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

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南
  • 阿嬷
  • 怀旧
  • 美食
  • 慢活
  • 旅行
  • 文化
  • 亲子
  • 在地
  • 台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岁月的更迭改变台南的面貌也让古蹟越陈越香,
见证繁华没落交替的阿嬷,
说着过往指着今昔,
领着充满好奇心探险般的你我走入古都,
踏上现今热点、品尝怀旧手作滋味。

  台南,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都,也是台湾第一个建立的都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台南旧市区内古蹟林立,三两步一拐巷就是多年老屋或古庙,除了拥有历史建筑、古蹟、人文地景、自然生态和充满宗庙色彩的庙宇文化。近几年更晋身为全台最受欢迎的旅游和美食城市,在地特色小吃更是享誉国际,但是这一次巨鼠小姐要让大家知道台南不只是美食之都,更是一个历史文化之都,跟着巨鼠阿嬷了解美食城市背后的历史渊源,让舌尖上的美味更多了一层温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进食的巨鼠


  本名郑玮婷,土生土长的台南人!

  国小就读于拥有百年历史、于民国四年专收日本子弟的永福国小,国中为当时台南市唯一市立女校—中山国中,高中为台南女中。一直到了大学时期,才离开台南,到了港都高雄,就读高雄医学大学。

  大学科系为医药背景,毕业时,曾到彰化基督教医院服务五年,常到社区政府机关和学校进行口腔卫生教育教学。后来,实在太想念台南这个好地方、家乡味,又回到台南,在新楼医院的特殊需求者牙科服务半年。现职为 一般服务业的小资女孩。

  将生活的美食分享,当作生活的乐趣!喜爱用自己的眼光,去发掘台南的美好。因为人的记忆有限,决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台南足迹和幼时的台南印象。

  希望能借由这本书,分享巨鼠小姐眼中的台南,让大家爱上台南的美好!

  着作
  《台南 享食 慢旅》(2018年7月华成出版)

  文章发表平台
  ˙自架站:g2m.tw
  ˙爱评网:ipeen.com.tw/home/micenoopy
  ˙痞客邦:bluemice824love.pixnet.net/blog
  ˙爱食记:ifoodie.tw/user/55a4675d2756dd1c2a8e305f
  ˙窝客岛:www.walkerland.com.tw/member/view/58349
  ˙OpenRice开饭喇:tw.openrice.com/restaurant/userinfo.htm?userid=1150050065
  ˙IG:instagram.com/giant_mouse

 

图书目录

壹、 阿嬷的少女时代热门打卡景点:台南古蹟之旅
一.原台南州厅:国立台湾文学馆—台湾文学记忆体
二.台南警察署厅舍:台南市美术馆1馆—日治时期的市民守护处
三. 气象观测的胡椒管:原台南测候所—南区气象中心古蹟文物展示场
四. 五层楼仔:林百货—拥有日本神社的台南市末广町
五. 台湾府学:台南孔庙—清朝时期的台湾孩童教育所
六. 普罗民遮城:赤嵌楼—荷兰人兴建的番仔楼
七. 开山神社:延平郡王祠—台湾第一座日本神社
八. 台湾府城大南门—全台湾唯一仅存的瓮城
九. 台湾府城大东门—向农业致敬的迎春礼
十.原台南县知事官邸:台南知事官邸—日本皇族在台南的御泊所
十一.台湾府城巽方炮台—全台仅存内陆炮台
十二.台湾府城城垣小东门段残蹟—成大校园内的百年旧城墙
十三.乌鬼井—乘载台南贸易的历史记忆

贰、阿嬷的少女时代约会地点:台南旅食老店
一.阿田水果店—号称台南第一家木瓜牛奶,五十年在地记忆的怀旧水果店
二.克林台包—孔庙园区内的一甲子老店
三.叶家小卷米粉—传承三代,台南必吃小卷米粉
四.江水号—民国二十年创立的老冰店
五.大菜市福荣小吃:阿瑞意面—民国十二年至今,传承四代的手工意面
六.新裕珍饼舖—台南国宝级西饼舖
七.下大道兰米糕店—阿嬷的怀旧手作滋味
八.阿明猪心冬粉—台南保安路必吃小吃,传承六十年的好滋味
九.小公园担仔面—西门圆环的七十年老店
十.蜜桃香—台南古早味杨桃汤,传承五十年的酸甜好滋味
十一.海龙肉粽—八十年历史粽子老店
十二.赤嵌玺楼—日治时期的老洋房,台南少见的创意素食料理餐厅
十三.窄门咖啡—入口只有三十八公分的日治时期老厝

参、阿嬷的少女时代远足郊游地点:大台南地区必访景点
一.北门区—水晶教堂/北门出张所/北门游客中心
二.七股区—七股盐山观光园区/台湾盐博物馆
三.仁德区—奇美博物馆/十鼓仁糖文创园区
四.安平区—夕游出张所/四草绿色隧道
五.盐水区—月津港灯节/盐水老街

肆、 阿嬷的少女时代必住民宿:台南老屋古风民宿推荐
一.木门厝
二.神榕147
三.谢宅
四.漫步老宅
五.捉凤凰  百年老宅
六.末广通 Suehirodori 民居
七.未艾公寓
八.石门红楼  安平老屋空间

伍、 特别企划:台南老街旅游行程规划
一.台南一日老街文化美食轻旅游
二.台南二日老街文化美食畅游行程

 

图书序言



  谈起这本书,就不得不谈起前一本,也就是我第一本出版书籍:《台南 享食 慢旅》。第一本书的篇幅因为内容过多,没能放作者序,所以想一併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想起第一本书的创作过程,个人到现在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如果你们有追踪我的粉丝团,或许会发现我的人气并不是非常的高,所以在收到出版社编辑的出书邀请时,当下我是觉得惊吓的!还询问了熟识的友好部落客,想知道是否他们也收到同样的邀约,而我只是乱枪打鸟中的其中一只小小鸟儿而已!(笑)后来发现,他们都没有收到这样的信件,只有我收到,当下我又再想这是否为诈骗,后来部落客「热血玩台南」建议我可以去问该家出版社的出书前辈,也就是台中的大口老师,跟他询问确认这真的是出版社的邀稿合作,大口老师也告诉我:「如果你愿意,就试试看吧!无论最后是否有出版这本书,在准备的过程,都是一样人生经历。」听到大口老师的话,我的心情就安定许多,虽然部落客好友、家人多持反对的意见,觉得出书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但我还是决定试试看,毕竟这个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而后,我又想起我过世的父亲,他其实很爱写字,总是告诉我们要多读点书,来弥补他只有国中毕业的缺憾。还记得小时候,有时会看到父亲在客厅,拿着笔记本写下一段段文字,家中的墙壁也用麦克笔写上了「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应该珍惜它」记忆里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想要写些什么,但却是默默地写在自己小笔记本里的创作者。我想着,如果我能来出一本书,也算是能了却他的心愿,弥补他心中的缺憾吧!

  所以,我做了!然后,创作的过程其实很辛苦的!透过出书这个经历,我也才知道一本书籍背后付出的人事成本和心力时间是如此的庞大,从一开始确定合作,要拟定整本书的方向和提案大纲,提案和试写通过后再正式签约,这些付出才有了所谓的出版保障。然后正式进行取材和撰文,因为我并非正职部落客,平日身分为一般上班族的小资女孩,所以整本书的取材和拍摄都是利用平日午休时段和休假日才能完成,然后整理照片和撰文则多是利用下班回家后的深夜时光,有近半年的时间我都是过着异常忙碌的生活。

  后来因为字数太多,有三大章文字被抽掉,在《台南 享食 慢旅》的新书分享会中我挑选了几篇在採访中印象特别深刻的遗憾章节跟大家分享,也因此有了这第二本书籍《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的诞生!我希望透过这本书,带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台南的古蹟、老店、老屋,体会台南是个有文化蕴含的古都,不仅仅只有美食,更多的是老城市背后的故事,值得珍惜的历史古蹟、近百年老屋乘载的老记忆。当然!近百年的老店小吃,也是不容错过的,有着无法抹灭、传承多代的怀念老滋味。另外,在后面章节,还介绍了大台南地区的必去景点,也规划了台南一日、二日游行程,都是我个人很喜欢的轻旅游路线!你会发现只要搭乘大众运输及步行或是骑一台机车,就能轻松游台南。毕竟假日的台南,塞车的严重情况,可是你无法想像的,别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塞车和寻找停车位上面喔!

  希望透过《台南 享食 慢旅》和《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能带大家认识我从小成长的城市,一起走过、吃过、住过台南,享受在台南的慢漫食光!也别忘了最末页特别收录的书迷优惠,让大家吃住更开心 : )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主编王国华先生、责任编辑们,为这些书尽心尽力,成功诞生!还有我亲爱的家人和同事们,让你们担心我在写书期间的身体状况。

  我相信文字是永恆的,能世代流传;照片则记录了当时的影像;这不仅是一本旅游工具书、行程规划、景点住宿推荐,更是我眼中的台南,美好而隽永,陪伴我的成长,也是很多台南人童年的回忆。
 
进食的巨鼠 Weiting

图书试读

台湾府城大东门:大东门―向农业致敬的迎春礼//
 
台湾府城大东门在阿嬷的少女时代,是每天都会经过、习以为常的存在,走过、路过,却没给它放在心里过。不只是阿嬷,直到现在,大家常常骑车、开车经过,却只是把这处古蹟当作个圆环、交通标的,而忽略了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以前的都市四周都建造城墙保国卫民、防御外敌,而位于东门路和胜利路有座巨大的古城墙门「台湾府城大东门」,为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蹟。对现在的台南市民来说,属于无声的存在,但对台南这古老城市来说,却是风光存在的证明。
 
台湾府城大东门以东门圆环形式座落于多条道路交会处中央,是台南市的交通地标之一。此处车水马龙,若循着圆环边走,在接近府连路口处才能发现有条斑马线,鲜少人知,从此就可以走到城门的入口,进到圆环正中央拍照。因为缺乏交通号志指示,大家记得留意来往车流,小心行走。走进圆环正中央,你可以发现「台湾府城大东门」城门前有着不小的广场腹地,摆放了二十四节气神祇石像,有着非常神祕的氛围,是台湾现存最具规模的城楼,也是古蹟融入生活的最佳典范。两侧草地内还有两座牧童牵牛雕像,象征着台湾府城的「迎春礼」,此礼是以前农业社会用来祈求风调雨顺、收获满仓,此由来很少人知道呢!
 
台湾府城大东门,又称「迎春门」、「东安门」,这是因为此处位于古地称的「东安坊」,也是古代「迎春礼」举办处,还是清朝台湾府城的十四座城门之一。记得到访台湾府城大东门时,务必仔细观看东侧和西侧拱门上有此两别称的石刻字,极具历史价值和意义。作为台湾府城的大东门曾经严重毁损,修复后的城楼上方窗型拥有多种变化,非常值得一看!大家记得抬头看看城墙上方的窗,有:书卷、扇形、方型、八角形等多种古窗,十分讲究。
 
附近的巷弄藏有不少美食店家,我最推荐的是「Cape开普一号」,餐点种类丰富,有早午餐、义大利面、披萨、甜点等多样选择,走访台湾府城大东门后,可以走进旁边巷弄内品尝美味的餐点,休息喝午茶也是很不错!
 
阿田水果店―号称台南第一家木瓜牛奶,五十年在地记忆的怀旧水果店//

 
「阿嬷!今天不要切水果了,我们吃完晚餐去民生路散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这本书,我是被封面设计吸引的。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加上一些手绘的插画,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旧日时光的向往。我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阅读“大部头”的人,但这本书的篇幅和排版都让我觉得很舒适,一看就停不下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独特的魔力,她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最生动的生活场景。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跟着她一起,走在台南的老街上,感受着微风吹拂,听着闽南语的交谈,闻着空气中弥漫的各种食物的香气。她写的不仅仅是那些著名的景点,更多的是一些被时间遗忘的角落,那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小巷,那些默默无闻的传统手艺人。我特别喜欢她对食物的描写,那些描述不仅仅是形容味道,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是对家庭的记忆,是对故乡的眷恋。书里没有出现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但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的故事,却让我对台南这个地方,对那个时代的台湾,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它不是一本让人“玩”的书,而是一本让人“感受”的书,感受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纯粹而美好的东西。

评分

我最近刚看完这本《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总觉得这类怀旧主题的书,很容易流于表面,或者过于煽情。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叙事,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她对台南的描绘,不是那种游客攻略式的打卡,而是深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我尤其喜欢她描写早市的段落,从摊贩的吆喝声,到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和菜叶的清香,再到那些热气腾腾的早餐摊,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得仿佛能透过书页扑面而来。她还写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注意过的台南的老建筑,不是宏伟的古迹,而是那些藏在寻常巷弄里的老房子,它们斑驳的墙壁,古老的木门,都诉说着一段段被时间遗忘的故事。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那种“慢”的生活节奏,邻里之间的互助,以及对食物的敬畏之心,都让我深思。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穿越”回去的虚幻体验,而是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即便时过境迁,那些珍贵的人文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和传承。

评分

说实话,我买《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纯粹是出于好奇。我一直对台湾南部的风土人情颇感兴趣,但很多时候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比较表面的信息。这本书的书名就很有吸引力,感觉能带我深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台南。读完之后,我发现我的预感是对的。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她不仅仅是在介绍景点,更是在讲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她描述的一个老奶奶,每天坚持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糕点,那种对技艺的坚持和对品质的执着,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台南历史的小故事,不是枯燥的史料,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将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融入到 everyday life 中,让我觉得历史不再遥远,仿佛就发生在身边。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存在的一些不完美,比如生活条件的艰辛,但她总是能以一种温柔的视角去呈现,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这本书让我对台南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评分

《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这本书,我早就听我朋友推荐过无数次了,说是什么“穿越感十足”、“浓浓人情味”、“重新认识台南”之类的,反正就是把这书夸得天花乱坠。我呢,一直是个比较佛系的书友,不爱追热点,也不太容易被“种草”,除非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引起我共鸣的。这次听说书名里带着“阿嬷”和“台南”,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小时候暑假在外婆家度过的点点滴滴,那种无忧无虑,满街都是熟悉的老味道,还有总是忙碌却充满爱意的阿嬷。虽然我没有在台南长大,但光是“阿嬷时代”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我猜这本书里一定会有很多关于老街巷、传统小吃、市井生活的故事,也许还会写到一些我从未听过的古早童谣,或者是那些藏在巷弄深处,承载着一代人回忆的传统手艺。我特别期待能从中看到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淳朴、真挚的连接,而不是现在社会里那种快节奏、疏离感。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好像越来越少有机会停下来,去感受那些缓慢而深刻的情感了。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带我回到一个简单、纯粹的过去,让我能在文字的海洋里,重新找回那份失落已久的温情。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那种能够唤醒集体记忆的作品情有独钟,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回到阿嬷时代玩台南》这本书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把它带回家了。翻开书页,我并没有看到那些刻意营造的“怀旧滤镜”,而是感受到了作者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的一个清晰而鲜活的台南景象。她没有大张旗鼓地去赞美,而是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致描摹,将那个时代的风貌一点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书中对某个街角小吃摊的描写,不仅仅是写了食物的味道,更写了老板娘的笑容,写了顾客们的闲聊,甚至写了风吹过招牌发出的声音。这种细节的堆砌,反而营造出了一种强大的沉浸感,仿佛我就是那个坐在摊位前,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食物,一边听着周遭人声鼎沸的旁观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人”的关注,她写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的辉煌,更多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自己在“穿越”,而是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被邀请到一个老朋友的家中做客,听她讲述那些关于家的故事,关于故乡的故事,那些故事平凡却动人,充满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