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書與中古社會經濟 下冊

敦煌文書與中古社會經濟 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敦煌文書
  • 中古社會
  • 經濟史
  • 曆史學
  • 社會生活
  • 文化研究
  • 絲綢之路
  • 唐宋時期
  • 邊疆研究
  • 民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為劉進寶教授在發錶論文的基礎上整理而成並進行瞭少量的增補和修改,全書分四章,以敦煌文書為研究的切入點,論述瞭唐宋之際的社會變化、敦煌寺院與社會生活、階層與階級、經濟與社會四個專題。專題下又有隋末農民起義及戶口變化、唐初對高麗的戰爭、唐五代唱衣、唐五代音聲人、「隨身」、「單身」、地子、歸義軍土地問題、唐五代棉花種植等,考辨結閤,確為的論,體現瞭敦煌文書在中古社會經濟史研究中重要的價值。本書收錄瞭劉進寶教授自身的敦煌學研究之路以及對硃雷先生的深切迴憶,體現瞭該學術領域的學術傳承與推進。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敦煌文書與中古社會經濟》下冊之外的,聚焦於其他曆史時期的書籍的詳細簡介: --- 《絲綢之路的貿易網絡與早期帝國秩序:漢唐之際的經濟互動研究》 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自西漢初期至唐代中期,絲綢之路上活躍的貿易網絡如何構建起一個跨越歐亞大陸的復雜經濟互動體係,並探討瞭這一體係對周邊早期帝國秩序演變所産生的深刻影響。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結閤考古發現、齣土文獻以及經典史籍,力圖重構一個動態、多層次的中古早期經濟地理圖景。 第一部分:漢代邊疆的經濟基礎與帝國擴張 本部分聚焦於漢代對外貿易的製度化進程及其對邊疆地區經濟結構的影響。我們首先考察瞭漢朝在河西走廊設立郡縣、開闢“河西四郡”的戰略意圖,不僅僅是軍事防禦,更在於對戰略資源的控製與貿易通道的保障。通過對《漢書·地理誌》及居延漢簡中關於屯田、鹽鐵專營、以及與西域諸國貢賦往來的記載進行細緻梳理,本書闡述瞭國傢力量如何自上而下地塑造瞭早期絲綢之路的經濟形態。 一個關鍵的議題是“絲綢的價值與流通”。本書超越瞭僅僅將絲綢視為奢侈品的傳統認知,轉而探討其作為國際硬通貨、軍事賞賜物資乃至政治籌碼的多重經濟功能。通過分析漢代對匈奴、月氏等遊牧民族的“和親”政策中涉及的絲帛物資交換,揭示瞭貿易與外交的深度捆綁。此外,對於玉石、香料等重要貿易品的源頭考察,也為理解漢代帝國疆域內的物質文化流動提供瞭新的視角。 第二部分:魏晉南北朝的多元文化與地方經濟的興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權的動蕩並未阻礙地區性經濟的蓬勃發展。本部分著重分析瞭這一“分裂”時期,經濟活動如何因地製宜地發展齣鮮明的地域特色,並為隋唐的統一奠定瞭經濟基礎。 在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建立帶來瞭農牧經濟的深度融閤。本書詳細考察瞭北魏至北周時期,在今內濛古、甘肅等地推行的“六軍製”與“兵農閤一”製度下,農耕技術和畜牧業管理經驗的交流與演進。尤其關注瞭粟、麥等耐旱作物的種植區域的拓展,以及對馬匹貿易的製度化管理。 南方則是在士族門閥的庇護下,精耕細作的江南農業體係逐漸成熟。通過分析《齊民要術》中的農業技術細節,以及南方士族莊園經濟的組織形態,本書指齣,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實力的積纍,是唐代“蘇湖熟,天下足”的基礎。 同時,長江沿岸和淮河流域的漕運體係在戰亂中展現齣驚人的韌性。本書詳細比對瞭南朝不同政權對漕運的依賴程度,論證瞭水利工程在維持國傢財政和城市供給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部分:隋唐帝國:內亞貿易網絡的成熟與重塑 隋唐時期是中古貿易網絡達到頂峰的階段。本部分探討瞭隋唐大一統王朝如何通過製度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將前期積纍的經濟活力轉化為強大的帝國動力。 隋朝的“大運河”工程是本書著墨的重點。我們認為,大運河的貫通並非單純的軍事或政治工程,而是旨在建立一個以洛陽、長安為樞紐,輻射全國的統一物資調配中心,有效降低瞭長距離運輸成本,極大地促進瞭區域間的經濟互補。 唐代長安城的經濟結構分析是本章的亮點。通過對西市、東市以及坊市製度的考察,本書揭示瞭國際貿易在國傢管理下的高度集中與有序化。特彆關注瞭“鬍商”群體在長安貿易中的核心地位,他們不僅帶來瞭奇珍異寶,更帶來瞭先進的商業技術和金融概念,如賒貸、匯兌的雛形。通過對《唐會要》中涉及的“市監”製度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對大宗商品和對外貿易的控製力如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本書還深入探討瞭絲綢之路陸路貿易在唐代嚮西域腹地的進一步延伸,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初露鋒芒。吐蕃、大食等外部勢力的崛起,如何影響瞭唐朝西域的貿易路綫選擇,以及長安對西域物産(如香料、珠寶、藥材)的巨大需求如何反嚮驅動瞭中亞地區的生産與集散。 結語:經濟互動與中古秩序的更迭 本書最終總結瞭漢唐之間經濟互動對中古社會結構的深遠影響。貿易的繁榮不僅帶來瞭物質的豐富,更推動瞭技術、宗教、乃至生活方式的交流融閤。這種跨區域的經濟聯係,是構成中古帝國穩定與繁榮的“物質基礎”,也是帝國在麵對外部壓力時,能夠迅速恢復和調配資源的關鍵所在。通過對經濟脈絡的梳理,我們得以更清晰地理解,中古文明的開放性與適應性,正是源於其構建的強大而靈活的經濟網絡。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進寶


  一九六一生,甘肅榆中人。本科、碩士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曾任西北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現為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傢社科基金評審專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浙江省敦煌學與絲綢之路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敦煌吐魯番文書、絲綢之路與隋唐五代史研究,著有《敦煌文書與唐史研究》、《敦煌學通論》、《唐宋之際歸義軍經濟史研究》、《敦煌學術史:事件、人物與著述》等。主編有《轉型期的敦煌學》、《百年敦煌學:曆史、現狀、趨勢》等。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發錶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上冊
我與敦煌學 03
第一章 隋唐之際的社會變化
第一節 略論高熲之死 17
一、高熲被殺的深層次原因 17
二、高熲被殺的直接原因 22
第二節 隋末農民起義 25
一、因進攻高麗而徵發繁重的兵徭力役 25
二、以反徭役為主要特徵的農民戰爭 30
三、農民起義的偉大曆史作用 33
第三節 隋末唐初戶口銳減原因試探 39
一、隋末唐初戶口之曆史考察 40
二、隋末唐初戶口銳減的原因 44
第四節 常何與隋末唐初政治 57
一、常何與隋末農民起義 58
二、常何與玄武門事變的關係 69
三、「唐麗戰爭」與常何 74
第五節 唐初對高麗的戰爭 79
一、唐伐高麗之動機與原因 80
二、唐與高麗之決戰 94
三、唐徵高麗之勝負評價 102
附論:敦煌本《兔園策府.徵東夷》産生的曆史背景 106
第二章 敦煌寺院與社會生活
第一節 敦煌「唱衣」研究史敘說 110
第二節 唐五代佛教寺院的「唱衣」 122
一、佛教典籍中有關「唱衣」的規定 123
二、敦煌文獻中的「唱衣」 133
三、敦煌「唱衣」的地域特色 141
第三章 階層與階級
第一節 唐五代音聲人略論 147
一、音聲之前的樂戶 147
二、音聲與樂人 151
三、音聲的設置及地位 157
四、歸義軍時期的音聲人 166
第二節 唐五代「隨身」考釋 178
一、類似部麯的隨身 178
二、作為親兵、軍將的隨身 181
三、作為「祿力」的隨身 193
第三節 唐五代的「單身」及其賦役徵免 197
一、「單身」與「一身」 197
二、歸義軍時期「單身」的賦役徵免 208
第四節 試釋敦煌文獻中的「指撝」 214
附錄:避諱在史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兼評《敦煌文獻避諱研究》 229

下冊
第四章 經濟與社會
第一節 晚唐五代的「地子」 243
一、「地子」與地稅 244
二、「地子」的徵納方式 254
三、「地子」的稅率 261
第二節 P.3236號《壬申年官布籍》時代考 272
一、文書錄文與說明 272
二、研究中的有關問題辨析 277
三、壬申年應為九七二年 283
第三節 敦煌歸義軍的土地問題 292
一、土地過戶的法律標誌——戶狀 292
二、請田中的「於官納價」 310
三、「不辦承料」彆解 316
第四節 唐五代「稅草」所用量詞考釋 328
第五節 唐五代敦煌棉花種植研究 341
一、問題的緣起 342
二、「緤」字的發展變化 345
三、氎、緤的另一含義——毛布或毛織品 355
四、官布是棉布嗎? 360
五、唐五代時內地還沒有棉花 367
附錄一:盧嚮前《唐代西州土地關係述論》評介 377
附錄二:童丕《敦煌的藉貸》評介 393
我所瞭解的硃雷先生點滴 405
後記 417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敦煌文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座座寶藏,其中蘊含著無盡的秘密和曆史的真實。當看到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中古社會經濟”這個部分時,我便被深深吸引住瞭。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必須深入瞭解其經濟運作的肌理。中古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各種社會製度、經濟模式都在經曆著深刻的變革。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咽喉之地,無疑是那個時代經濟交流和文化融閤的集中體現。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對敦煌文書的細緻解讀,為我們呈現齣中古時期社會經濟的真實麵貌。我渴望瞭解當時人們的生産方式、生活狀態、商業活動、賦稅徭役等具體信息,這些細節往往比宏觀敘事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幫助我們還原曆史的真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帶領我深入中古社會經濟的腹地,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评分

老實說,我對於“敦煌文書”這個概念,最初的印象還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文學描述和影視作品中,總覺得它與遙遠的過去、神秘的寶藏聯係在一起。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産生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探究欲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將敦煌文書作為一個文化遺跡來展示,而是將它與“中古社會經濟”這樣一種更具現實意義的視角結閤起來,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我個人對曆史的興趣,往往體現在對社會生活的具體細節的關注上,比如當時的經濟組織形式是如何運作的,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是如何交織的,社會財富是如何分配的,等等。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對敦煌文書的挖掘,為我們呈現齣中古時期社會經濟的真實麵貌,哪怕是一些零散的片段,也能夠拼湊齣更完整的圖景。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從浩如煙海的文書中梳理齣有價值的信息,讓我們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經濟發展的脈搏,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评分

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的是被它所承載的“中古社會經濟”這一宏大命題所吸引。說實話,我對具體研究敦煌文書的學者並不熟悉,也並非是曆史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演變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古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扮演著承上啓下的關鍵角色,許多製度的萌芽與發展,文化的融閤與創新,都深深地影響著後世。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瞭它必然是那個時代經濟活動的一個活躍中心。我非常想知道,通過對敦煌文書的細緻梳理和深入分析,我們能否更清晰地勾勒齣當時社會經濟的脈絡。例如,文獻中是否能反映齣土地所有製的變化、農業技術的進步、手工業分工的細化、商業貿易的規模和種類,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經濟關係等等。這些微觀層麵的信息,往往比宏觀的史書記載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幫助我們理解曆史的真實肌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中古經濟世界的大門,讓我能夠從中獲得更具象、更生動的認知。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是被它所涵蓋的“中古社會經濟”這個題目所吸引。我對中國古代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細節和經濟運行機製的內容。中古時期,在我看來,是一個充滿變革和機遇的時代,而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無疑承載瞭那個時代經濟活動的諸多信息。我特彆好奇,這本書將如何通過對敦煌文書的解讀,來揭示中古時期真實的社會經濟狀況。例如,文獻中是否能反映齣當時土地的利用方式、農業生産的技術水平、手工業的發展程度、商業貿易的往來情況,以及各種賦稅和徭役製度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而生動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瞭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經濟生活,以及社會經濟結構是如何運作的。對我而言,曆史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對過去生活細節的還原,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帶給我驚喜。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確實很精美,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我之所以對它抱有極高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敦煌文書”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曆史厚重感。想象一下,那些塵封韆年的紙張,承載著古代人們的生活點滴、情感寄托,甚至是一個時代的運作邏輯,這本身就足夠吸引人瞭。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社會經濟方麵的內容充滿好奇。中古時期,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型階段,各種製度、思想都在悄然發生變化。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無疑是那個時代東西方文化交融、經濟往來的一個縮影。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對敦煌文書的解讀,為我們揭示齣當時最真實、最細緻的社會經濟圖景,比如農耕生産的狀況、手工業的興衰、商業貿易的細節、賦稅徭役的實際影響,甚至包括貨幣流通和民間藉貸等,這些都是構建我們對曆史認識的基石。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翔實的文書材料,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個遙遠而又充滿活力的中古時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