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取向,感覺很貼近台灣家庭的實際生活困境,而不是那種歐美那種大份量、動不動就要烤箱、氣炸鍋的食譜。我比較想知道,它對於「零食」的處理方式是什麼?我家那個小鬼,看到便利商店的貨架上那些五顏六色的糖果餅乾,眼睛就會自動發光。難道要完全禁止嗎?那樣只會讓他更想偷吃吧?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健康版」的零食替代方案,像是自製優格球、水果乾之類的,那就太棒了。而且,我非常重視「親子共廚」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媽媽的食譜,而是能鼓勵孩子動手參與。像是洗菜、拌沙拉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他們對食物產生連結感,或許對抗「挑食」也能有點幫助。如果能設計出一些親子一起完成的小點心,週末就可以當作親子活動來進行,那就值回票價了。
评分說真的,光是看到「45道營養的健康餐」這幾個字,我就忍不住點進來看內文了。我們家老公對外食的接受度不高,總覺得外面賣的油水比較重,但要我天天變花樣煮飯,老實講,我真的快燒乾了,靈感都跑到九霄雲外去了。我的需求很簡單:快速、孩子愛吃、而且不要太複雜的食材。如果這本書能提供那種「備料五分鐘,上桌十分鐘」的食譜,那簡直是救星啊!我特別想知道,那些「甩掉肥肥肚」的餐點,是不是真的能讓我們在不「餓肚子」的前提下,達成體重控制的目標。家裡有長輩在,他們老是覺得小孩就是要「吃飽飽」才有福氣,要跟他們解釋什麼熱量赤字簡直是雞同鴨講。所以,如果書裡面的餐點設計,看起來豐富又美味,讓孩子吃得開心,我們大人看了也不會有罪惡感,那它就成功了一半。我對那些強調使用當季食材、在地採購的食譜很有好感,比較環保,而且新鮮度有保證。
评分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那個「胖小子」的插圖,真的有戳中我這個當媽的心!每次看到我家那個皮蛋,晚餐後總是一屁股黏在沙發上看卡通,那小肚子鼓鼓的樣子,就讓人忍不住擔心。市面上減肥的書很多,但大多都是給大人看的,一堆專業術語搞得人霧煞煞,更別提那些嚴苛的節食菜單,我光想著要照著做就先投降了。我最期待的是,書裡面提到的那些「動動操」,是不是真的像標題說的那麼「有趣」。畢竟,對付小孩子嘛,硬逼是沒用的,得讓他覺得是個好玩的遊戲才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室內就能做的活動,因為我們住公寓,空間有限,而且台灣的夏天實在太熱了,戶外活動根本是酷刑。如果能把運動變成像是躲貓貓、尋寶那樣自然,那肯定能讓孩子乖乖跟著做。希望裡面的步驟解釋得很清楚,最好圖文並茂,我這個當媽的可能比孩子還需要教學,不然光看文字我可能會抓錯重點,反而讓孩子覺得運動很彆扭。
评分身為一個在社群媒體上偶爾會被「完美媽媽」形象轟炸的家長,我對這本書的「態度」非常好奇。它標榜「輕鬆甩掉胖胖腿」,聽起來沒有壓力,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減重書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必須達成」的壓力,一旦失敗就充滿挫折感。我希望這本書強調的是「健康習慣的建立」,而不是短期的體重數字變化。如果它能深入探討,如何跟孩子溝通「為什麼我們要吃得健康一點」,而不是用「再吃下去你就變胖了」這種負面語言,那才是真正的高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情境對話範例,教我們父母怎麼面對孩子對於甜食的強烈要求,同時又不傷害親子關係。畢竟,身教重於言教,父母本身的飲食習慣才是關鍵,如果書裡對父母的自我調整也有著墨,那就太貼心了。
评分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19種有趣的減重遊戲」特別感興趣。台灣家長普遍有個毛病,就是太依賴電子產品來安撫孩子。我的手機裡躺著不下十款親子App,但真正能讓孩子從沙發上跳起來的,幾乎沒有。我期望的「遊戲」,不是那種需要複雜器材或廣闊場地的室內體操,而是可以利用家中現有的物品,例如枕頭、掃把、甚至只是彩色膠帶在地板上貼出的跑道。重點是,這些活動能不能「讓孩子主動要求再玩一次」。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不同年齡層(例如學齡前跟國小低年級)的區隔建議,那就更好了,因為我家兩個小的年紀差比較多,需要不同的刺激。如果這些遊戲設計得夠巧妙,或許我還能拉著我那個超級宅的老公一起加入,變成全家人的運動時間,那就完全是意外的收穫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