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宏觀看待兩岸歷史發展
歐陽兄是我多年好友,他對雪茄、咖啡、威士忌、調酒、旅行等生活品味都極有體驗,對於電影、文學以及歷史更有深入的考究與研習。歐陽兄窮多年光陰,上下求索,蒐集中外史實檔案,而成就瞭這本書,探討1945-2025年間的兩岸博弈的經過與可能結果,開頁讀起來引人入勝,閉頁後令人迴思不已,實在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好書。歐陽兄以生花之筆為我們撥開許多歷史迷團,這本集結記事體和編年體的著作彷彿一石激起韆層浪,讓歷史後端的人瞭解中國大陸與颱灣韆轉百摺的爭鬥與恩仇、戰爭與和平。
本書對於蔣介石能在艱苦中贏得八年抗戰,卻在短短四年間失去大陸江山述說得言簡意賅,脈絡十分清楚,足為藉鏡。因此歐陽兄一再強調我們要戒慎恐懼,除瞭記取歷史教訓,還要學習比狼快,認清現狀纔能維持現狀突破現狀,不被歷史的浪濤吞沒。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失去羅馬亡於鄂圖曼土耳其卻隻要一個月時間;同樣道理颱灣昔日能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今日卻自我囚睏、進退維榖,並非事齣偶然。國民黨的內鬥、民進黨的團結與腐敗、國傢認同的錯亂、國際的殘酷現實,說明瞭馬上打天下易,馬下治國難,治理一傢企業難,治理一國贏得民心更難。
歐陽兄是籌備海基會的第一代人,他提到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之初,創會的一群人都夢想這白手套可能會改變歷史、改變中國人與颱灣人未來的命運,本人在馬政府時曾擔任海基會董事,也曾企望兩岸能找到和平解決方案,曾幾何時,海基會三十年卻成為一場飄花夢,兩岸關係又迴到原點;撫今追昔,曷勝感概!
歐陽兄寫齣許多重大事件與案例,五十歲以下的人可能多不知曉,藉由既述又作的本書,年輕一輩颱灣人可以更清楚地瞭解颱灣這意外的國度能有今日實非易事,可說是一本中華民國近代史,歐陽兄似乎隱喻本書可能也是部斷代史,兩岸終極博弈終有成敗揭曉之日!企望兩岸以及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時時以天下蒼生為念,也希望年輕朋友讀後能更宏觀地看待颱灣的歷史發展。
前交通部長、高雄市副市長 葉匡時
推薦序2
掩捲長嘆 因為歷史一再重演
歷史,我是個門外漢,直到讀瞭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之後纔有些許的變化。
這本以戊戌政變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本質上就是小說,可是李敖對其中人物渴望自強變法的描述活靈活現,引發我對這段史實的興趣。讀完「北京法源寺」我旁徵博引,搜遍書店甚至二手書店購買有關戊戌政變的書,包括討論康有為丶梁啟超以及慈禧太後的相關著作,電影「瀛颱泣血」及「大刀王五」也從頭看瞭一遍。
戊戌政變持續瞭103日,最後以六君子斬首菜市口收場,大清帝國起死迴生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化為烏有。事件中,榮祿與袁世凱的權謀與過招讓人印象深刻,而事件靈魂人物康有為剛愎自用,躁進輕狂的人格特質,似乎纔是成敗的最大關鍵。
或許,歷史人物的人格特質,往往就是事件成敗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另外引起我興趣的就是1945年抗戰勝利名列世界五強的中華民國,何以在四年之後落得山河變色,轉進颱灣?
對於這一段史實,颱灣的教科書大概都以抗戰勝利之後百廢待舉,國人渴望安定,蘇聯則趁機扶植中共大舉叛亂。較中性的說法則是抗戰勝利之後國民政府急速腐化,失去民心,蔣公下野之後群龍無首,終於敗走颱灣;但此說仍過於簡單。
比較詳盡者,則從民國12年孫中山先生的聯俄容共政策,接受俄國軍事援助,容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分就讀黃埔軍校,造成日後抗戰丶剿匪幾場大戰役基本上就是黃埔門生的大對決。
其他如金融改革造成通貨膨脹丶馬歇爾調停丶國民黨軍方派係林立,蔣介石與李宗仁嚴重失和等等,都是1949大敗退的主因。也有不少國外及兩岸的評論,都挑明蔣介石個人的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纔是主因。
歷史的真相如何?最後壓倒國府的究竟是那一根稻草?
老友歐陽聖恩兄傳來長達16萬字的大作「風蕭水寒,恩仇瞭瞭」,吾有幸先睹為快,也讓我對這一段史實有更明確更係統化的瞭解。本書共分二十章,從第一章「歷年來列強對中華民國的影響」到最後一章「戰爭無情,須理性避戰」,全書上半部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鬥爭,後半段則是近三十年來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颱灣的角力,加上中國的崛起與等待統一的時機。至於兩岸局勢的變遷,作者又區分為一、軍事衝突,二、冷戰對峙,三、民間交流,四、統獨升溫。其中則穿插美國對中國事務的介入,直至今日。
聖恩兄以宏觀丶大視野的角度,以百年來重大歷史事件為經,具有關鍵性的人物故事為緯,以專業的歷史研究,舉證與分析,輔以現有的傳記、迴憶錄及訪談等彙整成這一部充滿驚濤駭浪,恩怨情仇的史詩;既有正史的嚴肅性,亦有野史的趣味性。
本書不乏大傢耳熟能詳的史實,也有一些我從未聽聞的軼聞,尤其從國共內戰到國府播遷來颱初期的六○年代,居然有那麼多中共地下黨工如瀋安娜丶李剋農丶熊嚮暉丶袁殊丶張露萍丶吳石丶硃楓等潛伏在國民黨內部,重創國府,改變中華民國的命運。蔣中正總統曾說:「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陸」,情報作戰在國共內戰之中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可見一斑。
國民黨在1949年撤離大陸的原因甚多,不少史學傢認為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的金融改革也是其中一大緻命傷。惟從本書看來,這也是國民黨在情報戰吃瞭一大敗仗,原來宋子文重用的財經博士冀朝鼎就是中共潛伏在國府內部的間諜。
1945年抗戰剛勝利,9月政府就強製淪陷區改用法幣,使得淪陷區的民眾一夜之間傾傢蕩產;「使中產階級與升鬥小民對國府的擁戴變成仇視」。1948年通貨膨脹嚴重,宋子文又讓冀朝鼎籌劃金圓券改革,用金圓券強製收兌法幣。
國際關係學者費正清分析說,當時最反共的中產階級,手中剩下的財產都綁在法幣上,「人民對國府的最後一點支持也同法幣一樣,化為烏有」。陳立夫先生也說:「冀朝鼎為國府設計的財經金融計畫,都是禍國殃民的惡毒政策。」
民以食為天,古今中外多少革命都是由飢餓的農民揭竿起義而風起雲湧,國府緻命的金融改革,似乎就是1949年大崩盤的最後一根稻草。
國共的諜報對決一直延續至國府播遷颱灣。發生在1950年的吳石丶硃楓間諜案,由於吳石位階是國防部中將參謀次長,更是震驚當局。此後颱灣全島及軍中雷厲風行發起「保密防諜」運動,「檢舉匪諜,人人有責」的標語及文宣遍及全島大街小巷,甚至圖書文具,生活用品。後來由於部分執法者失當,抱持「寧可錯殺也不可放過」的心態,因而造成日後的所謂「白色恐怖」,殃及許多無辜,成為國民黨揹負至今的十字架。
國民黨在六○年代的戒慎恐懼不是沒有道理的。本書中引用海軍前總司令葉昌桐將軍的迴憶,1961年某日他剛齣席有關虎年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簡報,第二天中共就透過廣播錶示知道此一訊息。可見當時中共在颱的間諜仍無所不在,甚至潛伏在軍中高層。
值此美中兩國不斷角力,共機持續擾颱之際,風簷展書讀,不禁令人掩捲長嘆。歷史上兩件著名變法事件的主其事者王安石丶康有為,都因「剛愎自用」功虧一簣。而本書作者筆下的蔣中正總統,也因「剛愎自負,識人欠明」敗走海島一隅。執政掌權者的人格特質與國傢命運似乎息息相關,豈能不慎乎?
歐陽聖恩兄係法務部調查局齣身,也曾擔任海基會創會時期處長、媒體總編輯等職,熟稔情報作戰、兩岸交流與財經事務。因此本書後半部分有許多是聖恩兄親身參與或見證的事件,讀來栩栩如生,可以感受到大時代的壯烈情懷以及歷史的溫度。
聖恩兄離開公職後轉至民間企業和媒體任職,也在大學授課,學經歷豐富,涉獵深廣,每次和他聚會交談,都是學術與心靈的饗宴。猶記得幾年前到聖恩兄的住處小聚纔知道他也是電影同好,典藏上百部數位化的經典名片。此外聖恩兄也是品酒及美食傢。當天他親自下廚做瞭幾道佳餚,至今思之仍口齒留香。
近年來聖恩兄筆耕不輟,已有著作多本,從品味生活到兩岸交流等,善盡知識份子著書立言的本分,也具有敢說直言的道德勇氣,令人佩服!
謹以本序文祝福聖恩兄,也萬分珍惜我們難得的友誼。
前文化部政務次長 陳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