出予以别样的活脱昇华。因此,现实和言说在此刻交织成一幅你弥来我弥去的美感网络,足够诱发任何新生的审美心灵。
依理这个世界堪称奇妙,乃由于有小说蕴涵巨幅情节大宗在引人侧目的缘故(大家只要想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唐吉诃德》、《包法利夫人》、《战争与和平》、《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法国中尉的夫人》、《幽冥的火》等在新颖你我的观感,就可以会意一二);只是它的变化多端而常往轻/匿名/冷等氛围中去遁逃,自我形成一个睥睨寰宇的超越性视野。也就是说,在创作的立场,小说可以轻,也可以匿名,更可以冷,何不择取以居光谱另一端来显能!当中轻,是因为要短制;而匿名,乃是不想因为落实而给人感觉在指桑骂槐特定对象(即使人物姓名都是经过虚构的程序);至于冷,则是因为避热可以免去凡俗但见谐趣的指控。虽然如此,这种冷所具深度无妨可以成为小说弥而逐渐热起来;同时也缘于轻惯和匿名技艺而演绎出新弥风采。
背景已明,接着则要说本书产制的因缘考虑:首先,把写实、超现实、魔幻现实、科幻、后设、基进等观念揉合併集于一书内且出以极短篇形式,乃在尝试表现方式的另起新猷。此中揉併是对旧弥的接收,以短制包装是相关新弥的部署;而小说写就等它弥来弥去后,则可能是新一波文化翻动的开始。其次,书中所划分写实、超现实、魔幻写实、科幻、后设、基进等类型,不论词语来源如何(如分别译自realism, surrealism, magic realism, science fiction, meta, radicalism等),凡是有字面见义不足的,就任它自由衍生实质向度,凭人揣度,此地不便再作解说或别为界定。再次,书中有部分篇次是入睡后得到的灵感,而向来我对梦境的预兆都持保留态度,也难以想像所谓的下意识写作,但有关自己进入梦中还能思考一事,却感觉真实得很,以至梦里梦外常连成一气,确是奇妙难喻。不知这是否也可以弥化而成为今后深究书写志业的额外指标,容许大家来对诤,但一样无法在这里强行表白。
可见小说弥能够在「由外扩散冲击而来」和「自我推衍繁殖而去」等双重律动中逐渐緜延深化,有所感应的人最终要以什么态度去对待,则施行案例多已经铺展在眼前,谅必不难抉择。至如本书只当是践履创新旨意,不敢自居小说写作指南或范本,毕竟所有的想头都可能在迸现后从新被延异去没有了时,任何的硬加评估企图永远要面对「不胜定位」的困扰!
还有书名迳取作《弥来弥去》(副标题则依内篇各文实际状况订定),此词语乃我于2010年出版《反全球化的新语境》时就已造出,后又于2016年应台东大学华语系董恕明教授邀约去她的课上讲「弥来弥去:小说的演化」再用过一次,如今更以它来指称书中众观念小说穿梭游牧的情况。至于大家如要解会,则可以参看前面所分说。
周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