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數學精要(第二版)(附參考資料光碟)

工程數學精要(第二版)(附參考資料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賀騰
图书标签:
  • 工程數學
  • 數學
  • 高等數學
  • 工程
  • 理工科
  • 參考書
  • 教科書
  • 第二版
  • 光碟
  • 學習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筆者以本身為工程領域博士,且在電資相關科系教書多年的與眾不同經歷,充分瞭解工程與電資領域相關專業學科所需具備之數學基礎及學生可以接受容納之課程份量與難易度,將累積二十多年的工程數學教學經驗與心得,以「老師易教(Easy-to-teach)」、「學生易學(Easy-to-study)」、「未來易用(Easy-to-use)」等三易原則將工程數學內容化繁為簡彙整集結成冊,藉此翻轉工程數學學習方式,提升大家學習工程數學的興趣。

本書特色

  1. 重點公式Highlight 提醒,重要公式一目瞭然。
  2. 例題清楚呼應理論內容,方便具體掌握公式、原理。
  3. 重點複習微積分技巧,無障礙銜接工數內容。
  4. 習題涵蓋各類題型,紮實訓練。
  5. 適當引入工資電等領域知識,方便讀者應用到其他專業課程。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工程數學精要(第二版)(附參考資料光碟)》的书籍所编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着重于描述其他相关主题的数学著作,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聚焦于工程应用背景下的其他数学领域的概览,字数约1500字。 现代工程科学中的核心数学方法论:理论基础与前沿应用 一部聚焦于数值计算、高级统计推断、控制论基础及场论建模的综合性教材 在二十一世纪的工程实践中,面对日益复杂的系统和海量数据的挑战,对传统解析方法的要求已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现代工程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数值逼近能力、随机过程的精确刻画以及对高维动态系统的深刻理解。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对初级微积分或线性代数进行基础性回顾,而是将视角提升至这些基础工具如何被“驯服”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往往是非线性的工程难题。 本卷册汇集了多位在计算物理、信号处理及系统工程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之见解,系统梳理了支撑当前高端研发活动的几大核心数学分支。全书结构严谨,从基础的数值稳定性探讨开始,逐步深入到随机微分方程的求解框架,为有志于从事先进工程分析、优化设计以及复杂系统控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学方法论工具箱。 第一部分:高精度数值分析与计算科学的基石 工程问题的求解往往无法完全依赖解析公式,数值方法成为不可或缺的桥梁。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如何从理论层面保障数值解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1. 迭代法的收敛性与优化:超越经典方法 我们首先超越牛顿法等基础迭代的局限性,重点分析了拟牛顿法(Quasi-Newton Methods),特别是BFGS和DFP算法在处理大规模、稀疏或大规模拟合问题中的性能优化。详述了其矩阵更新策略如何有效地平衡计算复杂度和收敛速度。 2. 偏微分方程的离散化技术:有限元与有限差分的精细比较 在涉及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电磁场模拟时,偏微分方程(PDEs)的求解是核心。本书对有限差分法(FDM)和有限元法(FEM)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重点不在于简单的公式推导,而在于讨论了高阶精度插值基函数(如Lagrange和Hermite插值)的选择对解的正则性和能量守恒特性的影响。此外,对谱方法(Spectral Methods)在处理周期性边界条件下的卓越性能进行了专题剖析。 3. 矩阵计算的挑战:大型稀疏系统的求解 现代工程模型,如有限元网格划分后产生的系统矩阵,通常具有巨大的维度和高度的稀疏性。我们详细介绍了迭代求解器的性能瓶颈,包括Krylov子空间方法(如GMRES、BiCGSTAB)的预处理技术(Preconditioning)。对代数多重网格(Algebraic Multigrid, AMG)的构造与应用,是提升大规模线性系统求解效率的关键。 第二部分:随机过程、信息论与不确定性量化 真实世界的系统充斥着噪声、测量误差和内在的随机性。本部分着重于如何利用概率和统计工具来描述、预测和控制这些不确定性。 4. 随机过程的建模与应用:从布朗运动到马尔可夫链 本书跳出了传统的随机变量范畴,进入随机过程的领域。我们详尽阐述了维纳过程(Wiener Process)在金融工程和物理扩散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更重要的是,针对系统状态随时间演化的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及其在离散时间与连续时间中的应用(如CTMC)被深入探讨,这对于可靠性分析和状态转移建模至关重要。 5. 随机微分方程(SDEs)的数值积分 随机系统(如Langevin动力学)往往由随机微分方程描述。本部分的核心在于介绍适用于SDEs的特殊数值积分格式,如伊藤积分(Itō Integral)的构造,以及欧拉-丸山(Euler-Maruyama)等方法的稳定性和次序分析,强调在数值模拟中如何正确处理随机项的乘法性质。 6. 信息论与数据压缩:香农理论的高级扩展 从信息论的角度审视工程信号,能更好地理解数据传输的极限。本书介绍了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评估不同传感器测量之间的冗余度。同时,对香农-哈特利定理在有限带宽信道下的推广形式进行了讨论,为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严格的理论边界。 第三部分:现代控制论、优化理论与系统辨识 工程设计的终极目标往往是优化性能或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这要求掌握处理高维函数空间和动态反馈机制的数学工具。 7. 凸优化理论在工程设计中的绝对地位 现代优化不再局限于线性规划。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凸优化(Convex Optimization)的强大威力,因为它保证了全局最优性。内容包括对对偶理论(Duality Theory)的详尽解释,如何通过KKT条件解决约束优化问题,以及内点法(Interior-Point Methods)在求解大规模二次规划(QP)和半定规划(SDP)问题中的实现细节。 8. 动态系统辨识:从卡尔曼滤波到扩展滤波 对于无法完全观测的系统,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至关重要。本书将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ing)视为线性动态系统的最优估计器,并细致分析了其递推公式的推导。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来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这对导航、目标跟踪系统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9. 稳定性分析的进阶:李雅普诺夫理论的几何意义 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传统上依赖于特征值分析。本部分将重点放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上,探讨如何构建李雅普诺夫函数来判断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或局部稳定性,而无需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组。这为设计鲁棒性更强的反馈控制器提供了数学基础。 第四部分:场论与张量分析在材料与结构中的应用 在连续介质力学、材料科学和广义相对论的交叉领域,张量分析是描述物理量的固有语言。 10. 张量代数与分析:坐标变换下的不变量 本书清晰地阐释了张量作为多线性映射的本质,强调了协变与逆变分量的区分。通过对里奇张量(Ricci Tensor)和黎曼曲率张量(Riemann Curvature Tensor)的介绍,使读者理解在弯曲空间或变形材料中,如何保证物理定律形式的坐标无关性。 11. 分形几何与多尺度建模 对于描述复杂界面、裂纹扩展或多孔介质的结构,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提供了新的描述工具。本部分讨论了豪斯多夫维数(Hausdorff Dimension)在量化这些不规则结构上的优势,以及如何将分形维度嵌入到传统的基于欧几里得几何的物理模型中,以提高预测精度。 结语: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旨在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数学框架,而非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堆砌。它假定读者已掌握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的标准知识,并致力于搭建一座连接纯粹数学与前沿工程实践的坚实桥梁。通过对数值稳定性的关注、对随机性的量化,以及对系统优化的深入研究,读者将能够驾驭当前最复杂、最依赖计算的工程挑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0章 微積分重點複習
0-1 極限
0-2 微分
0-3 不定積分
0-4 分部積分法
0-5 三角函數積分
0-6 部分分式法與積分

第1章 一階常微分方程
1-1 微分方程總論
1-2 分離變數型一階ODE
1-3 正合ODE與積分因子
1-4 線性ODE
1-5 一階ODE之應用

第2章 高階線性常微分方程
2-1 基本理論
2-2 降階法求解高階ODE
2-3 高階ODE齊性解
2-4 待定係數法求特解
2-5 參數變異法求特解
2-6 尤拉-柯西等維ODE
2-7 高階ODE在工程上的應用

第3章 拉氏轉換
3-1 拉氏轉換定義
3-2 基本性質與定理
3-3 特殊函數的拉氏轉換
3-4 拉氏反轉換
3-5 拉式轉換的應用

第4章 矩陣運算與線性代數
4-1 矩陣定義與基本運算
4-2 矩陣的列(行)運算與行列式
4-3 線性聯立方程組的解
4-4 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4-5 矩陣對角化
4-6 聯立微分方程系統的解

第5章 向量運算與向量函數微分
5-1 向量的基本運算
5-2 向量幾何
5-3 向量函數與微分
5-4 方向導數

第6章 向量函數積分
6-1 線積分
6-2 重積分
6-3 格林定理
6-4 面積分(空間曲面積分)
6-5 高斯散度定理
6-6 史托克定理

第7章 傅立葉分析
7-1 傅立葉級數
7-2 半幅展開式
7-3 複數型傅立葉級數與傅立葉積分
7-4 傅立葉轉換

第8章 偏微分方程
8-1 偏微分方程(PDE)概論
8-2 波動方程式
8-3 熱傳導方程
8-4 拉普拉斯方程式

附錄
附錄 一、參考文獻
附錄 二、拉氏轉換表
附錄 三、習題解答
附錄 四、微積分重點整理(請見書附光碟)
附錄 五、各章重點整理(請見書附光碟)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33484
  • 叢書系列:大專數理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9 x 26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閱目錄的時候,我稍微掃了一下內容的涵蓋範圍,感覺上它試圖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但問題是,工程數學的領域太廣了,從線性代數、傅立葉分析到偏微分方程,每一個章節都可能獨立成冊。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處理「應用」這塊的著墨深不深入。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跟實際系統打交道的專業人士來說,純理論推導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搭配一些實際的工程情境來印證這些數學工具的威力,那就會顯得有點空中樓閣。我特別想知道,它在處理拉普拉斯轉換或Z轉換時,是否有結合控制系統或訊號處理的實例?如果它只是照本宣科,把教科書上的標準範例搬過來,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畢竟現在網路上的資源多到爆炸,我們需要的,是那些別人不容易整理出來的「眉角」。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實在是很有時代感,那種帶著點復古的字體和配色,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經過時間淬鍊的經典。不過,老實說,我會被吸引進去,主要還是因為它標榜的「精要」二字。在我們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厚重的教科書看久了眼睛會痠,內容又常常冗長到讓人抓不到重點,尤其是像工程數學這種基礎學科,最怕的就是理論推導寫得落落長,結果真正需要用到的公式卻找不著邊。我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快速上手、直擊核心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本擺在那邊積灰塵的參考文獻。我特別關注它在章節編排上的邏輯性,畢竟,對於我們這些在學術和業界邊緣遊走的工程師來說,最怕的就是「理論很懂,但應用起來霧裡看花」。如果這本書能把複雜的概念用清晰的脈絡串起來,並且在實務應用上給出足夠的範例,那它就成功了一半。

评分

這本書的「第二版」字樣,其實帶給我一絲矛盾的感受。一方面,代表它經過了市場的考驗,並且做了修訂與優化,這通常是好事,表示編者願意傾聽讀者的回饋,修正了第一版中可能存在的瑕疵或過時的內容。但另一方面,我也會懷疑,究竟是哪些部分做了調整?是理論更嚴謹了,還是應用範例更新了?假設它修正了早期版本在某些複雜數值方法的精度問題,那當然值得入手。然而,如果只是調整了版面設計或錯別字,那對於已經有舊版的人來說,升級的動力就不高了。總之,我對「第二版」的期待是:它必須提供了足夠的價值增量,讓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這次的投入是值得的,它比我手邊現有的任何資料庫都來得更貼近現代工程實務的需求。

评分

關於附帶的「參考資料光碟」,這在現在這個數位時代聽起來有點懷舊,但也許隱藏著驚喜。如果光碟裡只是放著一些標準的習題解答,那就不怎麼吸引人了。我真正期待的是,光碟裡能提供一些可以被現代軟體(像是MATLAB、Python的SciPy庫)直接讀取和運算的程式碼腳本,甚至是簡潔的模擬動畫,用視覺化的方式輔助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特徵向量的旋轉意義、或波動方程的動態變化。如果它能提供一個「從數學語言到程式語言」的橋樑,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就會從「參考工具書」躍升為「即戰力教材」。否則,如果光碟裡的資料格式老舊、難以存取,那它存在的意義就更像是出版商為了增加產品豐富度而做的一個形式上的點綴罷了。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類書籍的期望值總是比較高,畢竟市面上的工程數學參考書多如牛毛,每一本都說自己是最完整、最易懂的。但真正能打動我的,往往是那些藏在細節裡的用心。例如,當講解到矩陣運算或微分方程的解法時,它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幾何直觀解釋?很多時候,我們死記硬背公式,卻不明白背後代表的物理意義或幾何意涵,這樣學了也是白搭。我希望這本「精要」版能真正做到「精要」,而不是把一堆複雜的證明和邊緣案例硬塞進來,反而模糊了重點。如果它能針對工程師最常遇到的三大類問題(可能是數值穩定性、收斂性判斷或是特定算子的應用),給出簡潔而強而有力的解題步驟,那我就願意把它放在桌面上隨時翻閱。這關乎效率,也關乎我們在面對專案壓力時,能否迅速找到依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