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

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學少年編輯部
图书标签:
  • 科普读物
  • 科学素养
  • 青少年
  • STEM教育
  • 科学思维
  • 地科
  • 自然科学
  • 阅读理解
  • 学科阅读
  • 趣味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己的科學素養自己救★
★金鼎獎雜誌《科學少年》選文+108課綱學習教材★
★完勝會考  學校課程延伸評量★

  本書精選《科學少年》雜誌的重點篇章為閱讀素材, 並由全臺線上國中自然科老師撰寫學習單, 希望透過閱讀的過程,幫助孩子理解並運用知識。

本書特色

  #跨科學習:幫助同學強化科學與閱讀素養,培養知識及學習能力與態度。
  #因應會考:長文試題內容漸為趨勢,此為最好的課外科學閱讀練習選擇。
  #融入課綱:匯整第一線自然科教師相關教學經驗,精選《科學少年》文章並搭配108課綱。
  #延伸評量:每篇文章均附有「補充學習單」,更能有效的學習思考,培養紮實的科學力。

全國自然領域教師熱血推薦!    

  江家豪 老師 新北市中正國中生物教師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成為一項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能力,《科學少年》的科普文章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科學現象且主題多元橫跨各個領域,讓孩子能在閱讀中發掘自己的興趣,又因興趣而樂於閱讀,進而厚植科學素養,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何莉芳 老師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  
  閱讀雜誌文章與科學教學之間是否能連結呢?這本書有如一座橋樑,將雜誌好文引入教學現場。透過老師們細心的導讀文章,加入教材連結設計並製作成學習單,有科學實驗補充、有測驗,也有延伸思考,提供有心再深入探究學習的師生一個指引。使閱讀科學文章,不僅是靜態的吸收知識,還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值得探討的現象與問題,並產生更多觸發!
 
  林宣安 老師 教育部自然科中央團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臺中市立長億高中理化教師、長億高中自然解說團隊創隊老師  
  「閱讀」是自學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有趣又有知識內涵的讀本,更是吸引學生從小就喜歡閱讀的重要條件。由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內容包含了科學史、生活常識、趣味實驗、科技新知等豐富的內容,搭配簡單扼要的導讀與提問,更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培養了閱讀與自學的習慣,值得推薦。  
 
  李頤鋒 老師 高雄市立德國中理化教師  
  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文章篇篇精彩有趣並附有學習單可供使用,老師們在授課時可配合課本相關單元使用,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升科普閱讀能力,老師們甚至可以依照書中的篇章,設計出富有自己創意的且適合孩子們的學習單。   若因授課時間限制,無法使用學習單,亦可用口頭評量的方式,讓孩子分享文章閱讀後的心得。書中的篇章當作假期中的指定作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喔!另外,寒、暑假的科學營隊使用書中的篇章來進行活動,定能使孩子獲益良多。  
 
  侯依伶 老師 高雄市陽明國中教師、高師大科學教育博士、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許多的研究都已證實,融入科學閱讀的教學有助於學生延伸課堂所學,讓學生能將課本內容所傳遞的科學概念與科學文章進行連結,使科學的學習產生意義。《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不僅精選相關學科經典文章,更延請科學教師編寫相關的學習單,使其能直接運用在教學過程,提供教師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時,方便且實用的教學資源。  
 
  梁忠三 校長 桃園市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大崙國民中學校長  
  提昇科學素養是當前各國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科學教育是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興趣、態度,以及人文價值觀,並能從多元化的非制式教育途徑學習科學新知,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是提升國中生科學素養的優質延伸教材。  
 
  梁楹佳 老師 高雄市興仁國中自然領域教師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是各級學校推動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閱讀能力的養成,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但以筆者在教育現場觀察,閱讀活動的推行內容,科普文章及書籍常在建議學生閱讀的書單中缺席。今欣見遠流出版公司,為科學教育的普及挺身而出,在《科學人》之後,發行了更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學少年》雜誌,內容精采圖文並茂,增加學生閱讀樂趣,《科學閱讀素養》並提供了文章導讀指引及學習單,帶給中小學師生,在教學、學習及閱讀上有更佳的選擇。  
 
  黃怡靜 老師 台南市學甲國中 自然領域教師  
  閱讀推廣是目前許多學校致力發展的目標,但是對於教師來說,尋找適合閱讀的素材並改編成適合學生的內容並不是簡單的事。《科學少年》的《科學閱讀素養》貼心的準備了適合國中學生閱讀的素材,從閱讀、內容分析及挑戰題目一次備足,即使是不同領域專業的教師想要帶領學生進行科學閱讀都能立刻上手。而且每章內容分量剛好一次晨讀時間教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進行共讀及討論,若學生有興趣也很適合學生自行閱讀學習,推薦給國中教師及不同階段的學生閱讀使用。  
 
  趙思天 老師 磐石高中化學科暨國中部七年級閱讀課教師  
  科學少年《科學閱讀素養》每一篇的份量都不多,並搭配相當內容的學習單,內容補足了課本的不足,也準備了適量的測驗題讓同學小試牛刀,是一本非常好的輔助書籍,重點是它補足了課本在『閱讀』上的不足,讓同學可以感受到學習其實可以不用侷限在課本中,當然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課本已不再是學習唯一的工具,影片、網站、雜誌都可以伴隨學習,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師能利用這本來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科學內涵。
 
  鄭皓文 老師 台中市東峰國中教師  
  海綿寶寶無厘頭症候群+手機滑手症+長篇閱讀不耐症+…….天啊!這些 ”疾病” 正一步一步侵蝕著現在青少年閱讀思考的能力。別怕!最近坊間出現了一帖良方:就是科學少年推出的《科學閱讀素養》。精選的本土文章、淺白易懂的文句,讓您的孩子不再害怕閱讀,又能汲取科學的新知;配上第一線優良教師精心製作的學習單,更能啟發孩子邏輯思考推理的能力,讓您的孩子真正遠離 ”少年癡呆症” 的威脅。救世良藥,真心推薦!  
 
  謝隆欽 老師 中山大學附中教師、第一屆高雄市環境教育優等獎得主  
  幾年前,到警察廣播電台受訪,等待時,我拿出一本科普雜誌閱讀;主持人接我進錄音室時,隨口問我:「你在看什麼?」我將雜誌遞給她,沒想到她一見到封面上「質子半徑的量子問題」幾個字,竟然就倒退了兩步!而當下她驚恐的神情,讓我至今難忘。  
  科學,是多少人的痛。 欣見《科學閱讀素養》問世,匯整了生動有趣的科學素材與延伸思考的學習單,相信在師長適當的運用及引領下,可望能消弭學子對科學的驚恐,進而培育出更具科學素養的理性社會。  
 
  鍾昌宏 老師 臺中市光榮國中生物教師、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輔導員  
  不論知識的累積、交流或傳播,閱讀都是最方便有效的途徑,《科學閱讀素養》除了精挑細選的科普文章,更由專家教師進行主題導覽、相關教材連結、挑戰閱讀王與延伸思考,讓這本特輯不僅適合科學知識的自主學習,更適合培養學生擷取訊息能力、解釋文本能力、省思並評鑑文本能力,成為教師推動科學閱讀與培養閱讀素養的好幫手。  
 
  簡志祥 老師 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教師  
  「你長大想做什麼?」「我長大要當科學家!」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記得當初為了更了解科學是什麼,我走進書店去找科學雜誌來看,可是翻開那些科學雜誌,卻看得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都不是寫給小孩看的。而現在不一樣喔,這本書出現了,不僅是以少年為對象,更以主題集結了過去在雜誌上的文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更貼近科學,而且文章之後還附上延伸資料和思考問題,你可以藉此更了解這個議題,而且老師也能夠拿來做相關應用呢。  
 
  蕭虹 老師 高雄市立德國中退休教師、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榮譽輔導員  
  「邏輯會把你從A帶到B,但想像力會帶你到任何角落。」~~~愛因斯坦   在科技時代中速度與創新主導了變革,學習不再是教室內的活動、講台上的解說者。翻轉教室的轉化同時也帶動教育形態的改造,教師跳脫傳統的依賴教科書的的束縛,啟動了教育新能量的動力,老師的角色重新調適和重建,對自己原有的能力解套出來,學習與閱讀成為我們必須養成的生活習慣。適時調整自我的因應之道,與時俱進的的克盡「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共構「教師社群」善導學生和教學相長的心智。而科學少年的《科學閱讀素養》即能延伸教科書的學習,編輯教師隨手可使用之課外參考教材,更將學習的想像力無限放大。  
 
  蘇敬菱 老師 宜蘭縣市復興國中生物教師、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員
  螢火蟲的神密冷光及隔空點火到底是如何辦到? 科學總是充滿了未知及驚喜!本書除了收錄了數篇《科學少年》精彩的文章外,又有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整理出具加深加廣系統思考的有趣提問,引導在文本中脈絡地學習及概念連結整合。在進行中常讓人恍然大悟時常忍不住科科笑了起來,「哦~原來是這樣子哦~科科..」,令人想不停地悅讀趣。             
 
探索宇宙的奥秘:深空探索与天体物理前沿 一本关于宇宙的宏大叙事,带你穿越时空,触摸星辰的脉搏 本书并非专注于地球科学或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而是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我们摒弃了对日常科学现象的解读,转而深入探究那些驱动宇宙运行的终极法则,以及人类文明在探索未知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书旨在为热衷于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及深空探索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引人入胜的指南。它是一部知识的探险之旅,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边缘,延伸至可观测宇宙的尽头,涵盖了从行星形成理论到黑洞奇观的各个维度。 --- 第一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与宇宙的熔炉 本部分将我们带入恒星诞生的摇篮——分子云。我们将细致剖析恒星如何从尘埃与气体中凝聚,经历主序星阶段的漫长燃烧,直至其生命的终结。 1.1 恒星的诞生与演化:不仅仅是燃烧 我们首先探讨恒星形成过程中引力坍缩的物理机制,重点介绍原恒星的形成与T-Tauri星阶段的特征。随后,深入讲解主序星阶段的核心——氢核聚变。书中详述了质子-质子链反应(pp链)和碳氮氧循环(CNO循环)在不同质量恒星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对恒星亮度和寿命的影响。 1.2 巨星的谢幕:超新星与中子星的锻造 当恒星耗尽核心燃料时,它们将走向何方?本书详细描绘了红巨星和红超巨星的膨胀过程。重点章节聚焦于II型超新星爆发的物理过程,解释了核聚变如何依次点燃更重的元素,直至铁核的形成。铁核的无能为力导致了引力崩溃,引发了宇宙中最壮观的爆炸之一。我们还将介绍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包括其惊人的密度和磁场,并解释脉冲星现象的本质。 1.3 白矮星的遗迹与行星状星云的艺术 对于低质量恒星(如我们的太阳),其生命终点是形成一颗致密的白矮星。本书阐述了电子简并压如何对抗引力,稳定这颗“恒星的尸体”。同时,我们也欣赏了行星状星云的形成过程,这些由恒星外层抛射出的气体云,在宇宙背景下构成了绚烂的艺术品。 --- 第二部分:时空结构与极端天体物理学 本部分将读者的思维推向宇宙中最极端、最令人费解的现象,探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尺度上的展现。 2.1 黑洞的本质与视界之外的物理学 黑洞不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宇宙中真实存在的引力怪物。本书深入解析了史瓦西半径、事件视界和奇点这三个核心概念。我们不仅讨论了史瓦西黑洞和克尔(旋转)黑洞的数学模型,还探讨了霍金辐射理论,及其对信息悖论的启示。对于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中心的作用,如它们如何影响宿主星系的演化,也有详尽的论述。 2.2 引力波天文学的黎明 自从LIGO首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以来,引力波已成为我们感知宇宙的新“感官”。本书详细介绍了引力波的产生机制,特别是双黑洞并合和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时空涟漪的特征。我们分析了引力波信号的“啁啾”模式,并展望了未来如LISA等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对低频引力波的探索潜力。 2.3 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的隐形骨架 现代宇宙学最大的谜团在于我们只能观测到宇宙中约5%的普通物质。本书将重点分析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强有力证据,包括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引力透镜效应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涨落。在暗能量方面,我们探讨了它如何驱动宇宙加速膨胀,并比较了宇宙学常数模型(Lambda-CDM)与更前沿的替代理论。 --- 第三部分:星系演化与宇宙的宏观结构 本章将视角拉回到更大的尺度,探讨星系是如何形成、相互作用以及构成宇宙网络状结构的。 3.1 星系的分类与形成历史 从螺旋星系到椭圆星系,再到不规则星系,本书提供了详尽的哈勃序列分类法,并结合星系合并理论解释了星系形态的转变。重点讨论了早期宇宙中“暗物质晕”如何作为星系形成的种子,以及气体冷却在盘状星系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3.2 星系团与宇宙网 星系并非孤立存在,它们聚集形成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我们将研究星系团的动力学平衡,探讨星系团内部的星系相互作用(如“撞击与吞噬”过程)如何影响星系的气体和恒星形成速率。最终,我们描绘了宇宙网的结构——那些由星系团、空洞和纤维构成的巨大泡沫状网络。 3.3 宇宙学原理与大爆炸模型的证据 本书最后回顾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石。详细阐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作为大爆炸“余晖”的证据,分析了其温度的微小各向异性如何编码了早期宇宙的信息。我们还将讨论宇宙膨胀的观测证据——哈勃定律,并探讨暴胀理论对解决大爆炸模型中视界问题和暴性问题的贡献。 --- 致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对宇宙的终极问题抱有好奇心的人士。它不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但要求对物理概念保持开放和求知的心态。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述和对前沿发现的追踪,我们希望激发读者超越地球的界限,体验科学探索的无限魅力。这是一次邀请,邀请您加入人类对时空、物质和起源的终极追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科學少年》編輯部


  遠流《科學少年》創立於2014年,本著為青春年少朋友的科學素養盡一分心力的初衷,集結專業科學編輯以及作者,讓科學的種子向下紮根,是特別為臺灣9-14歲的少年打造的品牌。2020年《科學少年》轉型為科學叢書出版,一方面透過網路平台持續分享最新的科學發展內容,也配合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深度,以多元的呈現方式和生活中的環境與時事結合。期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精采詳實的圖片,傳遞最正確的科學知識,更希望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讓閱讀成為一生的習慣,讓科學素養成為生活素養。
 

图书目录

04導讀:科學閱讀=素養+樂趣
06黑洞奇譚 
18換雙眼睛看宇宙:無線電波天文學
28太空旅行的行前說明會
38探索地心的強力幫手──地震
48海底的寶藏:澎湖海溝動物群
64下雨囉!穿梭雲間的小水滴之旅
74綠屋頂為都市降溫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88831
  • 叢書系列:科學少年叢書
  • 規格:平裝 / 88頁 / 21 x 28 x 0.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導讀

  遠流於2002年創辦了 Scientific American 台灣中文版《科學人》雜誌,搭建起一座科技知識普及的平台,讓科學與科學、科學與人文之間找到對話的窗口。本著為青春年少朋友的科學素養盡一分心力的初衷,讓科學的種子向下紮根,於2014年興辦《科學少年》雜誌。甫出刊一年即獲得第39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獎】雜誌推薦獎及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但是讓每個孩子都不害怕科學、真心喜歡科學、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是《科學少年》的創辦宗旨。為了讓孩子閱讀《科學少年》文章與學校的課程學習更直接連結,幾來我們邀了不少北中南熱心老師協助撰寫學習單,我們將重點篇章及學習單彙集起來,可以讓孩子做為自然科課外閱讀教材、晨讀閱讀、寒暑假作業來運用,因此有【科學少年學習誌】系列的出版。  

  閱讀是人類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古至今,人類一直透過閱讀來擴展經驗、解決問題。到了21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掌握最新資訊的人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閱讀更成了獲取資訊最方便而有效的途徑。從報紙、雜誌、各式各樣的書籍,人只要睜開眼,閱讀這件事就充斥在日常生活裡,再加上網路科技的發達便利了資訊的產生與流通,使得閱讀更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我們該如何利用閱讀,來提升學習效率與有效學習,以達成獲取知識的目的呢?如今,增進國民閱讀素養已成為當今各國教育的重要課題,世界各國都把「提升國民閱讀能力」設定為國家發展重大目標。

  另一方面,科學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強調探索與合作學習。近年,科學教育更走出學校,普及於一般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標的,期望能提升國民普遍的科學素養。雖然有關科學素養的定義和內容至今仍有些許爭議,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思維興起之後更加明顯,然而,全民科學素養的培育從80年代以來,已成為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閱讀本身就是科學學習的夥伴,透過「科學閱讀」培養科學素養與閱讀素養,儼然已是科學教育的王道。

  對自然科老師與學生而言,「科學閱讀」的最佳實踐無非選擇有趣的課外科學書籍,或是選擇有助於目前學習階段的學習文本,結合現階段的學習內容,在教師的輔導下以科學思維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習科學變得有趣又不費力。

  我閱讀了《科學少年》後,發現它是一本相當吸引人的科普雜誌,更是一本很適合培養科學素養的閱讀素材,每一期的內容都包括了許多生活化的議題,涵蓋了物理、化學、天文、地質、醫學常識、海洋、生物……等各領域有趣的內容,不但圖文並茂,更常以漫畫方式呈現科學議題或科學史,讓讀者發覺科學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加上內文長短非常適合閱讀,每一篇的內容都能帶著讀者探究科學問題。如今又見《科學少年》精選篇章集結成了有趣的《科學閱讀素養》,其內容的選編與呈現方式,頗適合做為教師在推動科學閱讀時的素材,學生也可以自行選閱喜歡的篇章,後面附上的學習單,除了可以檢視閱讀成果外,也把內文與現行國中教材做了連結,除了與現階段的學習內容輕鬆的結合外,也提供了延伸思考的腦力激盪問題,更有助於科學素養及閱讀素養的提升。

  老師更可以利用這本書,透過課堂引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知識殿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科學也並非想像中的深不可測,更領略閱讀中的樂趣,進而終身樂於閱讀,這才是閱讀與教育的真諦。
 
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常務委員
陳宗慶

  陳宗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博士,高雄市五福國中校長,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常務委員,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專長理化、地球科學教學及獨立研究、科學展覽指導,熱衷於科學教育的推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幫孩子挑選課外讀物時,最怕遇到那種內容空泛、只是為了趕稿而寫的東西。但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散發著一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和熱忱。它的文字風格非常流暢自然,沒有生硬的術語堆砌,即便是比較硬的地球物理概念,也能被描述得像是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例如,它如何描述地震波的傳遞和地核的組成,那種畫面感十足的描述,讓抽象的地球內部結構變得觸手可及。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科學閱讀」的環節設計得相當精妙,它不會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去辨識文章中的論點、證據和假設,這才是真正「素養」的體現。我兒子現在看任何科普文章都會下意識地去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推論,這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簡直是必備技能。這本雜誌的編輯群顯然對教育的本質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們提供的不是知識的「成品」,而是獲取知識的「工具」。

评分

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真的是最近讓家裡那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愛不釋手的讀物!我得說,現在的孩子接觸的資訊量爆炸,要怎麼引導他們從網路資訊的碎片中建立起扎實的科學概念,這套雜誌的編排功不可沒。它不是那種死板板的教科書,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去切入地質學和地球科學的議題。像上次他們在討論火山爆發,書裡不只是給了標準的定義,還搭配了好多生動的圖表和科學家的田野調查小故事,讓孩子能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而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很注重「閱讀素養」的培養,很多文章後面都會設計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去連結所學,甚至是上網查找更多資料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這對我這個「焦慮型家長」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因為這就是在培養他們未來面對複雜資訊時的判斷力。而且,它的印刷品質也很好,紙張摸起來很舒服,這對於長時間閱讀的孩子來說,是個加分項。總之,如果你家裡也有個對腳下這顆星球充滿好奇的孩子,這套雜誌絕對值得入手,它不只是在教科學,更是在教孩子如何「學會學習」。

评分

我必須強調一下,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在引導孩子「動手做」和「連結真實世界」這方面做得特別出色。它不是那種看完就束之高閣的雜誌,它會激發孩子真正的行動力。書中介紹的許多地科現象,都能對應到孩子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像是河床的沖刷、風化的痕跡等等。它提供了一些簡單的居家實驗指導,雖然材料都很常見,但透過這些操作,孩子能更深刻地理解書本上的理論。這種「做中學」的體驗,遠比單純的閱讀來得深刻。而且,它對於地科議題的時事性掌握得非常好,經常會結合當下的全球環境事件來做專題探討,讓孩子明白科學與社會的緊密關係。這讓孩子在閱讀時,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過時的教材,而是在參與一場與地球共同發生的、持續進行的對話。作為家長,看到孩子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自然,那種成就感真的難以言喻。這本雜誌,絕對是培養未來科學探究者的絕佳起點。

评分

自從家裡有了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後,我發現陪讀的過程變得有趣多了,因為它提供的資訊深度,常常會讓我這個成年人也忍不住停下來研究一下。這本雜誌顯然不是那種只會用卡通圖案敷衍了事的「兒童讀物」,它對科學的探討是非常嚴謹的,只是它的表達方式經過了高超的「翻譯」,讓國中甚至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能夠消化吸收。特別是它如何將地質年代劃分和地球歷史的演進串聯起來,那個邏輯推演的過程寫得清晰有力,不像有些參考書讀起來就像在背誦年代數字。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科學家如何透過證據建構理論的過程,這讓孩子明白科學不是一堆既定事實,而是一個不斷修正和探索的動態過程。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比直接告訴他們「要思考」有效率得多。對於想讓孩子在升學體制外,也能建立起紮實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家長來說,這本雜誌簡直是神隊友。

评分

說真的,光看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地科篇3》的封面設計,就知道它下了不少功夫想抓住年輕讀者的眼球。它的視覺呈現超級「潮」,完全沒有傳統科普刊物的那種老氣橫秋。我兒子最近迷上了看氣象預報,自從他開始看這本之後,他不再只是隨便聽聽「明天會下雨」,而是會開始討論鋒面移動、低氣壓的形成,甚至能區分出不同類型的雲。這本雜誌在處理地科的複雜概念時,運用了非常巧妙的比喻和視覺化工具,把抽象的板塊運動、岩石的生成演變,變得像在看一部精彩的紀錄片一樣引人入勝。更棒的是,它沒有把「素養」這個詞掛在嘴邊卻不落實,它會真的引導孩子去思考,比如說,面對極端氣候的議題時,我們身為現代人應該抱持什麼樣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感。這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遞,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地球公民的教育。我個人覺得,它在內容的廣度上拿捏得很好,不會過度聚焦在某個小主題,而是能讓孩子對整個地科領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地圖,這對打好未來的理科基礎太重要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