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法院组织法解题书(3版)

这是一本法院组织法解题书(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法院组织法
  • 法律
  • 解题
  • 司法考试
  • 法考
  • 考研
  • 案例分析
  • 实务
  • 法律硕士
  • 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习法院组织法的五大步骤

  一、由宪法「权力分立」的角度切入,清楚认知法院组织法的制定目的。
  二、完整掌握法院组织法的规范架构。
  三、明确掌握法院组织法的命题方向。
  四、务必要认清法院组织法在司法四等考试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五、切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本书对于这五大步骤有完整的解析,只要拥有这本书,一定会对考试有所助益。

  若对本书有任何疑义,可以于脸书「黄韬の法院组织法解题教室」,直接与老师就本书内容讨论互动。
 
司法实践前沿:公司治理与法律风险防范(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聚焦于现代企业法律事务的深度剖析与实务指引,旨在为公司管理层、法务部门、律师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瞻性的法律风险管理框架与操作指南。第二版在充分吸收近年来公司法、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最新发展的基础上,对前沿议题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展现出更强的操作性与洞察力。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塑与优化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演进方向。 一、董事会的角色转型与效能提升: 重点分析了“双重角色”困境(监督与经营参与),阐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本土化适用性与有效性障碍。详细解析了董事会层面的决策程序合法性要求,包括信息披露义务、关联交易的审批规范,以及防止“内部人控制”的法律机制。此外,对董事、高管的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进行了细致的司法判例梳理,特别关注了董事责任保险(D&O)在风险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二、股东权利的行使与保护: 围绕中小股东的知情权、表决权、利润分配请求权展开详尽论述。深入研究了“派生诉讼”和“直接诉讼”的适用条件与程序障碍,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最新指导意见,对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案标准、诉讼成本分担及和解程序进行了实操层面的解析。对于集团公司内部的“穿透审查”原则,提供了详尽的风险控制建议。 三、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探讨了在不同股权结构下,监事会制度的实际效能。强调了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真实性审查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技术性要求。对比了英美法系下审计委员会与我国公司法框架下监事职能的差异,旨在构建更具适应性的内部监督体系。 第二部分:重大交易的法律合规与风险拦截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务核心,聚焦于公司生命周期中关键节点的法律风险点。 一、并购重组(M&A)的法律尽职调查与估值陷阱: 详细剖析了交易结构设计(包括VIE架构的合规性审查)的法律前置要求。尽职调查部分,不仅覆盖了传统的财税、知识产权、劳动合规,更加入了对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早期筛查机制。针对估值中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识别,提供了详尽的合同条款设计与交割后调整机制。 二、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合规: 针对私募股权(PE/VC)投资,解析了股份支付、股权激励(ESOP)的法律效力和税务影响。重点梳理了《证券法》修订后,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权认定标准和信息披露义务,警示股权众筹和利用数字资产进行融资的法律边界。 三、知识产权的战略保护与许可贸易: 阐述了企业如何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资产进行管理,包括专利池的构建、商业秘密的界定与保护体系的建立。在许可贸易环节,详细分析了反垄断审查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必要专利许可”(FRAND原则)在特定行业中的应用与争议解决路径。 第三部分:公司僵局与退出机制的有效应对 本部分着眼于公司运营出现严重分歧或持续亏损时的法律干预与退出策略。 一、公司解散之诉的司法实践: 深度解析了《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继续存续是否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司法认定标准。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法院判例分析,区分了经营性争议与治理结构性僵局的界限,明确了提起解散之诉的证据要求和程序时机。 二、清算与破产程序的衔接: 详述了公司解散后的强制清算程序,特别是针对“恶意逃避清算责任”的股东和董监高人员的连带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法律视角延伸至企业破产重整,分析了如何利用破产机制优化债务结构,并探讨了在重整程序中,如何平衡债权人利益与企业重生价值的司法博弈。 四、特殊类型主体的法律适用: 首次增设了对国有控股公司(GKP)治理特殊性、以及外商投资企业(WFOE)在合资(JV)合作中治理条款的博弈策略分析,体现了对复杂市场主体的关注。 本书结构严谨,论述深入浅出,特别注重引用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文、司法解释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判例,旨在为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份既具备理论深度,又能在日常工作中直接引用的“作战手册”。全书采用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复杂法律关系的逻辑脉络。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韡诚律师


  律师高考及格
  补教名师
 

图书目录

司法权与法院组织法
Chapter1
Topic1 司法权 1-2
1.1 释字第392号解释【102司特—法警(四等)】 1-2
Topic2 诉讼基本权 1-5
1.2.1 司法受益权⑴【笔者自拟】 1-6
1.2.2 司法受益权⑵【105司特—法警(四等)】 1-10
【106司特—法警(四等)】
1-13
【101原特—法警(四等)】
1-13
Topic3 修复式司法 1-14
1.3 修复式司法【笔者自拟】 1-15
Topic4 审判独立 1-17
1.4.1 审判独立【97身特—书记官(四等)】 1-18
【96身特—书记官(四等)】
1-20
1.4.2 审判独立【99司特—法警(四等)】 1-21
【106司特—法警(四等)】
1-24
【106司特—法警(四等)】
1-24
各级法院
Chapter2
Topic1 各级法院之职权 2-2
2.1.1 第一审之管辖【100身特—书记官(四等)】 2-2
【104身特—书记官(四等)】
2-4
2.1.2 非讼事件【98司特—法警(四等)】 2-5
【96身特—书记官(四等)】
2-7
2.1.3 非常上诉【96司特—法警(四等)】 2-7
Topic2 审级制度 2-9
2.2.1 审级救济制度【92司特—法警(四等)】 2-10
2.2.2 刑事诉讼之审级【101司特—法警(四等)】 2-12
2.2.3 审级制度【102司特—法警(四等)】 2-14
2.2.4 审判权划分【107司特—书记官(三等)】 2-18
【107司特—法警(四等)】
2-20
【103司特—法警(四等)】
2-21
【100身特—书记官(四等)】
2-21
【100身特—书记官(四等)】
2-21
【95司特—法警(四等)】
2-21
【89司特—法警(四等)】
2-21
【86司特—法警(四等)】
2-21
【85司特—法警(四等)】
2-21
2.2.5 审级制度与诉讼权保障【104原特—法警(四等)】 2-22
2.2.6 行政诉讼审级制度【104身特—书记官(四等)】 2-24
2.2.7 严格法律审、上诉许可制度【100原特—法警(四等)】 2-25
Topic3 法院之组织与配置 2-28
2.3.1 独任制与合议制【96司特—法警(四等)】 2-28
【105身特—书记官(四等)】
2-31
【102身特—书记官(四等)】
2-31
2.3.2 合议制法院与审判长职权【104身特—书记官(四等)】 2-31
2.3.3 事实审与法律审【94司特—法警(四等)】 2-34
Topic4 行政诉讼新制—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庭 2-36
2.4.1 行政诉讼庭⑴【笔者自拟】 2-37
延伸专题—行政诉讼新制简介 2-40
2.4.2 行政诉讼庭⑵【104原特—法警(四等)】 2-42
【106司特—书记官(三等)】
2-44
Topic5 专业法院 2-45
2.5.1 专业法院与专业法庭【99原特—法警(四等)】 2-45
【107身特—书记官(四等)】
2-47
司法人员
Chapter3
2.5.2 智慧财产法院【103司特—书记官(三等)】 2-48
【105身特—书记官(四等)】
2-50
2.5.3 刑事强制处分法庭【笔者自拟】 2-51
【105原特—法警(四等)】
2-53
Topic6 司法院审判机关化 2-54
2.6 司法院审判机关化【笔者自拟】 2-54
【101身特—书记官(四等)】
2-57
Topic1 法官 3-2
3.1.1 审判长vs.庭长【94司特—法警(四等)】 3-2
延伸专题—庭长与审判长之区分 3-5
【104司特—法警(四等)】
3-7
【101原特—法警(四等)】
3-7
【99原特—法警(四等)】
3-7
【99司特—法警(四等)】
3-7
【99司特—书记官(三等)】
3-8
【97原特—法警(四等)】
3-8
【95原特—法警(四等)】
3-8
3.1.2 法官伦理【97身特—书记官(四等)】 3-8
3.1.3 法官回避⑴【笔者自拟】 3-10
3.1.4 法官回避⑵【107司特—书记官(三等)】 3-14
【101原特—法警(四等)】
3-16
【台湾高等法院99年度9月民事庭庭长审
判长会议第1则法律问题】
3-16
3.1.5 法官评鑑制度⑴【笔者自拟】 3-17
3.1.6 法官评鑑制度⑵【笔者自拟】 3-20
【101原特—法警(四等)】
3-23
Topic2 书记官 3-26
3.2.1 书记官⑴【98司特—法警(四等)】 3-26
3.2.2 书记官⑵【107司特—法警(四等)】 3-30
检察机关
Chapter4
Topic3 司法警察(含法警) 3-32
3.3.1 司法警察【98原特—法警(四等)】 3-32
【103原特—法警(四等)】
3-35
【96原特—法警(四等)】
3-35
3.3.2 法庭秩序与诉讼指挥【104司特—法警(四等)】 3-35
Topic4 法医师与检验员 3-38
3.4 法医师【93司特—法警(四等)】 3-38
Topic5 司法事务官 3-41
3.5.1 办事法官vs.司法事务官vs.法官助理
【104司特—法警(四等)】 3-41
【100司特—法警(四等)】
3-43
3.5.2 检察事务官vs.司法事务官【100司特—法警(四等)】 3-44
3.5.3 高等行政法院配置之司法事务官【笔者自拟】 3-46
3.5.4 司法事务官【97身特—书记官(四等)】 3-49
【105原特—法警(四等)】
3-51
【105身特—书记官(四等)】
3-51
【99身特—书记官(四等)】
3-51
【98司特—书记官(三等)】
3-52
【98原特—法警(四等)】
3-52
Topic1 检察机关之配置 4-2
4.1 检察机关之配置【101司特—法警(四等)】 4-2
【105原特—法警(四等)】
4-5
【105司特—书记官(三等)】
4-5
Topic2 检察一体原则 4-6
4.2.1 检察一体原则⑴【笔者自拟】 4-6
4.2.2 检察一体原则⑵【100司特—法警(四等)】 4-9
4.2.3 检察一体原则与检察行政事务之监督
【101司特—书记官(三等)】 4-12
【103原特—法警(四等)】
4-16
司法事务分配
Chapter5
【102司特—法警(四等)】
4-16
【101身特—书记官(四等)】
4-16
【97身特—书记官(四等)】
4-16
【95原特—法警(四等)】
4-16
Topic3 检察总长 4-17
4.3 检察总长【95司特—法警(四等)】 4-17
Topic4 检察官 4-19
4.4.1 检察官⑴【95身特—书记官(四等)】 4-19
4.4.2 检察官⑵【104司特—书记官(三等)】 4-21
4.4.3 检察官⑶【笔者自拟】 4-24
【107身特—书记官(四等)】
4-26
【96身特—书记官(四等)】
4-26
Topic5 检察事务官 4-27
4.5.1 检察事务官⑴【104原特—法警(四等)】 4-27
4.5.2 检察事务官⑵【105司特—法警(四等)】 4-29
【100身特—书记官(四等)】
4-31
Topic6 特别侦查组 4-31
4.6 特别侦查组【97司特—法警(四等)】 4-31
【106司特—书记官(三等)】
4-34
【106司特—法警(四等)】
4-34
【102身特—书记官(四等)】
4-34
Topic1 司法事务分配 5-3
5.1 司法事务分配【103司特—法警(四等)】 5-3
【107身特—书记官(四等)】
5-5
【98身特—书记官(四等)】
5-5
【97司特—书记官(三等)】
5-6
【97原特—法警(四等)】
5-6
【93司特—法警(四等)】
5-6
Topic2 法定法官原则 5-6
5.2.1 法定法官原则【99身特—书记官(四等)】 5-6
5.2.2 审判核心事务【笔者自拟】 5-10
5.2.3 案件分配与法定法官原则【笔者自拟】 5-12
【99司特—法警(四等)】
5-16
【97身特—书记官(四等)】
5-16
【97司特—法警(四等)】
5-16
Topic3 裁判书类公开 5-16
5.3 裁判书类公开【104司特—书记官(三等)】 5-16
【105身特—书记官(四等)】
5-18
法庭之开闭与秩序
Chapter6
Topic1 法庭公开 6-2
6.1.1 当事人进行与法庭公开【99身特—书记官(四等)】 6-2
【107司特—法警(四等)】
6-5
【107身特—书记官(四等)】
6-5
【97司特—法警(四等)】
6-5
【92司特—法警(四等)】
6-5
【89司特—法警(四等)】
6-5
【84司特—书记官(丙等)】
6-5
6.1.2 法庭录音、录影【104原特—法警(四等)】 6-8
【105原特—法警(四等)】
6-8
Topic2 法庭秩序之维护 6-8
6.2.1 法庭秩序维持权⑴【98原特—法警(四等)】 6-9
6.2.2 法庭秩序维持权⑵【107司特—法警(四等)】 6-11
Topic3 藐视法庭罪 6-13
6.3.1 藐视法庭罪【101身特—书记官(四等)】 6-13
6.3.2 妨害法庭秩序罪【101司特—书记官(三等)】 6-15
【102司特—法警(四等)】
6-18
【102身特—书记官(四等)】
6-18
【99司特—法警(四等)】
6-19
裁判之评议
Chapter7
【96司特—法警(四等)】
6-19
【91司特—法警(四等)】
6-19
【85残特—书记官(四等)】
6-19
司法上之互助
Chapter8
Topic1 裁判评议之程序 7-2
7.1.1 裁判之评议【99司特—书记官(三等)】 7-2
7.1.2 合议审判与裁判评议【103司特—书记官(三等)】 7-5
Topic2 裁判评议附记不同意见书 7-8
7.2 判决书附记不同意见书【99原特—法警(四等)】 7-8
【102司特—书记官(三等)】
7-11
【102身特—书记官(四等)】
7-11
【100司特—书记官(三等)】
7-11
【100司特—法警(四等)】
7-11
【99原特—法警(四等)】
7-11
【97原特—法警(四等)】
7-12
【95原特—法警(四等)】
7-12
司法行政之监督
Chapter9
8.1 司法互助【94司特—法警(四等)】 8-2
【101身特—书记官(四等)】
8-5
延伸专题—国际司法互助 8-6
Topic1 司法行政监督与职务监督 9-2
9.1.1 司法行政监督【98原特—法警(四等)】 9-2
【102司特—法警(四等)】
9-5
【99司特—法警(四等)】
9-6
【98原特—法警(四等)】
9-6
司法改革
Chapter10
【98身特—书记官(四等)】
9-6
【97司特—法警(四等)】
9-6
【96原特—法警(四等)】
9-6
【95身特—书记官(四等)】
9-6
【91司特—法警(四等)】
9-6
延伸专题—检察事务是否亦有司法行政监督概念之适用? 9-7
9.1.2 司法行政监督权及其范围【104司特—法警(四等)】 9-7
9.1.3 司法行政监督权之行使【104身特—书记官(四等)】 9-9
【105司特—书记官(三等)】
9-11
Topic2 职务法庭 9-12
9.2 职务法庭【103司特—法警(四等)】 9-12
延伸专题—法官(职务)监督之容许性及监督界限 9-16
Topic1 大法官会议之改制 10-3
10.1.1 大法官释宪制度之改革【笔者自拟】 10-4
10.1.2 宪法诉讼法【笔者自拟】 10-6
10.1.3 裁判宪法审查【笔者自拟】 10-9
Topic2 废除最高法院保密分案制度 10-12
10.2 最高法院保密分案制度之废除【101司特—法警(四等)】 10-12
Topic3 国民参与审判制度 10-14
10.3 国民参与审判制度【笔者自拟】 10-15
【100原特—法警(四等)】
10-18
延伸专题—国民参与刑事审判、参审、陪审比较表 10-18
Topic4 判例制度之兴革 10-19
延伸专题—深具违宪疑虑之判例制度—节录自大法官林子仪、
许宗力、杨仁寿于释字第576号解释之协同意见书 10-20
10.4.1 判例制度⑴【89司特—法警(四等)】 10-22
10.4.2 判例制度⑵【101司特—法警(四等)】 10-25
【95司特—法警(四等)】
10-27
【94身特—书记官(四等)】
10-28
附件一 法院组织法相关大法官解释汇整 1
附件二 法院组织法历届考题落点分析 12
索引 Ⅰ
10.4.3 判例制度之兴革【笔者自拟】 10-28
10.4.4 大法庭制度【笔者自拟】 10-30
延伸专题—大法庭制度修正重点如下 10-34
这是

 

图书序言

三版序

  在106年司法改革天灯会议之后,相隔二年后的今天,司法改革的步调虽嫌牛步,但至少仍有一步一脚印地往前迈进中。

  法警人力吃紧的问题,没有朝向正轨解决,司法院竟外聘保全人员负责法院外围警戒安全,进出法院感觉像是进出一般民间办公大楼,有点不伦不类。

  诸多司法改革项目中,笔者所最乐见的,无非就是判例制度的正式废除,并且建构大法庭制度取代之,可惜的是,大法庭并非设立于司法院,竟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在释字第530号解释所阐释欲将最高司法机关回归司法院的目标,似乎像是天空中最遥远的一颗晨星,只能继续远望之。
 
黄韡诚
于高雄左营寓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看到《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的出版,我感到非常欣慰。作為一名長年參與國家考試補習班教學的老師,我深知學子們在準備考試時,對於法院組織法這門科目,常常會感到頭疼。這門科目,法條眾多,且與實務聯繫緊密,要讓學生們能夠融會貫通,並且在考場上準確答題,確實是一大挑戰。而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來。 本書最讓我讚賞的一點,是它以「解題」為導向的編排方式。在國家考試中,考生最常遇到的困難,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一個情境題,寫出一個結構清晰、邏輯嚴謹、且能夠涵蓋相關法條與實務見解的答案。這本書透過精選的試題,並逐一進行深入淺出的解析,完美地呈現了這一過程。它不僅告訴你正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它引導你思考,為什麼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以及在解題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關鍵點。 我特別注意到書中關於「法院的內部組織」與「人事編制」的解題。在考題中,這部分常常以考驗考生對法院組織架構的熟悉程度,以及對各種輔助人員職責的了解。這本書透過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們能夠理解,例如書記官、法官助理、通譯等人員,在訴訟程序中的具體任務,以及他們與法官之間的配合關係。這種具體的呈現,遠比單純背誦法條來得有效。 再者,關於「法院的管轄權」與「訴訟程序的進程」的解題,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在考試中,這部分是常見的考點,往往需要考生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管轄權的判斷原則,以及對不同訴訟階段的掌握。書中透過實際的案例,詳細展示了如何一步一步地分析案件,判斷管轄法院,並預測訴訟的可能發展。這種實戰演練的性質,對於幫助學生們建立解題的信心,極具價值。 另外,本書在探討「法院的相關法律」時,也顯現了其廣泛性。它不只是侷限於法院組織法本身,而是會適時地連結到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定,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來輔助說明。這種跨領域的連結,能夠幫助學生們建立更全面的法律知識體系,進而提高解題的廣度與深度。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極為優秀的考試用書。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練習題與詳盡的解析,更重要的是,它引導學生們掌握解題的思路與技巧。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準備國家考試,尤其是對法院組織法感到棘手的考生們。這本書絕對會成為你們備考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评分

作為一名深耕於法律實務界的資深律師,我見證了無數法律的演變與實踐。《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的出現,對我來說,無疑是一股及時雨。相較於過往的解題書,這本第三版的內容,顯然經過了更為精煉與更新,尤其是在針對近年來司法體系的改革與實務操作的細節上,有了更為貼切的體現。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法官的迴避制度」與「證據排除法則」的深入剖析。在訴訟實務中,這兩者往往是影響案件走向的關鍵要素。本書透過具體的案例,引導讀者層層深入地探討,在什麼情況下,法官的公正性會受到質疑,而證據又會因為何種原因而被排除。它不只是列出條文,更重要的是,它會分析這些制度背後的法理,以及在實務中應如何具體適用。例如,當一個案件中,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存在特殊關係時,應該如何判斷是否需要迴避,以及相關的程序如何進行,書中都有詳盡的說明。 再者,本書在探討「法院的訴訟輔助體系」與「訴訟文書的送達」等方面,也展現了其貼近實務的特點。我們都知道,一場訴訟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書中對於書記官、法官助理等輔助人員的角色與職責,以及訴訟文書送達的各種方式與效力,都有著極為細緻的闡述。這對於我們在準備訴訟文書,或是處理與法院相關的行政事務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例如,當我們需要聲請送達,或是需要確認送達的效力時,都能從書中找到相應的指引。 我還注意到,本書對於「國際法院」的相關組織法規,也有一定的觸及。雖然這部分可能不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但其包含的廣度,對於我們這些有志於處理涉外案件的律師來說,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了解國際法院的組織與運作,有助於我們在處理跨境法律事務時,有更為全面的視野。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極為出色的實務工具書。它不僅能夠幫助年輕的律師快速掌握法院組織法的核心要義,更能為資深的執業律師,在面對複雜的法律問題時,提供系統性的思考框架與實用的解決方案。我會將這本書視為我個人法律圖書收藏中的重要一環,並且強烈推薦給所有在法律領域努力的同行。

评分

作為一名剛踏入律師行業的新鮮人,我必須說,《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在學校學習的法條知識,有時候顯得有些遙遠和抽象,但在實際執業中,卻會遇到各式各樣複雜而具體的問題。這本書,正是將那些晦澀的法條,用貼近實務的解題方式,一一呈現出來,讓我在面對實際案件時,能夠更有方向感。 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書中對於「法院的管轄權」的詳細解析。在剛開始接觸案件時,判斷哪個法院有管轄權,常常是第一個需要釐清的問題。有時候,案件的牽連關係、當事人的住所地、甚至是訴訟標的物的所在地,都會影響管轄權的判斷。這本書透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案例,詳細說明了各種判斷管轄權的原則與例外,並輔以清晰的邏輯推理,讓我能夠快速掌握判斷的要領。例如,它會引導你去思考,當一個案件涉及跨越多個縣市的被告時,應該如何判斷管轄權,這在實務中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另外,書中對於「法官的職權」與「書記官的輔助」這部分的闡述,也讓我獲益良多。在實際開庭過程中,我常常會觀察到法官與書記官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這本書則從法律層面,詳細說明了法官在審判中的權力範圍,以及書記官在訴訟程序中所扮演的關鍵輔助角色。它讓我更清楚,在庭訊中,哪些是法官需要主導的,哪些是書記官需要協助完成的,這有助於我在庭訊中與法官、書記官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證據保全」與「強制執行」的解題,對於我們在開庭前或開庭後,如何保障當事人的權益,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指導。許多案件的勝敗,取決於能否有效地保全證據,或是順利執行判決。這本書不僅介紹了相關的法律條文,更透過案例分析,教導我們如何在實務中運用這些規定,來達到我們當事人的目的。例如,它會探討在某些情況下,如何聲請證據保全,以及在強制執行程序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障礙,以及如何克服。 總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對於剛進入法律領域的初學者,或是希望提升實務能力的年輕律師來說,都極具價值。它讓我在面對複雜的法律問題時,能夠更有信心,也更能有效率地為我的客戶爭取權益。我會把它當作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籍。

评分

作為一名熱愛法律的普通民眾,我一直對我國的司法體系感到好奇。每一次接觸到新聞中關於法院審判的報導,或是自身經歷過一些法律程序,我都會不禁想了解,究竟是哪些法律,在支撐著整個司法系統的運轉。《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這本書,恰恰滿足了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的求知欲。 我被書中對「法院的層級與職能」的清晰解釋所吸引。它不像枯燥的法律條文,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介紹我國有哪些不同層級的法院,例如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以及它們各自的主要職責是什麼。書中透過一些簡單的案例,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一個案件會在不同的法院之間流轉,以及每個法院在整個司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法官的工作日常」的解題。我們常常會在新聞中看到法官的身影,但對他們的實際工作卻知之甚少。這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相關條文的解讀,讓我能夠大致了解,法官在審判過程中,需要處理哪些事務,例如閱卷、聽取辯詞、做出判決等等。這種從微觀角度的介紹,讓我對法官這個職業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 另外,書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解題,也讓我對整個法律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例如,當一個人需要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應該如何開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及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這本書透過模擬一些常見的訴訟場景,讓我不至於在面對法律程序時,感到過於陌生與無助。它就像一個嚮導,引導我了解整個流程。 更讓我感到貼心的是,本書在探討「法院的便民措施」時,所展現的細膩。它讓我了解到,法院為了讓民眾更容易接近法律,所做的種種努力,例如設立訴訟輔導科、提供線上查詢系統等等。這些資訊,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民眾來說,是非常實用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司法資源。 總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非常適合普通讀者入門的書籍。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了複雜的法院組織法,讓我能夠對我國的司法體系有更為清晰的了解,並且對法律程序不再感到那麼遙遠。我會推薦給身邊所有對法律有興趣的朋友。

评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長期關注司法改革的公民而言,《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所提供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現行法院組織法在實務運作上的實際面貌,以及潛藏的改革空間。我們常常在媒體上聽到關於法院效率、法官適格性、或是司法資源分配的討論,而這些討論的根源,往往都與法院的組織與運作息息相關。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了理解這些複雜議題的窗口。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法院的獨立性」與「法官的任免」等議題的深入探討。在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中,司法獨立是至關重要的基石。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相關條文的解析,讓我更清楚地了解到,我國在保障司法獨立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現存的挑戰。例如,關於法官的遴選、升遷機制,以及如何避免政治干預等問題,書中都給予了相當細緻的分析,這對於我這個非法律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知識。 此外,書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解題式說明,也讓我對法院的運作效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常常抱怨訴訟冗長,但透過本書的引導,我才明白,許多程序的設計,其實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權利,避免冤錯案件的發生。例如,關於上訴的審級制度、證據的採納原則,以及被告的權利保障等,書中都透過實例進行了解析。這讓我對「效率」與「公正」之間的權衡,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更讓我感到啟發的是,本書在探討「法院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時,所呈現的細緻分析。例如,法院在處理行政爭訟、或是與立法、行政部門之間的互動,都涉及到複雜的權力劃分與制衡。書中透過對相關法條的解讀,讓我能夠更清楚地辨識,在我國憲法架構下,各個國家機關之間的權責界線,以及法院在維護法治中所扮演的角色。 總體而言,《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不僅是一本解讀法律條文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我國司法體系運作的指南。它讓我能夠跳脫表面的批評,而是能夠從結構性的角度,去認識我國法院組織法的現況與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關心司法改革,並希望對我國司法體系有更深入了解的公民。

评分

這本書《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身為一個常在法庭上打滾的法律人,拿到這本第三版的解題書,真是如獲至寶。相較於坊間其他解題書,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種「貼近實務」的編排與內容。不只是條列法條,更重要的是,它把法院組織法的諸多條文,用一個個真實或近似真實的案例來串聯,讓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法條,瞬間活了起來。 例如,在討論「法官的迴避」這個章節時,書中就引導我們思考,究竟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法官的公正性會受到質疑,進而引發迴避的聲請。它不只是告訴你條文規定了哪些情況,更進一步分析,如果遇上這種情況,我們在實務上應該如何聲請,或是身為法官又該如何判斷。這種細膩的探討,對於我們這些常需要撰寫聲請狀、或是需要在法庭上就迴避問題進行攻防的執業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再者,關於「法院的管轄權」這個部分,更是我認為本書的一大亮點。法院組織法對於管轄權的劃分,往往牽涉到案件的性質、當事人所在地、訴訟標的金額等複雜因素。這本書透過大量的實務類型,例如民事訴訟的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甚至是刑事訴訟的專屬管轄,逐一拆解,並輔以解題式的引導,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在不同的案件類型中,究竟應該向哪個法院起訴。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直接告訴你,當你遇到一個案件,你該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判斷管轄權,這對於剛踏入法律領域的新進律師,或是準備國家考試的考生,都能提供極大的幫助。 甚至,連一些看似瑣碎的規定,例如「文書送達」的程序,本書也花了不少篇幅進行闡述。這看似不起眼,但在訴訟實務中,送達的效力往往是影響訴訟進程的關鍵。如果送達程序有瑕疵,可能會導致訴訟的延遲,甚至影響判決的效力。書中對於不同送達方式的優劣、可能產生的爭議,以及應對策略,都有詳盡的說明。這也反映了作者在編寫本書時,對於實務操作的深刻理解與細膩觀察。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不僅是一本學術性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實務操作的手冊。它讓我在面對複雜的法院組織法條文時,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更有條理、更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強烈推薦給所有需要深入理解法院組織法,並且希望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法律從業人員,以及正在為國家考試奮鬥的考生們。這本書絕對會成為你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夥伴。

评分

作為一名執業多年的資深檢察官,我每天都在與法院打交道,處理各種訴訟案件。在我看來,《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這本書,為我們檢察人員提供了一個極為有用的參考工具。雖然我們的主要職責是偵查與公訴,但我們也必須對法院的組織與運作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與法院協作,確保司法程序的順暢進行。 我對本書中關於「檢察機關與法院的關係」的解題,感到特別受用。法院組織法中,對於檢察機關在訴訟程序中的定位與權責,都有詳細的規定。這本書透過案例分析,清晰地闡述了我們在與法院互動時,應該遵循的原則與程序。例如,在處理羈押聲請、或是聲請搜索票等事項時,我們如何與法院進行溝通,如何提供必要的資料,以及如何應對法院可能的質疑,書中都有詳盡的指導。 此外,書中對於「證據的呈現與審查」的解題,也對我們檢察官非常有幫助。在法庭上,我們需要將偵查所得的證據,有效地呈現在法官面前,並說服法官採納。這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相關條文的解讀,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法官在審查證據時,會關注哪些方面,以及我們在準備證據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證據被採納的機率。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上訴審」的解題。在檢察工作上,我們經常會面臨是否提起上訴,以及如何在二審、三審中進行論告的問題。這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中關於上訴審的規定進行解析,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上訴審的審級制度,以及在不同審級中,檢察官的職責與權限。這有助於我們更準確地判斷是否應該上訴,以及如何制定更有效的上訴策略。 更讓我覺得實用的是,本書在探討「法院的處罰權」與「訴訟的保密性」時,所呈現的細膩分析。在刑事訴訟中,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透過這本書的解讀,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在實務操作中,我們應該如何把握這些原則的界線,確保我們的偵查與公訴行為,都合乎法律的規定,同時也保障了當事人的權利。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極具實務價值的參考書,對於我們檢察人員來說,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法院的運作,更能提升我們在訴訟實務中的專業能力。我會推薦給所有我的同事,讓大家都能從中獲益。

评分

我是一名在大學裡任教,專門研究行政法的學者。在我的學術研究中,法院組織法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構成了整個司法體系運作的基礎。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時,我便被其深入淺出的解題方式所吸引,認為這本書能夠在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本書最讓我感到驚豔的地方,在於其對「法院的獨立性」與「法官的選任、保障」等核心議題的解題。在學術界,我們經常會從憲法學、政治學的角度,來探討司法獨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制度上保障它。而這本書,則透過具體的案例,讓這些抽象的學術概念,變得更加鮮活。它會引導我們思考,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法官的獨立性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以及現行的法院組織法,是如何試圖來應對這些挑戰的。 我特別讚賞書中對於「行政法院」與「智慧財產法院」等專業法院的組織與職掌的探討。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法院的設立越來越普遍,而這些法院的組織法規,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書透過解題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些專業法院的設立宗旨、審判範圍,以及與其他法院的協作關係。這對於我們這些研究行政法、知識產權法的學者來說,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料。 此外,書中關於「法院的效率」與「訴訟的經濟」等議題的解題,也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在學術研究中,我們經常會探討如何提升司法效率,以減輕當事人的負擔。而這本書,則從法院組織法的角度,來分析這些問題。它會引導我們思考,例如,是否應該增加法官助理的編制,是否應該優化訴訟程序的流程,這些措施對於提升法院的整體效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更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本書在探討「法院與社會的互動」時,所展現的深刻見解。它不僅僅是關注法院本身的運作,而是進一步探討,法院如何與公眾溝通,如何回應社會的期待,以及如何在維護法治的同時,兼顧社會的多元價值。這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法學教育的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啟發,它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將法學知識,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總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極具學術價值與實務意義的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法律從業者更好地理解法院組織法,更能引導學術研究者,從更為貼近實務的角度,來思考相關的學術問題。我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與學生,希望他們也能從中獲益。

评分

作為一名在司法體系中服務多年的基層公務人員,我對《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的評價,可以說是從一個更為貼近執行面的角度出發。我們每天的工作,都與法院組織法的實務運作息息相關,舉凡開庭的流程、卷宗的整理、證物的保管,甚至是訴訟輔助人員的職責劃分,都牽涉到這部法律的規定。而這本書,恰恰填補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於某些條文理解不夠深入,或是在判斷上偶爾會有些猶豫的地方。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法院的組織架構」與「各級法院的職掌」的闡釋。它不只是簡單地列出各級法院的名稱,而是深入分析了例如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在各自的層級中,究竟承擔了哪些具體的審判任務,以及在訴訟程序中有什麼樣的位階。對於我們這些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經常處理不同類型案件的基層人員來說,這種清晰的架構認知,對於案件的分案、移送,甚至是在與當事人溝通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更讓我覺得受用的,是書中針對「法院行政組織」與「人事制度」的討論。雖然這部分可能在傳統的訴訟法解題書中較少被提及,但對於我們這些身處體系之內的人來說,了解法院的行政管理、法官助理、書記官等輔助人員的配置與職責,能夠讓我們更清楚自己在組織中的定位,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與各部門協作。例如,書中對於書記官的職責與權限的詳細說明,就讓我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在庭務處理時,需要注意的細節,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延誤。 此外,本書在探討「法院的財產與預算」方面,也展現了其獨特的視角。雖然這部分可能不是所有讀者都關心的重點,但對於理解法院的整體運作,以及資源配置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我們知道,法院的運作需要龐大的資源支持,而組織法的相關規定,也間接影響了這些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效率。透過這本書的介紹,我們能夠對法院的財政運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訴訟實務的指導,更在於其對整個法院體系運作的全面性展現。它讓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所依循的法律規範,進而提升工作效率與準確性。這本書,對於所有在司法體系中工作的夥伴,以及有志於進入司法體系的考生,都是一本非常值得參考的工具書。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人員,我深知組織法的存在,對於一個政府部門的順暢運作至關重要。《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這本書,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我國司法體系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機制。這對於提升我對於政府組織運作的整體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書中關於「法院的層級劃分」與「權力分立」的解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了解到,我國的法院體系,是如何通過層層遞進的架構,來實現權力的有效行使與制衡。書中透過對不同層級法院職掌的分析,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辨識,各個法院在整個司法體系中的定位,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維護法治的。 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法官的獨立性」與「司法程序的公正性」的闡述。在任何一個政府部門的運作中,公正與獨立都是至關重要的原則。這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相關條文的解讀,讓我能夠理解,我國在保障法官的獨立性,以及確保司法程序公正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它會探討,法官的選任、考核機制,以及如何避免外界對司法權的干預。 此外,書中關於「法院的組織效率」與「資源配置」的解題,也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在政府部門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如何提高行政效率,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資源的問題。這本書透過對法院組織法的分析,讓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它會引導我們思考,例如,是否應該增加法官助理的人數,是否應該優化審判流程,這些措施對於提升法院的整體運行效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更讓我感到啟發的是,本書在探討「法院與社會的互動」時,所展現的深刻見解。它不僅僅是關注法院自身的運作,而是進一步探討,法院如何與公眾溝通,如何回應社會的期待,以及如何在維護法治的同時,兼顧社會的多元價值。這對於我們這些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啟發,它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如何將政府的運作,與社會的需求相結合。 總之,《這是一本法院組織法解題書(3版)》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籍。它不僅能夠幫助法律從業者更好地理解法院組織法,更能引導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各類組織的運作與發展。我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希望他們也能從中獲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