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一個父親對女兒訴說的資本主義憂鬱簡史

爸爸寄來的經濟學情書:一個父親對女兒訴說的資本主義憂鬱簡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Yanis Varoufakis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父女關係
  • 資本主義
  • 曆史
  • 人文社科
  • 通俗經濟學
  • 親情
  • 成長
  • 書信體
  • 知識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給爸爸一點時間,我要帶妳參加一場思考世界的實驗」

  世界上不公平為何這麼多?
  「市場社會」到底齣瞭什麼事?
  以及人類遇上資本主義後的一切問題與挑戰。


  本書作者雅尼斯.瓦魯法剋斯曾在各類場閤齣現在各國元首、諸多專傢會議以及世界無數的學生麵前。現在,這位著名的行動主義者及前任希臘財政部長,要麵對一位重要且難應付的聽眾。在這本書裏,他準備迴答他女兒齊尼亞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最近,妳曾問我一個問題:「爸爸,世上的不公平為什麼如此之多?人類有這麼愚笨嗎?」

  利用簡單的語言與生動的例子,瓦魯法剋斯解釋經濟裏每一項你我必須知道的重點:包括它的運作方式、從何開始、何以對某些人有利也讓某些人一貧如洗。作者在譴責銀行與政客之餘,他亦解釋瞭國傢裏不平等現象的曆史緣由,質疑「萬物皆有價格」的觀念四處充斥,並證明經濟的不穩定是一種慢性風險。

  瓦魯法剋斯自始自終保持專業但不神秘的寫作心態,引用齊尼亞兒時聽過的故事,以及各式各樣為人熟知的小說與電影,包括瞭《科學怪人》與《駭客任務》等,讓他這門經濟課引人入勝又易懂。他以傢長的視角寫作,目的是教育下一代這個時代中的基本問題—並且在具備該有的知識下,能對抗現行製度的失敗與睏惑,並指往一條更符閤多數人福祉的經濟與民主體製替代道路。

名傢推薦

  「非常易懂易讀,深剖人性,極富原創力…(這本書是)完美時間點齣現的強大民主工具。」
  娜歐蜜.剋萊恩(Naomi Klein),思想名著《No Logo》及《震撼主義》等書作者

  「瓦魯法剋斯以流暢的文筆與熱情,抽絲剝繭地敘述瞭資本主義的曆史…想更瞭解銀行『黑色魔法』的人,眼前這本就是最好選擇。」
  蘿拉.加莫森(Laura Garmeson),《金融時報》

  「充滿優雅、魅力以及愛的一本作品;透過古典神話以及現代電影,包括《浮士德》裏的邪靈乃至於《駭客任務》,看穿貨幣、機器設備與市場的秘密。」
  詹姆士.蓋爾伯斯(James K. Galbraith),《不公》(Inequality)、《Welcome to the Poisoned Chalice》等書作者

  「(瓦魯法剋斯保證)以每個人皆懂得語言來解釋經濟,替代充斥著行話、僞科學語言的主流經濟學…(他讓)讀者開始使用新語言,戳破一個接著一個的神話。」
  安娜.敏頓(Anna Minton),《衛報》

  「對市場經濟具啓發性與巧妙的觀點。這本書雖易讀易懂,卻不會過度簡單……尤其是銀行那一章節運用時間旅行隱喻的方式,解釋銀行在支持生意人以及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危險性。書裏其他段落則利用《星際爭霸戰》、《科學怪人》及伊底帕斯王…以全新觀點來檢視熟悉的觀念。」
  杜諾荷(Paschal Donohoe),愛爾蘭共和國財政部長,發錶於《愛爾蘭日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雅尼斯.瓦魯法剋斯 Yanis Varoufakis


  前任希臘財政部長,亦為國際草根性運動DiEM25的共同創辦人,該運動目的是為復興歐洲的民主而努力。他曾著有《房裏的成人》(暫譯)、《全球牛頭怪》(暫譯)、《弱者受苦,他們該怎麼做?》(暫譯)等書籍。在美國、英國與澳洲等地大學教學多年之後,他目前是希臘雅典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第二章    市場社會的誕生
第三章    債務與利益的結閤
第四章    銀行的黑色魔法
第五章    兩個自我應驗的市場
第六章    令人焦慮的科技
第七章    非政治貨幣的危險魔力
第八章    愚蠢的病毒?
結語

 

圖書序言

前言

  這本書的誕生可迴溯於2013年,當時有間希臘齣版社邀請我撰寫一本給年輕人閱讀的經濟學書籍。我之所以允諾,是因為我堅信經濟製度非常的重要,並非隻限於經濟學傢們研究的學問。

  假如我們要建造一座橋梁,最好把這項工作交給工程師等專傢們;倘若我們要進行手術,最好找外科醫師來操刀。但是,在美國總統帶頭公開爭奪科學資源以及孩子們也迴避科學的世界裏,能讓科學普及於各地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讓大眾都能普遍重視科學知識,反倒可以對科學界形成保護,進而為社會締造齣更多所需要的專傢們。不過,本書卻與眾多目的為瞭普及科學而齣版的書並不相同。

  身為一名經濟學教師,我一直認為,若不能用年輕人的話語解釋、說明經濟,我將是一名非常無能的老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一項與我的專業相互矛盾的現象,這讓我更覺得毫無頭緒:當經濟模型變得愈科學,這些模型與現存於經濟製度中的現實之關聯性,就變得愈低。這個現象與物理、工程學以及其他科學領域正好相反,因為在物理、工程等科學領域裏,隻要愈是精密、復雜的科技,愈能反映齣真實世界的運作。

  正因如此,我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讓經濟學變得普及:這本書若能成功大賣,讀者應該可以慢慢掌控並改善自己的經濟,同時亦將會明白,隻要瞭解經濟製度後,就會發現體係裏這群自以為專傢或經濟學傢的人,幾乎都是錯誤的。讓人人都能對經濟暢所欲言,是一個健全且真正民主社會的前提與必備條件。可是經濟的起伏錶現,卻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它的力量,對我們的民主反而是一種嘲諷;它觸及到我們的靈魂深處,改變我們的希望與期待。假如我們把決定的權利都讓給這些專傢,就等於是把所有重要的決策權交給他們。

  我同意撰寫此書,還有另一個原因。我的女兒齊尼亞幾乎在我的生活裏缺席,她居住在澳洲而我住在希臘,我們一直相隔兩地,即使有時間見麵,相聚的時間也十分短暫。因此這這本書像是在有限的時間裏與她說話聊天,一直讓我意猶未盡。

  撰寫本書是一件開心的事;這是我所寫過唯一一本不需要註釋、參考資料或與學術或政治相關的書籍。與那些「嚴肅正規」的書不同的地方是,我以我的母語撰寫此書。事實上,我隻是坐在愛琴娜(Aegina)島上的傢裏,望著薩羅尼剋灣(Saronic Gulf)以及遠方的伯羅奔尼薩山脈(Peloponnese)隨興書寫—沒有任何計畫、暫定的內容目次或是依循的藍圖草稿。我總共隻花瞭九天時間完成,中途偶爾遊泳、劃船休息一下,或是在傍晚陪著個性寬容且非常支持我的伴侶黛安外齣。

  當這本書在希臘齣版一年之後,我的生活整個改變瞭。希臘與歐洲經濟體的瓦解,讓我坐上瞭財政部長的位置,而這個位置正處於我的選民以及全球寡頭政府嚴重衝突的暴風中心裏。同時,也正因這個新職位,這本書被翻譯成數種語言,我的理念在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其他各地獲得許多迴響。唯一沒有翻譯的主要語言是英語。

  如今,衷心感謝雅各.莫(Jacob Moe)的協助將本書從希臘語翻譯成英文,以及英國企鵝齣版社(Penguin Random House)的工作人員,特彆是威爾.漢濛(Will Hammond),將此書以我慣用的寫作語法,呈現在讀者麵前。

  2015年我異常痛苦的撰寫完另一本書《房間裏的大人》(Adults in the Room)—真實記載該年與歐盟、歐洲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痛苦的談判與過招過程,之後我立即投入本書的重新編輯。把這本書重新以英語齣版是一段非常療癒的過程:讓一個陷入破碎與沉淪經濟漩渦的人,能從試煉與苦難中逃離。 這段過程讓我重新找迴已長久迷失、曾經平心靜氣寫作的自己;沒有媒體持續不斷的攻擊騷擾,得以從事我一直所熱愛的事:為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盡所能的自我挑戰與反駁。

  我們往往在對資本主義的問題不夠瞭解的情況之下,就對此議題進行辯論,這是我們日常中常見的問題。因此2017年六月,當我在進行本書的英文編輯的某一周裏,同樣是在愛琴娜島上,同樣望著相同的海洋與山脈,我決定放棄英國脫歐、希臘脫歐、川普、希臘以及歐洲經濟危機等議題,轉而開始與我女兒討論抽象的資本主義。因為,若未能好好認識這個支配影響我們生活的怪物,根本說不過去。

  看過本書內容的讀者們,或許會對於書中完全沒有提及「資本」或「資本主義」而感到驚訝。我決定捨棄這些字眼,並非這些字有錯,而是因為這些字眼過於沉重,會妨礙我們瞭解事情的本質。因此,我不使用資本主義等詞匯,而採用「市場社會」(market society)等字語;捨棄瞭「資本」後,讀者會看到更多像是「機器」(machinery)以及「生産的生産工具」(produced means of production)等一般用語。若可以避免,又何必要使用艱澀的行話呢?

  至於我的影響與資料來源,我承認:撰寫這本書猶如行雲流水,隻花費瞭短短九天便完成,這本書裏充滿瞭諸多我有意及無意間所藉來、掠取的觀念、段落、理論以及故事;而這些想法及文章,從1980年代早期便開始形塑我的思維,並且幫助我作為教學教材,讓學生及聽眾免於昏昏欲睡。我雖不可能一一列齣完整的書籍名單,但腦海中確實想到瞭幾本重要著作。

  文中提到的幾本文獻與詩集,以及科幻電影,若沒有這些著作,我覺得很難去理解現狀;除此之外,這裏我還要提及四本書:第一本是賈德.戴濛(Jared Diamond)所著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它是本書第一章中,用來解釋社會不公平、最終造成種族刻版印象的故事基礎。理查.提姆斯(Richard Titmuss)的《禮物關係》(The Gift Relationship)中對於血液市場的討論,強化瞭在卡爾.波蘭尼(Karl Polanyi)的名著《钜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書中,首度被提齣的觀念。海爾布魯諾(Robert Heilbroner)的《俗世哲學傢》(The Worldly Philosophers),以及小說傢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的《債與償》(Payback),尤其是後者,或許是對債務描述最棒、最有趣的書籍,我毫無保留的推薦。

  最後,無庸置疑的是,我得再次提到馬剋思、還有古代雅典時期的悲劇作傢們、凱因斯對所謂「閤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的剖析、以及近代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諷刺與見解。他們的故事、理論以及令人念念不忘的思維,縈繞在我的每個想法裏,也展現在本書的字裏行間內。
 

圖書試讀

(摘錄自第一章)
 
第一章 世上不公平何其多
 
所有嬰兒都是赤裸來到這個世上,但少數孩子一齣生,立刻擁有從精品店買來的昂貴衣裳穿,而於此同時的多數孩子,身上隻有破布舊衣蔽體。當孩子們長大一點後,有些小孩再也不喜歡親戚或祖父母買給他們的新衣服,他們開始喜歡其他的禮物,例如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可是同時間裏,卻還有許多兒童,他們卑微的夢想隻是期待擁有一雙完整的鞋子可以穿去上學。
 
我們的世界正是被這種不公平所劃分。從小妳似乎就可以感受到這項差異的存在,即使妳在日常生活裏,未曾真正體會過;而妳不曾真正體會過的原因,是因為妳就讀的學校裏,並不會有生活在貧睏匱乏或是暴力下的孩子們,而這樣的孩子卻占瞭這世上的多數。最近,妳曾問我一個問題:「爸爸,世上的不公平為什麼如此之多?人類有這麼愚笨嗎?」我的答案並不能令妳滿意,就連我自己也不滿意。因此,讓我用另一個問題,再試著迴答妳一次。
 
澳洲土著為何不入侵英格蘭?
 
妳在雪梨居住長大,相信妳的學校老師已經花瞭許多時間與課程,讓妳與同學們瞭解到:百年前的「白種」澳洲人,曾對這國傢的原始居民——澳洲土著,犯下瞭極不公平事蹟;白種歐洲殖民者踐踏原始居民的燦爛文化,已經超過瞭兩世紀;由於數世紀以來的暴力、竊盜與羞辱,原始居民至今仍居住在非常貧窮的環境裏。可是,妳可曾想過,為什麼是英國人入侵澳洲、佔領澳洲土著的土地,把他們幾乎滅族,而不是相反的情況?為什麼不是澳洲土著,佔領英格蘭的多佛港,迅速攻占倫敦,殺害瞭想要反抗的英國人,包括英女王呢?我打賭,妳們學校一定沒有老師膽敢提齣這個問題。
 
然而,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倘若我們不假思索的迴答,很可能輕率地接受瞭「歐洲人比較聰明且有能力」的看法——這肯定是當時殖民者的觀點——或是「澳洲土著個性溫和,因此無法成為野蠻殘忍的殖民者」的觀念。假如這是對的,後者立論成因的歸結,與前者大緻是相同的:它們皆指歐洲白人與澳洲土著在本質上本來就不一樣,毋須特彆解釋其成因與理由;而且,白人對澳洲土著以及其他人所犯下的罪刑,也找不齣其他更好的閤理化說法。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