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好眠全指南:搞定小孩子,爸媽好日子

0-6歲好眠全指南:搞定小孩子,爸媽好日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家碩
图书标签:
  • 育儿
  • 睡眠
  • 0-6岁
  • 婴幼儿睡眠
  • 亲子
  • 育儿指南
  • 好眠
  • 睡眠训练
  • 儿童健康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為什麼不用急著要孩子「睡過夜」?
  睡眠暗號和疲累訊號如何區分?
  午睡到底該睡多久?
  夜驚和做惡夢哪裡不一樣?
  睡前儀式為什麼是寶寶好眠的關鍵?

  寶寶說不出口的睡眠祕密,由專業臨床睡眠心理師為爸媽解惑!

  從出生到六歲的孩子,身體、心理發育和睡眠形態有多種區段變化,本書由兩位睡眠及兒童專科臨床心理師共同執筆,按照月齡,逐一解說不同年齡區段小孩的睡眠特色和睡眠發展。

  不論是0-3個月的睡眠啟蒙期、4-7個月的睡眠有感期、8-12個月的睡眠分界期、1-2歲的睡眠進化期、2-4歲的睡眠穩定期或4-6歲的睡眠常態期,從霸王般的新生兒到宛如好奇寶寶的嬰幼兒,本書除了清楚說明睡眠為何與心理發展息息相關之外,更給予最實用的專業建議:如何調整睡眠作息、怎樣安排睡前儀式、何時該透過安撫與共讀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讓爸媽掌握正確知識並懂得做出適當回應,寶貝才有可能一夜好眠,全家一起擁抱好夢&好生活!

本書特色

  按小孩月齡解說
  ──不同階段的睡眠特色
  ──心理發展與睡眠的關聯
  ──常見睡眠問題與好眠祕笈

醫界齊聲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
  江桂香總編輯/《嬰兒與母親》雜誌
  巫漢盟醫師(阿包醫生)/禾馨醫療體系兒科主治醫師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黃瑽寧醫師/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科專科醫師 
  蔡宇哲博士/「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好評推薦
 
  好眠的寶寶帶來放鬆的父母,花些時間了解孩子的睡眠是項好投資。這就是一本為此而生的投資指南。──「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好些父母都質問過我:「專家不是都說講故事是很好的睡眠儀式嗎?為什麼我故事都說了好幾個,孩子還是不睡。」我總是對那些疲於哄睡的父母說明,睡眠儀式的重點在於堅定,一個故事講完就沒了,不能因為孩子的懇求就再講一個,一講就破功了。《0〜6歲好眠全指南》裡頭除了清楚解說這類細節,也仔細說明了建立睡眠儀式的重要環節,若能依循著做,相信就不會有問題。
  不少嬰幼兒照顧書籍對睡眠的部分草草帶過,都沒講到精要之處。要知道,孩子初期的睡覺時間可是超過三分之一!如此重要卻沒有合適的書籍讓家長了解該怎麼做才最好,真是可惜。孩子睡好,白天的活動、飲食與情緒才會穩定,而且父母才能好眠。這本書可謂新生兒父母案頭必備。――專長睡眠的心理學家+兩個孩子的爸爸,「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宇哲博士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婴幼儿睡眠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0-6歲好眠全指南:搞定小孩子,爸媽好日子》中的具体信息,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育儿睡眠指导。 --- 书名:安睡的序章:从新生儿到学步期,构建健康睡眠模式的科学指南 简介: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睡眠不仅是身体休息的方式,更是大脑发育、情绪调节和免疫系统构建的关键基石。然而,对于新手父母而言,婴儿夜醒、入睡困难、作息混乱等问题,往往是育儿路上最让人感到挫败和筋疲力尽的挑战。《安睡的序章》正是为所有渴望理解并科学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家长们量身打造的权威指南。 本书突破了传统上侧重“快速解决问题”的单一视角,转而采取一种发育心理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深度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从出生到三岁(覆盖了0-3岁,并延伸至学步期早期)儿童睡眠的生理发展规律、环境影响因素及父母的积极干预策略。 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睡眠轨迹也各有不同。因此,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理解先于干预”。我们首先带您深入了解新生儿的原始睡眠结构,揭示“四小时一醒”背后的生物学真相,帮助家长放下不切实际的即刻“一觉睡到天亮”的期望,建立科学的期待模型。 全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旨在提供一套可操作、可定制的睡眠系统工程: 第一部分:解密睡眠的底层代码——认识婴儿睡眠的科学(0-6个月重点) 生理基础与发展里程碑: 详细解析新生儿的周期性睡眠(REM与非REM阶段的比例及其变化),探讨褪黑素分泌的规律如何影响作息。理解“睡眠周期”的长度,是解决夜醒问题的关键第一步。 睡眠需求的动态变化: 提供基于最新研究的每日总睡眠时长和日间小睡次数的参考标准,并教授家长如何通过观察“睡眠信号”(如揉眼睛、眼神涣散、打哈欠的微妙差异)来精准判断宝宝的“睡眠窗口”,避免过度疲劳导致的“清醒而兴奋”状态。 环境的魔力: 深入探讨如何优化睡眠环境,包括光线(蓝光对褪黑素的影响)、温度、白噪音的频率与音量选择,以及如何通过“睡眠仪式感”的构建,为大脑建立稳定、可预测的入睡信号。 第二部分:建立安全感与自主入睡的桥梁(3-18个月核心) “自行入睡”的心理学基础: 探讨依恋理论在睡眠中的体现。本书清晰区分了“安全依恋”与“过度依赖”之间的界限,强调在满足安全感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发展“自我安抚”的能力。 温和而坚定的作息调整术: 提供了多套循序渐进的作息调整方案,而非单一的“训练”方法。针对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以及混合喂养的特殊性,分别给出营养与作息衔接的最佳实践。 应对夜醒的精细化策略: 对于夜间频繁醒来的情况,本书详细分析了饥饿、出牙、生理不适(如肠绞痛、湿疹)等不同诱因下的应对措施。我们提供了一套“评估-干预-观察”的流程图,帮助家长快速定位问题核心,避免盲目反应。 睡眠倒退期的导航图: 详细解析了如4个月、8-10个月、12个月等关键睡眠倒退期发生的深层原因(如大脑发育、添加辅食、学爬学走),并提供相应的短期稳定策略,帮助家长平稳度过这些“阵痛期”。 第三部分:学步期的挑战与习惯的固化(1.5-3岁及以上) 告别小睡的艺术: 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小睡模式的过渡(如从两次小睡转为一次)是新的挑战。本书提供精准的过渡时间点判断标准和调整策略,确保白天充足休息的同时,不影响夜间睡眠。 界限与坚持: 针对学步期常见的“拖延战术”(如要求喝水、上厕所、多讲一个故事),本书侧重于如何用清晰、一致的规则来巩固已建立的睡眠习惯,维护家庭的“睡眠契约”。 处理夜惊与梦魇: 这是学步期常见的现象。书中专业区分了夜惊(Sleep Terrors)和梦魇(Nightmares)的生理表现与安抚方式,指导家长如何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最小化对睡眠周期的干扰。 亲子关系的维护: 强调高质量的陪伴和睡前亲子时光对睡眠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倡导在解决睡眠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将积极的亲子互动放在首位,确保“好习惯”的建立是以爱和理解为基础的。 《安睡的序章》的目标是赋能家长,使其从被动的“救火队员”转变为积极的“睡眠架构师”。通过掌握科学的知识和灵活的工具,您将能够更自信、更有条理地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重要的睡眠发展阶段,最终实现全家共享的、高质量的安宁夜晚。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让孩子睡觉,更是关于如何通过理解睡眠,更好地理解您的孩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目前任職於好夢心理治療所,並為該治療所執行長。致力推動臺灣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養成與培訓,為臺灣睡眠醫學學會合格認證之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人員,且為該專業人員之督導級講師,曾任臺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及理事,積極推廣睡眠醫學大眾教育推廣,累積超過450場睡眠相關講座。著有《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失眠保證班》、《好眠教戰繪本-公主為何徹夜未眠》等書。

  臉書專頁:好夢心理治療所、睡眠管理職人
  IG、臉書、Podcast:睡眠先生的活力學
  臨床門診請洽:hao-mong.tw/contact/
  連絡信箱:haomong.psy@gmail.com

臨床心理師 王佑筠

  目前任職於新田心理治療所,並為該治療所副院長,同時是初色心理治療所專業臨床心理師與桃園市特殊教育專業團隊臨床心理師,曾任職於林口與桃園長庚兒童心智科。多年深耕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領域,協助親職諮詢與親子溝通、壓力調適、情緒調節與人際溝通。

  臉書專頁:新田心理治療所
  臨床門診請洽:www.st-psychology.tw/index.php/member/yo/
  連絡信箱:stpsychology2016@gmail.com

图书目录

作者序 那些在睡眠疆域中繪製地圖的日子/王佑筠
作者序 我也好奇為什麼小孩子的睡眠這麼難搞?!/吳家碩

○-三個月:睡眠啟蒙期

【睡眠發展】爸媽都是熊貓眼的睡眠啟蒙期
【睡眠特色】充滿做夢與無限可能的○?三個月
【睡眠vs心理發展】寶寶自我感覺良好,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睡太多的美麗與哀愁
【好眠祕笈】安全第一
【親子共讀筆記】成為看圖說故事達人吧!
【給爸媽的悄悄話】新生兒到底在哭什麼啦!?

四-七個月:睡眠有感期

【睡眠發展】四個月,第一個小小的睡眠分水嶺
【睡眠特色】開始有褪黑激素後的睡眠有感期
【睡眠vs心理發展】開始探索外在世界的好奇寶寶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愛哭嬰兒的夜間情緒管理
【好眠祕笈】找到睡眠暗號,爸媽人生變彩色!
【親子共讀筆記】書總算可以不只是用來吃的了
【給爸媽的悄悄話】寶寶從外星人開始變成地球人

八-十二個月:睡眠分界期

【睡眠發展】夜間主睡眠拉長的明顯分界線
【睡眠特色】睡眠循環周期,幼兒的第一堂課
【睡眠vs心理發展】擁抱可以改善焦慮、促進睡眠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睡過夜真的真的不用急
【好眠祕笈】睡過夜的關鍵─養成良好的睡前儀式
【親子共讀筆記】模仿是學習與互動的好途徑
【給爸媽的悄悄話】分工合作才是美好的家庭生活

一-二歲:睡眠進化期

【睡眠發展】睡眠退化是為了更大的進化
【睡眠特色】搞定午睡,找到生活新節奏
【睡眠vs心理發展】相見時安心,別離時安全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夜黑黑睡驚驚
【好眠祕笈】睡前儀式2.0版,小孩創意加上爸媽的愛
【親子共讀筆記】善用小小孩的理解能力進行睡眠暗示
【給爸媽的悄悄話】先讓爸媽有機會睡過夜吧!

二-四歲:睡眠穩定期

【睡眠發展】找到一日的睡眠節奏
【睡眠特色】是轉變,也是穩定的開始
【睡眠vs心理發展】爸媽找情緒,寶貝上學去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惡夢與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好眠祕笈】不想去睡覺……
【親子共讀筆記】運用孩子的想像力進行惡夢處理
【給爸媽的悄悄話】爸媽也需要秀秀~

四-六歲:睡眠常態期

【睡眠發展】午睡好重要!但要找方法
【睡眠特色】分房不容易,但也別在意
【睡眠vs心理發展】聽懂心理話,睡前煩惱降
【常見睡眠狀況與問題】尿布不溼溼,好睡眠也不失去
【好眠祕笈】兒童賴床不是罪,對症下藥才能神清氣爽
【親子共讀筆記】繪本主題趣味多,問題解決多更多
【給爸媽的悄悄話】使用3C不心慌,管理3C有方法

附錄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383651
  • 叢書系列:CAR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專文推薦
 
那無數個與寶寶共度的夜晚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首先想詢問翻開這本書的讀者,是不是很希望趕快知道「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睡過夜」呢?
  別急,你們在意的事,作者都懂。
  看完文稿的我忍不住想:「如果我的孩子還小時就能有這本書多好!」
 
  猶記孩子出生的第一晚,剖腹產後打完止痛針,模模糊糊地醒來,還有些不確定自己在哪裡時,看到先生抱著寶寶有點焦急說:「他現在是不是餓了?」趕緊手忙腳亂忍著傷口疼痛地哺餵母乳。孩子還不太會喝,急著大哭,我也急得滿頭汗。焦急背後有自責,有心疼,當然還有很多的愛。那是一個放下我自己,用母親這個身分去理解寶寶的開始。
 
  摸索的日子裡,有問題時忍不住查查網路,特別是寶寶半夜不睡時。老二出生後的頭四個月,哄睡中準備放下他時,他會馬上偵測到「這是床不是媽媽!」然後開始大哭。於是我只能抱著他,斜靠在懶骨頭上直到他睡著,我自己也這樣睡到起床上班。
 
  有人說寶寶大概四個月後睡過夜,有人說睡前喝配方奶可以撐比較久才醒來喝夜奶,有人說要維持固定餵奶時間才容易讓寶寶出現生活規律……好多好多有人說。但我發現,我想要的不只是經驗分享,我需要的是知識上的參考可以告訴我:寶寶這些狀況都是正常合理的,不需擔心。
 
  媽媽要的好像很多,最終期盼的往往很單純,那就是寶寶能夠平安健康長大。因此,關於寶寶的睡眠狀況,自然是爸媽特別關心的問題,除了希望能夠讓寶寶一夜好眠,也讓照顧者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期待得知寶寶的睡眠狀況是正常的,不會因為睡太少或睡太多而影響了成長或進食。
 
  我的孩子都超過六歲了,因此看完《○〜六歲好眠全指南》的我,格外能夠把這幾年孩子的睡眠與作息狀況和書中描述相互映照。
 
  比如說,我花了一些時間摸索的鬧睡哭泣,書裡幫忙詳列了「睡眠暗號」與「疲累訊號」,只要抓準「睡眠暗號」來安撫寶寶,就可以讓寶寶穩定且平靜地入睡;若等到睡眠暗號過了,出現了情緒強度較強的「疲累訊號」才開始哄睡,爸媽就得花上較大的心力才能安撫寶寶入眠。類似這樣詳細的概念,能讓新手爸媽省去好多心力、苦苦摸索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最後想告訴每位正在和寶寶睡眠奮戰的爸媽:所有的歷程都不會白走,每一步理解寶寶的過程都是愛的連結與展現,而這本書將是你們的絕佳戰友。
 
睡眠樣態百百種,一書在手全掌握
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讀研究所時,我修過一門睡眠心理學的專題研究,整個學期下來只有一個感想――睡眠實在是神奇又奧妙,占去我們一輩子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不說,不僅運作機制複雜,而且對生活影響的層面實在太大了。
 
  當時我研讀的內容主要是成人的睡眠狀態,等到自己與朋友們陸陸續續當了新手家長,有段時間看著同事每天帶著黑眼圈、有氣無力的來上班,大家全了然於胸。照顧新生兒不只勞心勞力,尤其是嬰兒到孩子學齡前的作息與睡眠常常變動不定,加上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發展階段,往往同時伴隨著許多常見問題,如尿床、夜驚、怕黑、分離焦慮、3C使用等,讓爸爸媽媽在照顧與教養的過程中增添不少壓力。
 
  所有的爸媽都處在既要照顧孩子的生理,也想呵護孩子心理的期待之中,但放眼望去,坊間介紹○〜六歲階段、睡眠與心理發展兼具的相關書籍實在不多,本土專業著作更是鳳毛麟角,只能這邊找一點,那邊看一些,始終不確定什麼才是重點。好在家碩所長與佑筠心理師合著的大作終於上市,讓我們有機會在睡眠與心理的謎團中撥雲見日,一探究竟。
 
  家碩所長是國內睡眠心理學領域的重量級專家,相關著作不及備載,凡是睡眠相關的心理疑難,找家碩就好說。佑筠心理師在兒童青少年領域扎實工作了多年,累積的實務經驗與歷練,業界無不給予肯定。如今兩位專家結合各自強大的專業,帶領我們理解孩子在睡眠與心理的內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如此,以及該怎樣因應。透過清晰明瞭的筆觸,深入細膩的觀察、圖文並茂的呈現,讓我們在輕鬆閱讀中就能獲得專業知識,進而在豁然開朗的明白中,更加理解、貼近孩子。
 
  《○〜六歲好眠全指南》是一本清楚具體、觀點專業又深入淺出的優質佳作,但凡對孩子睡眠與心理有困擾或疑惑的家長,相信都能在其中找到解答。身為一個擁有多年資歷的臨床工作者,我在此由衷地向各位推薦這本好書,一起成為孩子生命的陪伴者。
 
作者序一
 
那些在睡眠疆域中繪製地圖的日子
王佑筠
 
  和家碩的合作,是從他經營的 Facebook 粉專「睡眠管理職人」開始,那是二○一七年了。當時因為同住的小姪女有異位性皮膚炎,陪伴她入睡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挑戰。照顧異膚寶寶的辛苦不只是經常性的睡眠不足,更是層層疊疊的心力耗損。因此當家碩提議為爸爸媽媽們寫一本協助寶貝一夜好眠的書,並納入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同時提供陪伴與安撫策略時,我便一口答應了。這一晃眼,已到了二○二○年,小姪女也從三歲走向六歲,剛好陪伴了一段從○歲到六歲的日子!
 
  雖然我們都聽過「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就如同在飛機上遇到亂流時,大人要先繫好自己的安全帶,才能確認孩子的安全帶。我相信很多爸媽可能覺得育兒比遇到亂流還讓人費心!更何況還沒有標準操作程序!「欸,我們何不試著製作一本標準操作手冊呢?」當這個想法油然而生時,我們的書寫也有了共識。讓家長擁有一本協助寶貝一夜好眠且兼顧心理照顧,內附簡單好記口訣與步驟的操作手冊,成了我們努力建構的目標。
 
  為了讓爸媽不只是讀完這本書,更可以善用這本書,我們除了按照年齡區分每一章,還整理了一份方便好用的摘要放在附錄。爸媽可以在寶貝○〜三個月時參考第一章的方法試試看,更可以利用附錄預先瀏覽和快速了解四〜七個月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或者像我一樣,在小姪女三歲時才開始對○〜三歲的睡眠有更多的理解,並對過去育兒期遇到的困惑與挫折經驗釋懷。
 
  不僅如此,書中架構的每一節都有我們用心的考量。當大人心中有各種情緒來回擺盪時,往往也會對育兒產生迷惘,而育兒這條路上既甜蜜又挫折、被寶貝氣到抓狂的經驗,幾乎天天上演。還記得輪到我陪睡的那些夜晚,腦中還在煩惱工作的事務,一邊講睡前故事一邊有點分心,轉頭看見姪女的眼睛骨溜溜地轉啊轉,瞬間覺得萬分疲憊,忍不住催促她睡覺,事後又想「我應該要多多陪她的」而心生罪惡。「給爸媽的悄悄話」這一節的安排就是因為我們想讓爸媽知道,其實你們並不孤單;想陪爸媽一起照顧自己的睡眠與感受。
 
  我與許多孩子工作多年,看著他們從學齡前幼兒逐步走向青春期,心中很感謝得以運用心理學知識,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陪著他們走一段路。我知道,要是能夠關注孩子重要的發展議題,並善用陪伴安撫的語言,將協助孩子的情緒與人際適應更加穩定。而這個協助的角色,如果是由爸媽擔任,自然再好不過,所以真的有好多好多議題想在書中分享。儘管如此,我們仍嘗試去蕪存菁,聚焦在能促進孩子睡眠的心理發展議題上。特別是好用的策略如「親子共讀」,真的非常鼓勵大家試試看,在睡前儀式中安排繪本共讀,不只能安頓孩子的情緒,有效助眠,更能促進親子關係,真正是一舉數得!
 
  寫序的時刻,又讓我回想起寫這本書的感覺,有好多話想說。此刻值得感謝努力克服過的那些難熬又疲憊的夜晚,努力理解過的那些崩潰又歡必霸的情緒,努力接納過的那些挫折與自責的感受。願育兒這條路上,這本書能成為爸媽們的燈塔,在黑暗中仍能找到前行的方向。願所有的爸爸媽媽與寶貝們,在下一次天光前,都能一夜好眠。
 
作者序二
 
我也好奇為什麼小孩子的睡眠這麼難搞?!
吳家碩
 
  之前讀了一篇睡眠醫學論文,裡面提到一個讓我覺得很驚人的數字。家長認為自家幼兒有睡眠問題的比例,臺灣高達七十%,遠高於西方國家的二十〜三十%。數據差異之大除了讓人驚訝,也讓我一直在想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不同,因為不少東方國家同樣比例較高,都覺得家中幼兒有睡眠問題,如韓國、香港與中國。所以是地理環境因素嗎?還是文化差異呢?我想可能都是,更讓我想到這中間可能存在了更多可以討論與延伸的想法,也是我們想寫作此書的原因之一。
 
  小孩子的睡眠很難搞,是因為居家空間嗎?
 
  這的確和現實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在臺灣,多數人的居住空間與生活習慣都是一家人住在同一層樓與同一空間裡,甚至有不少爸媽和小孩同房、同床,雖說就算有足夠空間讓小孩和爸媽各睡一間,但畢竟分床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對來說,西方的居住空間與生活習慣比較容易和小孩分開。
 
  換言之,論文數據的背後反映的可能是家長的過多關注及擔心。臺灣家長由於就睡在旁邊,小孩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時刻關注,自然而然好像「覺得」家中小孩有較多的睡眠問題。反之在西方,家長睡在另一個房間甚至是別的樓層,或許不見得是小孩沒有睡眠問題,而是家長可能根本沒看到。
 
  這件事也讓我們想到,處理新手爸媽內心的情緒與想法,很可能也是改善家中小孩睡眠的關鍵與任務之一,因此特別規畫了「給爸媽的悄悄話」這一節,著墨用意就是為了照顧新手爸媽。
 
  另一方面,我以臨床心理師與同為人父的雙重角色出發,觀察與研究如何管理家中小孩的睡眠時,相當好奇於為什麼現代爸媽往往特別關注家中小孩的睡眠問題?尤其是相較於上一個世代而言。現今的小孩真的有比較多的睡眠問題嗎?我認為應該不是,更可能和現代時空的少子化、資訊爆炸化這兩大議題有關。
 
  由於少子化,較多的資源與關心全給了家中獨一無二的寶貝。當然,這部分可能不完全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畢竟少子化極可能是全球趨勢。而一旦我們投入更多的關注,就和前述空間因素一樣,很可能就更容易放大且聚焦家中小孩的睡眠狀況,尤其要是對小孩的睡眠相關知識理解不足,自然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及擔心,也可能成為惡性循環。我們希望透過書中整理的各年齡階段小孩的睡眠樣貌、睡眠常見問題及睡眠管理技巧,傳遞合適的資訊,讓爸媽能在投入更多關心的同時,讓自己安心、放心。
 
  此外,身處資訊爆炸化的時代,透過網路就能取得大量資訊,既快速又方便之餘,也常常期待取得大量資訊之後就可以直接解決問題。但想必大家都有經驗,蒐集了好多資料,得花更多時間消化與整理。同是過來人的我們也聽過很多家長有類似困擾,因此希望透過一本架構完整的書,清楚羅列嬰幼兒睡眠相關議題。
 
  最後,我們很希望能夠更完整、更連貫地提供嬰幼兒睡眠管理的推廣與服務,所以除了書籍,我們也有相關的互動平臺與社團,都能讓大家有更多交流機會,也非常歡迎各位爸媽寫信給我們。我們也有臨床門診,非常樂意為大家一一解答。
 
  祝各位新手爸媽,還有你們家的小寶貝,可以一起擁抱好夢,擁有好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覺得好親切,畢竟家有幼兒的爸媽,哪一個不是在為「睡覺」這件事傷透腦筋呢?我記得我剛生完老二,那時候簡直是活在一個沒有盡頭的黑眼圈地獄,白天要工作,晚上要顧小孩,只要孩子一哭鬧,全家人的精神狀態就直線下降。那時候我常跟先生說,我們簡直是進入了「幼兒睡眠黑洞」,怎麼哄都哄不好,大人累到一個極點,脾氣也越來越暴躁,連帶影響了夫妻關係。我記得那時候跑去圖書館想找書看,看到一堆教人怎麼訓練寶寶「自主入睡」的書,老實說,每個方法我都試過,但效果都很有限,可能我的寶寶就是比較固執吧,每次半夜醒來,一定要大人抱著搖、拍奶嘴,甚至要走到客廳吹冷氣才願意再睡。所以,當我看到這本的書名時,其實心裡是抱持著一絲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更貼近我們家實際情況的建議,畢竟,能睡飽覺,真的是所有新手爸媽最樸實的願望啊!

评分

最讓我感到有收穫的是它對於「孩子哭鬧的解讀」這一塊。很多時候,寶寶半夜哭,我們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餓了」或是「尿布濕了」,然後就開始反射性的處理。但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分析框架,把哭聲區分成不同的類型,例如是生理需求、情緒釋放,還是單純的「分離焦慮」在作祟。當我學會區分這些哭聲的「語意」後,我的應對方式就從「被動反應」轉變成「主動引導」。舉例來說,當我知道某種哭聲是分離焦慮時,我就會在他入睡前的儀式中,增加一些像是「我會一直在這裡陪你」的肢體接觸和語言安撫,而不是急著塞奶嘴或抱起來走動。這種從根本理解孩子需求的轉變,大大減少了我半夜起來的次數,家庭氣氛也因此和諧了非常多。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對於睡眠環境的著墨非常細膩,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重點。以前我總以為,只要寶寶睡著就好,房間暗不暗、溫度高不高,好像都不是那麼重要。但這本書提到了一個觀念,就是「睡眠是需要被優化的環境工程」,它詳細分析了光線、溫度、濕度甚至聲音對嬰幼兒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像是它建議的「微弱白噪音」的頻率選擇,我就立刻拿家裡現有的機器去測試,調整到書裡建議的數字後,驚訝地發現,原本總是在床上翻來覆去的老三,竟然真的比較快進入深層睡眠了。這種有數據、有依據的建議,比起那些空泛地說「要給寶寶安全感」的說法,實在是有效多了,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專業驗證的,而不是隨便寫寫的個人經驗談。

评分

坦白說,這本的排版設計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不同於市面上很多育兒書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它用了非常多的圖表和流程圖,讀起來的負擔感少了很多。我個人是那種比較偏向視覺學習的人,對長篇大論的理論內容常常一看就頭暈想睡,但這本書顯然有針對「忙碌爸媽」的需求設計。尤其是一些關於建立睡前儀式(Bedtime Routine)的部分,它不只是單純列出步驟,而是用很生活化的情境去描繪,例如:「如果寶寶抗拒洗澡怎麼辦?」、「如果寶寶堅持要聽完第三個故事才肯睡怎麼辦?」這些細節在別的書裡很少會被特別著墨。讓我感覺作者真的很了解我們在實戰中會遇到的所有「突發狀況」,而不是只停留在理想狀態下的教學,這點我非常欣賞,讓人在閱讀時,會覺得「對,我就是這樣!」,立刻產生共鳴。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不只是一本教你怎麼讓孩子睡覺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本「情緒管理」與「育兒哲學」的入門指南。它沒有給你一個僵硬的SOP,而是提供一套可以靈活運用的思考邏輯,讓你能夠根據自己孩子的獨特性去調整。我最喜歡書裡不斷強調的觀念是「規律比完美更重要」,這句話對我這種完美主義的媽媽來說,簡直是當頭棒喝。它讓我意識到,比起每晚都要達成「寶寶從七點半到隔天早上八點都沒醒」的KPI,更重要的是維持一套穩定、可預期的作息,讓孩子和大人都能建立起信任感。這份釋然感,比起多睡了半小時的實際效果,對我的心理健康幫助更大,真的非常推薦給那些被育兒睡眠問題折磨到快要懷疑人生的爸媽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