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都是圆柱体

生命都是圆柱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什么生命都是圆柱体?
  观察、提问、举例验证,用科学方法揭开生物体的大祕密!

  仔细观察,我们的手臂、手指、脖子,甚至立正站好的时候,整个人也是圆柱体。再看看其他生物,蚯蚓也是、蛇也是、毛毛虫也是,家里的猫、狗、甚至是植物几乎都有圆柱体构造。

  那么,为什么生物都是圆柱体呢?最擅长写作科普读物的本川达雄,从孩子身边可见的生物开始谈起,从扁扁的生物构造带孩子一步步发现,原来生物体的形状虽然有扁也有圆,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物体身上都存在着圆柱体,而这正是生物为了生存所发展出来的型态。

  本书透过简洁易懂的说明,再加上绘者山本睦仁精美、瑰丽的图解,孩子可以清楚的理解我们看到的表象之后的缘由,且学会科学辩证的重要能力。

名人推荐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子倢(小人小学创办人/扣扣老师)
  卢方方(儿童文学作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本川达雄


  1948年出生于日本仙台。东京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毕业。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生命理工学研究科教授。研究海参为主,以歌唱生物学家而为人所知。着有《与海参一同迈向世界和平》、附CD的《歌唱生物学──必修篇》、《「长寿」将毁了地球》(以上由坂急沟通出版)、《珊瑚礁之海》《大象的时间与老鼠的时间》(以上皆为不可思议杰作集系列,福音馆出版)等作品。

绘者简介

山本睦仁

  1966年出生。日本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学系毕业。1990年成为自由接案的插画家,活跃于书籍装帧、杂志插图等领域。

审订者简介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译者简介

赖庭筠


  政大日文系毕业。妈妈/中日口笔译/日语教学/採访/撰稿/选书/数位策展编辑/河边同行亲子友善空间管理人。坚信「人生在世,开心才是正途」。持续累积相关经验,于从事笔译第13年时突破120本译作,并展开全新的尝试。

  脸书专页∣www.facebook.com/HanayuLai  个人网志∣hanayusuke.blogspot.tw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导读

如此截然不同,却又是如此的相似

文/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科学家估计,大约有870万种生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恐龙是我们的好几倍大,细菌又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渺小;鸟群在天上飞行,鱼群在水里悠游。自从「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牠们让这颗星球活络热闹了起来,远比其他行星还要精采万分。而且,这些生物的种类五花八门,还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演化、甚至变成全新的生物。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两种性质:「变异性」和「可变异性」。

  「变异性」是指这些生物常常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彼此之间又长得很不一样。例如每个人都是人类,但是长相却不同,很少一模一样;又例如鸟类有羽毛,但是彼此之间又有不同的形状和色彩。「可变异性」是指,这些多样化的外观,又会持续随着时间而改变。

  有趣的是,即使世界上的生物如此多样,彼此之间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共通点。这就是《生命都是圆柱体》想要分享给大家的讯息,原来,我们还地球上的许多生物之间,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却又是如此的相似。

  然而,在众多生物当中,「人类」彷彿变成了超级生物,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也早已大幅改变了地球,成为现今这个地质年代「人类世」的代表。人类也一向觉得自己很特别,是居住在宇宙中心的万物之灵。随着科学的进展,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请出,达尔文将人类万物之灵的皇冠摘下。人类才了解,自己只不过是众多生物中的一份子。

  这也是《生命都是圆柱体》书中所暗示的讯息,在地球上生存,最理想的策略就是那几种,因此各种生物留下了相同的特征。人类可以很特别,也可以很普通,不妨拥抱地球上的多元,探索生物之间的共通点。最后会发现,地球上的一切,就是一个互依互存、异中存同、同中存异的缤纷生命体。

什么是生命与生命该有的形状?

文/陈子倢(小人小学创办人/扣扣老师)


  在孩子的视角里,「形状」与「颜色」是探索环境与生活中每个日常的一些归类方法。这个是圆形、这个是正方形、这个跟这个一样。你能想像在小孩的世界里,或许冰淇淋的组成是一个圆形体放在一个圆柱体上。我们得训练孩子们从小拉开眼睛、打开耳朵、结合超级想像力,从他们每天的生活圈、家、公园、学校、草地的草、鱼缸的鱼、我的身体….等等,学习在这些习以为常的日常中观察。不断的观察、拆解、观察、拆解、来认识这个世界。

  有时候你会纳闷,是这样的吗?是的,他们的视角跟你想的不一样,可能很繁琐更有趣的多!但当我们要教他们形状与知识时?我们给他们的是孩子的语言?还是想要给他,我们通称应该要有的「常识」。因着108课纲,2019是素养元年,小学生开始需要在「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里学习,并要孩子学习运用知识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面对生命的态度。

  「什么是生命与生命该有的形状?」

  在读完这本绘本后,我不断反覆思索的问题。生命的形状可以是一个框架、一个自由伸缩的形体、一个温柔的弹性、一个生命从薄到厚实的累积。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透过日常的学习都在学习从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再从一个面、到一个立体。

  生命的养成也从这些弯曲与弹性中长出了厚度。这样的养成与素养的养成是需要父母从小在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中引导,慢慢积累成为孩子长大的养分。

科学,一场持续探寻的旅行

文/卢方方(儿童文学作家)


  我是一个阅读过程很忙、很容易分心的读者,有时我会一边读,一边动手操作书里面提到的趣事,有时我会大声把故事唸唱出来,娱乐自己的耳朵,我发现用这样的方法读《生命都是圆柱体》非常适合。

  第一次读完本书后,我赶紧拿了三张A4纸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把纸张分别折成三角柱、方形柱和圆柱体,三个柱体皆是中空,我想试试看哪种柱体能乘载最重的重量?实验证明,当书籍一放上三角柱和方形柱,纸张立刻垮掉,唯独圆柱体能摆上三本书(第四本加上来就倒了),虽然制作柱体的纸张材质会影响承重的能力,但很明显的,在相同材质的情况下,圆柱体是最坚固的结构。然后,我又回头栽进书里,一遍又一遍唱起书中的文字,与其说是唱,应该说是用有节奏的拍子来唸文字,这些极具理性的科学解说文,读来竟然充满节奏感,倘若你手中有书,请一定要寻一种你喜欢的节奏来朗读这些文字,你肯定会爱上,而这些问答之间的辩证也会更自然地进入你的思维,理解过程也会更加畅通。

  《生命都是圆柱体》从扁扁的形状和宽宽的面积开始,蝴蝶的翅膀、大象的耳朵、植物的叶片与花瓣都有其造型的独特功能,这样的起点很符合孩子观察的视野,从最明显可见的生物特征作为思考的原点。接着,顺理成章引发第二层问题「所有生物的身体都扁扁的吗?」进一步观察到人、蚯蚓、鱼、猫和蝴蝶的身体都是圆柱体,不仅是动物,植物的树根、树干、树枝、叶脉也都是圆柱体,就连撑开昆虫的翅膀与青蛙的蹼也都要仰赖圆柱形的支架。到了这里,孩子对生命形体观察有了一个通盘的整理,一首「圆柱体绘画歌」成为第二阶段验证的总结,也和缓了这一阶段紧凑的列举节奏。第三层次进入是否有非圆柱体的生物——「有没有什么动物是球体呢」?当然有,但请翻开这本书来找答案。

  关于《生命都是圆柱体》如果只是列举项目那就太可惜了,我个人觉得最精采的部分则是解答生命需要以圆柱体型态存在的原因,不只是圆柱体最能承重最坚固,还因为生命构造与生存演化的需求。一层层的堆叠引导,示范完整的思考脉络,带着孩子经验观察、提问、验证(找证据)、反例与找出成因等历程,故事的结尾并非思考的结束,反而开启下一个有趣的问题「圆圆的、软软的人类创造方方的、硬硬的物体⋯⋯」。因为,科学并非终点的结果,而是持续探寻的过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