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品味经典的文化遗产 熟读小说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作品诉求的对象是谁?这样的问题并不令人讶异,但我们想进一步问:功成名就的成人小说作家,愿意撰写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说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大师级作家的作品必定会描绘人类共同拥有的善恶本质,在这本选集里,这些欧洲文学大师不但写了不少适合青少年閲读的作品,而且还塑造了许多青少年典型人物。
欧洲这片孕育西方文化与文明的大地,一向是作家创作的美好空间,即使是有「黑土大地」之称的俄罗斯,虽长年处于冰天雪地之中,但其艺术和文学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文学大师探索人类奥祕的灵魂,形塑典型人物,不遗余力,给后代子孙留下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英、法、西、义、德亦复如此,可惜的是,受限于内容及字数,像塞万提斯、歌德、卡夫卡、褚威格、伏尔泰等大师的作品只得割爱。
美国的欧.亨利、俄罗斯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学生好享读」系列的第二册《世界文学大师短篇小说选:亚洲、美洲篇》选了两篇欧.亨利的作品,这本也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作品中各选两篇,让读者充分领略大师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
如果把这些作品比喻为一条灿烂夺目的钻石项鍊,也不为过。但这种比喻似乎贵重了些,极可能把预期的读者给吓跑了,不如视为沙拉碗里的平价食物,蔬果分明,每样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又可口。即使这本选集的文字像许多干净亮眼的食物,组合成一碗清爽的沙拉,但仔细阅读后,依然可以品味各自的独特性。
这本选集以挑选欧洲作家为主,包括西班牙、英国、法国、义大利、德国、匈牙利和俄罗斯等国的大师代表作。这些大师的作品除了极力宣扬共通的人性外,对亲情的诠释更是入木三分,不论父子之情(如〈佛罗伦斯小抄写匠〉、〈西蒙的爸爸〉)、母子之情(如〈七枚铜板〉)、祖孙之情(如〈万卡〉)都有很好的发挥。
有些作品除了可单纯分成写实与奇幻之外,还形成有趣的对比。〈猫的天堂〉与〈会说人话的猫〉里的猫都会说人话,虽然前者曾经一度向往野猫的自由,但在外经过一番历险后,乖乖返家挨打吃肉;后者好不容易学会说人话,却因爱说八卦丧了命。另外,〈盲人国〉也同样可归类为奇幻,虚无的空间使读者想一探究竟。
两个截然不同的耶诞故事传递了有趣的对比讯息:〈被幽灵偷走的掘墓人〉里掘墓人的负面心态,在耶诞夜遭到幽灵王及众幽灵的戏弄,醒来后决心痛改前非,救赎作用相当明显;〈九个里面挑哪个呢?〉中的鞋匠一家人,在经过楼上有钱单身汉的收养和金钱考验后,家人感情更加浓蜜,穷而有骨气令人感动。
普法战争给法国人相当大的刺激,都德的〈最后一课〉和莫泊桑的〈两个朋友〉,在表现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战思想中,始终渗透着一种向往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热情的歌颂了法国人民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贯穿对上层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下层群众的赞美和同情。〈被埋葬了的城市〉和〈隐形人〉以类似报导文学的笔法,呈现大自然的突变与转化,深具科普文学的味道,虽然内容涉及科学,但流利的叙述大大降低了报导文字的乏味。
这本选集里的故事主角多是跟你我一样的平常人、卑微百姓,为了生活而辛苦拚搏,过程艰辛。这种现象也是当今现实社会的写照,因为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这类人永远是社会中的多数。这些故事展现了他们的不认输和不认命,奋力与天命抗争的高尚情操。纵使上天没有好好照顾这些弱者,他们依然珍惜生命,敢与逆境对抗。他们的故事给失意者、不幸者带来幸福的微光,同时也告诉每位大小读者要惜福,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诺曼第号遇难记〉勾勒了一幅勇者的画像;而〈存根〉则用乡野传奇的笔触,描绘一位可爱的农夫如何热爱大地。读完〈少年的烦恼〉,我们在这一代还是可找到不少与文中的「我」同样思维的年轻人。而〈穷人〉更能呈现穷人的乐于助人。契诃夫虽在〈在催眠术表演会上〉里以嘲讽的口吻批判现实社会,但心怀怜悯,并没有穷追勐打。
这些普罗大众的故事比较容易为我们接受,因为我们也跟他们一样,终日为生活打拚。他们也拥有类似我们的喜怒哀乐。
当今世人均活在图像世界里。放眼四望,处处都是诱人的具体图像。人们似乎忘了抽象文字的存在,也忘了图像设计也是得借助抽象的文字。众所周知,阅读抽象文字的缺点不少:近乎呆板乏味、需要长期思考沉淀、趣味性绝对比不上幽默夸张、强调动作的漫画与动画,以及声光色俱全的电视、电影和电脑游戏。不过就学子的终生学习而言,图像并非万能,而且似乎稍嫌不足。图像同样具有激发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功能,但与文字的功能、层次不同,特别是在逻辑分析、思考能力方面。就因为这些原因,图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似乎有其局限性。
阅读抽象文字不像亲近图像那样轻松愉快,读者必须先拥有相当程度的字汇,才能够把字、句、段落连接起来,也就是另一形式的点线面,我们不妨把单字当点、句子当线、段落当然就是面了。阅读能力的增强往往是随着阅读量与日俱增的。换言之,「开卷有益」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然而,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人能在他短暂的一生读完他想读的书,必须有所抉择,只读经典作品是其中一种选择。「中学生好享读」的编选便是依据这个原则,前三册的选文都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一时之选。如果读者想进一步深入阅读,则可依据「作者简介」里的推介,寻找更多的适读作品(包括中长篇),激发想像力之余,进一步刺激无可限量的创造力。
晶莹剔透、营养可口的沙拉就摆在面前,等待你来享用。拿起刀叉和汤匙吧!
张子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