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

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萧福松
图书标签:
  • 散文集
  • 萧福松
  • 地方文学
  • 回忆录
  • 童年
  • 乡土
  • 生活
  • 文学
  • 福建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往在此刻如金石般闪闪动人,因为人生的趣味总在回忆时才能品尝。 回忆昔日的台东生活,以平凡心写平凡事, 借幽默的文字连结,让土地与人有了历史的共感与记忆。 三十二段平凡之心写下的平凡之事──句句精彩、篇篇动人。既表现感恩之情,也蕴含伦理道德,最难得可贵的是为昔日台东留下点滴记录。 ──── 岁月让人长出了智慧,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触话当年, 昔日各种生活的样貌,在此时看来都是如此趣味横生。 ──── 作者萧福松成长、工作皆在台东,他将过往丰富多采的后山生活记下,在他诙谐幽默且生动的笔触下,那些家庭互动、求学过程、当兵趣事以及公职生涯等甘苦的故事,都因跨越了时间,现在回头看更显得可爱珍贵。 回忆五、六○年代的成长故事,像一出出纯朴的乡土剧;经历了在绿岛及「山中山」南溪国小代课的艰苦、公职生涯的甘苦,他亦没有一丝抱怨、愤懑,反而更保有赤子之心,且幽默地回首人生。平凡之心写下的平凡之事,最难得可贵的是为昔日台东留下点滴记录。 本书特色 ★岁月长出了智慧,让我们学着笑看人生──沥出人生中的泥沙、碎石,留下最珍贵的部分。 名人推荐 ★李吉崇(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馆长).徐庆东(诗人).沈祯(画家)──专文推荐 「即便拥有很丰富的社会阅历,也经历大风大浪,但仍不改其赤子之心,故能写出很多精彩、隽咏、有趣的故事来。」──李吉崇(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馆长) 「一个作家,把稿纸当成田亩,自己则是那挥汗耕耘的农夫,希望种植出人们心灵的不朽地粮。」──徐庆东(诗人) 「时而高潮迭起,时而温馨感人,篇篇隽永精彩,生动诙谐;幽默风趣中逸趣横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令人回味再三。」──沈祯(画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萧福松


  |学历|
  世新大学新闻系毕业
  国立东华大学大陆研究所硕士

  |经历|
  曾任记者、台东县政府县长机要秘书、台东市公所主任秘书、台东县政府
  教育局副局长,现为国立台东大学教师

  |着作|
  《拾掇集》
  《微言集》
  《非常社会》
  《台东县地方文化馆导览专辑》
  《被遗忘的南溪部落》
  《观点连线》
  《新官场厚黑学》
  《20几岁定好位,30几岁有地位》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福松兄是我认识的朋友当中,经历最多职务,也是称唿最多的一个。他担任过县长机要祕书,有人叫他「萧祕书」;他担任过台东市公所主任祕书,有人叫他「萧主祕」;他担任过教育局副局长,有人叫他「萧副座」;他在大学教书,有人叫他「萧教授」或「萧老师」。不管是哪种称唿,不变的永远是他。

  过去我在县府任职时,印象中的福松兄就是一位温文尔雅、随和谦沖的人,时至于今,依旧未改其恬淡从容本色。福松兄历练很多职务,行政能力很强,兼之肚子有墨水,使到他能讲能写也能教,不管在公务界、教育界或大学讲堂,他都游刃有余,是位才华横溢的通才。

  福松兄有敏锐的观察力,文笔也很好,每每看到他发表在报纸上的评论,论述客观中肯,常有独到见解,令人敬佩。《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是他出版的第十本着作,在此之前,他已出版多本个人言论集,包括描述职场尔虞我诈的《新官场厚黑学》,以及提供给社会新鲜人参考的《别太单纯,也别太单纯》,都极具可读性。

  即便拥有很丰富的社会阅历,也经历大风大浪,但福松兄仍不改其赤子之心,故能写出很多精彩、隽咏、有趣的故事来。

  他写〈可爱老妈〉、〈吾儿孽子〉、〈爱哭囡仔〉,轻松幽默中,显露出无比的温馨亲情。他写在绿岛及山上代课的艰苦、写求学生活的不易、写当兵的趣事、写採访的遭遇、写当公务员的甘苦,文中完全看不到抱怨、愤懑、不满,反而像在叙述一件很有趣的往事,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亦见得福松兄豁达开朗、优游自在的潇洒个性。

  《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是汇整福松兄发表在国内报章杂志及香港「读者文摘」的作品,他虽自谦是以平凡之心写平凡之事,却是笔调平实、真诚感人,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精神。写的虽是他个人生活趣事,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回忆,尤其难得的,为昔日台东留下点滴记录,此正与文化部「连结与再现土地与人民的历史记忆」的施政理念不谋而合,故特别给予协助出版。

  值福松兄新书出版之际,特为之序,并期望大家因阅读而生活充实,也因本书而更热爱生命、热爱家庭,让社会充满阳光、正面能量,明天比今天更好。
 
国立台东生活美学馆馆长 李吉崇

推荐序二

写作是劳动,也是签名

  
  福松兄又完成一本新作,我一个晚上就看完了,非贪快也,而是欲罢不能,太精彩!太精彩了!

  说到福松兄的写作,我老是想起台湾文坛前辈叶石涛常说的「写作就是劳动」,每次想到叶老的话语,还是会感动不已。一个作家,把稿纸当成田亩,自己则是那挥汗耕耘的农夫,希望种植出人们心灵的不朽地粮,其心志是何其朴拙踏实而又振风浩荡啊!另一则是我喜欢的作家,也是《情人》与《广岛之恋》的作者莒哈丝,她说得更坦率:「写作就是我!」在写作与我之间铿锵的画下等号,别无他想。

  我喜欢写作的这种单纯和执着,在福松兄身上我就看到写作是劳动,也是签名的影子。从我们相识,他就笔耕不辍,写作简直成了他的唿吸日常,至今可说是着作有一手臂之长的丰硕量了。相较之下,我则是个怠惰废耕的不及格农夫,数十寒暑只收割五本单薄诗集而已。我自谓,要急起直追了,小子!

  《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中的篇章,完全符应我平常带孩子们写作的风格理念,写作的题材与灵感就来自于日常生活,如何在那些沙粒中去披沥出含金的成分,然后串联成属于自己美学的项鍊坠饰。第一篇〈我的老妈〉就掳获了我的心,运用白描的方式与日常对话,就把一位可爱老妈的形象雕塑出来了,这在写作是何其不容易的功力啊!

  母亲今年九十一岁,姊姊们常开玩笑,当年母亲生我时已是高龄产妇,所以身为老么的我,即使已届不惑之年,但在母亲眼里,永远是她最小的小儿子。

  每回陪母亲去探望她的老友,她的姊妹淘总爱开母亲玩笑:「大姊头,这是您第几个孙子?」母亲知道他们在捉弄她,也不当一回事,挥挥手漫应道:「阮仔啦,最小的啦!」

  母亲虽然高龄九十一岁,但玩兴不减,三不五时就打电话到我办公室,问我几时有空,好载她去兜风。我虽然是她么儿,但好歹也五十好几了,可母亲全不理会这些,电话打到办公室来,开口就问:「黑面仔有在吗?」

  「黑面仔」是我小时候的乳名,外人根本不知,经母亲这么一洩底,同事除好奇我脸长得不黑,怎会有「黑面仔」这个小名外,以后竟也跟着老妈叫我「黑面仔」,存心糗我。

  大姊在菸酒公司上班,逢年过节,公司都会送自家生产的啤酒给员工当福利品,大姊和大姊夫都不喝酒,全交给了母亲。母亲左思右想,送人嘛!不知谁喝酒;放冰箱嘛!又佔位子;不喝放久了,又怕过期糟蹋了,最后,干脆自己喝了。这一喝,非但喝上瘾,还让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台啤婆婆」。
  
  仅摘录几段,就让一位老妈的形象活灵活现地从文字中跳脱到我们眼前,幽默机灵又多才多艺,更不用说她与幼子间的情深意浓了。写人物最怕平面化,化成一堆文字,竟捞不出一个人独特面貌风格来。像在E.M.Foster《小说面面观》一书里说的,要写得立体化,让那些人物就像生活在我们周遭一样。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最成功的文本范例,书中的四百四十八个人物,每个人都各如其性、各如其分的与我们读者直面相见和互动着。

  我为什么会作此种联想呢,福松兄手下文字呈现的老妈形象,从我看第一回后,就映现脑海永世难忘。说不定那天朝我走来,在芸芸众生间不须介绍,我就会直接喊出:「萧妈妈,您好!」福松兄的文字功力和魅力,不得不令人惊叹啊!

  写序,有如最高段的行销员,以一篇美文招揽,希望读者能迈步走进书中自己来品味其他篇什。光听别人说好还不算数,必须得等到自己沉浸其中、遍尝五味,方能说这真是书中美食也。但无疑的,这本《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会是我往后引导孩子们写作时的范本教材。

诗人 徐庆东

推荐序三
  
  老同学又出新书了,这位杰出优秀的老同学萧福松,初高中时代的挚友;匆匆过了半世纪岁月,彷若仅倏忽之间;现在的福松兄,果然已是位不折不扣、笔耕不辍的大作家了。

  他这第十本着作《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出版之际,嘱余为文,委实不敢当,可又却之不恭。重责大任下,认真拜读,禁不住历历往事,一一涌现;尤其是「感念生命中的贵人」一文中,有我们太多的共同记忆。当时的老师,如东师附小最严厉的方树声老师,东中高二时,温文儒雅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的田增斌老师,福松兄笔下,展现得如此温馨感人;还有几位老县长的睿智与真诚待人的一面,读来令人动容。

  犹记得,福松兄自小就是同学心中有效率、坦率真诚而内敛的好同学。大学毕业后,立马回馈家乡,成了优质、朴实兼具的公务员。学生时代,他凡事认真的个性,无论待人、处事、言谈、读书,都是师长心目中的好学生;由于我们在某些方面的性情相投,如绝不口出三字经,加之内向、寡言等性格,使我们成为了好友。

  可坦白说,我是个爱好艺术、喜欢画画,个性闲散的人,远不如福松兄的积极。总以为与福松兄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亲炙点勤奋气息,感受些许高效率磁场,看能否让自己厉害些?不容易呀!福松兄迄今,仍不改其志的始终如一,依然是我的标竿。福松兄过去笔耕,是他公余之暇的遣兴,现在退休了,依旧持续地以他「文以载道」的精神,积极传播大爱,启迪众生,激励年轻人。

  福松兄书中的文章,都是他曾经发表于国内报章杂志及香港《读者文摘》上精彩作品的集结,内容取自他平日丰富多采的生活点滴,有亲子互动、有求学过程、有当兵趣事以及在工作上的甘苦等等,读来活泼生动,有如亲历其境,时而高潮迭起,时而温馨感人,篇篇隽永精彩,生动诙谐;幽默风趣中逸趣横生,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令人回味再三。

  由此看到福松兄的日常,充满了睿智与灵动,这都归功于他不断的自我成长与充实;福松兄退休后,一直在大学兼课作育英才,既教书也担任报社论坛主笔,议论时政,持续惕励成长的精神,令人钦佩!

  福松兄又嘱余为此书配几张图,因数十年的交情,彼此相知甚深,大家已过耳顺之年,各有不同的人生际遇,福松兄不改其志努力笔耕,我则一直浸淫于绘画,找我画几张图似应理所当然,只担心误了他的美文。

  福松兄的妙笔,将许多小故事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生动的呈现,平实中见精彩,希望配图也能沾点光彩。有这么一位认真的好同学,真让人引以为傲,值此新书付梓之际,除致上最真挚的祝贺!忝为老同学聊赘数言以为兹序。
 
画家 沈祯

自序

  走过人生大半,自认很认真过日子,很怕哪天去见上帝,上帝说:「给你当人的机会,怎没好好把握?」

  比起其他生物,能够当人的确是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可以经历很多事情,虽然免不了会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过程,但「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体验之余自也能长智慧,关键则在于是否能转换思考、跳脱愁苦心境。

  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我到绿岛公馆国小代课,一个人孤伶伶地待在离村落有一段距离,既无电也无水的破漏宿舍里。晚上看书需点油灯,雨天则要拿锅盆接雨水,一到夜晚,海风啸啸,说不怕是骗人,我怕鬼,也怕脱逃的管训犯来借宿。

  第一个礼拜,我几乎天天在惊恐、懊悔中度过,激动时甚至捶墙壁发洩情绪,但除了手痛,好像也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告诉自己「算了吧!既来之则安之!」

  心念一转,彷彿触碰到生命的开关,天地瞬间变得豁然开朗,我开始以尝试冒险的心情,迎接所面对的一切。有了这番心理基础训练,往后无论遭遇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从容淡然处之,成长中的磨练,对我来说,就如同是心志毅力的淬炼。

  我经历过很多工作,体会自然更多,也慢慢养成欣赏的心态,抱着「看戏」的心情,玩味所看到、遇到的。人生本来就像一出戏,有时自己演,有时看别人演,有时当主角,有时跑龙套,有时台上演,有时台下看,虽不至于轻佻、游戏人间,但笑看人生应也是一种享受吧!我常开玩笑说「天塌下来,个子高的顶」,我个子不高,所以从来不操那个心。

  我不算成功人士,但我活得逍遥自在,我读书教书、写作兼评论时事、把游泳当运动也当心灵复健,无聊时弹琴自娱,制造点音响。我不浪费时间,不让生活单调,总会把无趣变有趣,自娱也娱人,《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其实就是我一连串糗事、趣事、漏气事的快乐回忆。

  母亲是地球上和我相处最久的人,直到民国一○六年七月一日,才以高龄一○三岁辞世。母亲个性很强,生命力更强,即使年过九十,还是活力十足。我常和她「斗嘴鼓」,更常在她面前耍宝、逗弄她,因此挨了不少报纸卷及扇子的突然回击,不是我皮痒讨打,而是想测试她老人家的反应力,幸好她一直老神在在,没得老人痴呆症。

  母亲的生活趣事很多,我为她写〈可爱老妈〉,投稿台湾综合研究院《源》杂志。主编特地回函表示,〈可爱老妈〉一文风趣幽默,文中温馨亲情展露无遗。〈可爱老妈〉一文,也是我对母亲最好的回忆和怀念。

  〈网路+爱心,寻回三十五年的单车友情〉一文,则是无心插柳之作。原先只是想寻找老友,没想到却引出一段网路故事来。由于和香港有关,便投稿到香港《读者文摘》,很快获得回应,并要我提供相关资料,确认是真人真事,而非杜撰故事。由此,亦可见《读者文摘》审稿之严谨,我也获得此生最丰厚的稿酬,新台币一万二千元的稿费,结果分三次和好友餐叙庆贺,分享光了。

  我写文章不是为赚稿费,而是希望传达一些观念,并和读者分享我的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我写成长故事、求学过程、当兵趣事及工作甘苦等,其实都是很多人的共同经验,只不过借我之手,帮大家唤醒记忆。

  我很感念上苍在我人生启蒙之初,给了我很多磨练、淬炼的机会,让我从中学到很多、成长很多。也感谢出现在我身边的人,不论是家人、好朋友、好同学,以及影响我至深的贵人们,都是上天的巧安排,让我的生命得以充实丰富。

  我很喜欢一句话—「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经历过宦海浮沉,体会尤其深,也让自己能看轻看淡一切。只有走过风雨,才能领略恬静之美,只有尝遍人生滋味,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我自认脑袋不怎么灵光,索性让自己傻到底,也因脑袋放空、心情放松,更能尽情地享受老天赐给我的种种际遇。

  很感谢国立台东美学馆协助本书的出版,也感谢李吉崇馆长及徐庆东老师的序文美言,增添不少光彩。特别是我的好同学沈祯,他现为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讲座教授,百忙中不但帮我题字写序,还一口气画了好几幅生动有趣的插画,让本书增色不少,在此一併致上最诚挚的谢意。
 

图书试读

─────|01|可爱老妈

座椅前面是一整片大镜子,我抬头一看,正映着母子俩身影,但见老母亲手拄着拐杖,脸向着我,默默地看着我,眼神里尽是对她宝贝小儿子的关爱,那一幕「老母慈爱」画面,很令我感动。

------

母亲今年九十一岁,姊姊们常开玩笑,当年母亲生我时已是高龄产妇,所以身为老么的我,即使已届不惑之年,但在母亲眼里,永远是她最小的小儿子。

每回陪母亲去探望她的老友,她的姊妹淘总爱开母亲玩笑:「大姊头,这是您第几个孙子?」母亲知道她们在捉弄她,也不当一回事,挥挥手漫应道:「阮仔啦,最小的啦!」

小儿允庭和母亲相差整整八十岁,每次接母亲外出时,我故意留在车上,要他下车去接阿嬷。允庭个性开朗又活泼,当然十分乐意搀扶阿嬷。但偶而碰到心情欠佳时,就会嘟着嘴抗议道:「爸爸,为什么老是我牵阿嬷,您就不下车?」

我说:「乖儿子,她是你阿嬷啊!」没想到这小子倒也灵光,马上回应说:「她是您妈妈耶!」

嗯!说得不无道理,只好乖乖下车,父子俩一左一右,一起搀扶老母亲。邻居看到这情景,常打趣说:「看你们父子一左一右搀扶老妈,很像小李子伺候老佛爷。」说的也是。想像祖孙三代走在一起,倒是挺温馨的画面。

母亲虽然高龄九十一岁,但玩兴不减,三不五时就打电话到我办公室,问我几时有空,好载她去兜风。我虽然是她么儿,但好歹也五十好几了,可母亲全不理会这些,电话打到办公室来,开口就问:「黑面仔有在吗?」

「黑面仔」是我小时候的乳名,外人根本不知,经母亲这么一洩底,同事除好奇我脸长得不黑,怎会有「黑面仔」这个小名外,以后竟也跟着老妈叫我「黑面仔」,存心糗我。

听母亲说,我刚出生时,全身呈黑紫色,脑袋瓜左侧还有个像红番茄的小东西。但因刚生下我,人很累,瞄了一眼便睡过去了。等醒过来,红番茄不见了,倒是脸还是黑黑的,「黑面仔」就是产婆叫出来的。产婆看我脸黑黑的,以为是「包青天」来转世,跟母亲说我是奇人异相,我心里想:「八成是缺氧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萧福松老师的散文,总是有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是绝望的,而是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他写故乡的老屋,写故乡的土地,写故乡的人,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切的情感。他并没有刻意去渲染乡愁,但那种浓浓的乡愁,却像潮水一样,一点一点地将我淹没。我看着他写儿时常去的溪边,写村口的老榕树,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年少时在家乡的种种经历。那些曾经以为早已远去的记忆,在他笔下,变得清晰而鲜活。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他写很多事物都在变化,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改变,比如亲情,比如对土地的根。他的文字,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往的怀念。读他的书,不是在读故事,而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与自己的根对话。这是一种洗涤心灵的体验,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接。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萧福松老师那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他不像一些作家那样,追求文字的华丽,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故事慢慢铺陈开来。这种平实却充满力量的文字,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我就置身于其中,与他们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我尤其喜欢他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后山,人与土地、与山、与海,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种共生关系,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段心灵的洗涤,那些在都市生活中积累的浮躁,都被这片土地的宁静所抚平。这是一种久违的平静,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

评分

阅读《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是一种奇妙的旅行,它带我回到了那个台湾尚未被过度开发的年代,回到了那个充满人情味的小镇。萧福松老师的观察力惊人,他能够从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最动人的细节。他写乡间的野花,写农夫的辛劳,写庙会的热闹,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历历在目。我能够想象到,他坐在老屋的门前,看着夕阳西下,心中涌起的万千思绪。 他对于乡土的深情,透过文字一点一滴地渗透出来。我能感受到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尊重。他没有刻意去歌颂,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敬意。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可以如此精彩,如此充满意义。他让我们明白,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之中。

评分

翻开《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我彷彿置身于台湾东海岸那片熟悉的土地,海风带着咸味,稻浪此起彼伏,耳边是此起彼落的蝉鸣。萧福松老师的文字,就像一杯慢火熬煮的乌龙茶,初入口微苦,回甘却绵长而持久。他不是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者,而是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描绘着生活中的点滴,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或者早已遗忘的,在他笔下却熠熠生辉。 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童年玩伴的段落,那些在田埂上追逐嬉闹的身影,那些躲猫猫、弹玻璃珠的场景,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童年与之对照,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片段,也跟着被唤醒。有时候,他笔下的人物,比如村里的老阿伯、热情的邻居阿婶,都那么鲜活,仿佛就坐在我的对面,讲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我能感受到那种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情感,那种人情味,在都市化的洪流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后山小子的趣味事:萧福松散文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聊天。他分享的那些“趣味事”,听起来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贴近生活。他用幽默的笔调,讲述着那些或平凡或有趣的经历,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他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只是将他所见、所闻、所感,以最真诚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最欣赏他对于人性的洞察。他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写小镇上的日常琐事,总能触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他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义。读他的书,你会觉得,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而美好。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一种对人性的赞美。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