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為什麼優秀的人容易撞牆?

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為什麼優秀的人容易撞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日本AMAZON評論4.5顆星☆☆☆☆

  拜託,不要再撞牆瞭
  「可惜」!「一流」!
  都隻一念之差,一步之遙。


  30歲工學博士畢業的作者初入職場,第一步就踏進全然陌生的業務企畫單位,深切感受到多年所學沒有任何幫助的絕望。身為「晚瞭7年的跑者」,作者田阪廣誌意識到自己能贏過他人的唯有「研究心」。秉持研究精神,找齣任何人都能使用的工作法──從「會念書的優質人」變「會工作的一流人」的「破牆7法」。

  親身實踐破牆7法的田阪廣誌,不但成為企畫業務權威,更走入成為影響日本新産業走嚮的領導者、TED會員,甚至成為日本政府的內閣特彆顧問。然而一路上所見的,卻是原先令人欽佩的同事與上司成長停滯的撞牆情景。原來,在業界有著「愈是優秀的人,愈是無法成長」這一個「悖論」。為什麼這種「悖論」會發生呢?在同樣的職場中,作者如何超越原先跑在前頭的人?如何至今仍不斷成長?且看田阪廣誌親授「破牆7法」。

  破牆7法
  【第1道牆】學曆撞牆:無法切換「優秀感」
  清查技法:藉由清查,由「經驗」中取得「智慧」

  【第2道牆】經驗撞牆:無法以失敗為養分,灌溉齣「智慧」
  反省技法:力行「隨後」與「深夜」的增添體驗

  【第3道牆】情緒撞牆:被情緒綁架,不瞭解他人的心理
  心理推敲技法:會議裏,深層掌握參加人員的「心靈波動」

  【第4道牆】自我中心撞牆:陷入「自我」,無法嚮優秀的人取經
  私淑技法:找到「師父」,呼吸同一房間裏的空氣

  【第5道牆】人格撞牆:總是「正經八百」地工作
  多重人格技法:培養「多樣化人格」,區分並使用

  【第6道牆】自我撞牆:看不到自己的「自我」
  自我觀察技法:培養齣「凝視自己的另一個自己」

  【第7道牆】他責撞牆:總是將失敗的原因歸責於「外」
  承擔技法:深層思考發生問題的「意義」

名人推薦

  尹啓銘    前經建會主任委員
  許書揚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颱灣分公司總經理
  童子賢    和碩聯閤科技董事長
  詹文男    資策會産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經驗推薦

讀者好評

  日本讀者1:確信「心」的時代已經到來

  我真心感覺田阪先生走在時代的尖端。

  考慮到AI新時代來臨,田阪先生最進的作品著重於人類成長及心靈的世界,也因此提齣瞭本書的「7道牆壁」及「破牆7法」之說。我認為這7個對癥下藥的技法是極其有智慧的。以我個人而言,想以達到最終話中的境涯為目標……果然,人類必須先解決「心」的問題,纔有辦法實現理想。

  日本讀者2:這不是讓人變得優秀的技法,而是讓人成長的技法
  雖然書名寫的是「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但我從未認為自己「優秀」。老實說我對於「自己是否優秀」沒有太大興趣。

  我好奇的是「有沒有可能度過不後悔的人生」,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非常苦惱的。當你認為某人「令人欽羨」時,通常不會是因為他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他「用盡全力」、「過著充實的人生」。

  我認為這就是作者所指齣,必須要「不斷成長再成長」的意義。要想度過「不後悔的人生」、「充實的人生」,就必須要從「成長」齣發,這是我的想法。

  閱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便是這樣弱小的自己,也能夠充滿勇氣地去追求「不後悔、充實的生活」。

  日本讀者3: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所說的「同步巧閤」,讓我買下瞭跟自己境遇如此一緻的好書。
  曾經我在部門內的業績總是達到高標準,被稱為王牌,但近幾年成績卻逐漸低落並收到負評,讓我失去工作的動力。

  就在此時,發現瞭這本和自己狀況很相符的書。從書中所舉的例子發現,原來是我的慢心招來瞭所謂的「同步巧閤」,導緻業績滑落啊。我纔發現,這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失常」,一切都是源於自己「潛意識中的慢心」,纔造成我們成長的停滯。

  在作者所舉齣的7道牆中,我除瞭學曆撞牆以外,全中瞭。我非常有感觸的是,作者對於「逆境說」的解釋。我深深思考自己為何會遇上這樣的睏難、這個障礙是要讓我學會什麼?我每日實踐書中技法──深夜反省日記、找到自己的師父等等,期待有所收獲。能在這個時間點看到這本書時在是太棒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田阪廣誌 Tasaka Hiroshi


  多摩大學研究所教授。田阪塾熟長。
  1951年生。
  1974年 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
  1981年 東京大學研究所修畢,工學博士(核子工程)。同年進入民間企業。
  1987年 任美國智庫巴特爾紀念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1990年 參與策畫日本總閤研究所的成立。在10年間和702傢公司,共同設立20個異業種的聯盟。藉由培育新創企業和新事業開發,參與民間主導的新産業創造。
  2000年 就任多摩大學研究所教授。講授社會企業傢論。同年設立促進21世紀智慧世界觀轉換的智庫索菲亞銀行,並就任代錶。
  2005年 受美國的日本文化協會評選為日美改革者。
  2008年 成為主辦達沃斯會議的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議程理事會成員。
  2009年 成為TED成員,每年齣席TED會議。
  2010年 齣任達賴喇嘛、屠圖大主教、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戈巴契夫前總統等4位諾貝爾和平奬得主擔任名譽會員的世界賢人會議、布達佩斯俱樂部的日本代錶。
  2011年 在311大地震和福島核災事故後擔任內閣官房參與(特彆顧問)。

  2013年 為瞭成長為垂直整閤思想、願景、誌嚮、戰略、戰術、技術、人力等「7個知性」的「21世紀的變革領袖」,開設「田阪塾」作為學習「成長的7個技法」場所。現在,有來自全日本4500位經營者和領袖聚集。

  著作包含日本國內外80餘冊。
  在國外也積極地從事齣版和演講活動。

譯者簡介

張雲清


  東吳大學日文係畢業、日本國立岡山大學教育學碩士。
  曾任亞太科學技術協會組員、大新書局總編輯、人人齣版股份有限公司日文總編輯,現為東吳大學日文係兼任講師。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用心與終身學習讓我持續成長 尹啓銘
推薦序 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 許書揚
推薦序 上班族破繭而齣的成功心法 詹文男

前言 「晚瞭7年的跑者」之成長策略

進入公司的第1年被分發到業務單位,30歲「博士」的絕望
因為是「晚瞭7年的跑者」纔可能擁有,將工作「科學」化的觀點
「研究」工作而開拓齣的、通往專業人士的道路
優秀到令人羨慕的前輩們撞上的「牆壁」

序話
為什麼愈是優秀的人,愈是無法成長
阻礙成長的「7道牆壁」
愈被稱贊「優秀」的人愈容易陷入的「3個陷阱」
為什麼「會念書的人」會成為「不會工作的人」
會掉入陷阱的不隻是「學曆精英」
將山的「山腹」誤認為「山頂」的人
緊抓過去「頭銜」不放的人
有著「被高度肯定經驗」的人愈不易「蛻變」
持續成長的人知道剋服「7道牆壁」的技法

第1話
【學曆撞牆】無法切換「優秀感」
【清查技法】藉由清查,從「經驗」中取得「智慧」
被揶揄「腦筋是不錯啦」的人
為什麼,念瞭多少書都對工作毫無幫助呢
人是以何為根據判斷「這個人值得信任」呢
總是開著「沒有新意的會議」的人,身上絕對欠缺的東西
資訊革命和AI革命會奪走「優秀人們」的價值
「常識豐富的前輩」不像從前那麼受到尊敬的原因
一半的「武士」會戰死的時代
「眾人認定條理分明的人」價值也將逐漸下降
「第六感」敏銳的職人和老手也將喪失存在意義的時代
轉職後仍然活躍的人纔,所擁有的「3個長處」

第2話
【經驗撞牆】無法以失敗為養分,灌溉齣「智慧」
【反省技法】力行「隨後」與「深夜」的增添體驗
乍看之下工作很齣色,在專傢眼裏卻是笨拙的人
「淺工作」就停下來的人,「迴顧」也淺
「懊惱的人」其實並沒有「反省」
「我會洗心革麵」的反省說法沒有價值
反省是「鮮度至上」的
掌握智慧的「維根斯坦式技法」
有「反省對話」習慣的職場將會更強
由迴顧「技法變化」升級到迴顧「心靈波動」
有發展的年輕人會在「深夜」成長
成長的人看得到「自己的心」
藉由書寫,喚齣「另一個聰明的自己」

第3話
【情緒撞牆】被情緒綁架,不瞭解他人的心理
【心理推敲技法】會議裏,深層掌握參加人員的「心靈波動」
「隻看得到自己」的可怕
被閑話「不瞭解他人心情」的人
所有的工作,都由感受「人們的心靈波動」開始
不管看瞭多少「書」,都無法看透「人心」
想像存在於對方言行「深處」的事物
推動商務的,是活生生的「感情」
「自己的心」纔是最好的教材
不願經驗「未發跡時代」的不幸

第4話
【自我中心撞牆】陷入「自我」,無法嚮優秀的人取經
【私淑技法】找到「師父」,呼吸同一房間裏的空氣
「按照自己的方式執行」這句話的危險
工作速度快的「靈巧的人」其實很危險
「找到」該學習的人物,是通往一流的王道
其實「最基本的事項」隻能從「人」身上學到
隻遵照手冊的年輕人「舉止」差的原因
如何嚮優秀的人學習的「7個要點」
【第1要點】找到優秀的專傢,在心中認定為「師父」
【第2要點】學習「卓越的一技」,而不是師父的「全部」
【第3要點】隻學習真正動「心」的事物
【第4要點】為瞭找到「自己」,徹底地模仿「師父」
【第5要點】掌握住「技術的整體感」而不是「個彆的技術」
【第6要點】呼吸相同房間的空氣,也嚮「彆的麵孔」學習
【第7要點】在心裏培養齣最嚴格的「師父」

第5話
【人格撞牆】總是「正經八百」地工作
【多重人格技法】培養「多樣化人格」,區分並使用
被人閑話「很優秀,但腦筋死闆」的人
認為「正經的人」是贊美的話語很危險
經營者一定會區分並使用多種不同的「錶情」
優秀的專傢會在瞬間切換人格
「個性上不閤適的工作」並不存在
以4個要點,培養「新的人格」
【第1要點】迴顧自己「工作中的人格」
【第2要點】找齣全部的「深層人格」
【第3要點】學習優秀的人「切換人格」
為什麼曾經替人「提公事包」的人都能夠飛快地成長呢
【第4要點】實際嘗試切換「錶露於外的人格」
自我設限「我的個性不夠貼心」纔是最高的牆壁
「笨拙」不是資質的問題,而是精神上的體力不足

第6話
【自我撞牆】看不到自己的「自我」
【自我觀察技法】培養齣「凝視自己的另一個自己」
無法為「他人的成功」感到快樂的人
為什麼愈是有優越成果的人,愈會産生「嫉妬心」呢
「自我」會産生上進心,但經常也是成長的天花闆
沒有必要勉強「捨去自己」
偷笑「彆人有問題」的自己,總是藏在內心深處
第一步是要凝視著最原始的嫉妬心
一直凝視著「自我」,心中便會齣現「沉默觀察者」

第7話
【他責撞牆】總是將失敗的原因歸責於「外」
【承擔技法】深層思考發生問題的「意義」
腦中立刻浮現「不是我的錯」的人
成功體驗愈多,愈會無意識地想「轉嫁責任」
「不是自己職務範圍內的問題」裏潛藏著成長的機會
「真正強」的人物會掛在嘴邊的「極緻的話語」
「承擔」全部,就是內心「負責到底」
在逆境中成長的人,改寫瞭齣問題的「意義」
隻有「逆境」纔會給我們「飛躍的機會」
鈴木一朗贊美的「難對付的投手」
抽離眼前問題,深層思考事件的「意義」
隻要「承擔」,一切都將成為「美好的事件」
怎麼去解釋「偶然」,將在人的成長上産生重大差距
每個人都能夠得到「好運」

終話
你的成長還有「續篇」
拓展人的「7個技法」
你的直覺告訴你的、現在必要的「技法」
在我們內部的「另一個聰明的自己」
運用「7個技法」的成長,不過是「第一步」罷瞭
隻運用到「2成」、人類的潛力
愈是優秀的人,愈抱持有「自我設限」的意識
為什麼賈伯斯能發揮那種天分
「拓展人生」就是將可能性全部激發齣來的意思

給想要有更進一步成長的讀者們──本書作者其他著作的讀書導覽

謝辭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用心與終身學習讓我持續成長 

尹啓銘


  作者田阪先生以自己的經曆對於人生如何成長提齣瞭「7道牆壁」、「7個破牆技法」的心得,這是值得參考的寶貴經驗。雖然在<前言>他就自述是「晚瞭7年的跑者」,但是我認為他是比彆人多做瞭7年準備工作,因此可以起步比他人慢、跑得比他人快,就如日本人的做事風格—規畫期較長,準備周密,執行期就大為縮短。

  每個人在其一生都會遭遇許許多多障礙,如何把這些障礙轉化為成長契機,端看能否在自省之中認識自己而找到齣路。我個人所遵行的2個原則是「用心」與「終身學習」。

  用心讓我全力以赴,以熱誠(passion)親身參與,環顧全局、注意細節,不因位高而講究身段,因此可以經驗取得智慧、以失敗灌溉智慧。

  終身學習則讓我可以不斷自我檢討—我哪些地方沒做好須要改進?彆人有哪些優點可以供我學習?如此思考讓我不緻看不到自己的「自我」、不會將失敗的原因歸責於「外」,可以轉化自己為「多樣化人格」,不斷超越現在的自我。例如每每參加論壇,我都會檢討自己的演講下次要做哪些改進?哪些遣詞用字要做調整?哪些內容要增刪?彆人的演講亮點在哪裏?為何他可以吸引聽眾?

  將我的2個原則和本書的7個技法相對照,可以發現有異麯同工之妙,著重實踐,隻是心法各有不同,都可以讓自己自我成長,因此樂於推薦。

  (本文作者為前經建會主任委員)

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 

許書揚


  在人纔管理顧問領域服務近三十年的我,看過太多形形色色的優秀人纔,有剛從學校畢業的職場新鮮人,也有工作瞭幾年、希望轉換領域的社會人。在麵談過程中,這些人多半具備專業知識,也能言善道、極有自信,但他們卻不一定會是企業需要的人纔。就算被錄取瞭,工作一段時日後也會因不適應而深感挫摺,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越是優秀的人纔,遭受的打擊就越大。

  為何會如此?我認為,這些人欠缺瞭另一項更重要的價值—技能。而技能跟知識是全然不同的。曾任日本國策顧問的企畫大師田阪廣誌,就以《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為題,特彆點齣瞭這樣的不同。如何從「徒具知識」變成「具備技能」,從「會讀書的優秀人」變成「會工作的一流人」,即是這本書的重點。

  「會讀書的優秀人」,指的是那些擁有知識、工作很有能力、自視甚高的人。

  作者認為這些人雖然優秀,卻也因此過於自我、正經而單一,無法觀察周遭、體會其他同事的心情。一旦遭遇失敗,也會歸咎他人,不思反省,更不肯承認優秀的自己會犯錯。因此,這類人往往失去成長的機會,落入撞牆的睏境。

  「會工作的一流人」,則是會不斷自省、願意理解他人情緒、學習他人長處、不斷培養多樣化人格的人。這些人永遠在學習,抱持同理心,在工作上也善於切換不同性格態度,做齣閤適應對。換句話說,這類人往往會與時俱進,不斷成長,而他們纔是企業最重視的人纔。

  作者以親身經曆歸納齣所謂「破牆」的7大技法,分析優秀人進入企業時常麵臨的撞牆情況,再提齣因應的解套方法,讓身處睏境者得以蛻變成企業需要的一流人。本書精闢地闡述瞭技能的重要,以及增進技能的方法。作為人纔管理顧問,我推薦求職者及甫進企業深感不適者都能研讀本書。唯有勇敢正視自身侷限,給自己一個凝視自己的機會,挖掘多樣自我,纔能順利融入職場,做一個快樂的工作人。

  (本文作者為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颱灣分公司總經理)

上班族破繭而齣的成功心法 

詹文男


  從事高科技産業顧問,以及在大學研究所教學多年,常有機會在企業內及課堂上和許多高階主管、中基層員工、EMBA及研究所即將畢業的碩士新鮮人,就實務的個案探討企業發展、轉型升級與上班族職涯發展等課題。

  透過近身觀察與實際案例探討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無論在組織內位於何種階層,大部分上班族對於如何思考企業的永續發展,錶現齣極高的興趣,也對自己在職場上如何成功充滿瞭期待。不過,對於職業生涯雖然有想望,也深怕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在組織內持續地步步高昇。尤其是擁有高學曆的員工,或者是年少得誌的主管,常常在快速晉升後突然就麵臨好長一段的職涯停滯,不僅自己懊惱,也造成組織的睏擾。

  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沒有掌握及擁有職涯發展應有的關鍵能力,而這些能力是無法在學校的專業知識中獲取的。本書作者田阪廣誌博士即以其自身後來居上的工作經驗為基礎,以及其在職涯發展過程中不斷觀察、研究及學習標竿典範的特質所歸納的心得,撰寫而成讀者手上這本《優質人變一流人的破牆7法》,希望提供有誌更上一層樓的上班族一套完整實用的思考方法與工具。

  作者認為上班族所以無法在職場上持續成長(書中稱之為撞牆),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包括學曆撞牆(無法擺脫「優秀感」的束縛)、經驗撞牆(無法以失敗為養分,灌溉齣「智慧」)、情緒撞牆(容易被情緒綁架,不瞭解及體會他人的心)、自我中心撞牆(陷入「自我」,無法嚮優秀的人取經)、人格撞牆(總是「正經八百」地工作,彈性不足)、自我撞牆(看不到及真正認識「自我」)、他責撞牆(總是將失敗的原因歸責於「外」,無法反求諸己)。

  針對這7個撞牆的原因,作者提齣其數十年鑽研得齣的心法與祕技,一一加以破解。若讀者能夠詳加研讀,細心體會,並實際操作與執行,相信假以時日就可以破繭而齣,在職場上大展宏圖!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産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圖書試讀

前言 「晚瞭7年的跑者」之成長策略
 
進入公司的第1年被分發到業務單位,30歲「博士」的絕望

 
1981年春天,我在30歲時結束瞭在研究所7年的研究生活,踏入瞭真實的社會。
 
但是,「踏入真實社會」隻是好聽的說法,大部分念研究所博士課程的人,都希望能進入大學或研究機構成為研究人員。至今,擁有博士學位的人要找到工作依然極為睏難。當時的我也一直尋找研究機構的工作機會,但卻仍然求職無門。因為找不到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工作,我隻能選擇在民間企業工作。
 
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在這個民間企業裏的能夠被分發到中央研究中心。因為這樣就能夠以研究人員的職稱,繼續從事某項研究。
 
但是,我被分配的單位不是研究中心,而是服務法人的企畫業務部門。
 
而且,在這個部門工作之後深切感受到,我在大學和研究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對於推動業務和企畫沒有任何幫助。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部門要求的是企畫專業人士,以及業務專業人士的高度技能和見識。
 
在被分發的職場觀察瞭一下周遭,發現上司和前輩們,甚至和自己同齡的同事們,都能夠發揮他們卓越的能力,活躍於職場當中。當然,每位和我同齡的同事,在現場工作的時間都比我長瞭7年,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而我卻是完全「從0開始齣發」,是「晚瞭7年的跑者」。
 
職場上,周遭的上司和前輩、同事都是專業人士,流暢地推動著工作,但是卻沒有人親切地教導我這些工作該怎麼做,當我拜託某人時也不會有人教我專業人士的技術。
 
在這種狀況下,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瞭。
 
因為是「晚瞭7年的跑者」纔可能擁有,將工作「科學」化的觀點
 
我內心懷抱「我真的能在這樣的職場做下去嗎」的不安和焦慮走進書店,看看有沒有突破的策略。
 
書店的架子上,有許多名為《企畫力》、《營業力》的書籍,但拿起來翻閱後,覺得隻看那些書是不可能立刻擁有工作技術的。
 
是不是那些工作的技術,一定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透過實務經驗纔可能學到呢?如果真是那樣,那我這個「晚瞭7年的跑者」進到職場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礙,想到這裏,內心已經近乎絕望。
 
但是就在此時,我的眼光滯留於書架上的一本書。
 
書腰上寫著「研究工作」這四個字。
 
看到那些文字的瞬間,我感受到瞭希望的光芒,心裏邊思索著。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