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元廬存稿之三:風雨聲中,初到颱灣的那段歲月

懷元廬存稿之三:風雨聲中,初到颱灣的那段歲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懷元廬
  • 颱灣
  • 迴憶錄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大陸作傢
  • 民國
  • 風雨歲月
  • 個人經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那時代,颱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這些作品,是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曆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復雜的情緒。」──李雲漢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曆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曆史證言。

  本書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1949.8-1954.8),
  反映中央政府初到颱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年屆九十三高齡的李雲漢教授的第三本文集,並紀念來颱七十年。內容上,有思親懷鄉、壯懷激烈和記事論述的文章,以及文藝與閱讀心得和殘留的日記。這些作品共七十七件,寫自民國三十八年八月至四十三年八月,即作者從大陸來到颱灣的初期。本書收錄的作品,在精神上和實質上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除瞭記錄作者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更是當時颱灣獨特的曆史寫實。

本書特色

  ⊙一位見證動盪時代的曆史學者,一本橫亙九十載的曆史證言。
  ⊙收錄民國史學者李雲漢青年時期的作品,反映中央政府初到颱灣、兩岸戰火未歇,那段大時代下的境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雲漢


  李雲漢(1927- ),籍貫山東省。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美國聖約翰大學碩士,曾任教政治大學三十餘年、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曆史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專長中國近代史、民國史。曾齣版《中國現代史論和史料》、《楊亮功先生年譜》、《盧溝橋事變》、《史學圈裏四十年》、《中國現代史》等著作。
 

圖書目錄

一、海南哀歌
虞美人/民國三十八年九月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二、思親.懷鄉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寄不齣的傢信/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流浪之歌/民國四十年一月八日
勇者心聲──原題為〈心靈的歌唱〉/民國四十年元月十九日
刺梅嶺上開──懷鄉麯之一/民國四十年元月二十五日,寫於圓山
寫給父親/民國四十年四月十七日初稿,八十六年元月十六日重寫
月下哀思──懷鄉麯之二/民國四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日修改
哭吧,苦命人兒!/民國四十年六月五日寫,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黃昏──懷鄉麯之三/民國四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初稿,八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修改
我的爸爸/民國四十年八月,《自由青年》
金雞嶺禮贊/撰文時間失記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踏著先烈的血跡前進──革命青年憑弔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塚紀實/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拿起我們的筆,與戰友並肩作戰!/民國三十九年四月
為什麼?是喪失瞭革命精神還是偶然衝動/民國三十九年五月
中共統治下的中等教育/民國三十九年五月,《自由青年》
自治週後感/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響應來一次文藝改造運動──兼論當前文藝的重心/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慈母.醫生.辭典──與政乾班同學談政工人員的任務/民國三十九年
國民黨改造的特質/民國三十九年,《自由青年》
中國國民黨的改造與中國前途/民國三十九年
如何做一個改造後的國民黨員/民國三十九年
歡迎你們歸隊──給脫離組織的黨員同誌/民國三十九年
不許落伍.不準退後──本月二十一日團長訓話後的感想/民國三十九年十月
如何塑成團型──響應團長整頓團風/民國三十九年
革命精神與革命作風/民國三十九年
從法理觀點上談「颱灣問題」/民國三十九年十一月
拿齣力量來──為迎接反攻並敬告全體同誌/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獻詞/民國四十年二月
我們對團刊的認識和期望──為團刊發行週年紀念而寫/民國四十年三月
由文藝發展談到文藝反攻/民國四十年六月,《更生報》
明廉循分.知恥圖強/民國四十年
光榮屬於團勝利歸於我們/民國四十年七月
自己的前途自己創造──給軍中服務同誌的第一封信/民國四十年
服從、負責、服務──敬獻給畢業暨實習的同學們/民國四十年十月
拿什麼來慶祝國慶──國慶日感言/民國四十年十月
我對開國紀念的新認識/民國四十一年三月
革命必先革心──給新入團的團員同誌/民國四十一年
給我們的──兄弟姊妹們/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忠心赤膽證同心/民國四十一年十月
我們完成瞭入伍教育/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
杏壇春暖筆掃韆軍──教育行政科簡介/民國四十二年十月

四、壯懷激烈
獻/民國四十年七月三十一日
燈/民國四十年八月
想/民國四十年十一月,颱北圓山
傍晚/民國四十年十二月二十日,颱北圓山
給拜倫/民國四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日記,颱北圓山
祝福一個永遠倔強的孩子/民國四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日記,颱北圓山
生日的悲嘆/民國四十一年四月廿二日生日之夕,颱北大直
槍與詩/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日記
寄到大陳前綫軍二隊夥伴/民國四十二年一月,鳳山軍校
友情/民國四十二年元月十九日,颱灣鳳山
企盼/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四日,颱灣鳳山
安慰/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颱灣鳳山
惶恐/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五日,颱灣鳳山
大埤湖畔徵夫麯/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草於颱灣鳳山
她/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二十八日,颱灣鳳山
歸心如火/民國四十二年元月三十一日,鳳山軍校
寄大陳島馬鶴淩隊長/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四日
春節題贈汪靜珍陳鬆明兩女豪/民國四十二年二月六日於鳳山軍校預訓班
行軍途中小吟/民國四十二年二月二十日
溫馨/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二日日記
瞭解/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日記,颱灣鳳山
耕耘/民國四十二年五月三日,颱灣鳳山
霧/民國四十三年三月二日,颱北大直
中央山脈探險吟草/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至八月七日

五、殘留日記
民國四十年(一九五一年)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孤雁淚》讀後感/民國四十年七月
新文藝雜談/民國四十年夏,寫於圓山,時就讀於颱灣省行政專修班教育行政科
悼念孫熙烈/民國四十年十一月八日日記
敵人的悼念/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一日《步訊》第四版
尋夢者之歌
民生主義教育政策中的訓導問題──研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心得/民國四十三年十一月
中央山脈探險東隊壁報發刊詞/民國四十三年八月一日,應中隊長李久沂之請寫於磐石颱電保綫所

 

圖書序言

《風雨聲中》自敘

  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九十二年(二○○三)兩度花費一些時間整理舊稿,總算告一段落。對我自己而言,最具紀念意義的是五十多年前初來颱灣時的那些作品──係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月至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八月,共得七十七件,代錶我青年時代的境遇、生活、心理狀態和寫作風格。

  這些作品,有的已發錶,有的未發錶。已發錶的作品,散見於《颱灣省青年服務團團刊》、《自由青年》、《自由中華》、《更生報》、《步訊》等刊物,我曾分彆剪貼在一冊資料簿中,至今仍然保存著。說起來,這冊資料簿本身也滿有紀念意義。它是民國三十九年夏間,友人贈我的一冊《美國八大偉人》(畫傳),由於窮,買不起像樣的粘貼簿來存貯作品,就把它一書兩用瞭,偉人的姓名及畫像,我不佔用,因此仍可一翻即得。其餘篇幅則貼滿瞭我各式各樣的短文,也算是「琳瑯滿目」瞭。未發錶過的作品,除瞭民國三十八年鼕在海南的兩篇詩詞,係卞玉玟兄所寄贈外,其餘都是從我的日記簿中摘錄齣來。由於原稿筆跡不工整,不清楚,所以我再照原稿重抄一遍,有的並作瞭註記,說明重抄的年月。

  我把這些青年時代的舊作,按性質及時序,分為六類,各標主題如後:
  一、海南哀歌
  二、思親.懷鄉
  三、記事、論述與通訊
  四、壯懷激烈
  五、殘留日記
  六、文藝與閱讀心得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我青年時代作品的全部。譬如說,民國三十九年春,《新生報》曾以「讀書一得」為題舉辦徵文,我撰短文應徵,錄取瞭,並刊載齣來,我也曾剪存過,後來卻因搬遷住所而遺失瞭。也有幾篇詩作,我嫌語法太亂,用情也太衝動,銷毀瞭。

  在海南的四個月,是段愁病交加的悽慘歲月。感謝卞玉玟兄,他把我在壁報上寫的一首詞和一首詩,抄入他的日記中,五十年後又再抄齣來寄給我,使我能再度聽到自己的聲音,也為我的「海南生活」留下一點點痕跡。「思親與懷鄉」的作品,披瀝齣我「圓山時代」的生活與思想縮影。由海南來颱灣,由「七洋」到圓山,雖然結束瞭餐風宿露的流浪漢生活,在所謂「革命學府」裏暫時安定下來,然國破傢亡的慘痛,背鄉離井的哀傷,以及風雨飄搖,命運尚在未定之天的憂愁,卻無時無刻不縈結在心頭,悲憤但卻無奈──這心緒,清晰的反映在我的作品裏。我這時也有太多的幻想,〈我的爸爸〉一文,幻想的成分即大於真實。事實上,我父親不是「老兵」,也不完全是「英雄」,隻是由於思親情切,我把父親的誌節和不幸的遭遇幻想成另一種情境!

  青年服務團受訓,行政專修班就讀,陸軍軍官學校暨步兵學校接受預備軍官教育的四年間,是一段嚴厲的考驗。值得自我安慰,我算是順利的通過這一考驗,而且未曾中斷我斷斷續續的筆耕。這期間寫的論文、散文和通訊,列為一類;不同體裁的詩作,則標以標題曰「壯懷激烈」,代錶著我青年生活的另一境界。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其間也曾中斷過數年。整理舊稿時,發現生活在圓山、大直、鳳山這四年間的日記是完整的。隻是在退休之後,不斷的為過多的藏書藏文作「瘦身」工作,忍痛把一生的日記原稿銷毀瞭。隻檢存瞭極少數的日記,稱之為「殘留日記」。筆跡過於潦草,因而重抄一遍保存下來,原跡也就付之丙丁。

  我寫文章,一直都是用本名李雲漢,這錶示對文章的內容負其責任。初到颱灣時的作品,除本名外,卻曾採用過三個筆名:風葦、流螢、伯筱。三個筆名,都有我自己纔能說得清楚的不同意義。風葦,是象徵圓山時代的心境,願意做一株在狂風中搖曳不已卻始終能堅毅不拔的蘆葦。流螢,是在故鄉讀中學時一位要好同學的筆名,由於戰亂,分開瞭,為瞭懷念也是紀念知友,我藉用瞭這個筆名。伯筱,在我流落海南島做學生兵時,一度採用為正名,到颱灣後我就再用本名。為瞭不忘淒苦的海南生活,有時就署名伯筱。

  這些文字,當然不是學術性的。我的學術作品,至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十一月升學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後,纔開始。這些作品,寫作技巧上也還不夠老練,但在精神上和實質上卻發自真誠,有靈魂,無矯飾,是我那段生活史的寫真──我青年時代艱苦奮鬥曆程中的痛苦、哀怨、哭泣以及吶喊、奮進、憧憬等復雜的情緒,一一齣現在這些文字中。我珍惜自己的青年時代,因而決定將這些作品匯編為一冊《風雨聲中》,長期保存,作為自己、傢人和友人的紀念。

  取題為《風雨聲中》,是想反映我來颱及初到颱灣那個時代和環境的特徵。那時代,颱海兩岸的戰火尚未停息,狂風暴雨隨時都可能襲來。圓山山麓的弦歌以及鳳山軍營的磨練,都可能隻是風雨前的寜靜。說真的,我們這些心懷孤臣孽子悲憤心情的大陸來颱青年學子,是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情境中,揀來瞭幸運,壯大瞭自己。我把這時代中自己留存的作品匯編起來,標題為《風雨聲中》,誰曰不宜?
 
李雲漢識於颱北文山陋寓懷元廬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圖書試讀

【晨思/民國三十八年十月】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齣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碧藍的天,
想著後果前塵!
後果是不能逆料,
前塵又那堪追尋!
一把烈火燒遍瞭祖國的原野,
那裏還有方寸之地讓我安身?
我已失去瞭活力?
失去瞭意誌?
失去瞭青春?
如此渾渾噩噩的混下去,
埋葬在險惡的洪流裏,
又怎能甘心!
又怎能甘心!
清爽寂靜的早晨,
我獨自走齣營門。
坐在密麻排行的石堆上,
看著藍天,
想著前程。
哦!是誰贈與我智慧的利刃?
勇敢的麵對,
堅毅的苦撐,
弱者那有畏縮的餘地?
瞪大眼睛,前衝!
 
此詩寫於民國三十八年鼕,刊布於第三中隊壁報,早已忘得無影無蹤。八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卞玉玟兄來信中,將其日記中錄存之原稿寄贈,不勝欣喜,錄之留念。九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重寫一遍,末段略作修改。
 
------
 
【心願/民國三十九年六月】
 
淚的歲月,
血的記憶!
永遠不會忘記,
那兩個肝裂腸斷的日子:
四月十一,辭母!
六月二日,彆父!
東楊莊南郊柳蔭下,
白狼河沿土地堤旁,
青島觀象颱的山路上,
爹娘的酸淚,
沁進我悲痛欲絕的心房!
恨不能,
一口吞進那群赤色豺狼!
滿懷仇恨齣海而去,
航嚮浪翻濤嘯的汪洋!
遍身創傷!
浪跡四方!
終能駐足在這海島上,
熱血無時不在衝騰在胸膛!
報仇雪恥的意誌堅如金鋼!
我隻想:
血仇血報!
血債血償!
 
永彆父母週年紀念。斷腸人李雲漢淚筆於颱北圓山,不知何日始能報此血仇也!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