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能源科技(第四版)

綠色能源科技(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鍾金明
图书标签:
  • 绿色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能源科技
  • 新能源
  • 环保
  • 可持续发展
  • 能源转型
  • 第四版
  • 科技
  • 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圖表,闡述能源科技之種類原理與應用方法,讓各種不同領域背景的讀者均能夠融會貫通,有系統的瞭解各種潔淨能源架構與實務應用,不僅適合做為大專院校教科書,亦可作為從事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之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全書共分11章,第1章為能源科技概論、第2章起依序講述汽電共生、太陽能發電系統、風力發電系統、燃料電池、生質能、小水力發電、地熱能、海洋能、節能技術、儲能概論與應用等內容。
 
  能源是經濟的動力,21世紀人類面臨永續發展最重要議題包括:能源、環境、經濟與水資源及糧食等,其中以能源排第一順位。
 
  為了維持全球永續發展,減緩地球暖化和溫室效應,避免其引起的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生存,聯合國透過公約,制定減碳節能的能源政策。想在人類生活中的能源需求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加速綠色能源科技之發展是刻不容緩的事。
 
  第四版除了更新政府頒訂的相關法規、數據之外,新增了節次10-7智慧型電網,讓讀者認識現代化的電力系統網路;以及第11章儲能概論與應用,介紹永續環保的節約新興能源。
 
  本書主要針對課程教科書使用編寫,書中不提供解答,請自學讀者選購前先行知悉,銷售單位與出版者均無法提供解答給購書讀者。
绿色能源科技(第四版)图书简介 前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绿色能源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本《绿色能源科技(第四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技术概览和理论基础。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绿色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的最新进展,更重点聚焦于新兴能源系统、储能技术、智能电网集成以及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力求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能源转型与绿色基础 第一章:全球能源格局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首先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消费的结构性变化与挑战,重点分析了化石燃料的局限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深入探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与能源相关的核心指标,特别是目标七“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实现路径。本章讨论了能源安全、能源可及性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复杂平衡,并引入了“净零排放”目标的全球共识及其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 第二章:绿色能源技术概述与系统评估 本章构建了绿色能源技术的基础框架。详细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包括其间歇性、分布性和可预测性。引入了关键的评估指标,如能源效率(EE)、能源回收期(EPBT)、生命周期评估(LCA)以及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通过对比不同能源技术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应用潜力,帮助读者建立宏观的系统视野。 第二部分:核心可再生能源技术 第三章:光伏发电技术前沿 本章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梳理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c-Si)的效率极限与成本下降趋势,特别是PERC、TOPCon和HJT等先进结构的物理原理与制造工艺。重点聚焦于第三代光伏技术: 详细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的分子结构、稳定性挑战与界面工程,并讨论了叠层电池(Tandem Cells)实现超高效率的潜力。此外,还涵盖了柔性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以及光伏系统设计中的最新遮挡损失模型和优化算法。 第四章:风能系统工程与智能控制 本章深入剖析了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原理,从叶片空气动力学设计到齿轮箱与直驱系统的选择。特别关注海上风电(Offshore Wind)的发展: 详细比较了固定基础(Fixed-bottom)与漂浮式基础(Floating Offshore Wind, FOW)技术的工程难点与经济性分析。在控制系统方面,详细阐述了变桨距(Pitch Control)与偏航控制(Yaw Control)的先进算法,以应对日益增大的风电机组尺寸和复杂的电网要求。 第五章:水能、生物质能与地热能的现代化应用 本章拓宽了对传统绿色能源的认知。在水能方面,关注了小型水力发电和潮汐能/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最新技术进展。在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分析了先进生物燃料(如藻类生物燃料、合成气制燃料)的转化效率与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地热能部分,则详述了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技术瓶颈和钻井技术的革新。 第三部分:能源存储与智能集成 第六章: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 能源存储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关键。本章全面介绍了锂离子电池(Li-ion)的电化学原理、安全管理与循环寿命优化。深入探讨了下一代储能技术: 包括钠离子电池(Na-ion)、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ies)的研发进展,以及液流电池(Flow Batteries)在电网级储能中的应用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压缩空气储能(CAES)和飞轮储能的工程应用场景。 第七章:热能存储与氢能技术链 热能存储(TES)在工业供热和区域供冷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章分析了熔盐储热和蓄热材料的性能优化。氢能作为终极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 详细讲解了电解水制氢(特别是PEM与SOEC技术)的效率瓶颈,甲烷重整制氢的碳捕集整合,以及氢气储存(高压、液化、金属氢化物)和运输的挑战与安全标准。 第八章:智能电网与能源数字化 本章聚焦于如何将分散式和间歇性的绿色能源安全、高效地并入现有电网。深入阐述了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DERMS)、虚拟电厂(VPP)的概念与实现机制。讨论了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质量控制和电网稳定中的关键作用,包括高压直流输电(HVDC)在跨区域输电中的优势,以及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进行负荷预测与故障诊断的前沿应用。 第四部分:政策、经济与未来趋势 第九章:绿色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与投融资 本章从商业角度分析了绿色能源项目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的计算模型,并引入了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探讨了碳交易市场、绿色债券以及政府补贴政策对项目投资吸引力的影响。 第十章:政策法规、标准与社会接受度 本章分析了影响绿色能源技术推广的非技术因素。对比了欧盟“Fit for 55”方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以及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政策框架。讨论了电网接入标准、环境影响评估(EIA)流程,并探讨了土地使用冲突、公众参与和“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在能源革命中的重要性。 结论与展望 本书在总结现有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十年绿色能源技术可能突破的方向,包括更高效的碳捕集与利用(CCU)、先进的核能技术(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以及全球能源系统的深度互联。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成为推动绿色能源科技进步的有力工具。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能源科技概論
1-1 能源與科技之探討
1-2 能源與氣候環境之關係
1-3 能源之種類與能源之形態轉換
1-4 熱與能量
1-5 熱力學第一定理
1-6 熱力學第二定理
1-7 能源科技現況與未來發展

Chapter 02 汽電共生
2-1 汽電共生之概念與架構
2-2 汽電共生系統之類型
2-3 汽電共生系統之實務應用

Chapter 03 太陽能發電系統
3-1 太陽電池之基本原理
3-2 太陽電池之種類
3-3 太陽能之發電系統
3-4 太陽光能之應用與發展

Chapter 04 風力發電系統
4-1 風力發電之基本原理及種類
4-2 風能發電系統架構
4-3 風力發電之應用與發展

Chapter 05 燃料電池
5-1 燃料電池之發展史及運作原理
5-2 燃料電池之種類及特性
5-3 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5-4 燃料電池之實務應用
5-5 氫能源技術

Chapter 06 生質能
6-1 生質能之定義及種類
6-2 生質能之轉換能源技術
6-3 生質能之實務應用

Chapter 07 小水力發電
7-1 水力發電之原理
7-2 國內外水力發電之現況
7-3 水力發電系統

Chapter 08 地熱能
8-1 地熱起源與本質
8-2 地熱應用與資源
8-3 地熱發電系統
8-4 國內外地熱發展現況

Chapter 09 海洋能
9-1 海洋能之概論及發電系統
9-2 海洋能目前發展狀況

Chapter 10 節能技術
10-1 節能技術之概念
10-2 照明方面之節能
10-3 動力方面之節能
10-4 空調方面之節能
10-5 建築方面之節能
10-6 電能管理系統
10-7 智慧型電網

Chapter 11 儲能概論與應用
11-1 電池概論
11-2 鋰離子電池
11-3 超級電容
11-4 釩液流電池
11-5 儲能系統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6282
  • 規格:平裝 / 22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四版序
 
  能源是經濟的動力,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永續發展最重要的議題,包含能源、環境、經濟與水資源及糧食等。其重要程序是以能源排第一順位。為了減緩地球暖化和溫室效應影響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生存;為了維持全球永續發展,聯合國持續透過公約機制制定潔淨與減碳節能的能源政策,以加速能源科技之發展與環境保護。
 
  本書內容適合大學程度理工學系之讀者閱讀,亦可作為從事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之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本書藉由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圖表,說明能源科技之種類原理與應用方法,以利於各種不同領域背景的讀者能夠融會貫通;協助國內大學生及對能源科技有興趣的學習者,能夠順利進入能源科技的研究發展平臺。
 
  第四版增加第十一章儲能概論與應用,其餘分別為第一章能源科技概論、第二章探討汽電共生、第三章太陽能發電系統、第四章風力發電系統、第五章燃料電池、第六章生質能、第七章小水力發電、第八章地熱能、第九章海洋能、第十章節能技術。本書架構清晰,使讀者能夠有系統的瞭解各種潔淨能源與實務應用,是一本能源方面知識的良好參考資料。
 
  由於能源科技技術日新月異,技術不斷的提升,隨時均有進步發展空間,實難免有疏漏之處,尚祈先進多賜改進意見,俾能力求修正完善。
 
鍾金明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在話,我本來對這類教科書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態度,畢竟改版這麼多次,內容很容易變得冗贅或支離破碎。但《綠色能源科技(第四版)》的編排結構,真的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它不像有些翻譯書那樣,只是把最新的研究論文拼湊起來,而是有著非常清晰的邏輯脈絡。從最基礎的能源轉換效率定義開始,逐步推進到複雜的系統整合,讀起來非常流暢,完全沒有「卡住」的感覺。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每一項新技術時,都會附帶一個「國際趨勢與政策解讀」的小單元,這對我們這些想了解法規環境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佛心來著。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一個關於地熱發電可行性的報告,卡在台灣現行法規對於深層鑽探的限制上,後來翻到書裡的相關章節,它竟然用非常白話的方式解釋了國際上幾種主流的法律框架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比較視角。這種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寫法,非常適合需要建立宏觀視野的學生或專業人士。

评分

這本《綠色能源科技(第四版)》真的是讓我這個在科技產業打滾多年的老工程師,眼睛為之一亮!光是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緊扣時代脈動的企圖心。我記得好幾年前業界還在摸索太陽能板的效率極限,那時候的教科書內容還顯得有些保守,但這第四版,哎呀,簡直是把最新的燃料電池進展、海域風力發電的突破性技術,甚至是儲能系統的化學結構優化,都給挖出來攤開來檢視。特別是對於「智慧電網」和「去中心化能源管理」這兩個我們台灣目前最頭痛的議題,書中提出的解決方案和案例分析,都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真真切切從技術層面去剖析了如何用數位科技來優化能源分配。我得說,光是看它對「高效能鋰電池的熱管理系統」那一章節的深入探討,就足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專業度,那種對材料科學和熱力學的掌握,絕對不是一般通識課本能比擬的。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不斷更新知識的業界人士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及時的「武功秘笈」,讓我對接下來幾年的技術走向胸有成竹。

评分

坦白講,如果硬要挑剔的話,我覺得對於「新型態能源金融」與「碳權交易機制」的探討深度,還可以再加強。雖然書中有提及這些跨領域的議題,但篇幅相較於純技術部分顯得有些保守。畢竟,在當前全球淨零排放的趨勢下,能源科技的推動已經不能單純只靠工程師的熱情,資本的流動和政策的引導才是關鍵驅動力。我期待未來版本能增加更多關於「氣候風險評估」如何影響綠色投資決策的章節,或是深入分析不同國家補貼政策的異同點,如何影響新興綠色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不過,撇開這一點不談,光是它在「高效能儲能材料的化學特性分析」以及「先進熱能回收系統的熱力學建模」這兩個核心技術領域的闡述深度,就已經值回票價了。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與產業的實用性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的確是值得所有相關領域人士珍藏的一本好書。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能源轉型議題的公民,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批判性思考」訓練做得非常好。很多強調環保的書籍,容易陷入過度樂觀的泥沼,彷彿只要蓋了足夠多的風機,問題就迎刃而解。但《綠色能源科技(第四版)》非常誠實地揭露了綠能發展背後的諸多「痛點」。它不會迴避生物多樣性對離岸風場選址的衝擊,也不會粉飾太平地談論光電板回收處理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潛在風險。這種不美化、直面現實挑戰的態度,才是真正負責任的科學教育。舉例來說,書中關於「綠氫製備成本與效率瓶頸」的分析,就非常深入地探討了電解槽的壽命問題以及再生能源供電的不穩定性如何直接影響到氫能的經濟效益。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綠色革命,不只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系統優化與社會接受度的長期戰役,這本書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來讓我們進行這種複雜的權衡。

评分

這本第四版的編撰風格,相較於前幾版,顯得更加「在地化」與「實務化」。過去的能源書,很多案例都圍繞在歐美的大型基礎建設,對我們這種土地面積有限、地形複雜的島嶼來說,參考價值就打了個折扣。但這一版中,我明顯感覺到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連結亞洲區域,特別是台灣和鄰近國家在推動分散式能源系統上的努力。比如說,書中對於屋頂型太陽能的饋入穩定性討論,結合了許多小型社區微電網的實戰經驗,而不是只談論國家級別的電廠建置。這種從「小處著眼」的寫法,對於我們未來推動都市節能和社區自主供電的計畫,提供了極為實用的操作指引。而且,書中使用的圖表和數據,很多都更新到了近兩年最新的統計,視覺化效果也大幅提升,讓我這個老讀者在翻閱時,不會覺得是在看一本過時的參考資料,反而像是拿到了一份最新的產業分析報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