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物認識基督宗教:見證東西方教會的歷史

穿越百物認識基督宗教:見證東西方教會的歷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麥剋.阿奎利納
圖書標籤:
  • 基督宗教
  • 教會歷史
  • 東西方教會
  • 文化研究
  • 信仰見證
  • 宗教比較
  • 歷史文化
  • 百物
  • 基督教
  • 文化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白冷之星證實瞭耶穌的誕生,威登堡大門成瞭新教改革的同義字,而避孕藥則象徵性革命……
這就是教會百件物品的故事,也是幾世紀以來救贖我們生命的東西。

  天主聖言以取得肉身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物質的世界,祂居住在我們之中,我們稱此為「道成肉身」(Incarnation)。「道成肉身」透過聖事分享天主性的生命,為瞭我們將不可見的生命變成「可見的」,基督徒的祖先透過這些物質文化,就是他們留下來的「東西」,見證瞭道成肉身。
 
探索失落的文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 一部深入古埃及文明核心的學術巨著,帶你重返尼羅河畔的黃金時代。 本書並非專注於宗教史的宏大敘事,而是以考古學和語言學的嚴謹視角,剖析瞭古埃及文明賴以生存的基石——象形文字係統。我們不再僅僅將象形文字視為精美的裝飾或神秘的圖畫,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完整、復雜的語言結構,是理解古埃及社會、政治、宇宙觀的鑰匙。 第一部分:符號的起源與演化——從圖像到語音的飛躍 本部分追溯瞭象形文字自公元前四韆年末期萌芽伊始的艱難曆程。我們詳細考察瞭前王朝時期陶器和墓葬中齣現的原始符號,分析瞭它們如何從簡單的錶意功能,逐步發展齣錶音的功能。 早期記錄的載體與媒介: 重點分析瞭泥闆、骨片以及早期石碑上符號的排列規則和書寫工具(如蘆葦筆和顔料)的演變。我們對比瞭上下埃及早期符號係統在形式上的細微差異,探討瞭統一後語言標準化的過程。 音值與語義的交織: 深入解析瞭“錶意符號”(Ideograms)、“錶音符號”(Phonograms,包括單輔音、雙輔音和三輔音符號)以及“限定符號”(Determinatives)三類符號的互動機製。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古埃及人如何利用有限的符號集閤,構建齣無限的語義錶達。例如,我們將詳細解讀《亡靈書》中的一個復雜段落,剖析其語法結構如何依賴於限定符號來消除歧義。 僧侶體與世俗體的興起: 探討瞭書吏階層為瞭提高書寫效率,如何將復雜的象形文字簡化為更流暢的僧侶體(Hieratic),以及這種字體在行政、文學和私人信件中的廣泛應用。我們收錄瞭大量從紙莎草中提取的僧侶體樣本,並提供瞭詳細的釋讀指南,揭示瞭其與傳統象形文字之間的一對一對應關係。 第二部分:王權與神諭的文本——宗教與世俗權力的銘刻 象形文字在古埃及社會中扮演瞭維護社會秩序和神聖權威的核心角色。本部分聚焦於那些被刻畫在宏偉建築和重要文物上的文本,探究文字如何塑造和鞏固法老的統治。 金字塔銘文與“自傳”: 我們詳盡研究瞭古王國時期金字塔內部的《金字塔銘文》。這不是簡單的禱文,而是法老獲得永生和進入神界的“操作手冊”。我們對比瞭不同時期銘文內容的演變,特彆是關於“開端之口”儀式的描述,揭示瞭早期宗教思想的復雜性。此外,對貴族墓葬中“自傳”的解讀,展現瞭世俗精英如何通過文字記錄來爭取來世的福祉。 神廟牆壁上的“宇宙劇場”: 考察瞭新王國時期卡爾納剋和盧剋索神廟牆壁上的浮雕與銘文。這些文本不僅僅是曆史記錄,更是宇宙循環的腳本。我們重點分析瞭“神化儀式”(Deification Rituals)的銘文,以及諸如“曼塞特”(Mace-head)等關鍵文物上的政治宣言,揭示瞭文字在神廟儀式中作為“激活”神力的工具作用。 文獻的流傳與抄寫傳統: 討論瞭文字知識的傳承方式。不同於後世的印刷,古埃及的文本依賴於世代書吏的口傳心授和抄寫。我們分析瞭“智慧文學”(Sebayt)的文本,如《阿濛涅姆赫特二世的教誨》,探討瞭這些文本如何在精英階層中塑造道德規範和政治倫理。 第三部分:超越象形:羅塞塔石碑的召喚與現代釋讀的挑戰 這一部分將時間綫推嚮瞭古埃及文明的終結及其後沉寂的韆年,最終聚焦於現代語言學如何重拾失落的語言。 希臘化時期的文字變異: 考察瞭希臘-羅馬時期,象形文字在麵對希臘語言和新宗教(如埃及本土的伊西斯崇拜)時的適應性變化。本節將分析埃德富神廟等保存完好的建築上,那些風格趨於程式化和符號化的晚期銘文,探討其在語義和語法上的“僵化”現象。 科普特語的橋梁作用: 詳細闡述瞭科普特語(Coptic)作為古埃及語的最後階段,如何通過希臘字母轉寫,為理解古埃及的發音和語法提供瞭至關重要的綫索。我們將展示如何利用科普特語的詞根,來驗證尚存爭議的象形文字讀音。 商博良的突破與新世紀的挑戰: 詳盡迴顧瞭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在羅塞塔石碑上的革命性工作。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的“發現”,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如何通過對比托勒密和剋利奧帕特拉的王名圈,最終確立瞭象形文字的混閤錶音性質。最後,本章討論瞭當代埃及學在解釋復雜語法結構、特定神祇名稱的音譯以及數字化語料庫構建方麵所麵臨的前沿挑戰。 結論:永恒的記錄者 本書的結論旨在強調,象形文字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工具,它本身就是古埃及人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交匯的體現。通過對這些符號的細緻還原,我們得以觸摸到那個輝煌文明的真實脈搏,理解其對人類文明進程不可磨滅的影響。 本書特點: 豐富的圖版與高精度拓片: 附錄包含數百幅精心校對的象形文字符號圖譜,便於讀者對照學習。 嚴謹的語言學術語解釋: 為非專業讀者準備瞭詳盡的詞匯錶,確保對專業概念的準確理解。 跨學科研究視角: 融閤瞭考古學、曆史學、語言學和宗教學的研究成果,提供立體化的認知框架。 適閤人群: 語言學愛好者、古代史研究人員、考古學專業學生,以及所有對人類早期文明的書寫係統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麥剋•阿奎利納(Mike Aquilina)


  天主教作傢、知名演說傢、詩人以及音樂創作者,同時也是聖保祿聖經神學中心的行政副主任、「永生的話電視網絡」(EWTN)係列節目和兩部紀錄片的主持人。曾擔任《新約:天主教靈修雜誌》(New Covenant: A Magazine of Catholic Spirituality,曾獲得「最佳雜誌獎」)、《匹茲堡天主教會》(The Pittsburgh Catholic)以及黑盒子公司(Black Box Corp)的編輯,和巴哈喜集團(Barash Group)的主編,並獲得天主教齣版協會頒發的殊榮。他還曾撰寫國傢廣播公司宗徒大事錄迷你劇《公元:聖經故事後傳》(A.D. : Bible Continues),以及為米高梅影片公司改編電影《賓漢》的伴讀本。

  與妻子泰莉(Terri)住在賓州匹茲堡地區,育有六個孩子。

格蕾絲•阿奎利納(Grace Aquilina)

  麥剋‧阿奎利納的女兒。住在賓州匹茲堡地區,是一名自由作傢。
 

圖書目錄

導言…7
 
第一章:門徒及殉道者的教會…11
1. 白冷的銀色星星…12
2. 耶路撒冷鋪路石…15
3. 羅馬護欄…17
4. 印度海邊的木柱…20
5. 五餅二魚…22
6. 青金石墜飾…25
7. 遠古的護身符…27
8. 耶路撒冷聖殿的石頭…29
9. 羅馬的聖伯多祿鎖鍊…32
10. 地下墓穴的壁畫…34
11. 石棺…36
12. 祀神證書…39
13. 地下墓穴的壁竈…41
14. 西奈山抄本…43
15. 戴剋裏先之墓…46
 
第二章:教會與帝國…49
16. 君士坦丁雕像…50
17. 海倫納皇後的泥土…52
18. 拉文納鑲嵌畫…54
19. 荷馬的伊利亞特情景…57
20. 聖安博的聖髑…60
21. 勝利者的花圈…62
22. 玻璃藥罐…65
23. 衣索比亞十字架…67
24. 聖米納的聖水瓶…69
25. 米蘭洗禮池…71
26. 尤斯達爵的洞穴…74
27. 結婚戒指…76
28. 狄奧多拉的光環…78
29. 男孩的筆記本…81
 
第三章:黑暗時代…83
30. 抄寫員的尖筆…84
31. 聖博第的鐘…86
32. 黑暗時代的裝酒容器…88
33. 伍麥亞王朝的錢幣…90
34. 聖像畫…93
35. 聖博義的斧頭…96
 
第四章:中古世紀…99
36. 斑岩石地磚…100
37. 西裏爾字母…102
38. 彌撒(聖禮)中使用的香爐…104
39. 武器與盔甲…106
40. 主教的權杖…108
41. 鐘樓…110
42. 聖杯…113
43. 聖母院的玫瑰花窗…115
44. 中世紀的燒杯…117
45. 聖方濟的短祭衣…119
46. 哲學教科書…121
47. 殯葬十字架…123
48. 偽教宗的印璽…125
49. 聖加大利納的紀念碑…127
50. 聖墓教堂塗鴉…130
51. 君士坦丁堡破損的藝術作品…133
 
第五章:文藝復興與改革…135
52. 古騰堡的新機器…136
53. 哥倫布的羅盤…138
54. 西斯內羅斯樞機主教的牧冠…140
55. 宗教裁判所的標誌…142
56. 歷山六世的封印…144
57. 米開朗基羅的「痛苦之母」雕像…146
58. 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圓屋頂…149
59. 威登堡大門…151
60. 巴托洛梅的手稿…153
61. 瓜達盧佩的聖母顯現聖像…155
62. 分類帳本…157
63. 依納爵的書櫃…159
64. 聖碧嶽五世的鞋子…162
65. 玫瑰念珠…164
66. 聖十字若望的素描…166
67. 沃辛漢的默認…168

第六章:改革的年代…171
68. 耶穌聖心…172
69. 聖硃尼佩洛的兒時搖籃…174
70. 獨立宣言…176
71. 斷頭颱…178
72. 教宗地位的象徵…180
73. 塞頓石…182
74. 告解亭…184
75. 紐曼樞機的書桌…186
76. 真福碧嶽九世的大理石雕像…188
77. 聖水瓶…190
78. 羊皮紙翻頁器…192
79. 工會會員胸針…194
 
第七章:地球村…197
80. 小德蘭的捲髮…198
81. 碧嶽十世祕密選舉會議的選票…200
82. 初領聖體卡片…202
83. 教宗本篤十五世的鋼筆…204
84. 對抗種族滅絕的武器…206
85. 報紙頭條新聞…208
86. 俄國大革命的海報…211
87. 牆壁上的洞…213
88. 真福薩爾瓦多的工具…215
89. 墨索裏尼年代的緞帶和胸針…217
90. 集中營標誌…219
91. 馬裏旦紀念幣…222
92. 梵二大公會議的停車證…224
93. 避孕藥…226
94. 天主教聚會錄音帶…228
95. 胎兒模型…230
96. 聖薩瓦多的祭颱…232
97. 電視上的天主教徒…235
98. 波蘭 2006 年的鈔票…237
99. 韓國的主教座堂…239
100. 朝聖獻品…242
 
緻謝…244
圖片來源…245
索引…248
各界推薦…254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469320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言

  那天是聖枝主日,我們全傢人依照往例比平常早到教堂參加彌撒,看到神父正準備離開他的住所,我們打瞭招呼並寒暄幾句,令人驚訝的是,停車場竟然已經停滿瞭車。

  「每個人在聖枝主日和聖灰星期三(聖週三)都會到教堂去。」神父冷冷地迴答說:「因為這兩天他們可以得到免費的東西。」

  天主教的確是「東西」[1]的宗教,我們的東西是聖灰和乳香、畫像和雕像、麵餅和葡萄酒、水和聖油、不腐之肉身,以及玻璃罐裡聖髑的教會。

  對信仰而言,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信仰不隻與靈修生活有關,而是和整個人有關,所以這些東西都是重要且相關的。讓人驚奇的是,這些東西造就瞭我們每天生活於其中的信仰。

  天主的救贖工作一直是如此,公元 383 年尼撒的聖國瑞(St. Gregory of Nyssa)寫道,天主藉由舊約中的「東西」拯救祂的子民:
 
  梅瑟的權杖是一根淺褐色的枝條,這樣的普通木頭是一般人可隨手攀摺、攜帶,並在使用之後當柴火燒的東西,不過天主打算用這樣的權杖行奇蹟—超越語言力量的偉大奇蹟(見齣四-十四)……同樣地,一位先知的外衣,一個簡單的山羊皮,使得厄裏亞聞名於世(見列下二 8)……荊棘叢對梅瑟顯示齣天主的臨在(見齣三 2);厄裏叟的骨骸使死人復活瞭(見列下十三 21)。──尼撒的聖國瑞,《論基督受洗》(On the Baptism of Christ)
 
  主耶穌基督是以色列的救主—亞巴郎(Abraham)、依撒格(Issac)和雅各伯(Jacob)的天主,祂習慣將祂子民的歷史與生命閤而為一。古時候猶太人和基督徒的獨特之處是他們對神話特別不感興趣,因此天主選擇在特定的時刻(可從祖譜和歷代圖錶上考查其年代)和特定的地點顯示給以色列人,以聖經為基礎的信仰不怕我們去考查這些史實。

  以色列人發錶宗教聲明時總是有憑有據,因此在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中,他們將天主十誡與亞郎(Aaron)的棍杖,以及一些瑪納樣本放在一起。早期的基督徒也如齣一轍,他們將聖伯多祿(St. Peter)的骨骸藏在羅馬的明顯之處,他們存放珍貴物品的附近逐漸聚集成一座聖殿。

  有些人稱我們為「書捲的宗教」,其實不然,我們是天主「聖言」的宗教,這聖言與我們說齣的話和筆錄下來的沉默文字是截然不同的(參見《天主教教理》第 108 條)。我們口中的話就像是和煦的微風,隻要一鬆手,就會煙消雲散;不過,天主的話「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希四 12);天主聖言以取得肉身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物質的世界,祂居住在我們之中,我們稱此為「道成肉身」(Incarnation)。

  道成肉身是基督徒信理的中心,同時也是每颱彌撒的重點,它是天主最終的啟示。當聖子以聖神的力量取得人形,祂揭示瞭天主永恆的父愛,這就是世人認識神聖的天主聖三,並藉由聖事分享瞭三位一體(Trinity)的內在生命。

  十八世紀的聖若望•達瑪森(St. John of Damasus)說,在耶穌基督內,天主「藉由苦難完成瞭我的救贖」,「我將永遠不會停止藉由我的救贖來光榮天主……天主以祂的光榮和威能滿全瞭它」(聖若望•達瑪森,《論聖像》﹝On Holy Images﹞一 16)。

  初期的基督徒認為救贖是具有形體和歷史性的:
 
  論到那從起初就有的生命的聖言,就是我們聽見過,我們親眼看見過,瞻仰過,以及我們親手摸過的生命的聖言—這生命已顯示齣來,我們看見瞭,也為祂作證,且把這原與父同在,且已顯示給我們的永遠的生命,傳報給你們(若壹一1-2)。
 
  事實上,這「道成肉身的原則」藉著每個基督徒個體以及所有民族的歷史而延伸,透過聖事分享瞭天主性的生命,為瞭我們將不可見的生命變成「可見的」,我們的基督徒祖先透過這些物質文化,也就是他們所留下的「東西」,見證瞭道成肉身。

  所以當基督徒在講述歷史時,我們不隻是把它記在書本上,甚至以紀念館、紀念碑或是博物館的形式來保存記憶,並建造大教堂來存放小聖髑。

  本書試著透過對一百件物品的檢視,並以「道成肉身」的方式來講述基督宗教的故事。這一百件物品中,有些是一般居傢的東西,有些是無價的藝術品,若以人世間的標準來判斷,有些東西是毫無價值的,然而也有一些發展成相當規模的產業,這些觀光景點每年吸引瞭數以韆計的朝聖者前往。

  救贖的經歷本身就是歷史,不是神話,它不會提前在一陣霧氣籠罩的瞬間發生,也不會發生在奧林帕斯山(Mount Olympus)那樣的高度,這對我們這些住在海平麵的凡人是不可見的。

  救贖的歷史是天主的故事,有時它帶著光芒與燦爛,但通常是藉著許多世紀以來,混亂中平凡的物件,而來到我們的世界。儘管如此,救贖的歷史並不會因聖經內容的結束而告一段落,它甚至尚未結束,聖經的結尾反而為我們年代的起點開啟瞭大門。

  天主使我們都認識祂,祂藉由物質使自己易於親近,總是謙卑自己來適應我們的狀況。總之,祂為我們創造瞭精神與物質生活的條件,以及創造瞭為我們救贖所預設的條件。

  因為大部分的人傾嚮隨著年代來迴顧歷史,因此我們將這本書的章節以年代分成七個部分:
 
  門徒及殉道者的教會教會與帝國
  黑暗時期
  中古世紀
  文藝復興與改革
  改革的年代
  地球村
 
  我們承認用這樣的方式切割歷史會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請記住這一點:每個年代的開端都是專製、人為的歷史,每個年代的結束也是一樣。學者們一直在討論如何概述那年代,詩人辛波絲卡(Wisława Szymborska)寫道,每個開始都是一個續集,充滿情節的書經常是從一半開始看起。這是事實,但歷史總是以這樣的文字呈現齣來。它是歷史,每個歷史本身都是一件工藝品,亦即具有巧思的手工藝品,正因為如此,人為的部分是無可避免的,分歧也是無可避免──而且是有幫助的。

  此外,教會的歷史也是你的故事,你在本書中找到的工藝品就是你的傳傢之寶,這些東西至今仍被封鎖在閣樓裡,每樣東西都是要揭示個性中的某個特質,揭示文化遺產中的某樣東西,揭示今日上百萬活著的人分享信仰中的某些內容,其中有些人已經達到瞭,然而有些人可能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身為基督徒,我們藉由「諸聖相通功」宣認信仰;古希臘文的「諸聖相通功」也意味著「與神聖之物共融」──是的,不僅是在光榮之中被降福的靈魂,還有那些因著與領洗的基督徒接觸,以及與基督交往而成聖的世上所有事物。這就是百物的故事,也就是許多世紀以來救贖我們生命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譯者註:原文是「stuff」,亦可稱為「物件」或「東西」。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