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生物图鑑

灭绝生物图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动物
  • 生物
  • 灭绝
  • 图鉴
  • 科普
  • 自然
  • 历史
  • 科学
  • 生物学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69种灭绝生物+10种濒危物种+化石‧灭绝植物
从水中生物、陆地生物到有翅生物,
随着精致细腻的插图、平易近人的文字,
认识那些没机会亲眼见到的神祕生物吧!

  奇虾、度度鸟、真勐玛象、天堂长尾鹦鹉、空尾蜥、史特拉海牛……
  这些生物曾经存在于地球上,如今却已灭绝。
  牠们的外型或美丽或奇异,生活方式超出我们想像,或根本无从想像。
  书中透过轻松简单的文字,描述这些生物的有趣故事,让人能具体想像灭绝生物们当时的样貌。
  也期许读者能透过这些美丽的插图与文字,在认识绝种生物之际,更加珍惜现存的物种。

  ●奥托虫:虽然会乱吃却爱干净?
  奥托虫外观就像「有点胖的蚯蚓」,本性是凶勐的肉食动物。牠会袭击任何移动的东西,似乎也会和其他生物共食。不过牠却会将肛门伸出巢穴外排出粪便。明明总是乱吃,却意外地爱干净。

  ●房角石:头戴尖角帽的肉食猎人
  房角石是鹦鹉螺的祖先,和乌贼、章鱼同样是头足类。现在鹦鹉螺以虾类或鱼类的尸体维生,隐密地过活。不过在奥陶纪,房角石以凶暴肉食猎人的身分站在生态系的顶点。而其中最巨大的房角石,体长甚至有11m。

  ●空尾蜥:龙是实际存在的生物
  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可爱的爬虫类长得很像这种龙,那就是空尾蜥。空尾蜥的翅膀并不是由4只脚变化而成,而是从身体侧面长出薄薄的翅膀。空尾蜥住在树上,展开翅膀后会像滑翔机般滑行,以便捕捉昆虫,而为了减轻体重,尾巴呈现中空的状态。

本书特色

  ★知名人体彩绘画家赵烨,亲笔描绘、撰写灭绝生物的细致全彩插图与故事
文物修复的秘密:探寻时间留下的印记 作者:陈景明 出版社:古籍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019-xxxx-x 定价:128.00 元 书籍亮点: 深入田野,实证考察: 记录了作者多年来走访海内外多家重要博物馆、档案馆和文物修复机构的真实经历。 技术与哲学的交融: 不仅介绍了复杂的修复技术(如丝绸、纸张、青铜器的保护),更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原真性”与“可识别性”的伦理思辨。 案例详实,图文并茂: 包含大量珍贵的一线修复案例,配以高清细节图和操作流程示意图,直观展示文物“起死回生”的艰辛过程。 --- 内容简介 《文物修复的秘密:探寻时间留下的印记》是一部关于文物保护、修复科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著作。本书摒弃了对宏大历史叙事的简单梳理,转而将焦点集中于那些被时间侵蚀、濒临消亡的物质载体——文物本身,以及那些用智慧和耐心与之对话的“守望者”——文物修复师。 作者陈景明,一位深耕文物保护领域数十载的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挑战与敬畏的幕后世界。这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饱含人文关怀的“技术史诗”。 第一部分:时间的手术刀与保护的哲学 本书开篇即抛出了文物修复领域的核心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一件带有历史伤痕的物品? 陈景明认为,修复不是“变魔术”般地让古物恢复到“出土之初”的完美状态,而是一个充满取舍的艺术过程。 “介入的界限”:作者详细阐述了国际上关于文物修复的几大流派观点,从激进的“复原论”到保守的“最小干预论”。他通过对几件著名壁画案例的分析,论证了当代修复越来越倾向于“可识别性”:即修复部分应在不损害文物主体的前提下,清晰地向后世观众表明其“新生”的身份,拒绝以假乱真的欺骗。这种哲学思辨贯穿全书,使修复工作超越了简单的技术操作,上升到文化伦理的高度。 “诊断先行”:全书强调了科学检测在修复前的极端重要性。书中详细介绍了运用非侵入性技术,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红外反射光谱(IRR)以及各种生物降解检测,来精确判断文物的材质构成、腐蚀机理以及潜在的风险源。例如,书中详述了如何通过分析纸张纤维的化学降解路径,来确定最适宜的除酸剂配比和湿度控制标准。 第二部分:材质的挑战与精微的操作 本书的中间部分是其技术核心,作者将修复工作细分为几大类材质,并深入剖析其修复的难点与创新。 1. 有机物的柔韧与脆弱(纸张与丝绸): 纸张和纺织品的修复是难度极高的领域,因为它们面对光照、湿度和虫害的侵蚀最为敏感。作者详细描述了对宋代手稿的修复过程:如何利用定制的超薄手工纸进行托裱,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的蒸汽熏蒸技术软化脆弱的纤维,以及如何利用生物酶技术去除霉菌孢子而不损伤墨迹。特别引人入胜的是对一匹千年唐代丝绸的修复案例,作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显微镜和专门的针具,像织布一样将断裂的经纬线重新连接,其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2. 金属的锈蚀与稳定(青铜器与金银器): 金属文物往往面临稳定的挑战,尤其是在出土环境中形成的氯化物腐蚀层。书中介绍了对一批战国青铜器的脱盐处理,这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将文物浸泡在定制的去离子水溶液中,并通过微电流辅助加速盐分的迁移。作者还分享了对古代金银器表面复杂纹饰的清洁技术,强调了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影响其原有包浆(patina)的化学制剂的重要性。 3. 矿物与泥土的重塑(陶器与石刻): 对于碎裂的陶器和石碑,修复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粘合剂”和“填充材料”。作者介绍了多种高分子树脂的筛选过程,这些材料必须具备与原件相似的物理特性(如热膨胀系数、硬度),同时要耐老化。书中展示了如何为一块残缺的汉代画像砖重新制作缺失部分的填充物,使其在视觉上和谐统一,但在触感上仍能被专业人士区分出来。 第三部分:博物馆的无声保卫战 在最后一部分,陈景明将目光投向了宏观的环境控制和知识传承。 环境即是生命: 作者详尽分析了现代博物馆库房和展厅的环境参数标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污染物浓度)是如何制定的,并指出这些标准背后凝结了多少次失败的案例和教训。他特别批评了那些在文物运输和展览中因环境剧变而遭受不可逆损伤的事件,强调了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技术的迭代与人才的培养: 修复技术并非一成不变,本书最后呼吁行业必须拥抱新的技术手段,例如三维打印技术在缺失部件重建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早期病害识别上的潜力。然而,作者坚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修复师“用手去感受历史”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文物修复的秘密》是一部献给所有对物质文化遗产抱有敬意之心的读者的指南。它不仅揭示了文物修复过程中的科学严谨性,更颂扬了修复师群体身上所承载的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感——他们是时间流逝中,为我们紧紧抓住文明之火的无名英雄。阅读此书,你将不再仅仅欣赏一件文物的美丽,更会理解它“活下来”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烨 Cho Hikaru/图文


  2016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以人体等相当写实的彩绘作品备受瞩目,在海外也成为话题。参与过许多电视节目。除了和Samsung、资生堂等企业联名合作,也在日本国内外,如涩谷PARCO百货及德国等地举办过个展。以艺术家的身分设计过衣服及CD封面,也绘制插画、立体或影像作品。着作有《SUPER FLASH》(雷鸟社)、《ストレンジ・ファニー・ラブ》(祥传社)。

森乃 おと

  出生于广岛县福山市。主要研究动植物及大自然。着作有《七十二候のゆうるり歳时记手帖》、《草の辞典》(雷鸟社)。
 

图书目录

序 Prologue  5
灭绝和进化的历史 12

Ⅰ水中生物 AQUATIC ANIMAL
奇虾〔寒武纪的唯一王者〕 16
欧巴宾海蝎〔五只眼睛和大象鼻子〕 18
奥托虫〔虽然会乱吃却爱干净?〕 20
怪诞虫〔寒武纪海洋中的梦幻〕 22
皮卡虫〔贯彻始终生存下去〕 24
房角石〔头戴尖角帽的肉食猎人〕 26
亚兰达甲鱼〔戴头盔的原始鱼〕 28
邓氏鱼〔支配大海的铁面具〕 30
旋齿鲨〔神秘的螺旋齿〕 32
三叶虫〔活过3亿年,处事圆滑的高手〕 34
笠头螈〔河底的回力镖头〕 36
无齿龙〔我不是乌龟喔〕 38
克柔龙〔拥有巨大下颔的海中暴龙〕 40
菊石〔神秘又美丽的螺旋体〕 42
巴基鲸〔长有蹄的鲸鱼祖先〕 44
史特拉海牛〔温驯野兽通常都很短命〕 46
居氏山鳉〔神圣湖泊里的黄金鱼〕 48
胃育溪蟾〔我家可爱的孩子就在胃袋里〕 50
金蟾蜍〔消失的哥斯大黎加宝石〕 52
白鱀豚〔寻找长江的女神〕 54
 
Ⅱ有翅膀的生物 WINGED ANIMALS
巨脉蜻蜓〔展翅70cm的巨大蜻蜓〕 58
空尾蜥〔龙是实际存在的生物〕 60
真双型齿翼龙〔长有菱形尾巴的最古老翼龙〕 62
顾式小盗龙〔拥有4片翅膀的羽毛恐龙〕 64
冠恐鸟〔恐鸟短暂的光辉时代〕 66
恐鸟〔被猎捕光的史上最大鸟类〕 68
哈斯特鹰〔时速80km急速下滑的猎人〕 70
象鸟〔不会飞的大鹏鸟〕 72
度度鸟〔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迟钝的鸟〕 74
大溪地矶鹬〔在南洋的小岛上静静地灭绝〕 76
大海雀〔元祖企鹅最后的日子〕 78
赛席尔凤蝶〔如梦似幻的蓝色蝴蝶〕 80
史蒂芬岛异鹩〔由猫发现,由猫灭绝的小鸟〕 82
北岛垂耳鸦〔成为时尚教主的神圣之鸟〕 84
旅鸽〔从50亿只减少到0只的鸽子〕 86
笑鸮〔响彻夜晚森林的怪异大笑声〕 88
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羽毛被用来装饰的北美鹦鹉〕90
天堂长尾鹦鹉〔美丽是悲剧的开始〕92
新英格兰黑琴鸡〔运气不好的草原鸡〕94
粉头鸭〔受人喜爱的粉红色是罪恶的颜色〕 96
关岛狐蝠〔业障沉重的知名美食〕 98
 
Ⅲ陆地生物 LAND ANIMALS
节胸蜈蚣〔长达3m的古代蜈蚣〕 102
杯鼻龙〔丰满肥胖却维持小脸〕 104
暴龙〔长有羽毛的恐龙之王〕 106
冠齿兽〔像极了河马的愚笨种族〕 108
泰坦巨蟒〔能吞下鳄鱼的巨大蟒蛇〕 110
安氏中兽〔线索是史上最大的上颔〕 112
爪兽〔有着马脸的步行动物〕 114
铲齿象〔脸上长着铲子的奇妙大象〕 116
南猿〔站起来啊……!妳会站了,露西!〕 118
长颈驼〔让达尔文烦恼的不可思议生物〕 120
长角野牛〔角长达2m!浑身肌肉的野牛〕 122
斯剑虎〔长有像是剑一般牙齿的「古代虎」〕 124
真勐玛象〔人类会狩猎的长毛大象〕 126
披毛犀〔勐玛象忠实的朋友〕 128
雕齿兽〔彻头彻尾的铁壁防卫〕 130
大地懒〔和房子一样大的大地懒〕 132
双门齿兽〔太过巨大的无尾熊祖先〕 134
巨狐猴〔长得像大猩猩的狐猴〕 136
原牛〔拉斯科洞窟所描绘的野牛〕 138
蓝马羚〔拥有闪亮蓝色毛皮的动物〕 140
斑驴〔拉马车的半身斑马〕 142
加州灰熊〔成为独立军旗徽的熊〕 144
袋狼〔受人厌恶的奇妙「狼」〕 146
东部野兔鼠〔要跳高就交给我吧〕 148
豚足袋狸〔拥有奇特的脚,喜欢吵架〕 150
雷蛇〔住在乐园中蛇的受苦〕 152
庇里牛斯山北山羊〔绝种动物的第1只基因复制动物〕 154
麋鹿〔被藏起来的皇帝神兽〕 156
 
索引 158
 
Ⅳ专栏COLUMNS
濒危物种 162
化石 168
绝种植物 170
绝种生物的料理食谱 172
绝种生物的时尚杂货 176
比较大小 180
关于灭绝的6大关键字 182
后纪Epilogue 186
参考文献 188
 

图书序言

序 Prologue

  全天下大概只有人类,看到绝种生物会觉得心灵被净化了吧。我从以前开始,就被绝种生物丽美及妙不可言的地方深深吸引。

  在博物馆购买化石复制品,用指尖触摸,感受体节及牙齿传来的每一道哀愁。这些化石,有时具有让人会心一笑的特征、或像寓言角色般充满幻想,各个都让人愈看愈着迷。我们不可能亲眼见到这些生物,但是牠们确实存在过。这些生物明明曾经在某个时代特别强大、聪明、美丽,却因故绝种。

  一开始,我只是想画出那些美丽的身影,让牠们在画里死而复生,才动笔描绘。不过当我知道,生物的绝种和人类有很大的关联、近代并没有新的物种诞生,以及众多绝种的理由之后,就愈来愈想告诉大家。我想告诉大家那些生物的姿态、美丽以及故事。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关于绝种生物的书籍。但是我想做的书,是让人视若瑰宝,想要一读再读的书,希望读者能够产生「啊,我好想亲眼看看牠们」的想法,并涌现想和绝种生物相见的心情。我怀着这种心情,日以继夜阅读、调查资料,用自己的方式贴近1只只生物,持续描绘着。同时我也获得许多人的帮助,从开始动笔历经了两年,现在终于完成此书。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现在也还有许多特别的生物,牠们拥有不输给绝种生物的美妙。我希望读者能穿梭在本书所介绍的绝种生物之间,同时能更加重视现存的物种。那么,请各位坐在能够放松的地方,准备一杯热饮,去见各种绝种生物吧。
 

图书试读

寒武纪的唯一王者

约5亿4200万年前,是古生代寒武纪。在当时的大海中,生物种类突然爆发性地增加,快速地进化。「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及「嵴椎动物」,和现代生物有所关连的庞大族群纷纷到齐。这股现象称作「寒武纪大爆发」,是生物史上最大型的活动。当时在大海中充满许多异想天开的生物,也就是寒武纪怪物,牠们揭开了肉弱强食的时代。

其中立于生态系顶端的生物就是奇虾。牠们是伯吉斯动物群※的代表动物,体长超过1m。在大多是小型动物的时代,是拥有压倒性力量的掠食者。牠们用巨大的眼睛寻找猎物,宛如船桨一般的鳍拍打,游泳的速度相当快。名字的意思就是「奇妙的虾子」。

现在关于奇虾的分类仍然众说纷于,是一种「门类不明动物化石(Problematica)」。

奇虾的特征之一,就是佈满刺的2根触手。在触手的根部,有个佈满牙齿的圆形口腔。口腔是双重构造,会交互开合。牠会用触手紧紧地抓住猎物,扎实地咬过2次,无法逃离,可说是最令人惧怕的猎食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生命演化和地球历史充满兴趣,所以《灭绝生物图鉴》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它的内容组织非常独特,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科学纪录,而是更像是在引导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探险。作者对于每一个生物的描述都非常细致,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理构造,到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它们最终走向灭绝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讲到古生代的一些奇特的海洋生物,比如三叶虫,那种复杂的身体结构,还有它们在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最终的消失,都充满了神秘感。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我们今天所知的生命形式,只是漫长生命演化史中的一个片段,在这之前,有无数的生命形式曾经繁荣,又最终走向了它们的终点。它让我更加理解“灭绝”这个词背后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物种的消失,更是地球生命史上的巨大变动。而且,作者在描述的时候,经常会插入一些当时的地质、气候背景,让你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些生物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生存,又为什么会消失。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地球的认识更加深刻。书里的插图也十分精美,虽然是复原图,但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的感染力,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些早已消失的生物在它们的时代里真实地生活着。」

评分

「朋友推荐的《灭绝生物图鑑》,一开始有点犹豫,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科学报告,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太有趣了,它不是按时间顺序或者分类来讲解,而是像是串起一条条时间轴上的精彩故事。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海洋里的巨兽,比如巨齿鲨,作者把它的凶猛和可怕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身形,那种咬合力,光是脑补一下就觉得胆战心惊。然后又会跳到冰河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比如剑齿虎,它和我们熟悉的狮子老虎可不一样,有着长长的獠牙,作者还分析了这些獠牙的用途,是用来捕猎大型猎物,还是用来在同类竞争中展示实力,这种细致的推测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思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探讨了许多小型的、不起眼的灭绝物种,比如一些早已消失的昆虫或者两栖动物,虽然它们体型小,但却是那个时代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者通过介绍它们,让我们明白,灭绝不仅仅是大型动物的悲歌,更是整个生物多样性链条的断裂。这本书的文笔也很优美,一点也不生硬,有时候读着读着,感觉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古老的世界,与这些已逝的生命一同呼吸。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触动,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老实说,我对《灭绝生物图鑑》的期待并不高,以为就是一本给小孩子看的图画书。但谁知道,打开之后,里面的内容简直把我惊艳到了!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非常故事化的方式来呈现。作者好像就是一个说书人,把每一个灭绝生物的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比如,它介绍恐龙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罗列它们的种类,而是会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生存策略,有的霸气侧漏,有的精于伪装,甚至还有一些非常奇特的身体构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尤其喜欢它讲到史前鸟类的那部分,比如长羽毛的恐龙,还有像始祖鸟那样介于爬行类和鸟类之间的生物,那种演化的痕迹,让人觉得生命真的太奇妙了。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很多,它里面提到了一些因为环境变化而灭绝的生物,比如一些早期被人类活动影响而消失的物种,读起来真的让人心情沉重,也更加警醒我们要保护现在的生物多样性。里面的插画也是一大亮点,虽然有些生物我们从未见过,但通过这些精心绘制的插图,你几乎可以看到它们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它不只是图片展示,更有很多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细节描述,比如它们怎么捕食,怎么繁殖,怎么抵御天敌,这些都让这些已逝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评分

「哇,我最近入手一本《灭绝生物图鑑》,光是书名就超吸引人的!我一直对那些消失在时间洪流里的生命很好奇,脑子里总会浮现出恐龙、猛犸象的样子,但总觉得不够具体。这本书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它不只是简单列举名字和年代,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方式,把这些曾经活在我们星球上的生物带到眼前。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画给震撼到了,每一张图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穿越时空的嘶吼。作者在介绍每一种生物的时候,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外形,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甚至还有关于它们如何走向灭绝的推测。我特别喜欢它讲到某些早期哺乳动物的部分,以前总觉得它们就是一群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存在,并且顽强地适应着环境,为日后的哺乳动物繁盛奠定了基础。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看图画,而是在上了一堂生动的时间旅行课。而且,它还提到了许多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同样令人扼腕的灭绝物种,比如旅鸽,曾经数量庞大到遮天蔽日,却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彻底消失。这种巨大的反差,真的让人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这本书绝对不只是给小朋友看的科普读物,它更适合所有对生命、对历史、对地球变迁有好奇心的大人。」

评分

「收到《灭绝生物图鉴》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很厚重的学术著作,结果发现它读起来比我想象的要轻松有趣得多。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用冰冷的数据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已经消失的生命世界。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到了史前巨兽,比如那些生活在恐龙时代之前的巨型节肢动物,它们巨大的体型和奇特的外形,完全颠覆了我对早期生命的认知。作者在介绍它们的时候,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身体形态,还会结合当时的古气候、古植被,让我们能够想象出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它们是如何觅食,又是如何与其他生物互动的。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个物种的诞生和灭绝,都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要章节,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它里面提到了一些已经灭绝的古猿,它们的形态和习性,与我们人类的祖先非常接近,读到这里,你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演化的漫长和复杂。这本书也让我对“灭绝”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生物的终结,更是对我们人类自身未来的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在地球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人类也只是沧海一粟,如果不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我们也可能成为未来某个图鉴中的一个条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