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當代地緣政治學中,「印太」這個術語在二OO七年八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印度議會發表演講後,才在國際上獲得了明顯關注。這一術語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視為一個統一的地區架構,其基礎在於認識到亞洲邊緣地帶多國不斷變化的地緣經濟需求。這些需求涉及到加強兩大洋內部或邊緣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聯互通,追求共同繁榮,以及在穩定的戰略環境下,建立良好的海上秩序。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概念也意味著要對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的破壞性傾向,施加約束性壓力。
自二O一O年以來,「印太」這一表述,在區域與全球地緣政治及戰略話語中越來越流行,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政治家、分析家和學者的日常用語。印度也將「印太」置於和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國家相互交往的核心。二O一八年,尊敬的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強調指出,印度所構想的「印太」應具有自由、開放和包容的特徵。
然而,「印太」作為一個以「海」為主的區域,已被嵌入全球的集體思維之中,但關鍵行為體之間仍有持續分歧,圍繞其邊界範圍的分歧尤為突出。這也是其各自地緣戰略利益所致。結果,這些位於這一大洋區域之中或邊緣的沿海國,在各自地緣經濟模式和形成這些模式的地緣戰略方面也表現出差異。對如何看待安全環境、如何塑造安全環境,各國也存在差異。
顯然,「印太」能否有效實現其最初的協作與合作目標,即航行自由、整體安全和共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區域架構在政治層面和執行層面的具體落實方式,以及區內國家之間和區內外海洋大國之間的實際合作程度。
國家海洋基金會(NMF)一直致力於設計完善印太戰略。為此目的,首版《印太報告》(IPRep-2019)圍繞如何更好地在印太地區推進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綜合性的全新論述與視角。所有章節均由若干知名學者和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專為本報告全新撰寫。報告涉及到安全方面和經濟方面,相當強調區域地緣經濟、海洋安全和海上良好秩序等方面。總之,這份報告認為,印太內部的多維區域合作不僅能促進經濟聯繫,還能加強區域能力(capacity),提升區域實力(capability),應對本地區的複雜安全挑戰。
我確信,這份報告將會為對印太及其微妙之處與實際影響感興趣的廣大官員、決策者、學者、從業者以及讀者,提供寶貴的知識參考。
最後,我想對在國家海洋基金會、東盟—印度中心(AIC)及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中心(RIS)的工作的同事表達深深的謝意,感謝你們為此報告做出的出色貢獻。這裡我既要感謝所有同事的卓越貢獻,也要特別感謝國家海洋基金會主任、海軍中將喬罕(Prodeep Chauhan),國家海洋基金會執行主任、海軍上校庫拉納博士(Gurpreet S Khurana),以及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中心教授、該機構東南亞—印度中心協調員普拉比爾.德博士(Prabir De)。衷心感謝參與這份報告撰寫與發表的所有人士。
海軍上將R. K.多萬
國家海洋基金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