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郑和相提并论的航海家,库克船长造就了100年的巨大变革。
◎本书收录200张珍贵图片史料,以丰富的图文纪念库克船长首航250週年。
从1768年奋进号自英国普利茅斯启航,到1779年库克船长死于夏威夷之后,决心号与发现号于1780年返回英国为止,库克船长耗费十年以上进行三次探险。他的探险故事是历史上的传奇,甚至延续到太空时代:美国太空总署以库克环球航行的船舰「奋进号」与「发现号」来命名太空梭。而他也是启发科幻经典《星舰迷航记》(Star Trek)主角詹姆斯.寇克(James T. Kirk)的原型,该系列振奋人心的格言「勇敢航向前人未至之境」(To bold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即来自库克在日记中自述:「……来到在此之前无人抵达的遥远之地。」
虽然在库克航行之前,欧洲人探索太平洋已近250年历史,尽管有早期的航行纪录,当奋进号启航时,欧洲人对太平洋多数地区仍一无所知。库克是位技术娴熟的制图师,他在航行时完成的地图与海图往往是他行经海岸线时首次进行的精确测绘,其团队在太平洋长期停留,并对玻里尼西亚地理、人文与自然环境详细调查,是之前欧洲探险队前所未有的。库克的航海事业与他自己成了往后一百年巨大变革的象征,他可说是第一位测绘太平洋也是第一位描绘「南岛语族」的航海家,竭尽所能航向最远。他的船只造访了许多欧洲人感到新奇或未曾听闻的地方,如大溪地、纽西兰、澳洲东岸、南极大陆、复活节岛、东加、万那杜、南乔治亚、夏威夷、太平洋西北地区、阿拉斯加与白令海等地。
最初库克船长的奋进号出航的目的是到大溪地记录金星凌日,以计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他所进行的三次航行虽带有科学目的,但英国海军部支持航行的背后主要动机却是寻找土地──当时人们相信在南方海洋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块南方大陆,还有寻找新的商业与贸易机会。从维多利亚时代,库克被尊奉为因公殉职的帝国英雄和澳洲的国父,到二次大战后的数十年去殖民化期间,库克被批判为西方帝国主义者殖民的先锋,库克的航行至今仍引起人们高度的兴趣,也引发激烈的争议。对许多人来说,他的航行不仅重要,也改变了世界,与世人切身相关。
2018年,大英图书馆为了纪念库克船长首航250週年,特别策画了「詹姆斯.库克:航行」特展,展出大英图书馆所收藏的许多库克三次航行的原始地图、艺术品与日志,包括库克第二次与第三次航行的日志、他亲手绘制的许多地图,以及随行艺术家原创的艺术品。本书搭配展览,利用这些收藏品来探索这三次航行的故事──不仅来自欧洲,也来自太平洋地区,从中我们可看出来自欧洲与太平洋地区两种视角的航行故事。书中图片皆为展出实物,是了解库克航行的珍贵史料。即使没有亲临展览的读者,也能借由本书来趟纸上「发现之旅」,在决心号与发现号返回英国的250年后,重新回顾这段历史。
专业推荐: 方凯弘∣台北海洋科技大学航海系助理教授
林志明∣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
林廷辉∣台湾国际法学会副祕书长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黄相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史及科学哲学博士
蒋竹山∣中央大学历史所副教授
(依姓氏笔画)
黄相辅、方凯弘专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