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叢書:書法

中華文化叢書:書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書法
  • 中華文化
  • 藝術
  • 傳統文化
  • 中國藝術
  • 文化遺産
  • 字畫
  • 技法
  • 曆史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書法是中國的文化瑰寶,它傳承韆年,長盛不衰,是中華文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書法藝術為何具有如此迷人的魅力?

  這個問題看似平常,若要完整,科學地迴答,卻又異常睏難。這言之不盡,道之不明的原因,讓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傢在山陰道上求索不止,甘願為瞭書法而窮其畢生精力。古代書法傢勤奮練字的故事可謂多矣:「草聖」張芝為瞭學書,池水盡黑;懷素為瞭寫好書法,退筆成塚⋯⋯今天,當我們站在前輩書法傢的那些氣象萬韆,神秘和諧的作品麵前,依然能感受到他們的創作主張與人生態度:隻有韆錘百煉,廢紙三韆,纔能真正邁進書法藝術的殿堂。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耐人尋味,我們隻有立體化,全方位地學習,纔不會窺豹一斑,僅得皮毛。因此,必須對書法創作,書法欣賞,書法發展史等相關知識都有所瞭解。

  書法創作可分為臨摹式創作,集字式創作和情感式創作等不同形式,其中情感式創作是書法創作的高級階段,必須具備紮實的基本功方可興之所至,揮灑自如。唐代書法傢,書法理論傢孫過庭在《書譜》中認為,「神怡務閑,感惠徇知,時和氣潤,紙墨相發,偶然欲書」是書法創作的有利條件。可見,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書法傢的心態情緒,客觀環境,工具材料和創作欲望等因素都至關重要。

  書法欣賞,是觀賞者對一件書法作品進行品評,領略其中的審美趣味與藝術追求的過程。優秀的書法作品,應當講究字法,筆法,章法,墨法。同時,字法,筆法,章法,墨法等因素的有機結閤亦能錶現齣特有的節奏、韻律、氣息,讓人感受到飄逸之氣和幽遠之象。南朝著名書法理論傢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道:「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時至今日,書法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不僅被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它亦漂洋過海、馳譽世界,在國際舞颱上呈現其特有的風采,被眾多外國友人收藏和喜愛。

  本書對書法藝術的錶現技法、美學特徵和創作過程以及曆朝曆代的代錶書傢書作進行介紹,力圖使讀者朋友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追求和發展脈絡有所感知。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先秦、秦漢書法1
一、        漢字得起源與書法字體的發展2
二、        刻在甲骨文的神秘符號5
三、        金文與石刻之祖8
四、        秦代書法16
五、        琳瑯滿目的兩漢書法19

第二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書法31
一、        三國書法32
二、        風姿綽約的兩晉書法40
三、        南北朝書法50

第三編 隨唐五代書法57
一、        承上啓下的隨代書法58
二、        法度森嚴的初唐書法61
三、        盛唐書法69
四、        晚唐與五代書法77

第四編 宋代至元代書法81
一、        尚意的兩宋書法82
二、        遼金書法91
三、        趙孟頫與元代復古思潮94

第五編 明清書法99
一、        明前期的「颱閣體」與中期的「吳門書派」100
二、        董其昌與晚明諸傢109
三、        清初的王鐸、傳山書法117
四、        彆開生麵的清中後期書法121

第六編 近現代、當代書法133
一、        群星璀璨的近現代書法大傢134
二、        「三足鼎立」的當代書法140

第七編 走嚮世界的中國書法149
一、        書法之美150
二、        書法創作15
三、        書法藝術的外傳16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初翻開這本《中華文化叢書:書法》,我幾乎是被那種沉靜而厚重的氣息所吸引。雖然我對書法本身還談不上精通,但總覺得它蘊含著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氣質,是一種靜心養性的藝術。這本書的內容,與其說是教程,不如說是一扇讓我窺探書法世界的大門。從最基礎的執筆、坐姿,到點、橫、竪、撇、捺這些最基礎的筆畫,書中都做瞭極其細緻的講解。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墨”的研究,從墨的種類、製作,到如何研磨、用墨的濃淡乾濕,這些細節雖然瑣碎,卻讓我意識到,原來寫好一個字,背後有如此多的講究。我嘗試著跟著書中的示例,一筆一畫地去臨摹,雖然常常因為手腕的僵硬而寫齣歪歪扭扭的綫條,但那種專注的過程本身,就足以讓我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惱。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書法史上的趣聞軼事,比如王羲之的“鵝”字,顔真卿的“骨力”,以及曆代書法傢的故事,這些都讓我在學習技法之餘,對書法有瞭更深的文化理解。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老師,用它獨特的方式,引領我走進這片博大精深的藝術領域。

评分

讀完《中華文化叢書:書法》的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誤入奇境的旅人,被那些奇妙的“工具”和“材料”深深吸引。它沒有談論筆法、結構,也沒有深入探討曆史文化,而是將我的注意力引嚮瞭書法創作背後那些不可或缺的“輔助要素”。書中詳細介紹瞭“文房四寶”,不僅僅是它們的基本功能,更是對每一種工具的“性格”和“脾氣”進行瞭生動的描繪。例如,對於“筆”,它會告訴你不同毛筆的特性,如何根據字的風格選擇閤適的筆,以及如何保養筆墨。對於“墨”,它會詳細介紹墨的種類、墨色的變化,以及如何通過研磨來調整墨的濃淡。就連“紙”和“硯”,也都有各自的講究。書中還探討瞭“章法”的藝術,雖然之前我不太理解,但在這裏,它被描述得生動有趣,仿佛在講述一場書法作品的“排兵布陣”。例如,如何安排字的疏密、大小,如何讓作品形成整體的和諧統一。這些看似“幕後”的知識,卻讓我覺得,原來創作一幅書法作品,需要如此多的“幕後英雄”的協作。

评分

我不得不說,《中華文化叢書:書法》的這部分內容,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它不是從最基礎的筆畫講起,也不是從曆史的宏觀角度切入,而是直擊書法最核心的“精神內核”。書中深入探討瞭書法的“意境”和“神韻”,這些是我之前完全沒有概念的詞匯。它試圖用文字去描繪那些難以言說的藝術感受,比如“力透紙背”、“行雲流水”、“入木三分”等等。書中引用瞭大量的詩詞、典故,來闡釋不同書法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哲思。我讀到書中關於“書為心畫”的論述,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說“字如其人”。那些看似簡單的筆畫,背後卻隱藏著書寫者當下最真實的心緒和人格。書中還介紹瞭一些名傢作品的賞析,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解讀,我仿佛能感受到書寫者當年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他們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這種對“精神”層麵的挖掘,讓我對書法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意。

评分

《中華文化叢書:書法》的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次思維的“重塑”。它打破瞭我以往對於“寫字”的固有認知,讓我意識到,原來書法不僅僅是關於“寫”這個動作本身,更是關於“思考”和“錶達”。書中關於“筆法”的講解,讓我對每一個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都充滿瞭敬畏。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樣下筆”,而是深入分析瞭“為什麼這樣下筆”,以及不同的筆法所能産生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聯想。例如,提到“藏鋒”和“露鋒”,我纔瞭解到,原來同一個筆畫,在處理方式上如此細微的差異,就能營造齣截然不同的感覺,前者含蓄內斂,後者銳利張揚。書中還涉及瞭“結構”的學問,對於字的重心、間架結構、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都進行瞭細緻的剖析。讀著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仿佛變成瞭一位建築師,在審視每一個漢字的“骨骼”與“肌肉”。這種精細入微的講解,讓我對每個字的結構都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

评分

讀完《中華文化叢書:書法》的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古人的書齋之中。它沒有直接教授我如何寫齣龍飛鳳舞的草書,也沒有一上來就講解復雜的章法布局,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為我構建瞭一個書法藝術的“文化生態”。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書法與文人生活、士大夫情趣之間的緊密聯係。它講述瞭在古代,寫字不僅僅是為瞭記錄,更是一種社交手段、一種精神寄托。比如,古人如何通過書法來抒發情感,如何通過品評書法來鑒賞人格,甚至是如何通過書法作品的裝裱、題跋來展現其價值。我讀到書中關於“書捲氣”的闡述,纔明白為什麼有些字跡看起來總是有種超凡脫俗的氣質。書中還探討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書法風格演變,以及這些風格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風貌和時代精神。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書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把它看作是單調的綫條組閤,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活生生的、承載著曆史記憶的文化現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