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智敏
图书标签:
  • 财务舞弊
  • 企业治理
  • 内部审计
  • 风险管理
  • 会计犯罪
  • 行贿
  • 挪用公款
  • 财务风险
  • 公司治理
  • 舞弊侦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舞弊偵防實戰專家》精闢剖析各大企業弊案關鍵環節
用28堂課揪出蠶食鯨吞公司利益的黑手
協助辨識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沒有識破舞弊能力,企業難有獲利好體質!

  企業大老闆掏空公司、銀行理專挪用客戶資金、人資主管利用職權幫自己加薪、採購和廠商串通中飽私囊、工程師竊取技術機密……

  世界重量級反舞弊組織「舞弊稽核師協會」(ACFE)調查顯示,全球企業因舞弊一年損失高達36億美元以上。勤業眾信《2018台灣企業舞弊風險管理調查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受訪的兩百多位舞弊偵防第一線工作者裡有超過半數表示,所服務的公司每年至少發生1件以上的舞弊事件。

  受害者不論是金融機構、上市櫃企業,最後埋單損失的都是市井小民。

  高智敏,擁有舞弊防治專業界最難拿到的國際級黃金證照──舞弊稽核師證照,用第一線切身經驗,帶你親臨不見刀光血影,卻害人無數的舞弊現場。

  不想當下一個受害者,本書要你知道的事:
  ◆透視舞弊犯心理:「看不出他會貪污舞弊」是許多人和企業栽跟斗的致命失誤。提防舞弊犯,不能只看人性貪婪面,你一定要懂經典的「舞弊三角」。
  ◆揭穿舞弊伎倆:舞弊犯使出的五鬼搬運把戲千變萬化,認識舞弊樹是了解侵占、挪用、行賄、做假帳手法的最佳起點。
  ◆認清成為待宰羔羊的原因:再多知識、再高學歷,無法保證不會淪為舞弊受害者。了解3個受害者迷思,避免落入圈套。
  ◆洞悉公司治理盲點:制度潛規則心照不宣、利益輸送鏈暗做手腳、控管流程便宜行事、法律體系漏洞百出,使得舞弊犯乘虛而入,正視脆弱環節,及早預防。
  ◆強化內控管理措施:舞弊是企業的包袱,會拖垮競爭力,從權威組織ACFE和COSO提出的風險管理架構5要素下手,為企業體質打好基礎,累積經營實力。
  ◆破解舞弊的殺手級應用:傳授10個不藏私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惡意倒帳、內神通外鬼、假帳、供應商借屍還魂全部原形畢露。

本書特色

  1. 有實戰經驗的舞弊偵防稽核師親身分享:

  作者曾任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舞弊防治團隊,目前擔任財星500大企業的稽核師,輔導與服務過不少企業的舞弊偵防業務,並擁有最難拿到、全台灣合格人數不超過兩位數的舞弊稽核師證照,他以實務經歷與扎實的學理基礎,系統化剖析與分享舞弊相關知識與經驗談,讓讀者看待舞弊不再只是新聞報導的片面視角,而是從人性、經營、偵防、法律等面向全方位了解舞弊。

  2. 以台灣在地個案探討防堵舞弊議題:
  從台灣經濟史上最大的個人型經濟犯罪、南港輪胎與鴻海老臣收賄達上億的回扣案,到台積電的員工竊密案,甚至是水餃店員工每次結帳都A掉1顆水餃的錢,本書生動描述的案例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台灣企業個案,讀起來更有感。

  3. 舞弊偵防的10個開外掛密技:
  坊間少見能針對特定舞弊手法傳授破解技巧的書籍,作者深入淺出說明自己如何借助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為10種弊案更快找到關鍵的破案線索,讓經營者、管理者、職務與防弊相關的人員在建構企業體制時,有實用的參考做法。

  4. 收錄舞弊偵防資源懶人包:
  書後整理出值得一看的影片與書籍,以及好用的調查資源,對於舞弊詐騙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免去盲目摸索之苦。
 
力讚推薦


  我花了三天就看完全書,而且還想再看。本書巧妙引用了台灣本地的案例做為多數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對於每一個議題自然產生連結,再配合上流暢的文字描述,和最後的理論印證,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過度的理論分析而覺得枯燥,但又能從書中得到應有的知識,作者筆法相當高明。──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

  智敏的新書是一本非常適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閱讀的重要著作,……從公司治理、法令遵循到科技發展帶來新的舞弊偵防工具如何運用,以及完成調查後如何找回公道,真是刻畫深入的一頁頁白領、財經犯罪者眾生相。──林志潔,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嚴肅、充滿艱深專業術語的書籍,開始閱讀後發現,原來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閱讀此書可充分感受作者在舞弊案例蒐集整理之用心、對防弊最佳實務鑽研之深入。……本書以許多古今中外、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例貫穿,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有時難以置信)的舞弊連續劇。──林嬋娟,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這本書對你來說最棒的價值就是:它會在你的腦袋中裝入一個自動警報器,未來在簽署各項合作備忘錄時,心中警鈴就會不斷響起來提醒你。──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律師
 
揭秘企业灰色地带:高管道德失范与内控失效的深度剖析 本书聚焦于当代企业治理结构中日益凸显的道德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脆弱性,通过对一系列真实案例的细致梳理与深度剖析,揭示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权力集中与监督缺失背景下,可能采取的隐蔽性侵害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对组织健康和市场信誉造成的系统性冲击。 本书并非一本教授“如何进行财务欺诈”的操作手册,更不是对既有法律法规的简单罗列。相反,它是一份对企业“软肋”的深刻体检报告,旨在提醒所有利益相关者——从董事会成员到基层审计人员——警惕那些潜藏在光鲜财务报表背后的管理黑洞。我们深入探讨的是,在缺乏有效制衡的环境下,人性中的逐利性如何扭曲商业决策,并最终演变为对股东利益乃至社会公平的背叛。 第一部分:权力集中下的“隐形契约”与道德滑坡 本书首先剖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一个核心矛盾:效率与制衡的冲突。在许多快速成长的企业中,为了追求决策速度,权力往往过度集中于少数几位核心高管手中。这种“家长式”或“英雄式”的管理模式,在初期可能带来巨大红利,但一旦缺乏外部或内部的有效制约,便极易催生腐败的温床。 1. 利益输送的微妙路径: 我们详尽分析了高管群体如何利用其职权,在采购、销售、项目合作等环节构建复杂的“利益输送网络”。这包括: “白手套”操作的演变: 探讨了如何通过设立看似合规的关联方公司,进行非市场化的资产转移。重点关注了资金如何在层层壳公司间周转,最终回流到决策者及其亲信手中,使得追溯路径变得异常复杂。 “人情投资”的陷阱: 分析了利用企业资本进行“人情投资”的案例。高管以获取未来“回报”为目的,向特定客户或合作伙伴提供远超市场价值的资金支持、技术转让或独家代理权,这些行为的本质是动用了公共资源为私人关系服务。 薪酬体系的灰色地带: 揭示了如何通过操纵绩效评估标准、设计复杂的、难以量化的期权激励方案,实现对自身薪酬的过度攫取,尤其关注那些与公司实际业绩严重脱钩的巨额奖金是如何被合理化包装的。 2. 治理结构中的“共谋”风险: 本书着重分析了公司治理机制本身是如何被“收买”或“架空”的。我们研究了: 董事会的“形式主义”: 探讨了独立董事在实际运作中如何因信息不对称、资历受制于管理层,或单纯的“圈子文化”影响,而沦为橡皮图章,未能履行其应有的监督职责。 审计委员会的盲点: 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面对由资深财务总监或CFO主导的复杂交易时,可能因缺乏专业技术支持或过于依赖管理层报告而产生的监督失灵。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性缺陷与穿透性研究 在这一部分,我们聚焦于组织内部那些本应起到“防火墙”作用的控制机制,是如何被专业化地规避和瓦解的。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流程的系统性被破坏,而非单一的舞弊行为。 1. 采购与合同管理的“黑箱”操作: 本书详细对比了健康与高风险企业的采购流程。我们发现,高风险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供应商名单的“僵化”与“垄断”: 揭示了如何通过设定极高的入围门槛或通过内部审批部门的偏袒,将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锁定为少数特定实体,从而消除市场竞争,确保高额的“回扣”空间。 项目招投标的“剧本化”: 分析了在大型资本开支或IT系统升级项目中,如何通过预先泄露关键信息、设置排他性条款等方式,确保特定中标方“名正言顺”地获得合同,并最终以超支的名义进行利益输送。 2. 费用报销与资产管理的“蚂蚁搬家”: 我们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日常运营的细碎环节,实现对资金的持续性侵蚀,这些行为往往因金额较小而逃避了高层审计的关注: 虚增差旅与招待费: 揭示了利用高级管理人员的特殊审批权,如何将非公务性质的私人消费,通过伪造的日程安排和虚开的发票进行报销。 低值易耗品的“离奇消失”: 探讨了如何利用库存盘点、报废流程的漏洞,将企业资产通过虚假入库、提前报废等手段转移至个人控制之下。 3. 信息系统的“定制化漏洞”: 在数字化时代,本书特别强调了信息系统在舞弊中的关键作用: ERP系统的“后门”配置: 分析了如何说服IT部门或外部顾问,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为特定用户设置绕过标准审批流程的特殊权限,或修改关键业务模块的记账逻辑,以便在不留下明显操作痕迹的情况下完成交易的“清洗”。 第三部分:危机管理与问责的困境 最后,本书探讨了当舞弊行为被揭露后,企业在处理危机和追究责任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1. 外部审计师的角色冲突: 我们评估了外部审计师在发现重大异常迹象时,基于“保持客户关系”和“避免诉讼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可能采取的“默许”或“淡化处理”策略。重点讨论了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师如何可能忽略那些藏匿在复杂结构背后的“实质性错报”。 2. 内部调查的“自我保护”倾向: 分析了当内部调查启动时,往往面临的阻力:调查权限受限、关键证据“意外丢失”、以及被调查者利用其人脉关系干预调查进程。这使得很多本应深入的调查草草收场,以“合规修复”的名义掩盖了背后的管理层级问题。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越财务数字的洞察力,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监管机构建立更具韧性的风险防范体系,从源头上识别并清除那些滋生于治理真空中的“腐蚀因子”。 它是一本关于企业健康生态的维护指南,而非仅仅关注于识别已发生的损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智敏


  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擁有舞弊防治專業界最難拿到的國際級黃金證照──舞弊稽核師證照(全台目前取得這項證照的人數不超過兩位數)。現任《財星》500 大公司駐美內部稽核經理,協助進行舞弊調查、偵測與預防等工作。閒暇之餘亦於部落格發布平台「Medium」撰寫舞弊相關的電子刊物「破弊修煉手冊」,並在電腦稽核協會、台灣舞弊防治與鑑識協會、證券公會、金融研訓院等專業組織講授防弊課程,也應教授之邀到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學校穿插幾堂舞弊調查與鑑識會計的課程。

  除舞弊稽核證照外,亦擁有資訊管理、人工智慧、舞弊稽核、內部稽核、洗錢防制等專業證照。過去在日商擔任資訊人員,也於四大之一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顧問,輔導的專案涵蓋內部控制強化、企業流程再造、數據分析、資訊安全、企業全面風險評估、弊案調查等,輔導的客戶類型多元,包含金融、電信、製造、零售、生技醫療等產業。

  於舞弊防治團隊服務五年期間,接觸的弊案包含牽扯中國國企的上億詐貸案、知名日商財報舞弊案、上市公司近七千萬的薪資詐領案、資深女會計掏空上千萬的旅行社弊案、農產品公司的採購弊案;合作交手的對象,不僅是氣噗噗的老闆、賺很大的律師、霸氣的檢察官、不願立案的公安,面對狡猾的舞弊犯、惡言相向的供應商更是家常便飯。


 

图书目录

【推薦序】
看完還想再看的防弊議題好書 李華驎
受信任的犯罪人──企業、舞弊與白領犯罪 林志潔
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林嬋娟
在你的腦袋裝入自動警 報器,是本書最棒的價值 楊貴智

【前言】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第1部 舞弊犯偷天換日把戲
LESSON 1 從百億大盜案看什麼是舞弊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舞弊?
 我們與舞弊行徑的距離,原來這麼近

LESSON 2 在職場叢林中的舞弊樹
 最常發生的資產挪用
 四種貪腐的行為模式
 在面子與裡子抉擇的財報不實
 ※弊知課:關於舞弊稽核師協會與舞弊稽核師

LESSON 3 社會在走,防弊常識要有
 職場之外的眾多舞弊
 被騙都是受害者自己的問題?

LESSON 4 在舞弊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舞弊究竟干我什麼事?
 破弊之道

LESSON 5 舞弊犯的三角習題
 經典的舞弊三角
 舞弊三角再進化
 ※弊知課:白領犯罪

LESSON 6 如果舞弊犯接受真情採訪
 沒有舞弊犯一開始就想當壞人
 很多舞弊犯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行為不對
 舞弊者多半沒想過後果會這麼嚴重
 決策過程並不是全然理性
 批評舞弊犯之前,請先設身處地想一想

第2部 當公司治理破了大洞
LESSON 7 每分鐘,可能就有一家企業成為舞弊的受害者
 祭出死刑都擋不住貪官搶著破舞弊紀錄
 有效管理風險的五大要素
 ※弊知課:內部控制權威組織COSO

LESSON 8 舞弊,是公司不容忽視的管理風險
 舞弊風險管理架構五大要素
 非常現實的實務困境
 請相信天網恢恢

LESSON 9 告訴我,舞弊怎麼查
 誰該負責查弊
 查弊沒有那麼容易
 有效率的調查架構

LESSON 10 從各種異常窺見舞弊端倪
 越早發現舞弊,絕對越好
 人的異常行為
 企業營運的異常交易

LESSON 11 舉報機制要「玩真的」才見效
 為什麼需要舉報機制
 舉報機制到底有多好
 各種舉報管道與其優缺點
 舉報機制成功關鍵
 揭弊不能沾沾醬油就走人

LESSON 12 企業文化對防弊的重要性
 別低估誠實正直的企業文化
 員工誠實保證保險
 職能分工,發揮牽制效果
 員工篩選
 採取職務輪調或強制休假,有嚇阻作用
 設計舞弊認知教育訓練
 簽君子協定
 舞弊預防的兩難

第3部 舞弊偵防殺手級應用
LESSON 13 【員工竊密】規則型分析歸納犯者共通點
 竊密者的共通點
 規則+數據分析,定位可疑洩密者
 ※弊知課:數據分析的迷思

LESSON 14 【炒貨行為】離群值偵測異常的售價
 如何知道售價超過多少才是異常?
 ※弊知課:用二維矩陣清查可疑經銷商

LESSON 15 【造假紀錄】班佛定律是假帳殺手
 讓假帳現形的奇葩定律
 ※弊知課:班佛定律的應用限制

LESSON 16 【惡意倒帳】分類演算法是篩選海量電郵的神助手
 加標籤訓練電腦做電郵分類
 ※弊知課:機器學習的決策樹

LESSON 17 【內神通外鬼】簡單好用的迴歸分析
 一條迴歸線拿回800多萬的溢付佣金
 ※弊知課:監督式學習

LESSON 18 【客戶個資外洩】抓出異常存取紀錄的叢集演算法
 以行為模式設定偵測規則
 ※弊知課:非監督式學習

LESSON 19 【幽靈員工詐領薪資】辨識技術加速破弊
 辨識技術破譯犯罪集團暗號
 ※弊知課: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差別

LESSON 20 【廠商借屍還魂】資料比對妙招找出黑名單廠商
 善用政府公開資料查出異常付款
 ※弊知課:數據分析的第三元素──工具軟體

LESSON 21 【竄改資料】數位鑑識處理數位證物
 數位鑑識與隱私侵犯
 數位鑑識人員的密碼破解大絕
 ※弊知課:數位鑑識採證要留意性別差異

LESSON 22 【湮滅罪證】還原檔案找到關鍵證據
 數位鑑識人員喜歡找出被刪除的資料
 ※弊知課:檔案無法還原怎麼辦?

第4部 弊案背後的公道
LESSON 23 完成舞弊調查後,一切才開始
 比查弊還難的後續工作

LESSON 24 要不要提告,這是大問題
 報案前要做的功課
 提告與訴訟策略

LESSON 25 受理舞弊提告與調查的單位
 向哪個單位報案比較好?
 棘手的跨國訴訟

LESSON 26 收賄舞弊犯判什麼罪?
 收受賄賂罪和你想的不一樣

LESSON 27 法律挺吹哨者嗎?
 吹哨者需要安心的靠山

LESSON 28 財報不實責任大,獨董和會計師難自保
 獨董逃難潮
 一夕解體的會計事務所
 舞弊稽核師也無法勝任的案件

【結語】歷史給人類的教訓
【附錄】舞弊偵防資源懶人包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19179
  • 叢書系列:金商道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2 x 1.3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看完還想再看的防弊議題好書

 
  「我用三天就看完了這本書,而且非常喜歡。」──嗯……我說的。

  去年12月,收到了一封來自Jimmy Kao的email,請益如何讓出版社願意出他的書。基於當初出書時同樣受到許多不認識網友的幫忙,我告訴他目前出版業的難處,建議他可以改以出此書對出版社的影響力著手。

  幾個月後再次接到Jimmy來信告知,已獲得商周集團的支持,並探詢為新書寫推薦的可能。當時的心情其實很矛盾,一則為新書能出版而高興,但也為寫序而發愁。

  原因很簡單,企業防弊這種議題就像你和老人談政府財政破產,還是和年輕人談飲食健康一樣,每個人都會告訴你這件事很重要,但實際上根本沒人在乎。其次,這種書就像資深查帳員寫查帳實務一樣,寫得太詳細,90%的人都沒興趣;寫得太一般,連剩下的10%也不買單──這是個很難拿捏的題材。不過更重要的是第三個原因──我不喜歡讀教條式、內容枯燥的書。

  所以當下,我很客氣的回文「企業防弊非我專長,掛名推薦可以,寫序最好另請高明。」然而這在數週前試讀本書初稿後,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想法:我花了三天就看完全書,而且還想再看。我想很多買過書的人都知道,一本書看不完的痛苦,或是能流暢看完一本書的痛快。

  本書巧妙引用了台灣本地的案例做為多數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對於每一個議題自然產生連結,再配合上流暢的文字描述,和最後的理論印證,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過度的理論分析而覺得枯燥,但又能從書中得到應有的知識,作者筆法相當高明。

  縱觀全書,個人最有感的為LESSON 5中「沒有人會一覺醒來,就決定自己今天開始要做一個舞弊犯」,談及潛在犯罪者的心理誘因與制度上缺失;以及LESSON 26「收賄舞弊犯判什麼罪」,談及台灣整體立法與司法制度問題。

  現今台灣民意一面倒的認為,司法不公是因為恐龍法官或法官收賄,而提出國民法官制時,你有沒有想過,或許真正的關鍵是出在法律條文根本就有問題?

  近年來公司治理成為顯學,但台灣目前仍多著重於公司經營者,是否利用制度缺漏圖利自己而剝奪外部股東權利。事實上一個完整的公司治理制度,不只是老闆該被管治,中高階經理人都應被納入其中。

  很高興台灣能有這麼一本以在地個案討論防堵舞弊的書,更進一步強化台灣企業內稽內控機制的完整。十分樂意能將此書推薦給大家,也希望大家除了買一些「我靠股市賺十億」這種書外,能給台灣分享個人經驗實務的本地創作者更多的鼓勵!

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

推薦序2

受信任的犯罪人──企業、舞弊與白領犯罪


  前兩天剛好在進行一個確定判決案件的回顧,案件涉及規模龐大的建築公司內部的犯罪行為,一如大衛‧弗里德里克斯(David O. Friedrichs)在《受信任的犯罪人:當代社會的白領犯罪》(Trusted Criminals: White Collar Crim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暫譯)一書中,對企業組織內白領犯行者的描述:在高階的負責人,以組織體內事務分層負責,自己欠缺主觀的故意要件為理由,提出「I dont know」(我不知情)抗辯;至於其下屬的實際經手人員,則以一切行為均依照上級指示所為,自己並無裁量權,提出「follow orders」(遵照命令)抗辯。這些現象,充分顯現出在組織體內要發現舞弊、稽核舞弊、究責舞弊,以及預防舞弊的困難和重要。

  Jimmy(智敏)的新書《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是一本非常適合社會各階層、各行業閱讀的重要著作,本書共分四部二十八個章節,從公司治理、法令遵循到科技發展帶來新的舞弊偵防工具如何運用,以及完成調查後如何找回公道,真是刻畫深入的一頁頁白領、財經犯罪者眾生相。

  我從2007年進入財經與白領犯罪的研究領域,雖說曾有律師的執業經驗、亦曾擔任國內許多重大財經犯罪案件的鑑定人、或者為某些案件提出專家意見,但10幾年來的研究累積,依然不時讓我有種必須「追著日新月異的犯罪手法跑」的感嘆。尤其在人流全球化、金流全球化、物流全球化的今日,舞弊的工具更為多元、財務結構更為複雜、證據更為幽微隱密、金流斷點更容易製造,無一不是提高了舞弊被發現、甚至被預防的困難度。

  「舞弊」(fraud) 的基本元素就是「騙」,騙大概可以分類為兩種方式,一種是:明明是這樣,但你說成那樣;一種是:明明是那樣,但你隱瞞不說。以這個基底出發,可以演化出各種千變萬化的態樣,例如:貪腐、資產或智慧財產的挪用或盜取、財報不實、資本市場的圖利和套利行為,以及為了掩飾隱匿這些行為而伴隨的地下匯兌、洗錢、滅證、偽造文書、妨害司法等犯罪。

  Jimmy的書中對各種犯罪樣態和成因都有深入淺出的討論,作為一個法學研究者和推動法制改革者,又研究過許多的白領財經犯罪,我對於他書中談及很多舞弊犯「欠缺不法意識」感觸很深。Jimmy分析為何舞弊者欠缺不法意識,原因包括:(1)商場陋習大家都這麼做、(2)法規的模糊或漏洞、(3)商業行為或號稱創新模式的灰色地帶,以及(4)專業人士如董事甚至律師會計師的背書。這幾件事確實是值得深入討論的,尤其,法律人應該是公司治理與法令遵循重要的守門員,看到在商業犯罪或金融犯罪中,法律人淪為犯罪者的工具或幫凶,實在令人汗顏,該是我們專業社群應反省、並提高自律門檻的要務。

  企業當知,興利與除弊,並非對立,尤其在違反法律風險代價高昂的今日,除弊即為興利(試想,研發成本如此之高,結果卻因為沒有守護好營業祕密、被對手整碗端走、占盡先機,自己還能有什麼市場競爭優勢可言),對於舞弊的預防和偵查,對於稽核人員的挹注和支持,就是對企業最好的投資。

  Jimmy在自序中說:我們一路奮戰,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我說,這個期待還不夠啊!因為我們一路奮戰,不只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更為了用我們自己的光芒,照亮許多黑暗的時刻。私部門的舞弊稽核人員,就像公部門的政風人員,公部門的政風人員,就像私部門的舞弊稽核人員,這些專家,就是調整組織體的體質、強健組織體身心的重要養分,因為若沒有他們,組織體就會生病、發燒、甚至腐敗、潰爛。除了感謝他們的付出,也希望這一本好書能讓更多人對於白領財經犯罪有所認識,在企業有能力併購國家的時代,讓組織體的治理、舞弊的防制體系,能更加健全。

林志潔,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推薦序3

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很榮幸受邀幫高智敏先生的大作寫推薦序,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嚴肅、充滿艱深專業術語的書籍,開始閱讀後發現,原來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

  這本書定位在舞弊入門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但涵蓋之主題相當廣泛且應時。除舞弊基本知識(何謂舞弊、何以發生舞弊)外,還包括舞弊預防、偵測與調查之核心議題,現代科技(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數位鑑識)於舞弊偵防之應用,以及舞弊調查相關的法律及公司治理問題(如吹哨人制度)等。對商管、法律、社科學生,這是一本頗具參考價值的舞弊入門書籍。

  作者具舞弊稽核師(CFE)資格,曾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舞弊稽核師,目前擔任國外上市公司內部稽核。閱讀此書可充分感受作者在舞弊案例蒐集整理之用心、對防弊最佳實務鑽研之深入。作者無私的分享累積多年的專業知識與經驗,還將書中提及之相關影片與書籍貼心整理成舞弊偵防懶人包,提供很不錯的舞弊補充教材。

  本書以許多古今中外、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例貫穿,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有時難以置信)的舞弊連續劇。的確,舞弊層出不窮、手法推陳出新,我們與舞弊行徑的距離,原來這麼近。大家耳熟能詳的舞弊三角,即產生舞弊的三大因素──誘因/壓力、機會與行為合理化,儘管是舞弊偵防很完整的理論基礎,但現實社會這些因素一直存在,再好的制度或規範亦無法保證完全無舞弊情事。作者點出,接受舞弊可能存在之事實,才能看見真相,採取正確之因應措施。防弊目的不在杜絕任何舞弊,而是在有限資源下防止其擴散而釀成重大弊案。

  閱讀本書期間,七月底台北地檢署偵結遠航掏空超貸案,包括三位現任公股銀行董總因涉超貸遭到起訴。隔天又爆出另一大弊案,檢調大動作搜索6名跨黨派現任或前任立委,疑收賄介入SOGO經營權之爭。昨天,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稅務當局(HMRC)控告美國GE 不實稅務申報,要求補繳10億美元稅金 (2020.8.4)。這則消息開頭就說,GE曾是2012年獲HMRC頒獎的大公司之一,如今成為HMRC控訴對象,令人不勝唏噓。

  看到GE涉及的稅務訴訟新聞,讓我聯想到2014年5月,我參加在政大舉辦的亞太商學院聯合會議,聆聽安隆公司前財務長法斯陶(Andy Fastow)一場令人震撼的演講。印象最深刻的是,演講一開始他一手拿出榮獲《財務長雜誌》(CFO Magazine)2000年最佳財務長的獎盃,另一手拿著紅色囚犯證,然後很直率的說,同樣的交易手法讓他獲獎也讓他入獄!他說起初實在無法接受近80項詐欺的指控,他認為他的財務操作行為沒有違法,何況還有董事會、會計師、律師、投資銀行當守門人。最後他悟出道理,原則才是關鍵,而非是否違法。他提醒,法律漏洞處處可見,真實世界充滿灰色地帶,看似不違法的手法依然存在。

  回頭看,法斯陶的舞弊預警不幸言中,舞弊連續劇繼續上演中。舞弊案例提醒我們,創新與詐欺通常只有一線之隔,公眾人物、指標企業尤應警惕,以最高的標準(而非是否違法)要求自己。防弊人人有責,一般大眾亦應隨時保持警覺,勿恃「弊」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舞弊守門人。
 
林嬋娟,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推薦序4

在你的腦袋裝入自動警報器,是本書最棒的價值

 
  談到舞弊,大家想到的都是新聞媒體常見的上市櫃公司、跨國企業或者政府部門等弊案,也因為通常只有這樣等級的弊案會登上新聞版面,因此我們都誤以為弊案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

  但曾有當事人帶著焦慮或氣憤的心情來到事務所討論案件,因為他以投資朋友供其開設工廠,但過一年才發現該名朋友名下另有一間從事相同產業的公司,藉由作帳及採購方式將金錢搬運到自己的公司,氣得跳腳。也有當事人與建商合建房屋,結果工程尚未完成,建商就捲款逃跑不知去向,讓當事人搬入新屋的美夢破碎,甚至要獨自面對其他房屋買家的質疑。事實上,只要我們行走江湖,就有可能於遇人不淑。

  但因為我們的文化對於「人性本善」一事有著過度的依戀,在親朋好友間不方便相互檢核彼此的所作所為,因為這樣不僅容易破壞和諧而傷害合作默契,更可能招來批評。而這樣的文化氛圍則凸顯了這本書的價值,因為作者高智敏在本書中以系統化的方式提供我們思考「防弊」的方法論,例如舞弊三角讓我們檢視弊案從何而生、內控整合性架構協助我們思考如何設計防弊機制,以及職能分工來避免出現隻手遮天的情況。而本書在理論之外也提供非常多案例,讓讀者對於舞弊的樣貌能夠擁有更多具體的想像,並藉此連結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身為律師,當然要藉機呼籲各位讀者:在從事各項交易合作前,一定要找律師諮詢相關的合作計畫,不僅讓律師協助確認合作內容沒有違反各項法律強制禁止規定,也讓律師協助確認合約架構設計符合自己利益,同時不會讓自己身陷無法度量的法律風險之中,否則簽名之後才來後悔,已經萬事莫及。

  可惜的是,你通常不會身邊隨時有律師,因此這本書對你來說最棒的價值就是:它會在你的腦袋中裝入一個自動警報器,未來在簽署各項合作備忘錄時,心中警鈴就會不斷響起來提醒你:這個合作架構是否具有防弊機制、是否創造舞弊空間容忍對造上下其手?別忘記,傷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這句話總結我讀完本書的感受,也是我的律師執業經驗中得到最深的領悟。

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律師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長期關注公司治理的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出了單純的財務舞弊範疇,它實際上是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一次深刻反思。當「快速致富」的誘惑蓋過「誠信經營」的準則時,舞弊就成了必然的產物。書中對於「掏空」的探討,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內部人如何利用信息不對稱,將公司的價值一點一滴地轉移到自己口袋的過程,那種細膩的、幾乎是蠶食鯨吞的手段,比那些轟轟烈烈的騙局更顯得陰險。這種對人性弱點的精準把握,使得這本書的內容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它彷彿在告訴所有讀者:你的企業可能比你想像的更脆弱,你的控制流程可能比你設計的更有漏洞。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對當前許多企業過度美化財務報表的現象投下的一枚震撼彈,它迫使決策者必須正視治理結構中的那些「舒適區」——那些因為太過熟悉或太過信任而疏於監管的地方。最終,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抓弊」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建制」的實戰指南,提醒我們,最好的稽核,是讓舞弊根本沒有發生的機會。

评分

這本書的風格非常「硬派」,讀起來沒有太多文學色彩的潤飾,直截了當地切入主題,這正是我喜歡的類型。它就像是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劃開企業病灶的表皮,讓我們看到底層的膿瘍。特別是關於「行賄」的部分,描述得十分細膩,它不只是講了收受的金額或物品,更著墨於背後的「人情債」和「利益交換網路」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種層層疊加的腐敗,往往是從最小的「人情」開始積累的,最後演變成巨大的財務黑洞。我認為,這對於中階主管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往往處於資訊傳遞的中間層,既可能成為共犯,也可能是發現問題的關鍵人物。書中分析的案例,雖然是虛構或綜合性的,但其背後的原理和動機,與我們在新聞上偶爾看到的醜聞驚人地相似,讓人讀得既痛快又心驚。它強迫讀者去思考,在追求業績的過程中,道德的界線是如何被一點一滴模糊掉的。這本「現形課」,確實給了企業內部需要一劑強心針,讓大家意識到,所謂的「常規操作」,可能已經踩在違法的邊緣了。

评分

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抓住我的眼球,書名就很有份量感,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空泛的理論書,而是真槍實彈的實務經驗分享。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行文間展現出來的那種洞察力,對於公司內部的各種灰色地帶,描述得入木三分。很多時候,我們在業界聽到的那些「都市傳說」,在這本書裡似乎都能找到邏輯上的印證。它不是單純地指責誰誰誰不對,而是深入剖析了制度是如何被設計成容易產生漏洞的,以及人性在利益驅使下會如何操作這些漏洞。讀起來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老到的稽核長在身邊,他會在你以為一切都很穩固的時候,輕輕敲開一個你從沒注意到的螺絲鬆動的地方。對於那些在大型企業裡打滾,每天面對複雜交易和層層報表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反向思考」訓練,教你如何從弊端的角度去看待正常流程,這種訓練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簡直是無價之寶。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處理過的某些案件,或許當時的處理角度過於「正面」,少了那麼一點點懷疑的火花。總之,這本書的內容紮實,觀點犀利,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企業健康運作的人。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給予高度肯定,它並非按照時間線或部門來劃分,而是非常巧妙地圍繞著「舞弊類型」展開論述,每一種手法都有其專屬的章節,讓讀者能夠針對性地學習。舉例來說,關於「挪用」的篇章,就將從公款私用的小伎倆,到利用複雜的子公司架構進行資產轉移的「大挪移術」做了層次分明的介紹。這對於內部稽核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其實用的「工具書」。它教會我們辨識的不是單一的錯誤,而是錯誤的「模式」。這種模式化的分析,極大地提升了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識別潛在風險的效率。而且,書中對於如何「掩蓋」這些行為的技巧描述,也同樣深入,這點非常關鍵,因為在稽核實務中,最難的往往不是發現「做了什麼」,而是如何證明「他們刻意隱瞞了什麼」。閱讀這本著作,讓我感覺自己像是接受了一次高階的專業特訓,對於那些試圖在公司體制中鑽空子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反制手冊」,讓他們知道,專業的眼睛是怎麼去看穿這些精心佈置的迷霧的。

评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市面上許多標榜「揭秘」或「內幕」的書籍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態度,總覺得內容可能言過其實,華而不實。但這本關於舞弊現形的探討,完全顛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它並沒有落入「狗仔隊」式的爆料陷阱,而是用一種非常專業、近乎學術研究的嚴謹態度,去解構這些複雜的財務舞弊手法。作者對於如何「掏空」和「假帳」的技術細節描述,精細到讓我這個非財務專業的人都能大致理解其運作邏輯,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超的敘事能力。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舞弊往往不是單純的「偷」,而是系統性的「騙」,牽涉到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流程,甚至高層的價值觀。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在腦中模擬這些情境,思考如果我處在那個位置,我的防線會在哪裡被攻破。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維地圖」,讓我們知道風險點在哪裡,而不是等到災難發生後才手忙腳亂。它不只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給予企業管理者和監管單位的「預警清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