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教授。研究兴趣为文化翻译、批判理论、性别议题与旅行文学等。发表论文散见于中外学术期刊,如MELUS、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中外文学》等,着有《不安于是:西洋女性文学十二家》,译着包括《反对爱情》 (Laura Kipnis’ Against Love)、《勘误表》 (Georger Steiner’s Errata)、《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John Storey’s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等。
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阅读吴尔芙的《欧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 A Biography),这部作品都称得上是本奇书。一方面它是一部传记,以英国历史为背景,个人自我成长历程和国家大历史互相唱和,映照出自我与家国的繁华起落;另一方面又大量穿插着虚构与幻想,把性别转变及纵横数百年长生不老的神话传说,交织成一场跨越时空与性别的华丽冒险。故事的主人翁欧兰多生于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祖先是为英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显赫家族。十六岁的他受到伊莉莎白女王的钟爱,被召入宫中倍受恩宠,后来他爱上俄罗斯公主莎夏,却遭她欺骗遗弃。他过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之后,将全副心力专注于文学创作。此时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贵族对他穷追不舍,因此他请求出使土耳其,表现相当杰出。但在当地一场战乱中,他陷入昏睡,突然醒来后,三十岁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女性。这时她放下一切荣华富贵,融入吉普赛人的生活,到处流浪。然而,她对文学创作始终不能忘情,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与吉普赛人的信仰有所冲突,于是她决定回到英国。此时已经是十八世纪,英国宫廷对贵族女性的约束限制与前大不相同,她不时得乔装成男性,才得以独自外出,享受行动的自由。她虽历经数百年的历史,但却永远维持二、三十岁的容颜,到了二十世纪,此时三十六岁的她甚至结婚生子,并且出版了诗作,得到文学奖的肯定。
英国学者瑞秋.鲍比(Rachel Bowlby)便指出这部作品是吴尔芙的炫技/玄机(showing “off”)之作,一方面展现其博学多闻,娴熟于英国史及传记书写的背景,另一方面则是跳脱她惯有的意识流及特具诗意、略带哀愁忧郁的沈重风格,以讽刺戏谑笔法大开读者与文学家的玩笑。虽说是以传记形式面世,但她又对这种文类极尽调侃之能事,也对史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不断嘲弄戏仿。若再加上她父视是以编撰英国兼具正史及经典地位的《全国传记辞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而着称,那么她对这个文类及历史、传记作家的嘲讽,显然还具有强烈的挑战父权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