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雙手:101個環保的善行

改變世界的雙手:101個環保的善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釋證嚴
圖書標籤:
  • 環保
  • 可持續生活
  • 綠色生活
  • 公益
  • 環保行動
  • 善行
  • 地球保護
  • 環保意識
  • 生活方式
  • 環保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 ── 證嚴法師

  疫情衝擊、天災不斷、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我們依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改變。
  三十年前,一句來自證嚴法師「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呼喚開啟全球環保行動。
  三十年後,韆韆萬萬的環保誌工之手,成為推動改變世界的雙手。

  ▌2020年慈濟環保三十年裏程碑,全書重新反觀自省、展望未來一生無量守護大地。
  ▌全書收錄證嚴法師智慧開示精華,為地球發大願,永續慧命!
  ▌證嚴法師暢談101則慈濟環保的微小善行與人物故事,紀錄人心的至善與感動。
  ▌全書每章節特別收錄:環保靜思語,是日日落實環保生活的最好提醒。

  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分也是使命。
  要救世,就要「做環保」──不隻心靈環保、社會環保,還有地球環保。
  閱讀、藉鏡慈濟推動環保的智慧,呼籲全球,加速醒世,永續慧命!

  慈濟推動環保誌業30年,是無數環保誌工的身體力行,他們──
  從護生到茹素〉〉反思:環保護生,珍惜資源
  從環境到身心〉〉蓬勃:做環保,沒煩惱
  從臺灣到全球〉〉收穫:一手動時韆手動
  從惜物到重生〉〉永續:物盡其用,延續物命

  本書收集101則慈濟環保的微小善行與人物故事;
  從現下「反思」迴溯,
  環保的推動「蓬勃」、「收穫」,
  再迴歸未來展望的「永續」為主軸。

  上人的叮嚀:一篇篇的上人提醒,都是警世的呼籲……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迴想2013年,SARS疫情;此時此刻,上人再次呼籲。疼惜地球,不是隻有環保迴收,更重要是護生,「推素吃素」刻不容緩!

  誌工的行動:一位位的誌工身影,都是最美的瞬間……
  從街頭巷尾開始,拾撿垃圾,到環保站迴收分類,環保誌工們身體力行,落實環保教育,一雙雙美麗的手、不分老幼,他們相信「做,就對瞭!」環保站即修行道場,他們做的不隻迴收分類。有人做環保,做著做著,從傢庭失和到復和;有人重迴正途找到人生目標;有人身病心不病、活到老做到老……

  永續的作法:一支支的寶特瓶,變身毛毯、衣物料……
  延續物命,除瞭少浪費、再利用,迴收的資源還能華麗變身!慈濟持續研發環保係列產品,倡導循環經濟,一枝枝的原子筆、一件件環保衣、還有一條條環保毛毯。

  從「清淨在源頭」、「清平緻福」,到「與地球共生息」──  
  環保30年,慈濟人做到什麼?
  疼惜地球,我們還能做什麼?
  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更多感動與啟發。

本書特色

  1.全書精選收錄101篇證嚴上人親自開示的環保理念與智慧精華,讓讀者瞭解慈濟三十年來推動環境善行的初衷,從反觀自省到未來展望。

  2.閱讀本書,看見韆萬環保誌工們,如何發揮個人良能,改變自己、改善環境,彎下腰來用雙手展開行動,疼惜愛護地球。如何從迴收資源發揮創意、延續物命,甚至運用環保科技再利用。

  3.慈濟三十年來的環保工作,猶如全球的環保行動縮影,從臺灣齣發到全球各地,閱讀一個來自颱灣的民間團體,如何站上世界舞颱,為守護地球做齣示範。
 
塑形未來:從微小改變到宏大願景的實踐之路 一場關於人類行動力與地球永續的深度對話 這是一本關於「選擇」的書。它不聚焦於單一的環境議題,而是將目光投嚮人類日常決策的集閤體,探討個體行為如何匯聚成一股足以重塑我們所處世界的巨大力量。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物質文明臻於頂峰,然而,地球的健康狀況卻在同步惡化。本書旨在打破那種無力感,揭示齣改變的鑰匙,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本書不提供艱澀的科學理論,也不僅限於理論性的呼籲。它是一本行動指南、一份心靈地圖,引導讀者重新審視與自然、與社群、與自身生活的關係。我們將一同探索,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習慣,究竟隱藏著多大的潛能。 第一部:覺察的起點——看見未曾看見的連結 世界的運作,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緊密。我們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源、穿著的衣物,乃至於手中正在閱讀的這本書,都牽動著地球上遙遠角落的生態係統與人力資源。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隱形成本」的概念。當我們享受廉價、快速、便利的現代生活時,誰在為這些便利付齣真正的代價?我們將追溯一條日常用品的生產鏈,從原料開採的環境破壞,到製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再到最終被丟棄的後果。這種追溯並非為瞭製造恐懼,而是為瞭建立一種基於事實的清醒認知。 我們將探討「消費主義的慣性」。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需要」與「想要」之間模糊界線?本書提供瞭一套方法,幫助讀者在快速決策的當下,按下暫停鍵,審視背後驅動我們購買的深層心理動機。當我們不再盲目追逐外在的標籤,真正的自由纔得以展開。 同時,我們也關注「時間的尺度」。現代社會習慣瞭即時滿足,卻忽視瞭環境係統運作的漫長週期。理解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恢復期,這種時間感的拉伸,能幫助我們建立更長遠的責任感。 第二部:日常的煉金術——將習慣轉化為影響力 改變世界,不必等待英雄或政府的單一指令。它從廚房、從衣櫃、從通勤的路徑中開始。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實踐的核心,旨在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持續的生活實踐。 我們聚焦於「資源的最小化使用」。這包括對「水足跡」和「碳足跡」的深入理解,並提供一係列從源頭減少浪費的策略。例如,食物的「從農場到餐桌」的極簡化處理,如何重新定義「廚餘」,使其成為循環的一部分,而非負擔。我們探討如何利用舊物改造、修補文化的復興,讓物品的生命週期得以延長,對抗「用完即棄」的文化。 在「移動與空間」的章節中,本書引導讀者思考城市的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如何利用步行、自行車或公共交通係統,將通勤時間從「浪費」轉化為「連結」或「學習」的時間?對於居傢空間,我們探索瞭能源效率的優化,如何通過簡單的佈局調整和材料選擇,讓居住環境更加健康且低耗能。 此外,本書強調整瞭「社群網絡的力量」。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當鄰裏、社區、工作場所開始集體行動時,效能將呈指數級增長。我們分享瞭如何從零開始組織一次社區資源共享平颱,或是如何推動辦公室的綠色採購政策,證明協作是放大個人影響力的關鍵。 第三部:超越個體的責任——製度與係統的協作 僅靠個人的「少用點塑膠袋」已不足以應對結構性的挑戰。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視野抬升至更廣闊的社會層麵,探討個人如何成為推動係統性變革的催化劑。 我們探討「綠色選擇背後的經濟學」。如何透過支持那些真正緻力於永續發展的企業(而非僅是「漂綠」的公司),來引導市場的資本流嚮?這部分會指導讀者解讀複雜的產品標籤、理解認證標準,並學習如何用選票和錢包來「投票」。 公民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有效地參與地方決策過程,嚮地方議會提齣關於綠色基礎設施或廢棄物管理的建議。重點在於「有效的溝通」:如何將環保訴求,轉化為對公共利益、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的共同語言,從而贏得更廣泛的支持。 最後,我們探討「希望的韌性」。麵對全球性的環境壓力,保持長期的動力至關重要。本書提供瞭一係列心理建設的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在行動中應對挫摺感、避免道德疲勞,並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樂觀和堅定的信念。改變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種持續的、充滿創造力的生活方式。 這本書適閤誰? 它適閤所有對未來抱有責任感的人。無論你是剛開始思考環境問題的學生,希望為傢庭建立永續生活模式的父母,還是尋求將個人價值觀融入職業生涯的專業人士。這不是一本說教的書,而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加入一場關於「如何更美好地活著」的深刻探索。透過理解行動的層次與深度,你將發現,塑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公平的未來,其起點,就在你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釋證嚴


  1937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皈依上印下順導師,終身奉行「為佛教、為眾生」的核心信念;倡導「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1966 年創辦「佛教剋難慈濟功德會」,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以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誌工」等四大誌業、八大法印,依循佛陀教法,教導慈濟人行菩薩道。

  五十多年來,慈濟人剋己復禮,不分宗教、種族、政治、贏得國際社會肯定,證嚴法師更獲頒無數獎項,包括:颱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美國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行政院文化獎、日本庭野和平獎、羅斯福基金會傑齣公共服務獎、國際扶輪社最高榮譽獎等。另獲臺灣、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地的六所知名大學,授與榮譽博士學位。法師總是謙稱,所有榮耀應歸給全球慈濟人,而他隻是代錶受獎而已。

圖書目錄

前言:環保三十,惜福再造福

編者的話:造福人間,庇護地球

第一部 反思:環保護生,珍惜資源
第一章 地球生態

01. 地球媽媽老瞭
02. 大三災與小三災
03. 連心都被掏空瞭
04. 溫室效應
05. 四季不分明
06. 四大不調──地
07. 四大不調──水
08. 四大不調──火
09. 四大不調──風
10. 還地於自然
11. 碳平衡,心平衡
12. 太空垃圾

第二章 水資源
13. 節約用水
14. 水是大生命
15. 滴水和尚
16. 歐巴桑的水撲滿

第三章 環保迴收
17. 環保就是保護大地
18. 資源迴收分類
19. 紙張分類有學問
20. 清淨在源頭
21. 迴收塑膠換學費

第四章 素食護大地
22. 非素不可
23. 新冠疫情的反思
24. 放生、護生,一字之差?
25. 動物的靈性
26. 素食立願卡
27. 精進料理
28. 淨口淨心
29. 八分飽最健康
30. 食素心素

第二部 蓬勃:做環保,沒煩惱
第一章 心靈環保

31.心室效應
32.心靈的超級颶風
33.清淨本性
34.環保開善門
35.工地人文
36.少應酬心開闊
37.少煩惱不憂鬱
38.迴歸本性

第二章 簡單生活
39.隨身三寶
40.環保七化
41.吃齣衛生
42.節能減碳
43.不追求名牌、流行
44.知足纔是真富有
45.解渴,喝水就好
46.屋寬不如心寬

第三章 草根菩提
47.最可愛的環保誌工
48.最美的手與感人的腳
49.都市的螢火蟲
50.心靈的「好手」
51.身病心不病
52.看不見的心淨
53.網咖阿嬤
54.不老誌工
55.老幼都是寶
56.賓士車當迴收車
57.傢庭和睦歡喜做
58.慈青生力軍

第三部 收穫:一手動時韆手動
第一章 亞洲

59.不一樣的環保外交
60.清流繞全球
61.垃圾山的環保尖兵
62.土石流災難過後
63.愛與善的循環
64.來自二十六國的愛心
65.放下身段的醫師
66.番薯配白飯
67.天橋下的環保站
68.心地的世外桃源
69.惜食也是做環保
70.綠油油的蔬國護照
71.改正生活習氣
72.遶境保庇推環保
73.生活清貧心富有
74.用扁擔挑迴收物
75.從街頭議論到響應

第二章 美洲
76.傢在垃圾山
77.一起掃街掃心地
78.彎腰撿垃圾,心自在
79.文明的代價
80.有意義的休閒活動
81.哈佛教授東方取經

第三章 其他地區
82.皇宮裡的迴收站
83.掘一口生命之井
84.貧民區變環保典範

第四部 永續:物盡其用,延續物命
第一章 愛惜物命

85.環保三十無所求
86.自製環保分類輸送帶
87.環保醫療用品大改造
88.廢土變身儲水槽
89.廢棄物化身生活藝術
90.穿迴收衣鞋,我惜福
91.迴收衣、物獲得重生
92.二手資源成時尚主流
93.起傢的小攤車

第二章 惜福再造福
94.環保是一個心念
95.不用砍樹做的迴魂紙
96.迴收物成為造景
97.種樹惜「材」更護命

第三章 環保新科技
98.會呼吸的連鎖磚
99.迴收物的無用之用
100.寶特瓶的華麗變身
101.價錢與價值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67146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環保三十 惜福再造福


  三十年前(一九九○年)的臺灣,對﹁環保﹂這兩個字還相當陌生,也未受到重視。

  同樣是三十年前,師父因為掌聲感到很睏擾,所以說:「你們將鼓掌的雙手,拿來做環保。」我們的誌工們就這樣開始伸齣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做得大傢都很歡喜。

  「對的事情,做就對瞭。」把掌聲換作環保的實作,誌工們從自己足下的那一片天地開始,邊做邊學,嚮外推展。發展至今,將廢棄物迴收,減少垃圾量之餘,更有許多迴收物分解、再製與研發的巧思,獲得專利與國際認證。

  三十年來的臺灣,不隻環保做得有聲有色,連全球都動瞭起來。就像我常說的:「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我們不隻迴收、照顧地球,又能物資應用,儼然成為一種典範、模範。

  我未曾離開臺灣,隻能守著眼前的這一片天地,但是每每想起,我真的很感動──我能說,我做不到、走不到……是慈濟人幫我走到、幫我做到的!

  現在慈濟的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一十六個國傢地區,其中六十三個國傢地區有慈濟誌工在當地生根,不論從事任何活動,誌工們都會分享與推廣環保理念,讓清流環繞全球。

  「環保」,也讓慈濟在聯閤國有瞭新亮點;我們參與聯閤國氣候變遷會議,還獲得聯閤國環境署會議觀察員(UNEP NGO Observer)身分。更重要是,「環保」不是口號,我們透過一支支迴收的寶特瓶,一件件迴收塑料製成的環保產品,有衣服、鞋子、皮帶、毛毯……接下來還可以做更多有用的物品。

  從環保迴收,提升為物資利用,就不需要再去挖取更多能源,就可以愛護地球。

  眼看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雖然我們做環保已經有些成績,但是腳步依然不能鬆懈。這是齣於對保護地球的使命,更是對下一代的責任,要留一片清淨的大地給後代子孫。

  佛陀早在二韆五百多年前就說過,佛經中也記載著,未來會氣候變遷,地水火風會不調和。在這四大不調中,地大不調,從近年世界各國地震頻傳,造成很大災難,可以獲得印證。

  人們恣意揮霍自然資源,造成各種天然災害,還危及地球生態的存續。隻有節源愛物、少碳護生,纔能減緩地球崩壞的速度。

  驚世的災難已經臨頭。但我還是很擔心,也不斷在呼籲,環保意識還沒抬頭,我們還沒覺悟,麵對這些驚世的災難,應該要有警世的覺悟。

  全球超過七十七億人口,真正響應素食者微乎其微;除瞭自我的努力與精進,更需要人人發揮個己影響力,邀請更多人參與,藉由虔誠的懺悔與慈悲心,遏止疫情再擴散,祈禱這一波疫情能夠快過去,讓社會工商再如平時。

  一生無量,一個人聽見我的呼籲,再與更多人分享,從生活中落實減碳心生活的環保理念,以減緩天然災害的發生,讓人人都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這些年一路走來,感恩現在還有科技來幫助我呼喚,聲聲呼喚,驚世災難,人人要抬頭覺醒,我們要伸齣雙手,為瞭環保,要惜福再造福。

編者的話

造福人間,庇護地球


  「每一天,我都在思考著佛法人間化。佛法是遍虛空法界,但是,人間法是與全球的生物、人物、山河大地閤在一起,因為有山河大地,纔有人間種種的物種,生活在這樣萬象萬物俱全的大地上,人類多有福啊!」

  一轉眼,慈濟人做環保、疼惜地球,已經三十年。「做環保的手,是最美的手。」誌工們總是身體力行,從清淨在源頭、清平緻福、與地球共生息,儘管證嚴上人總是不斷呼籲,還是不夠。

  二○二○年,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球,麵對這個無形且強大的病毒勢力,需要人人廣發慈悲愛心,經由正能量的匯聚,纔可能緩解災情,讓人人迴歸原本平靜的生活。正如佛經上所說,當災情形成瞭,是無法可阻擋,一直要到人人大反省,災情瘟疫纔會慢慢消除掉。

  新冠肺炎疫苗尚未研發成功,人心惶惶不安,更需要互相關懷,尤其是對於確診癒後的患者,我們不該有排斥的心理,而是需要彼此勉勵。

  疫情何時能過去?各界專傢仍在努力,但我們一定要有所覺悟。就像證嚴上人一再耳提麵命,若從這一迴的疫情來反思,實是人們過度取用地球資源,不尊重其他物種生命的行為,而形成瞭眾生共業。最好的做法, 就是懺悔過去,即刻茹素。推素吃素,是環保誌業中重要一環,也永遠是現在進行式。

  此時此刻,麵臨全球疫情的考驗,我們更希望透過這本書,重新「反思」大地的反撲,迴首這些草根菩提寫下的感恩歲月,讓環保「蓬勃」發展;又如何從颱灣感動全世界,歡喜「收穫」; 環保三十,我們更要惜福再造福,讓迴收的資源重生「永續」。

  「不隻愛人,還要愛地球,土地平安,人纔能平安。」感恩!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