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記盛(卷二)

典藏記盛(卷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振濂
图书标签:
  • 典藏记盛
  • 卷二
  • 古籍
  • 善本
  • 清代
  • 文献
  • 历史
  • 文化
  • 珍本
  • 地方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
  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
  今後發展的可能性是什麼?
  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引領?

  當收藏成為一種全民的風氣時,早已不再是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賞玩之道,而是包含著一連串行為之鏈的複合過程,具有巨大的社會性並且因大批草根愛好者的介入而煥發出強大的市場能量。從收藏到典藏,是一個從業餘愛好走向專業高端的過程。

  本書聚焦話題,對「典藏研究」的價值觀、方法論做了深入的研究和精彩的論述,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了系統地梳理,给予當代藝術品典藏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盛世华章:大明中叶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思潮》 本书导读 本书聚焦于大明王朝中叶,一个兼具稳定发展与内生变革的关键时期。它并非一部宏大的帝王更迭史或疆域拓展志,而是一部深入肌理的社会生活史、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技术进步史的综合考察。通过对当时官方文献、民间笔记、地方志乃至私人信件的细致爬梳,本书旨在重构一个鲜活、多维度的明代社会图景,展现其在看似“平稳”表象下涌动的复杂思潮与生活细节。 第一部:经济基础的重塑与地方的崛起 第一章:白银洪流与商业网络的扩张 自嘉靖以来,美洲白银的大量涌入深刻地改变了明朝的经济结构。本章详细分析了白银货币化对赋税制度、商品流通乃至普通民众财富观念的影响。我们审视了松江棉布业、景德镇瓷器业以及江南丝绸业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如何得益于资本的积累与市场的扩大。重点考察了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区域性商业集团,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的金融网络和物资调配体系,以及这种商业力量对地方行政权力带来的潜在挑战与互动。我们也将触及“海禁”政策在这一时期执行的复杂性,探讨走私贸易如何成为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撑。 第二章:市镇的勃兴与社会阶层的流动 明代中叶,城市化进程加速,一批工商业市镇脱颖而出,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本章通过对苏州、杭州、泉州等地的个案研究,探讨市镇的形成机制——往往是手工业者、商人与地方士绅三者合力的结果。我们将分析市镇内部的行会组织、商业契约的规范化,以及这些新兴的经济力量如何催生出新的社会阶层——富裕的工匠和成功的商人。他们的财富积累,挑战了传统的“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新的通道。章节还探讨了市镇生活中对休闲娱乐(如园林、戏曲)的需求激增,折射出物质丰裕对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部:知识世界的嬗变与思想的边界 第三章:心学的深化与阳明学派的分流 王阳明的心学在嘉靖年间达到了其影响力的顶峰,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派内部的细致分化与修正。本章深入探讨了以邹守益、王畿为代表的学者的理论建树,他们如何调和“致良知”与“事功”之间的关系。我们着重分析了后期心学对“知行合一”的侧重,以及部分流派如何将关注点从宏大的道德建构转向个体心性的体察与日常伦理的实践,这为后来的民间道德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理学的坚守与对异端的批判 与心学的活跃相对,程朱理学在官方学府中依然占据主流地位。本章剖析了以徐阶、高拱为代表的保守士大夫群体,他们如何利用科举制度和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以“格物致知”为核心的官方正统。同时,我们也关注了对异端思想(如早期的李贽思想萌芽)的批判与压制,展示了官方思想界在面对时代变迁时所展现出的僵化与焦虑。这部分内容揭示了主流知识界内部关于“真理”边界的深刻论战。 第五章:民间信仰、地方知识与科技的交融 明代中叶并非只有精英思辨,民间知识体系同样蓬勃发展。本章转向考察民间社会的知识生产。我们将审视地方医药学的进步(如本草学的新进展),农学技术的传播(如地方农书的普及),以及天文历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修正。特别关注道教、佛教在社会救济和文化传播中的角色,以及这些非主流知识体系如何与官方的儒家叙事共存,甚至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了当时民众的宇宙观。 第三部:权力场域的博弈与文官的日常 第六章:内阁的制衡与权力运行的艺术 嘉靖、隆庆、万历初期的政治舞台,核心在于内阁首辅与皇帝、宦官之间的微妙平衡。本章以严嵩倒台为关键节点,分析了内阁权力运行的“柔性政治”艺术。我们详细考察了“票拟”制度的实际操作流程,以及在皇帝怠政或年幼时,内阁大臣如何通过人事安排、奏疏的筛选来施加实际影响。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斗争,而是对制度弹性极限的反复试探。 第七章:士大夫的生活世界:清流与乡绅的责任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描绘普通中上层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他们不仅是官员,更是地方的文化领袖和道德楷模。本章通过对地方志中对“名宦”“乡贤”的记载,复原了士大夫在任期内的教化工作、水利兴修和文化活动。同时,我们也考察了“清流”现象的兴起,即部分士人以道德洁癖挑战体制的现象,以及这种挑战在当时政治高压下的风险与代价。 第八章:法律、刑狱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经济繁荣与社会流动加剧的背景下,犯罪类型的变化与司法实践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章分析了《大明律》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尤其关注侵占田产、商业欺诈等新兴犯罪的审理。我们将考察地方县衙的运作模式,以及在缺乏现代警力的情况下,依靠宗族力量和地方保甲制度来维持社会治安的机制,揭示了国家权力与地方自治之间复杂交织的边界。 结语:一个矛盾的时代景观 明代中叶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时代:经济上富足,但社会矛盾隐伏;思想上活跃,但官方意识形态保守;政治上看似稳定,却暗流涌动。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对单一标签的认知,理解这个伟大帝国在走向衰落前夜,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创造力与内在的韧性。它是一个由商人、学者、官员和普通百姓共同编织的,生动而又充满缺憾的“盛世华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振濂


  著名書法家、藝術理論家和教育家。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所長等職,同時以創作、理論、教育三方面的開創性成果享譽當代。

  出版學術專著六十三種,內容涉及古典詩歌、中國畫、書法、篆刻等各方面。他對書法創作與展覽實踐有著獨特的學術思考,其「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閱讀書法」的理念,引領著當下書法創作與展覽觀念之建設並體現出厚重的思想支撐。他倡導「藝術.人文.高科技」三位一體的新時代的書畫文物鑑定觀,更得到藝術界、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图书目录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張大千仿石濤 007
「漢朱提銀」與文物科技檢測 010
「蘭亭學」 014
甲骨文傳說背後的故事 018
鄧拓的悲劇 021
吳湖帆鑑藏講「故事」 024
大小雁塔與〈雁塔聖教序〉 027
真偽宣德爐 030
曹操「禁碑令」與桓玄「禁簡令」 033
「印」文明 036
〈平復帖〉的收藏流轉 039
德國女子孔達與印章鑑定法 042
以書畫鑑定視野看上古之「筆」 045
董康的刻書與古籍收藏 048
一九六一年台北故宮文物書畫 赴美巡迴大展史實 051
〈玉枕蘭亭〉之遞藏 055
民國初 北方書畫收藏圈世相 058
「星社」隨想錄 062
「愙齋」與愙鼎 065
宋代鑑藏史與米芾「無李論」 069
「繡虎」、「雕龍」之印 073
美術考古學與傳統金石學:石雕原物與書畫拓片孰重? 076
《翁同龢日記》稿本百年始末記 080
從古藏文石偈想到非漢字系統的書法與印章 084
「殷商三璽」與古董商黃百川的歷史定位 088
〈孝女曹娥碑〉絹本墨跡之鑑定諸說 092
「拍賣」諸事說 096
關於英國「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 100
海派巨擘吳湖帆 103
「釭」:考古、解詞與名物辨之一例 106
文物遞藏話酉雞世代傳頌的「德禽」 109
金銀器收藏與鑑定 113
宋代尺牘 「謹封/再拜」之用印 117
二十世紀七○年代的書法與外交 121
承載過一千個新年祝福的丹青痕跡 125
明清藏書家「藏書印」、「記」的文辭與心跡 129
駙馬都尉王詵:真偽鑑定之一例 133
米友仁的「米點山水」和鑑定史 137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文刻符考辨 141
一九六一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赴美展引起的波瀾 145
文人酬贈說西泠 149
考古怪俠衛聚賢 154
關於「賀梅子」的故事 158
「景泰藍」道古 162
陳介祺的第一部印譜《簠齋印集》 165
齊白石賣印賣畫 169
土耳其的中國瓷器收藏 173
馬衡的巍巍功績 177
民國年間的狀元書法 181
「絲綢之路」說絲緙 185
吳昌碩「金石畫派」之鑑定一得 189
帛書與帛畫 193
鐵如意 197
書法家蔡襄與宋建窯「兔毫盞」 201
道教書法傳世的幾個節點 205
美國人顧洛阜的書法收藏歷程 210
李白〈上陽臺帖〉臆說 214
東漢〈張文思畫像石題記〉與隸書「八分」的雙鉤波挑 218
詩畫「馬」說 223
「兮甲盤」和「亞矣方鼎」:二○一七年青銅器拍賣年 227
趙孟頫的魅力 232
〈千里江山圖〉兼及宋代青綠山水 237
西湖邊上的遺老:陳曾壽 242
大師謝稚柳、徐邦達的「懟」——鑑定界二三事 247
「楚『郢爰』」的錢幣史意義 252
古錢幣史說「齊刀」 257
章草史溯 261
秦文字關聯古物的歷史訊息 265
施蟄存:一個杭州才子的璀璨人生 269
職業畫家藍瑛之經緯 273
日本陶瓷史上的幾個節點 277
杭州旗人金梁的傳奇人生 282
「八千麻袋」事件和明清大檔 287
先行者的背影:沙孟海與沈曾植 291
「封貨」與「手洽」:北方文物交易的特殊方式 295
三晉古璽中「公書」璽的啟示 299
中國畫收藏中的「現當代」 303
「吳帶當風」的吳道子,其實是一個謎 308
把「主題收藏」玩到極致的一位清末封疆大吏 312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8697928
  • 叢書系列:歷史群像
  • 規格:平裝 / 315頁 / 17 x 23 x 1.5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提供特定的參照視點,體驗新鮮的知識譜系


  《杭州日報》開闢「藝術典藏」專版,在「藝術推介」方面希望給文風頂盛的杭州文人雅士提供一個有品質的專業平台,是一件大好事。杭州有中國美術學院、有百年西泠印社,藝術創意人才薈萃;而「典藏研究」方面牽涉到收藏、鑑定、拍賣、交易市場、藝術品投資等等,別說是一個區域的杭州,即使是放眼全中國,這方面的成果積累也因為當代文物交易政策開禁時間不過十幾年、歷史較短而缺少從思想觀念到運作方式、行業規則的整體梳理,難以形成品質與規模的集聚效應與覆蓋面。鑑於此,報社希望通過我聯合正在對當代收藏鑑定拍賣市場等,從價值觀到方法論進行學科頂層研究的浙江大學中國書畫文物鑑定研究中心的同道們,開闢一個深入淺出的閱讀性欄目,對當代藝術品典藏進行多方位的觀照,補時議之缺失、增業界之未及,這是一件有益於世的大好事。故受邀之際欣然應諾,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努力,為當世典藏提出一個立足於高端、又面向普及推廣的特定的參照視點。

  據我的意願,這個欄目應當有如下一些特質。

  一,應該啟人心智,生動有趣,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盡收眼底。讓從業的書畫收藏玩家覺得可讀性強,會恍然大悟自己孜孜終日的業內還有這麼多好玩又典型的史實與案例。

  二,應該有系統的從觀念到方法的梳理,一段時間下來,積累的閱讀經驗能串聯成珠玉之鏈,對典藏有一個大概完整的認知。

  三,應該有很好的聚焦話題,比如當代拍賣、鑑定、收藏、投資那些膾炙人口的成功事蹟和失敗案例。涉及人物、事實、物品、關係、各種顯性或隱性的遊戲規則等等。

  四,應該適當體現出前沿性。典藏在過去是怎樣的?現階段又呈現出什麼樣式?今後發展的可能性?它有哪些不足?今天我們面對這樣一個領域,能提得出什麼樣的批判與倡導、引領?

  每週一次的「藝術典藏」版,會有大量的藝術創作展覽、研究、拍賣交易訊息推出,也會有許多藝術大家名師接受採訪閃亮登場,但既特別提出典藏作為核心關鍵詞,當然不僅限於一般的藝術名家成就高下的評判定位,而希望能把各種要素都匯聚到典藏這個點上來——之所以還要在我們的版面上介紹名家大師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們的知名度不夠高,而是因為一般看他們多從通常習慣的創作風格、技巧成就入手,而我們現在在藝術典藏版看他們則更會關注他們的存在對拍賣交易市場與收藏界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角度完全不同,演繹出來的結論也當然不同。亦即是說,我們服務的閱讀對象,不是一般熱衷於學畫的美術實踐愛好者,而是已入行或準備入行的收藏家群體。正因如此,有一個核心的「典藏視線」欄目在專版中起到一個支撐作用,就更有必要甚至必不可少了。

  我希望《杭州日報》的讀者在關心、閱讀這個欄目時,能產生與閱讀其他創作研究類藝術、報紙、雜誌時不一樣的感受與思考,能獲得另一種特殊的體驗與新鮮的知識譜系,倘若如此,這個典藏欄目在杭州和浙江、江南的地域文化建設、在收藏鑑定拍賣投資領域中就具有足夠的存在與啟迪意義。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