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神叢141):誕生、成長及發展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神叢141):誕生、成長及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趙中偉
图书标签:
  • 天主教
  • 台湾天主教
  • 台湾宗教
  • 宗教研究
  • 教会历史
  • 神学
  • 台湾历史
  • 文化研究
  • 社会研究
  • 天主教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四百年前的1622年,西班牙傳教士將天主的光灑在福爾摩沙---台灣,建立了第一個傳教站,從此天主教在台灣立足,並於誕生、成長、發展及挑戰中,讓天主的仁愛沐化整個台灣!
 
  天主教在台灣四百年的丹心青史,如何發展與蛻變?教會做了甚麼?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環境,宜如何因應與發展?這都需要我們的梳理與探究。尤其在1949年之後,教會從一個監牧區開始,發展至今有七個教區;教友人數曾在短時間內飆升,又在近年急遽滑落。如今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經歷逾60個寒暑,該是本地天主教學者回顧與展望台灣教會的時候了。
 
  本書分由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與卷二「挑戰與展望」兩冊,探究台灣社會和天主教會在寶島上同時發展期間,所衍生的互動、合作、張力、甚至衝突,並從國際政治、歷史、社會學、法律、教育、哲學等學術領域做研究。期許此嘗試,一則見證本地化福傳的使命及碩果,二則期盼吸引更多學者從事相關研究,以更符合「梵二」的心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全面介绍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研究范畴,但不涉及具体内容。 --- 書名: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 叢書編號:神叢141 --- 卷首語:歷史的縱深與信仰的在地化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誕生、成長及發展》是一部嚴謹且具有宏觀視野的學術專著,旨在系統梳理天主教自其在台灣島嶼上萌芽、紮根,至逐步發展壯大的完整歷史脈絡。本書超越了單純的教史編年記述,聚焦於歷史脈絡下的社會結構、文化互動以及宗教機構的演變,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台灣天主教發展的堅實學術基石。 本卷的結構設計,清晰地劃分為三個主要的歷史階段:「誕生」(早期傳教的艱辛與初探)、「成長」(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教勢擴張與制度建立),以及「發展」(在戰後與當代社會中的深化與轉型)。這種階段性的劃分,不僅有助於梳理事件的先後順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分析的框架,用以探討不同歷史時期中,教會如何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以及其內部組織如何進行調適與重構。 第一部分:誕生——拓荒與初傳的艱難歲月 本書的「誕生」部分,著重探討天主教信仰在台灣土地上首次播種的初期歷史。這段時期充滿了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和文化張力。研究者深入考察了早期傳教士的來源地、主要傳教路線的選擇,以及他們在與原住民族群和漢人社會接觸時所面臨的語言、風俗及政權壁壘。 重點在於分析初期傳教活動的特徵:傳教士如何運用適合當時社會情勢的策略進行布道?他們所建立的第一批信仰群體,其社會階層分佈有何特點?本書不迴避早期傳教活動中的挫折與限制,例如禁教時期對信仰傳承的衝擊,以及教義與在地文化間的摩擦點。透過文獻的嚴謹解讀,本部分旨在重建一個立體、非理想化的初期教會面貌,呈現其如何在逆境中掙扎求存,為後續的發展奠定最初的基礎。 第二部分:成長——制度的確立與社會的交織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天主教在台灣進入了「成長」階段。本部分的核心工作是探討教會組織架構的成熟與制度的紮實化。這包括了教區的劃分、神職人員的本地化進程的初步探索,以及不同修會(如耶穌會、方濟會、多明我會等)在台灣的佈局與角色分工。 此階段的關鍵視角在於「社會的交織」。天主教不再是孤立的信仰團體,而是開始與地方社會結構發生實質性的連結。研究深入分析了教會在教育、醫療與慈善救濟領域的早期投入。這些投入不僅體現了信仰的實踐精神,更成為教會獲得社會認可與合法性的重要途徑。本書藉由對相關檔案、地方志及口述史料的交叉比對,試圖描繪出教會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運作與外部協作體系。對於早期信徒群體的形成及其對社區的影響,本書亦進行了細緻的考量。 第三部分:發展——變局中的適應與重塑 「發展」階段涵蓋了跨越重大歷史轉捩點的時期,特別是戰後至今的歲月。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快速的社會變遷、工業化進程以及全球化趨勢對傳統宗教生態的衝擊。本書重點關注教會如何應對這些宏大的結構性變化,從而實現其信仰的現代化與在地化轉型。 在組織層面,探討了教廷政策的調整對台灣的影響,以及教會在行政管理、資產運營和與本土政治生態互動模式的演變。更具學術價值的是,本書對「發展」一詞的內涵進行了多維度的解讀:它不僅指信徒人數的增長,更涵蓋了神學思想的深化、禮儀的本土化嘗試、以及教會在公共議題中角色定位的再思考。本部分的研究,尤其注重考察教會如何在新興的社會議題中發聲,並尋求其在當代台灣社會中的獨特價值與存在意義,展現出宗教在現代化過程中持續的生命力與適應性。 學術價值與研究方法 《台灣天主教研究 卷一》的學術貢獻在於其跨學科的研究視野。作者綜合運用了宗教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及政治學的研究方法,力圖提供一個多層次的解釋框架。全書對史料的挖掘和運用極為審慎,大量的原始文獻、教會內部記錄以及相關的口述訪談資料被納入分析體系,確保了論證的紮實性與論據的可靠性。 本書不僅是研究台灣天主教歷史的入門必讀,對於任何關心宗教在特定社會環境中如何互動、變遷與深化的學者而言,都將是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深度文獻。它為後續關於台灣天主教各分支議題(如教會與政治、修會研究、信徒群體文化等)的深入研究,搭建了一個堅實而全面的歷史與結構性基礎。透過對「誕生、成長及發展」這一動態過程的梳理,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台灣天主教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獨特印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vi  李序:從道明會開教到聖統制後的台灣天主教會/李漢民
ix  關序: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關信基
xii  編者的話/趙中偉
1     第一章 導言/梁潔芬
17   第二章 1626~1895年間天主教在台灣的福傳工作/鮑曉鷗撰、林淑理譯
52   第三章 日治時期台灣的天主教會/古偉瀛撰、梁潔芬譯
94   第四章 1950至1960年代台灣天主教聖統之發展/張傳聖撰、梁潔芬編譯
133 第五章 台梵關係:1949年到現在/梁潔芬、李允中
165 第六章 台灣天主教主教團催生橋樑教會/梁潔芬、郭文般
193 七章 台灣天主教高等教育在大中華區的貢獻/林耀堂、梁潔芬
225 第八章 普世博愛運動在台灣:全球視野與地方情況/余哲安撰、陳雪霞譯
254 第九章 蔡英文總統時期的中台梵三邊關係/梁潔芬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469238
  • 叢書系列:輔大神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導讀
 
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
關信基教授(宗座社會科學院院士)
 
  誰若想了解台灣的天主教會,本書是必讀之作,因為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論述這個地方教會由十七世紀在台灣開教、發展,以至由盛轉衰的軌跡。全書集中討論的範圍是在1949年以降,國民政府在蔣介石(1887~1975)領導下敗於中國共產黨,從南京遷到台灣之後的時期。
 
  本書卷一的主調,一如編輯者所強調的,是有關教會的歷史事件、成果,以及對外和內在的複雜政教關係。在政教關係方面,不論大中華區內,或台灣與其他主權國家如梵蒂岡、日本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均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本書2018年先以英文出版,現更以中文譯本問世,堪稱為學術著作中,有關台灣教會的奠基之作,真是實至名歸。因為它不用傳統的宗教學、神學和聖經學探討台灣教會問題,它也並非採取傳統的方法,在單一學術領域中討論台灣;而是使用國際關係、社會學、法律和教育等跨領域方式,描述台灣教會。這種研究技術上的突破是需要的,因為近年台灣教會的政教關係轉變,帶來各方面不少的緊張關係。正如一般多名作者的作品,文集中每位作者筆下的章節,章章不同,節節有異,他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詳細描述和討論,必定引起讀者的興趣。
 
  卷一最突出的是第三章〈日治時期台灣的天主教會〉,該章不但提供詳盡的歷史史實,更有簡潔而富有洞察力的討論作結。本卷中有幾篇好文章,將迎合不同要求讀者的口味;王巧利筆下的〈萬金聖母聖殿:教會福傳與政府旅遊政策的相遇〉是其中之一。它的研究時段是2011~2015年的四年間,較其他的文章所涵蓋的時間範圍為短,但它的研究問題非常出色:因旅遊事業興起,引致不斷攀升的消費主義和俗世主義,是否會使萬金寧靜而神聖的氣氛受損?作者為保證研究結果的可信性,採用三重覆核的研究法,即轉錄、編碼和交叉檢查多個數據來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謙卑承認,鑒於她在所研究的天主教會內的平信徒身分,以及作為實地研究者,其結論可能在教會眼中存在偏見。[編者按:可惜本中文版沒有收錄王文,請讀者逕行參閱英文版。]
 
  最後,筆者認為本卷有大量學術寶藏,為建構具意義的假設和理論,砌上一塊塊的研究磚石,築起以台灣天主教會為中心的宗教或社會政治關係的堡壘。張傳聖在第四章〈1950至1960年代台灣天主教聖統之發展〉中,以「萬花筒式的宗教組織」形容當時的教會。我們依此模式向前走幾步,可了解在多層次多花樣的壓力下,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教會的內部發展和蛻變。在教會內部,這個問題涉及人民如何在不友善的土地上,傳揚外來的宗教。我們要問,教會如何與社會、政府及其他宗教建立關係?另一方面,放眼亞太地區,教會不論何時、如何成功地成為受人尊敬的宗教團體,除了在台灣之外,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菲律賓,甚至美國,沒有任何一個的過程是簡單順利的。
 
  從世界的層面去看,本書卷一為讀者提供很多思考材料。例如:聯合國會籍問題;台灣對既有超級大國之名又有全球責任的美國而言,有何地緣政治與軍事價值;以及中梵關係緩和之下,台灣如何自處等問題。這些均是複雜、多變且同時出現的關係模式。這些清晰的特徵,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灣天主教會。
 
  我們可以進一步想像,在一個完整而囊括一切的系統中,教會作為複雜的子系統,這些問題的互動,構成令人難以置信的台灣生活世界;因此,我們會發現,通過學術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它,是多麼令人激動。換句話說,複雜的系統理論,也許是研究常變的台灣天主教的最佳方法。本卷最大的貢獻,應是在於它能鼓勵其他領域的學者,在台灣問題上從事有意義的研究。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