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溝通障礙戶」量身打造的救星!家裡那個小猴子,每天都能上演一場無聲的抗議大戲,光是為了晚餐要不要吃青菜,就能耗掉我半小時的耐心。我承認,我常常是那個「吼叫」的猴子家長,一被惹毛,語氣就自動切換成廣播腔,高八度又沒重點。讀完這本書,我才驚覺,原來很多時候,問題不在於孩子「不聽話」,而在於我根本就沒用「聽得懂」的方式跟他們說話。書裡提到那個「三明治溝通法」,我試著在孩子因為玩具被沒收而崩潰時用上,結果簡直像變魔術一樣,從一開始的哭天搶地,慢慢變成可以坐下來討論替代方案。這哪是溝通技巧,根本就是「心靈感應術」的入門指南!讓我這個老母親終於有機會從「戰場指揮官」退役,轉身變成「外交官」,至少在餐桌上的硝煙味少了很多。以前總覺得,孩子就該聽父母的,現在才明白,尊重和理解才是建立權威的基石,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過它封面上的那些字。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育兒書是抱持著懷疑態度的,畢竟坊間的「成功學」太多了,讀完一堆理論,回家一樣對著孩子氣得跳腳。但這本《好好說話》很不一樣,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教你如何「完美育兒」的聖經,它更像是一個過來人,拍著你的肩膀跟你說:「嘿,你不是一個人孤單奮戰,我們都曾經搞砸過。」書中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情境,像是週末早上賴床、堅持穿那件醜到不行的恐龍裝出門,這些細節描繪得太真實了,讓我忍不住在圖書館裡偷笑出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情緒標籤」的那一章,我以前都只會說「不准哭」,現在我會試著說:「我知道你很生氣,因為積木倒了。」雖然只是換了幾個字,但孩子那種被看見的眼神,真的會讓整個氣氛瞬間軟化下來。這種「同理心」的實踐,比任何嚴厲的管教都來得有力量,感覺像是從根本上修補了我們之間的裂縫,從「對立」走向「共好」。
评分如果有人問我,這本書和市面上其他教養書最大的區別在哪裡?我會說,在於它的「務實」和「去道德化」。它沒有把「好父母」塑造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承認教養本來就是一場充滿錯誤和修正的旅程。書中很多章節都在探討「父母的自我覺察」,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處理孩子問題的方式,其實投射的是我們自己童年的陰影或未竟的遺憾。例如,當我的孩子表現出「不夠完美」時,我會異常焦慮,後來才意識到,那是我自己從小被過度要求所留下的後遺症。這本書鼓勵我們去「療癒」自己,而不是急著去「改造」孩子。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才是長久之計。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少了一些「應該如此」的包袱,多了一些面對混亂的從容,這份心態上的釋放,比學到任何一套生硬的技巧都要珍貴得多。
评分坦白說,我先生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平時回家就是沙發和電視,跟小孩的互動時間少之又少,大部分的衝突管理都落在我身上,壓力大到快得憂鬱症。我本來打算買這本書只給自己看,結果他偶然瞥到書名,鬼使神差地拿起來翻了幾頁。沒想到,他居然主動跟我討論書裡的一個章節——如何處理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以前我們倆光是為了這件事就能吵上三天三夜,但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語言框架」,讓我們不再是「你指責我、我反駁你」,而是可以一起研究「書上說,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界線,然後一起遵守」。這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比任何爭吵都有建設性。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成功地跨越了不同教養風格的鴻溝,為夫妻間的育兒合作提供了強大的潤滑劑。它不僅改善了親子關係,連夫妻關係都間接受益,簡直是「一書多用」的典範。
评分對於我們這代比較習慣用「權威式」教養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次巨大的思維衝擊。我成長的年代,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所以我也自然而然地複製了這種模式。然而,面對現在這個資訊爆炸、自我意識抬頭的世代,傳統那一套顯然已經行不通了。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叫你完全推翻過去的教育方式,而是教你如何「升級」溝通的「作業系統」。它不是教你如何「制伏」孩子,而是如何「引導」他們。書中提到一些關於「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概念,用詞非常溫和易懂,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讓人望之卻步。我特別喜歡它談到「傾聽」的層次,原來我以為我在聽,實際上我只是在等著輪到我說話。這本書讓我開始學會「暫停鍵」,在孩子發飆時,先深呼吸,把我的批判和評判都收起來,光是這個練習,就已經值得我花這個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