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兰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别流动史诗【经典新译•百年珍贵影像复刻版】

欧兰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别流动史诗【经典新译•百年珍贵影像复刻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维吉尼亚•吴尔芙
图书标签:
  •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现代主义
  • 性别研究
  • 文学经典
  • 英国文学
  • 跨性别
  • 女性主义
  • 历史小说
  • 百年珍贵影像
  • 新译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同一个人,没有分别,只是转换了性别。」 身体是一个容器 性别是流动而连续的 穿越三百年的时空,经历忽男忽女的变身冒险── 早在1928年,吴尔芙就已写下现在才松动的性别价值观 书中描述的「性别流动」意识,远远超前它所在的时代 16世纪末的年轻贵族欧兰多容貌俊美、性情阴柔,深受伊莉莎白女王钟爱。 在三十岁那年,他被爱人背叛、欲将人生寄情于诗作却又遭受无情的批评。 他看破人生,认为一切都毫无价值。爱情和雄心壮志,女人和诗人,全都是一场徒然。 他自请赴土耳其担任大使,却在封爵盛宴后的一场战乱中陷入昏睡,当他在七天之后醒来,竟发现自己变成了女人……随之而来的改变是:无法保有财产、写作的限制,以及婚姻。 欧兰多的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经历两种性别,场景横跨欧亚两大陆,更置身于无数的性别角色变换。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男人、一位诗人、一位懂时尚的女人,也是一位传统维多利亚时代女性。 ◆这不是另一场纸上思想实验,而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现实◆ or∣and,性别流动:性别角色可以自由选择 欧兰多直到三十岁为止是个男人,然后变成了女人。 她既是男的,又是女的;她知道男人和女人各自的祕密,也兼具两者的弱点。 他先是男人,而后是女人;先是爱人,而后慢慢学着被爱。 刚变成女人时,她还不改惯性爱着女人;想要外出不得不女扮男装时,又被女人爱上。 作为男人,他被女人欺骗;变成女人后,换成她欺骗男人。 当她爱上男人,她惊讶地发现男人像女人一样奇特而细腻; 而对方也从欧兰多身上感受到,女人其实也像男人一样包容且直率。 原来,一个人身上不只有一个性别; 原来,男女身上不仅有别,也有彼此共通的特质; 性别只是一种扮演,而非天性,是可以随时流动变化的。 身分扮装:生命经验的双重拓展、多元的价值、多重的身分认同 欧兰多在扮演不同性别角色上,就像她的名字「Or∣ando」一样游刃有余, 跳脱阳刚/阴柔二元对立的僵硬束缚,充满了多重选择与并存的可能性: ──穿马裤时表现得诚实正直,换上裙子娇媚迷人,同时享受来自男女两性的爱情。 她的性别更换的频率,远比那些始终只穿着同一性别服装的人来得更加频繁。 这让她获得了双倍的好处,生活的乐趣因此增加,人生经验也变得更加丰富。 原来,「穿着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世界对我们的看法」。 原来,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世界对我们的看法,不会是固定,也不需要固定。 性别的流动,多重的身分认同与生命经验拓展,这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现实。 爱人的家族肖像:具现性别流动的史诗 吴尔芙将这部作品献给激进的小说家兼诗人,也是她的同性伴侣、着名的「西辛赫斯特花园」的创造者──薇塔.萨克维尔–魏斯特(Vita Sackville-West)。《欧兰多》就是以薇塔为蓝本写出的傲世杰作,书中并搭配多帧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她是作家、贵族、旅行者、女同性恋者、母亲、外交官的妻子……作为多重身分认同的代言人,再恰当不过。 家族相片的真实性,既模煳了《欧兰多》虚构(小说)/传记之间的界线,也唿应了主角性别流动的内在真实:同一个人,相似的容貌,只是转换了性别,具现了这场横跨三百年的性别流动史诗,暗示每个人的血液中都继承了先祖的阴性与阳性特质,每个人身上都有男性与女性。 吴尔芙以欧兰多表达了她对薇塔的爱情私语,薇塔的儿子奈及尔•尼柯逊(Nigel Nicholson)说,这本书是「文学史上最长也最迷人的情书」。 不过,照吴尔芙自己的说法,这本小说也是「一个玩笑……一个作家的假期」,一部读之令人心喜的作品。 【特别收录】 多帧1928年初版「吴尔芙祕密情人珍贵家族照片」 酷儿女神∣蒂妲‧史云顿(Tilda Swinton) 英国才女∣珍奈.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专文推荐 师大翻译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导读 张小虹、耿一伟、蔡诗萍、柯裕棻、李屏瑶──经典推荐 名家赞誉 「完美的杰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欧兰多》是抚慰每一个人的枕边书。」──酷儿女神,蒂妲‧史云顿 「性感、挑逗又撩人。」──英国才女,珍奈.温特森
书名:《维多利亚时代的迷思:女性与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重塑》 作者:伊丽莎白·卡特赖特 出版社:苍穹文库 出版日期:2024年春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在工业化浪潮下经历剧烈社会结构变革的时期。作者伊丽莎白·卡特赖特,一位深耕于社会史和性别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详实的史料考证,为读者重构了一幅复杂而立体的社会图景。全书聚焦于工业革命如何重塑了性别角色、家庭结构以及公共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揭示了光鲜亮丽的“进步”背后,所潜藏的深刻的社会张力与矛盾。 第一部分:机器与家园的界限重构 维多利亚时代,蒸汽机轰鸣,工厂林立,彻底打破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生活方式。卡特赖特首先考察了经济活动的地理性转移——劳动力的集中化如何使得“家”不再仅仅是生产的场所,而逐渐固化为情感和道德的避难所。 家庭空间的意识形态化 作者指出,随着大量男性涌入工厂和办公室,中上阶层家庭内部开始形成一种强烈的“天使在家庭”的意识形态。女性被推崇为家庭的“守护者”,其职责从辅助生产转向维护道德纯洁与情感稳定。这种角色定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中产阶级女性神圣的地位,但也构成了对其行动自由的无形枷锁。 工人阶级的生存悖论 然而,对于工人阶级而言,现实的残酷远超浪漫的想象。卡特赖特细致梳理了纺织厂、煤矿和服装业中的女性劳动实践。这些女性不仅需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报酬,还要承担生育、家务与照顾的“双重负担”。书中引用了大量来自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和早期工会文献的原始记录,描绘出童工与成年女工在拥挤、污秽的环境中挣扎求生的景象。作者强调,在工人阶级家庭中,性别分工的壁垒远比上层社会模糊,女性的收入往往是家庭生存的支柱,这与社会对“柔弱女性”的推崇形成了鲜明的讽刺。 第二部分:公共领域的入侵与防御 维多利亚时代的公共领域——政治、商业、科学——被普遍视为男性的领地。本书的第二部分,致力于探讨女性是如何在这一坚固的壁垒上开辟出缝隙的。 慈善事业:被许可的公共参与 卡特赖特认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参与公共事务,最初往往是通过“慈善”这一被社会认可的渠道实现的。慈善活动,如创办孤儿院、探访济贫院以及推动卫生改革,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提供了一个施展组织能力和道德影响力的舞台。然而,作者也批判性地分析了这种参与的局限性:它往往是父权结构下的“自上而下”的施予,而非平等的权力诉求。这些行动强化了女性的道德优越感,却很少触及政治权力的核心。 教育的进步与限制 教育是改变女性命运的关键变量之一。本书详细考察了十九世纪后期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如剑桥的吉尔顿学院和牛津的萨默维尔学院)的建立过程。这些学院的创办者们,怀揣着培养“更优秀的母亲”的初衷,却无意中催生了一批拥有独立思想和职业抱负的女性知识分子。卡特赖特对比了这些新式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在课程设置、学术标准以及对女性未来规划上的巨大差异,揭示了知识在解放个体意识方面的潜能,以及制度层面如何试图驯服这种潜能的努力。 第三部分:法律、身体与“新女性”的萌芽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投向了法律地位的停滞和新兴的反抗力量。 婚姻法与财产的束缚 作者对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的通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将其视为一次重大的里程碑,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在法律正式承认女性拥有独立财产之前,婚姻制度对女性人身的依附性是极强的。卡特赖特引用了大量法庭记录,展示了女性在离婚、监护权和继承权方面的法律劣势,以及男性如何利用这些条款对家庭资源进行绝对控制。 身体政治与健康话语 在医学话语盛行的时代,女性的身体成为社会控制的焦点。从“歇斯底里症”的诊断,到对女性生理机能的过度关注,无不反映了社会对“失范”女性的恐惧。本书对比了保守派医生对女性体能的限制主张,与新兴的女性体育运动(如自行车运动)兴起之间的矛盾。自行车,被视为一种解放工具,使女性得以暂时摆脱家庭的视线,在城市空间中获得短暂的自主性,但也因此引来了主流社会对“不端行为”的严厉抨击。 新女性的肖像 最终,卡特赖特勾勒出“新女性”——受过教育、追求职业抱负、拒绝传统婚姻束缚的群体——的群像。她们是工业化、城市化与教育进步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尽管她们在社会中仍是少数,但她们的出现,标志着维多利亚时代关于“女性本性”的讨论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复杂化和裂变。她们的奋斗,为二十世纪初的女权运动奠定了思想与实践的基础。 结论:未竟的革命 《维多利亚时代的迷思》总结道,维多利亚时代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保守时期,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转型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力量,打破了旧有的社会契约,女性获得了新的行动空间,但这些空间往往是受限制、被许可的。这是一部关于韧性、妥协与渐进式反抗的历史叙事,揭示了现代社会性别规范是如何在历史的泥沙俱下中被锻造、被挑战,并最终走向下一步的解构。本书对细节的考究和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使其成为研究十九世纪社会史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维吉尼亚.吴尔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


  二十世纪重要的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也是文学史上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与伦敦文友创办「布伦斯伯里文化圈」并在其中扮演要角,对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化影响极深。

  吴尔芙出版多部长篇杰作,包括《达洛维夫人》,乃至充满诗意与高度实验色彩的《浪潮》。她同时也着墨于文学批评、短篇故事、传记与报导写作,包括充满戏谑颠覆意味的《欧兰多》,《自己的房间》《三枚金币》则是激昂的女性主义论文。

  吴尔芙天性敏感,少女时因母亲与姊姊离世遭受精神创痛,之后长年受忧郁症所苦,并于六十岁时投水自尽。

译者简介

李根芳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教授。研究兴趣为文化翻译、批判理论、性别议题与旅行文学等。发表论文散见于中外学术期刊,如MELUS、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中外文学》等,着有《不安于是:西洋女性文学十二家》,译着包括《反对爱情》 (Laura Kipnis’ Against Love)、《勘误表》 (Georger Steiner’s Errata)、《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John Storey’s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欧兰多》:吴尔芙最为越界犯规的一次实验(节录)

蒂妲‧史云顿(Tilda Swinton)


  在《欧兰多》之前,吴尔芙已经写了三部小说,全都是在回顾──重生──那些深密切肤的体验。这番复新重生,也接受那不可避免的面貌转换、多面并呈、包纳综合与发展演进。这特别使得吴尔芙不只被推尊为正规的现代作家,更是性灵深刻的作家。《欧兰多》这本书,这位苗条而离经脱轨的昵侍小宠,或许呢,就是她所从事最为越界犯规的一次实验。融接了双重曝光的肖像,以她父系所传承的语言当作一种护身符,它满载着希望与无忧无虑的放纵,不只奔向一片光明的未来式,而是壮丽荣耀、又值得信赖的当下现在式。

  说到这里,现在我必须声明,我自己与欧兰多的关系是一种亲缘性的纠结,既复杂又交织缠绕着。

  一部夺魂致幻的人类经验指南

  我以前的学校靠近七橡树(Sevenoaks),走一小段路可以到诺尔庄园(Knole)。我有一个同窗好友,就是萨克维尔–魏斯特家的人。

  就像欧兰多(也像薇塔)一样,我成长于一幢古老的宅邸,看起来就像楼梯上画作里的人:他们大多是穿戴襞襟、留着大胡子,身披天鹅绒的男子。我们都面对着几件小家饰,正正经经摆好姿势,众人串连成一株高大的世系树状图,就像是许许多多遗落在树枝上的派对气球。我也曾经写诗,跟欧兰多一样。在青少年时期的遐思绮想里,我读了这本书,而且相信那是一部夺魂致幻、人书交游的传记,写着我自己的人生与未来。

  对我来说,这本幻景万千的小东西一直是一部实用的手册。它是人类经验的旅游指南,也是益友之中的最高智者。至少它是我的首选:是一位想像中的朋友所送来的瓶中讯息。

  经典的广度,人生的滋味

  三十五年后的此刻,我重读此书,而且愕然发现它像魔镜一样发生了变化。我过去原本以为这本书是在谈写作、成为作家,如今我视之为在谈阅读,教人在锁鍊之中各就各位。我一度以为这本书在讲述永恆的青春,而现在,我认为它是在诉说成长、学习度过人生。

  有长达五年的时间,我有幸跟随莎莉.波特(Sally Potter)一起工作,打磨她改编自此书的同名电影《美丽佳人欧兰朵》,并且饰演了欧兰多一角。

  二十年后,欧兰多仍然是我在俄罗斯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都不假思索地叫我欧兰多。我的阁楼上有个盒子,摆着欧兰多在电影里穿的两套戏服。总有一天,我知道儿子会找到它,并且拿来试穿。总有一天(我想很快吧),我那写诗的女儿(也就是我儿子的双胞胎姊妹),也会拿起吴尔芙这本书,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期,可以说长达许多年吧(毕竟时间的灯笼裤都有牢固的松紧带),《欧兰多》看起来丝毫不至于无足轻重,它或许是任何作家写给青少年的读物里份量最扎实的一部。它让人如实笃信,这一切剎时之间都幻化成真了:男孩与女孩,血统与血的脉动,英国与其他每个地方,避世独处与人际交往,文学与生活,灵活与缓慢,活人与逝者,现在与过去,犹如一套光之魔法。

  如今我懂了:无论人生长短,任何一刻──只要我们那连绵不断的困惑焦躁一时出了闪失,使得清明的灵光乍然一现,让我们得知整个人生最重要的还是顺其自然、唿吸吐纳,并且昂首挺胸、死而后已──那么《欧兰多》这样的书,你便该置于枕下,以为凭依。

导读

雌雄莫辨的心灵,开启多元价值的可能(节录)

李根芳


  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阅读吴尔芙的《欧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 A Biography),这部作品都称得上是本奇书。一方面它是一部传记,以英国历史为背景,个人自我成长历程和国家大历史互相唱和,映照出自我与家国的繁华起落;另一方面又大量穿插着虚构与幻想,把性别转变及纵横数百年长生不老的神话传说,交织成一场跨越时空与性别的华丽冒险。故事的主人翁欧兰多生于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祖先是为英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显赫家族。十六岁的他受到伊莉莎白女王的钟爱,被召入宫中倍受恩宠,后来他爱上俄罗斯公主莎夏,却遭她欺骗遗弃。他过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之后,将全副心力专注于文学创作。此时一名来自罗马尼亚的贵族对他穷追不舍,因此他请求出使土耳其,表现相当杰出。但在当地一场战乱中,他陷入昏睡,突然醒来后,三十岁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女性。这时她放下一切荣华富贵,融入吉普赛人的生活,到处流浪。然而,她对文学创作始终不能忘情,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与吉普赛人的信仰有所冲突,于是她决定回到英国。此时已经是十八世纪,英国宫廷对贵族女性的约束限制与前大不相同,她不时得乔装成男性,才得以独自外出,享受行动的自由。她虽历经数百年的历史,但却永远维持二、三十岁的容颜,到了二十世纪,此时三十六岁的她甚至结婚生子,并且出版了诗作,得到文学奖的肯定。

  小说主轴是吴尔芙以情人兼至交薇塔.塞克维尔-维斯特(Vita Sackville-West)为主角所创作的传记。作品完成后,她题献给薇塔,并在作品里附上多帧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薇塔之子奈及尔.尼可森(Nigel Nicolson)称这部绵延三百多年历史的传记是文学史上最长、最迷人的情书。吴尔芙用慧黠嘲讽的笔调,写下欧兰多纵横数世纪的英国历史,经历男身、女身的生平故事。她参考了塞克维尔-维斯特家族史,把薇塔祖先的丰功伟业也写入了这本传记,因此在前几章,吴尔芙除了描述薇塔十几岁的生活,也把她的男性先祖的事蹟一併记下。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她是作家、贵族、旅行者、女同性恋者、母亲、外交官的妻子等等,所以为她作传,以描绘一个人的多重身份认同,真是再恰当不过。既然是传记,免不了涉及历史、记忆、个人与群体等大命题,如谁的生命值得记录?如何书写才能捕捉真相?吴尔芙作为一个深刻的作家,当然也会思考这些问题,加上为女性作传,在过去毕竟少见,因此本书就显得别具意义。

  英国学者瑞秋.鲍比(Rachel Bowlby)便指出这部作品是吴尔芙的炫技/玄机(showing “off”)之作,一方面展现其博学多闻,娴熟于英国史及传记书写的背景,另一方面则是跳脱她惯有的意识流及特具诗意、略带哀愁忧郁的沈重风格,以讽刺戏谑笔法大开读者与文学家的玩笑。虽说是以传记形式面世,但她又对这种文类极尽调侃之能事,也对史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不断嘲弄戏仿。若再加上她父视是以编撰英国兼具正史及经典地位的《全国传记辞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而着称,那么她对这个文类及历史、传记作家的嘲讽,显然还具有强烈的挑战父权的意味。

  这部作品是漫漫情话,倾诉了吴尔芙对薇塔的满腔爱意,但也是严谨的批评之作,针砭传记写作的谬误和史学家、学者的故作正经。正如吴尔芙日记里写道,《欧兰多》是随兴而作,「我要乐趣、我要奇思幻想、我要(这可是认真的)赋予事物戏谑的价值。这样的情绪萦绕着我。我想写个故事,在同个脉络里,既可谈剑桥大学纽恩女子学院,又可谈女性运动。」《欧兰多》绝对是部有趣新奇的传记,带领着读者跟随主人翁一同穿越三百余年的时空,经历忽男忽女的变身冒险。

  那么,在这部作品出版迄今近一百年的今天,女性运动经历了数波革命,性别平权也在近世获得更大的支持,性别与性取向等议题历经大鸣大放,无论是女性地位或是性别身分认同,都可看到长足的进步。在小说中,欧兰多奋力争取的财产继承权和女性经济独立等议题,如今在各地大都有了改善。普遍说来,旧有的性别框架已被打破,男女两性二元对立已由LGBTQ取代,成为新的性别身分认同,欧兰多的华丽变身在这个多元价值的时代,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图书试读

他——我们毋须怀疑他的性别,不过这个时代的流行服饰的确让这一点模煳难辨——正对着屋椽垂下来摆盪的一颗摩尔人头颅挥刀横砍。那颜色有如旧足球,形状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两颊凹陷,一两撮粗糙干掉的毛发有如椰子壳的须皮。欧兰多的父亲,也有可能是他祖父,在非洲野蛮之邦的月光之下,把它从一个勐然窜出来的魁伟异教徒肩膀上砍下来。现在,在这杀死他的英国勋爵的豪门宅第里阁楼上,他的头颅随着从不停止的微风,轻柔地、不停歇地摇晃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這本書,我真的有一種久違的興奮感。三百年的時間跨度,這可不是一般作品能做到的,它暗示著一個角色將會經歷無數的時代變遷,見證歷史的洪流。而「性別流動」這個主題,更是讓我直覺地感受到這本書的現代意義和深刻性。在台灣,我們對性別議題的討論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包容,但我始終覺得,要真正理解「性別」這個概念,我們需要從更廣闊的歷史維度去看待它。《歐蘭多》恰好提供了一個這樣的視角。我非常想知道,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歐蘭多是如何體驗到不同性別的身分,他(她)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自我、定義自我的?「史詩」的稱謂,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故事,更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曲關於生命、愛與自由的壯麗篇章。而且,「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這樣的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閱讀材料,更像是一件充滿歷史感的藝術品,光是收藏就覺得很值得。

评分

這本《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對那種能夠跨越時間、探索人性深處的作品特別著迷。三百年的歷史,這就意味著書裡的故事能夠從非常久遠的過去,一直延伸到比較現代的時空,光是想像這跨度就覺得很震撼。而「性別流動」這個概念,更是讓我眼睛一亮。在台灣,我們對性別多元化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要真正理解性別是如何在歷史中被建構、被體驗、又被突破的,這需要更深入的視角。《歐蘭多》的標題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我好奇的是,歐蘭多這個角色,在漫長的生命中,會如何體驗到不同性別的身份?他(她)會因此對世界產生怎樣不同的理解?「史詩」一詞,也讓我對書的內容有了很高的期待,它一定是一部充滿了宏大敘事、深刻情感,以及豐富歷史細節的作品。而且,「經典新譯」加上「百年珍貴影像復刻」,這絕對是一本兼具閱讀價值與收藏價值的書,光是想想,就覺得它會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饗宴。

评分

這本《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驚豔了。三百年的時間跨度,這絕對不是一本能夠被速讀的作品,它需要你沉下心來,慢慢品味。我對「性別流動」這個詞特別感興趣,因為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人勇於挑戰傳統的性別觀念,展現自己真實的模樣。但如果我們將目光投向歷史,看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人們是如何看待、理解、甚至是壓抑這種流動性的,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歐蘭多這個角色,在這漫長的時光裡,會經歷怎樣的轉變?他(她)會以怎樣的方式來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又會如何在不同的性別角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史詩」的稱謂,讓我對這本書的文學價值和藝術高度有了很高的預期,它一定是一部格局宏大、情感豐沛的作品。而且,這個「經典新譯」的版本,聽起來就很有誠意,希望能透過全新的翻譯,讓更多台灣的讀者能夠輕鬆地進入作品的世界,領略其中的奧妙。至於「百年珍貴影像復刻」,這簡直是錦上添花,能看到那個時代的視覺印記,絕對能讓閱讀的體驗更加深刻。

评分

哇,看到這本《歐蘭多》的封面,我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那個百年珍貴影像的復刻,真的太有質感了,讓我瞬間就穿越回了某個時代的書房,壁爐裡的火光跳躍,空氣中瀰漫著舊紙張和墨水的香氣。這不是一本隨便就能讀完的書,它藏著的歷史厚重感,光是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跨越時代、探討永恆主題的作品情有獨鍾,而《歐蘭多》光是標題就已經讓我充滿了期待。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光是想像這個跨度,就足夠讓人心生敬畏。在台灣,我們常常在談論性別議題,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聲音,有多少被埋沒的視角?我迫切地想透過這本書,去窺探那些我們可能從未想像過的生命歷程,那些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如何定義自己、如何與世界互動,特別是在性別的框架下,是如何掙扎、如何解放、如何存在的。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穿越」這個概念的,是真實的時空旅行,還是精神層面的延續?如果是後者,那麼這種精神的傳承,又是如何影響著歐蘭多,讓他(她)在漫長的歲月中,得以觀察、理解、並最終融入不同的性別角色?這本「經典新譯」的標示,也讓我對翻譯的品質充滿了信心,希望它能精準地傳達原著的精髓,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毫無阻礙地進入歐蘭多的世界。

评分

我被《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這個標題深深吸引了。三百年的時間跨度,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傳記或小說能比擬的,它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程。尤其「性別流動」這個主題,在台灣社會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這本書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我想像著,歐蘭多在這個長達三百年的時間裡,會以怎樣的姿態去體驗生活?他(她)會如何在不同的性別身份下,感受世界的對待,又會如何理解自我?這是不是一種對性別刻板印象的挑戰,一種對生命無限可能的探索?「史詩」的稱謂,更是讓我對作品的格局有了很高的期待,它一定有著波瀾壯闊的情節,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動人心魄的情感。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能夠引發讀者思考、具有深遠意義的作品,而《歐蘭多》顯然就是這樣一本。而且,它強調「經典新譯」和「百年珍貴影像復刻」,這意味著它既有文學的厚重感,又有視覺的豐富性,我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评分

我承認,最初被《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吸引,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它的書名。三百年的時間軸,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概念,它暗示著一場跨越數個世紀的生命歷程。而「性別流動」這個詞,更是讓我聯想到很多關於自我認同、社會規範的議題。在台灣,我們越來越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和多元性別的權利,但當我們回溯歷史,看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性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人們又是如何被社會所定義時,會是怎樣的景象?我非常期待透過歐蘭多的眼睛,去觀察和理解這種在時間長河中的性別變遷,以及它對個體命運產生的影響。書名中的「史詩」兩個字,讓我對這部作品的文學深度和藝術價值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可能是一首關於生命、時間與自我的宏大頌歌。而且,這本書的「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的設計,聽起來就非常用心,光是想像拿到實書,就能感受到那種歷史的厚重感,絕對是一次愉悅的閱讀體驗。

评分

當我看到《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這個書名時,心裡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三百年的時光,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性。我一直覺得,人的生命體驗,尤其是在性別這個議題上,其實一直都在流動和演變。在台灣,我們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重視個體的多元性,但如果能透過這樣一部作品,去看看在過去的幾百年裡,性別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人們又是如何與之共處,甚至是抗衡,那一定會帶來很多啟發。我特別好奇「性別流動」在書中會是如何呈現的,是漸進式的改變,還是某種突如其來的轉折?歐蘭多在這個過程中,又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和選擇?「史詩」兩個字,讓我覺得這是一部有深度、有廣度的作品,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故事,更可能反映了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縮影。這個「經典新譯」的版本,讓我對翻譯品質有了期待,希望它能準確地傳達原著的韻味,同時又讓現代讀者讀起來更為順暢。而「百年珍貴影像復刻」,光是想像,就覺得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了。

评分

坦白說,《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這個書名,我一看到就決定要收了。三百年的時光,這該是多麼豐富的人生閱歷啊!更別說「性別流動」這個關鍵詞,在我們這個時代,討論性別議題已經是日常,但能從歷史的長河中去審視它,去理解它在不同時期的面貌,這絕對能帶來全新的視角。我很好奇,書中的歐蘭多,他(她)是如何體驗到這種性別的流動?是身體上的變化,還是心靈上的轉變?又或是社會對他(她)的認知所造成的影響?「史詩」二字,讓我覺得這是一部充滿力量的作品,它可能記錄了個人的掙扎與成長,也可能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與演進。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描寫到,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性別的態度是如何不同,以及歐蘭多是如何在這其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而且,看到「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我的心就更安定了,這意味著我將不僅僅是閱讀,更能透過視覺來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這將是一次非常完整的閱讀體驗。

评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的介紹時,腦海中就立刻浮現出許多畫面。三百年的時間,這意味著書裡可能會描寫到從遙遠的過去,一直到更接近我們現代的時空。我想像著,歐蘭多或許會經歷不同時代的宮廷宴會、戰場風雲,甚至是大時代變革的浪潮。而「性別流動」這個概念,在我看來,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轉換,更包含了心理、社會角色、以及自我認同的複雜層面。在台灣,我們越來越能夠接受多元的性別表達,但追溯到過去,有多少人因為性別而遭受歧視、壓抑,甚至是被迫隱藏真實的自己?我非常期待透過歐蘭多的經歷,去理解這種跨越性別的視角,是如何開拓我們對「人」的理解。書名中的「史詩」二字,更是讓我聯想到宏大的敘事和深刻的情感。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傳記,而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時代、關於人性不斷變遷的壯麗畫卷。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的,是不是內頁會附帶一些當時的插畫、照片,或是手稿的復刻?那樣的話,閱讀體驗肯定會更加豐富和身臨其境。

评分

這次入手《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真的有種挖到寶的感覺。你們知道嗎,我最近對那種時間跨度極大、又能深入探討人性本質的作品特別著迷。這本《歐蘭多》完全擊中了我!三百年的歷史,這不是鬧著玩的,可以想像書裡一定充滿了時代變遷的痕跡,從服飾、禮儀、思想,到人們對愛情、對社會、對「自己」的看法,一定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其中「性別流動」這個主題,更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在台灣,我們對於性別平權的討論一直在深化,但要真正理解性別的流動性,理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是如何被看待、被限制、又如何突破,這需要更廣闊的視野。我很好奇,歐蘭多這個角色,是如何在這樣漫長的歲月裡,體驗不同性別的視角?他(她)在不同性別的身分下,所經歷的喜怒哀樂,所面對的社會壓力,又有哪些是亙古不變的?「史詩」這個詞,也讓我對書的格局有了更高的期待,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部承載著歷史、情感、思想的宏大敘事。而且,那個「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聽起來就超有收藏價值,光是想到能捧著這樣一本有份量的書,就覺得心情愉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