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呂秀蓮
戒嚴時代寫台灣歷史
1978 年,美國總統卡特政府醞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時我在哈佛法學院深造。我密切注意相關訊息,憂慮台灣外交沖擊即將到來。但台灣戒嚴時期沒有言論、報導自由,幾乎全國上下都沈浸在「只要有國民黨政府,萬事OK」的狀態。
幾經掙扎,我決定放棄已獲得的獎學金,回台參選中央民意代表,只因為選舉期間,候選人才享有短暫的「言論假期」,可以發表政治見解。我完全未考慮會否當選,或者落選後的下場。
一旦決定,我把自己投入哈佛燕京圖書館中,也拜託幾位波士頓的同鄉,陪我到燕京搜尋相關資料。我準備在政見發表會上一系列談論「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包括我已掌握到的美中建交消息。
在一大堆借出的文獻書籍中,我摸索著接觸台灣的過去,感覺上很遙遠,很陌生,對於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我,不只驚異,而且羞愧。原來國民黨教科書是以大中國看小台灣,台灣歷史既非正史,當然無足輕重。我認真閱讀,也認真作筆記,又把筆記整理成文稿,寫好後,加上一些珍貴的照片,把它小心地拍照起來,再沖洗成膠卷,妥善收藏在衣服內裡,期待能隨我回台安全通關,因為1975 年我赴美考察婦女運動,回到松山機場時,行李被搜索,考察的資料全被沒收,這是年輕的一代難以想像的戒嚴經驗。
安抵國內後,我趕緊把膠片沖洗出來,再逐字逐句謄寫成稿,然後把影印本送給黃信介和康寧祥兩位黨外大老指教。不多久友人傳話給我:「最好把它燒掉!」我不肯燒,但也不敢找出版社出版,只請朋友幫我打字簡單印出來,書名叫《台灣的過去與未來》。
那次我回桃園縣參選國大代表,在政見發表會上用章回小說式的演講,談台灣悲情過去,更談台灣危機未來。只見台下人山人海,聚精會神,不時掌聲雷動,也有不少人聽我述說台灣過去的不幸,淚流滿面。我的演講轟動全台,選舉活動第七天,我已捲起半邊天。
1978 年12 月16 日上午,距離投票日只差一個禮拜,美中兩國同步宣布將於翌年元旦建交,當天下午蔣經國就以國家危難當頭為由,停止選舉活動。但凡聽過我演講的人,益發覺得我對美中建交的預言成真,佩服不已,但警總也傳出要逮捕我的消息。
停選後氣氛稍為平息,我再把那本書修訂出版。黨外時代,南北各地有許多人告訴我,《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就是他們台灣意識的啟蒙書。隔年我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偵訊人員對我寫那本書耿耿於懷,責備我不該談那麼多台灣的歷史往事,動搖了許多國民黨的政治理論。
我被判十二年有期徒刑,主要因為我是高雄人權晚會的主要演講者,部分也因為國民黨認定我是「台獨啟蒙者」,對我恨之入骨。怪哉!台灣人寫台灣史,竟成了叛亂犯!
庚子瘟疫捕捉歷史
在台灣現代史的過程中,我幾乎無役不與。我沈重的人生步履留下女權、人權、民主法治的足跡,更重要的是台灣的尊嚴與世界和平,是我終生的關懷和志業,也是我撰述本書的心路歷程。
我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2020 庚子年,閉關寫作本書,一方面將四十年來對台灣問題的研究心得爬梳整理,另方面仔細捕捉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尤其美中台三角連動關係。過去擔任副總統時,我曾寫過兩本有關台灣前途的書:《台灣大未來》(2004)及《世界的台灣》(2007)。前者以海洋立國談海洋台灣的前瞻性,後者放眼國際,探討台灣的處境。
提筆寫作本書時,我已走過翻山倒海的人生;得過癌症,坐過牢,在319 槍擊案中挨過子彈,也當過台灣唯一兩任的副總統。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我的閱歷和觀想,自然不同於年輕時代的我。尤其目睹冠狀肺炎所掀起的非典型第三次世界大戰,我認定這是宇宙造物主透過COVID-19 警告人類,別再糟蹋地球,別再糟蹋人類文明!
翻轉命運,擘繪未來
我原本以庚子瘟疫稱呼COVID-19,不久我驚覺到它根本是一場「非典型的世界大戰」。過去戰爭敵我壁壘分明,這次人類不分國界一起對抗看不見、無影無蹤的共同敵人。COVID-19 挑戰強國霸權和國家領導,挑戰全球化和當代產業鏈,更挑戰「人,真的是萬物之靈」嗎?中國、美國、伊朗…. 哪一個是真正的強國?誰才是真正的強人?
疫情讓人看到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人 – 尤其政治人的脆弱,卻又張狂傲慢。本來全世界各國應該同心協力對抗COVID-19,沒想到中國龍與美國鷹這世界老二和老大卻在疫情肆虐的洶湧中勾心鬥角,文攻武嚇。台灣由於特有的戰略價值,竟在美中大國博弈中被席捲而入,變成箭靶。天佑台灣,讓我們倖免於疫,但卻難逃龍鷹爭鬥的代罪羔羊命運。
二戰以來美中台的戰略三角關係,堪稱錯綜複雜,在回顧過去歷史的時候,COVID-19 帶來日甚一日的疫情不幸,而美中兩強由貿易戰到科技戰,由資訊戰到金融戰與意識型態的全方面交戰,更令人目瞪口呆,我因此專注於捕捉每天上演的歷史新劇情,也認真思考可能的停損點。戰爭會不會到來?我無法神算預言,我們必須設法趨吉避凶,降低傷亡和禍害。
本書分過去、現在與未來三階段探討台灣與中美的關係。寫過去時,我注重「歷史盲點」的釐清;寫現在時,我緊抓美中台當前的困境和危機;至於未來,我是以為下一代擘繪願景的心情在鋪陳統獨之外的新路,以及親美友中的可能。書中論述的,涵括古今中外,寰宇四海的物換星移。回顧過去,更前瞻未來;疼惜台灣,但放眼國際;緬懷悲情,但輕拭仇恨。一句話,我是用歷史的悲憫,去回顧歷史的錯誤和惋惜,更用未來的願景,去擘繪下一代的幸福。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歷史可以倒帶,讓我們一起來遐想:
1. 如果沒有《馬關條約》,台灣在1895~1945 年那五十年之間,是否要伴隨中國走過「推翻滿清、軍閥割據、對日抗戰,以及國共對抗」的歷史顛簸?
2. 二次大戰終戰之前,美國海軍原有攻佔台灣再殲滅日本的《X 島計畫》,後來被陸軍「攻佔呂宋及沖繩,再滅日本」的計劃取代。否則台灣早就成為美國佔領地,戰後應該根據《聯合國憲章》,透過住民自決獨立建國。
3. 如果沒有《開羅宣言》,陳儀軍隊應該在接受日本投降之後撤離台灣,而蔣介石就不會撤退來台,台灣與中國就不會糾纏在一起。
4. 毛澤東原本計劃在推翻中華民國後,乘勝攻下台灣,而美國總統杜魯門早先宣布不再過問台灣問題。如果韓戰沒有爆發,台灣是否在1950 年代就被赤化?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 年排除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如果當時蔣介石接受「兩個中國」,甚至「一中一台」,台灣就不會淪為國際孤兒。又或者及早接受沙烏地阿拉伯的提案,台灣也可能早就成為中立國家。
6. 美國承認中華民國,直到1979 年元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如果當時蔣經國宣布「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台灣的國際處境是否不必那麼悲哀?
當然,時光不會倒流,歷史也不會重演,但以上各種「假想」,都是翻轉台灣命運的關鍵因素。但請問,有哪一次、哪一項是由台灣住民所主導?
放眼天下,島嶼國家的歷史宿命是,族群命運全憑外人主宰,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奈與悲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些在戰爭中被迫提供戰場及戰士的島嶼,才陸續在聯合國的託管扶持之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族群的命運。至於台灣,二戰以前是由中日兩國,戰後則是中美兩手在撥弄台灣的命運,因而形成親中與親美兩套戰略及兩派勢力。但台灣人民呢?台灣人民應該用自己的意志和智慧,把握歷史機遇,翻轉島國命運,擘繪亮麗的未來!
這本書如有幸讓您讀到,我拜託您用開放的心情,擱置既有的成見,重新解讀歷史,清理盲點,更用海闊天空的視野,思考下一代的嶄新未來。我們何須在統獨之間掙扎?在親美或親中選邊站?我們與其徘徊在歷史悲情,不如走出孤獨,睦鄰而且善世;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只經營台灣,也經營世界。
誌謝
感謝陳前總統水扁、前立委/ 南投縣長彭百顯及名戰略學者翁明賢教授,他們都能高瞻遠矚,體會作者超越統獨,為下一代擘繪大未來的用心良苦,惠予寫序賜教,並向讀者推薦,特此誌謝。
本書撰寫過程中,承蒙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前駐歐盟代表高英茂、前駐美代表裘兆琳及前中華經濟研究院田君美所長的鼓勵及指教。此外,本書參考資料的搜尋,以及文稿的打印及彙整,得力於同仁蘇妍妃,尤其陳正翰的全力協助,併此誌謝。
最後,特別感謝主辦第二屆「東亞和平論壇」的韓國資深國會議員柳睃相博士,他惠允將該屆會議的LOGO,美中兩國太極漩渦的設計圖提供作為本書的封面,豐沛本書的意涵。
推薦序
超前部署大未來的呂秀蓮
陳水扁
沒有台灣民主導師信介兄的提攜疼惜,就沒有後來的阿扁總統。沒有呂秀蓮兩度首肯出任阿扁的副手搭擋,台灣不會有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當然也不會有蔡英文的總統之路。
呂秀蓮不只是才華橫溢的女中豪傑,更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永遠憂國憂民超前部署大未來的民主前輩。如果蔡總統懂得用人唯才,找個適當舞台給呂秀蓮發揮專才,蔡政府的表現應該會比目前更多彩更亮麗。
2008 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呂秀蓮、游錫堃如果接受協調,蘇謝配勢將成局,是否還有今天的蔡英文時代?呂秀蓮也是台灣第一位女副總統,唯一做滿八年的副總統。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尤其要感恩台灣新女性主義的倡議者呂秀蓮。
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2000 年首度政黨輪替後的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多的是政治犯,如今綠營總統也可以是政治素人出身,不知政治迫害為何物。這就是時代變遷,民主進化的趨勢成果。昨天的如果,今天的偶然或必然,明天的異數或定數?沒人能說個準。「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或許是最大的期許與激勵!
和平中立、民主自由、人權公義,都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不會有人反對。但和平中立不等於放棄國防武力。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追求和平要有武力做後盾,保持中立也不能沒有飛機大砲。台灣35 快砲就是跟中立國瑞士採購的。一場慘烈的戰爭過後,伴隨而來的和約簽訂,沒有人可以保證,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所謂和平協議比衛生紙還不如。
曾任柯林頓總統的國安會資深主任李侃如,穿梭兩岸試著提出和平解決的中程協議方案,前題是一個中國,結論是終極統一,保證三十年、五十年不變。阿扁認為這種投降協議沒什麼好談的。沒多久李侃如又來了,這一次他說沒有附條件了,阿扁請他先去問問中南海,同意了再來,結果就沒有下文了。2005 年2 月28 日阿扁在台北賓館親自請教來訪的柯林頓前總統,他反對台灣與中國簽什麼中程協議的和平方案,誰能保證三十年、五十年不變,時間在台灣這一邊。
其實呂秀蓮大作已經點出兩岸議題的重點:美國主宰台灣的命運 ,以及「一個中國」的緊箍咒 。美國國會不分朝野都對台灣非常友好與支持,但美國政府不論哪黨執政也都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誠如AIT 楊甦棣前處長2007 年6 月26 日跟阿扁說的,台灣的國際地位,對美國而言,是懸而未決的。美國長期支持台灣的民主,卻不力挺台灣的主權。如果「一個中國」是中國對台灣的緊箍咒,美國對台灣的緊箍咒何嘗不是對台灣所畫一道又一道的「紅線」。
呂秀蓮籲請國人同胞認真思考親中或親美,反中或反美的嚴肅課題。阿扁認為台灣沒有反中更不可能反美。台灣人反對的是「一中」,不是「反中」。因為「一個中國原則」指的是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一國兩制」香港方案,早就成為「一國一制」。九二共識只剩「一中」,沒有「各自表述」的共識。
龍鷹爭霸,誰主天下?台灣不應淪為兩強相爭的棋子。寄語「和平中立好台灣 」、「東方新明珠」、「美台關係正常化 」、「太平洋民主國協」,不是天邊的彩虹,而是腳下的玫瑰。
美國固然不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但也完全不能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稱台灣是其一部份的主張。這就是台灣的限制與機會。台灣應掙脫中美兩國加諸於台灣的「緊箍咒」,透過公民投票的住民自決民主程序,走出自己的台灣國家路。
阿扁跟曼德拉都非常喜愛《打不倒的勇者》這首詩:
超越這般悲憤交集
恐怖陰霾逐步逼近
長年威脅揮之不去
我終究會無所畏懼
縱然通道無比險狹
儘管嚴懲綿延不盡
我是我命運的主人
我是我心靈的統帥
願與大家分享共勉。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