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火腿的一切:從產地、氣候、小農文化、工藝製程到飲食搭配,完全解析伊比利火腿的美味祕密

伊比利火腿的一切:從產地、氣候、小農文化、工藝製程到飲食搭配,完全解析伊比利火腿的美味祕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又瑜
圖書標籤:
  • 伊比利火腿
  • 西班牙美食
  • 火腿
  • 美食文化
  • 飲食搭配
  • 烹飪
  • 食材
  • 美食指南
  • 小農文化
  • 工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一本颱灣味蕾視角介紹「世界名腿」伊比利火腿專書!
作者在傳承四代百年歷史的西班牙伊比利火腿廠工作,
提供第一手在地專業知識、詳盡資訊、深度觀察。

  2年伊比利豬的細心放養+3年以上火腿的風乾熟成=至少5年時光琢磨,
  是一門技術更是藝術,每一條腿都是限量版珍饈!

  從產地特色、小農文化、氣候環境、工匠手藝、友善畜牧,
  到旅遊餐飲指南和料理食譜搭配,全方位解析歐陸傳奇食材──伊比利火腿。

  ◆以颱灣味蕾和視角發掘世界另一端的西班牙美食和匠人手藝。帶讀者從產地齣發,瞭解當地的氣候環境,並認識小農如何遵循傳統和節氣,以友善畜牧的方式生產齣珍貴的伊比利火腿。

  ◆看颱灣女孩如何踏進百年歷史的伊比利火腿廠,開始這份國際推廣的工作;這是有使命的工作,需要深入瞭解伊比利火腿知識,並推廣到全世界。

  ◆帶領讀者深入瞭解火腿,並打破迷思,用知識和五感去品味伊比利火腿,瞭解其吃法以及建議搭配的酒類和颱灣茶。

  ◆書裡還有作者推薦的西班牙當地餐廳和招牌菜色,以及教你用伊比利火腿入菜的美味食譜。

  ◆本書不僅是伊比利火腿專書,也是西班牙飲食文化和人情風俗紀實。

  ◆收錄270幅精美照片、圖例、插圖,用豐富的視覺呈現導覽西班牙美食之旅!

  「有瞭這本書,讀者將知道這傳奇食材的源頭、伊比利豬的飼養方式,瞭解火腿在風乾熟成的製程,以及最後的切片與享用。要享受來自西班牙的優質火腿,每個環節的把關都缺一不可。各位也將更認識西班牙的飲食文化和歷史、人文風俗、伊比利火腿與餐酒的搭配關鍵、如何以火腿入菜,並介紹西班牙當地的特色餐廳,讓讀者可以親自拜訪。最重要的是,希望跟大傢分享伊比利火腿背後每個動人的時刻。」──本書作者 陳又瑜

  是技術更是藝術,全方位解析歐陸傳奇食材──伊比利火腿。

  伊比利火腿,因其原生豬種天然放養在橡樹林間,吃橡果長大,鹽醃後又受經年的風乾熟成,呈現大理石紋油花分布、櫻桃紅色澤,散發堅果香氣,口感絲滑順口,入口即化,齒頰留香,是體現歲月、風土和風味的完美產物,不但是受西班牙原產地命名保護製度認可的代錶美食,更是與法國貝隆生蠔、佩裏哥黑鬆露、義大利帕馬森乾酪等齊名的歐陸傳奇食材!

  本書作者以她敏銳的味覺和對西班牙土地的熱情,受到國寶級百年火腿廠傢青睞,進入火腿廠工作擔任國際推廣。四年多來,深入觀察與實地走訪橡果園、火腿風乾廠、四大法定產區,以及歷史悠久的小農和廠傢,帶領讀者瞭解伊比利火腿的源頭和迷思、伊比利豬的飼養方式、火腿風乾熟成的工藝製程、火腿切片享用和飲食搭配、觀光餐飲指南,以及第四代傳人不與現實妥協的專業堅持和匠人精神,領略這傳奇食材的美味奧祕!

名傢推薦

  ◆徐仲|飲食文化研究者
  在萊豬陰影中,颱灣豬肉愛好者或業者都該看這本書,瞭解細膩品味對產業的幫助。

  ◆萊特。微醺生活|葡萄酒品味達人
  暸解極緻美味伊比利火腿的背後故事,讓每一口的咀嚼更加享受!

  ◆Liz高琹雯|美食作傢、Taster美食加創辦人
  ◆侍酒夏娃Eve|葡萄酒專業講師
  ◆巷子裡的生活
  ◆鬍嘎|馬德裏鬧城記版主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傢‧《Yilan美食生活玩傢》網站創辦人
  ◆廖科溢|金鐘主持人
  ◆韓良憶|作傢/廣播主持人  

專文推薦

  ◆Eduardo Euba|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處長
  作者同時引用西班牙文學小說對火腿的敘述互相輝映,如《唐吉訶德》(1605)等,更應證瞭美食與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書中並推薦精選的烹飪食譜、特色餐館以及西班牙葡萄酒,搭配上好的火腿,更是一大享受。閱讀這本書就像探索瞭一趟滿足味蕾的西班牙美食之旅。如果在閱讀時搭配一點西班牙火腿和一瓶西班牙葡萄酒,您將更完美體驗這趟旅程。

  ◆Francisco Carrasco|伊比利火腿Carrasco廠第四代傳人
  伊比利火腿雖然是西班牙傳統產業,仍需與每天都在變化的社會有所連結,在這條路上,需要無比的熱忱、好奇心,並有全心全意把事情做好的堅持,這也是本書所傳達的訊息。我和又瑜有同樣的期望,就是以來自遠方的伊比利火腿,拉近同是愛好美食、愛好不同文化,又有悠久飲食傳統的你我距離。

  ◆王儷瑾|西班牙官方持照導遊
  看完書稿之後,真心替中文讀者高興,因為關於伊比利火腿的中文書籍很少,而由伊比利火腿製造業這一行的專傢寫的中文書籍更少,這本書深入淺齣的談論西班牙火腿,從火腿歷史、火腿產區、伊比利豬的飼養方式、火腿的製程、品嘗搭配方式到食譜等,一一介紹,讓讀者對西班牙火腿有全麵的瞭解。在又瑜筆下,西班牙火腿不再隻是西班牙的一種美食,而是一種文化,是西班牙美食傳統的完美詮釋。希望大傢也能跟我一樣喜歡這本好書!

  ◆西班牙小婦人|《西班牙感動進行式》作者
  從又瑜那裡,我學習到許多關於火腿的知識,明瞭好吃的火腿得來不易,不隻要細心飼養伊比利豬,還需專業知識與品牌文化並進,纔能把最好的伊比利火腿呈現在市場上。每一次,我都能透過她細膩的觀察與不做作的文字錶達,感受到她對每一項食物不凡的職人精神。感受到她的真誠,還有對食物的敬意,就好像那是她的使命,非完成不可。

  ◆凱若|暢銷書作傢、MiVida就是生活創辦人、CARRASCO IBERICOS颱灣獨傢代理商
  這本書,就是熱愛美食的颱灣女生,與西班牙悠久的伊比利文化的對話。除瞭講述關於伊比利豬與火腿的專業之外,還有餐酒╱茶搭配的豐富建議,以及在西班牙可以享受伊比利豬美食的好去處。字裡行間,充滿她對人文與環境的疼惜,以及一種溫柔卻堅毅的堅持。美食,不隻是味覺的享受,更能感受得到當地的自然生態、職人的堅持,以及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誠摯將這本好書推薦給對美食、文化保存、食材市場,或單純對西班牙這國傢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到伊比利的世界!
 
揭秘地中海的陽光饋贈:橄欖油的風味史詩 一本深入探究古老液體黃金的風味、歷史與文化的專著。 地中海的餐桌上,沒有什麼比一抹清澈、金黃的液體更能代錶其精髓。它不僅是烹飪的基石,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承載著數韆年文明的重量。本書《橄欖油的風味史詩:從腓尼基古道到米其林餐桌,探索特級初榨橄欖油的風土、工藝與極緻品味》,將帶領讀者踏上一場超越廚房的深度旅程,全麵解構這種被譽為「液體黃金」的奇蹟之源。 本書不著墨於肉類製品的細節,而是將聚光燈完全聚焦於橄欖果實的生命周期、萃取的藝術,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瞭從古代神話到當代美食哲學的演變。 第一部:風土的低語——橄欖的起源與地理學 本篇將探討橄欖樹(Olea europaea)如何在廣袤的地中海盆地生根發芽,以及不同地域的風土條件如何雕塑齣風味的獨特性。 一、橄欖樹的基因圖譜與古老播遷: 追溯橄欖樹最早的野生起源地,可能位於小亞細亞或剋裏特島。我們將分析不同橄欖品種(Cultivars)的遺傳多樣性,例如西班牙的Picual、義大利的Coratina或希臘的Koroneiki,它們如何適應極端的氣候。內容將詳述橄欖樹如何伴隨著腓尼基人的貿易路線、羅馬帝國的擴張,跨越北非、伊比利半島乃至法國南部,成為地中海飲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風土的細微差異(Terroir): 風味的構成遠非單一因素決定。本章深入剖析瞭氣候(雨量、日照時長、溫差)、土壤結構(石灰質、黏土或火山岩)對橄欖果實含油量和多酚物質積纍的決定性影響。我們將詳細比較不同緯度帶上的橄欖油風格:例如,希臘島嶼的強烈果香、義大利南部托斯卡納的鬍椒尾韻、以及北非地區油品的細膩和諧。 三、生態平衡與永續耕作: 本書將探討傳統的旱地農業(Dry Farming)如何維持生態平衡,以及現代有機和生物動力法(Biodynamic)在橄欖園中的應用。這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直接影響最終油品的純淨度和風味的層次感。 第二部:從果實到液體——萃取的煉金術 橄欖油的品質,往往取決於從採摘到壓榨之間數小時的黃金時間。本部分將詳細拆解整個工藝流程,強調“初榨”(Extra Virgin)的嚴格標準背後的科學與哲學。 一、採摘的藝術與時機: 橄欖果實的最佳採摘期是風味光譜的關鍵。我們將分析綠色果實(風味強烈、多酚豐富但齣油率低)與成熟果實(風味溫和、齣油率高)之間的取捨。對比傳統的手工採摘與現代化的機械採摘,它們對果實完整性和油品酸度的影響。 二、現代壓榨技術的演進: 本書細緻描繪瞭從傳統的石磨碾壓到現代化的連續式離心萃取(Centrifugal Extraction)的技術飛躍。特別關注溫度控製(Cold Pressing)在保留揮發性芳香物質中的關鍵作用。我們將解釋如何通過精準控製的萃取過程,最大化地保留橄欖油中的生物活性化閤物。 三、化學的精準度:酸度與多酚的奧秘: 深入探討決定特級初榨(EVOO)等級的關鍵化學指標,例如遊離脂肪酸(Free Acidity)的意義。重點分析橄欖油中賦予其苦味(Bitterness)和刺激感(Pungency)的多酚類化閤物,如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的健康益處與風味錶現。 第三部:風味的解構與品鑑之道 本書旨在培養讀者如同品酒師一般的鑑賞能力,將橄欖油從廚房裡的配角提升為主角。 一、專業的品油儀式: 詳細指導讀者如何建立自己的感官資料庫。介紹標準的品油三步驟:觀色(雖然顏色非決定性指標,但有參考價值)、嗅聞(辨識果香、草本香、堅果香等正麵特徵,以及油耗、黴味等負麵缺陷)和啜飲(如何用舌頭和喉嚨感受油的質感、苦度與辣度)。 二、風味輪盤的建立: 構建一個詳盡的橄欖油風味輪盤,涵蓋從青番茄葉、羅勒、杏仁到青蘋果、黑鬍椒等數十種常見的風味描述詞彙。學會如何精確描述一款油的複雜層次。 三、缺陷的辨識與規避: 深入解析導緻橄欖油風味受損的常見原因,如脂肪酸敗壞(Rancidity)、發酵(Fusty/Muddy Sediment)和過度加熱。教導消費者如何透過標籤和聞氣味,避免購買劣質油品。 第四部:歷史、文化與飲食哲學的交融 橄欖油的故事,就是地中海文明的故事。 一、古代神話與宗教象徵: 探討在古希臘、古羅馬和猶太文化中,橄欖油如何扮演神聖的角色——從雅典娜的饋贈到古代奧林匹剋運動會的獎品,再到宗教儀式中的燈油和聖膏。 二、地中海飲食結構的核心: 本書分析橄欖油在「地中海飲食模式」(Mediterranean Diet)中的營養學地位,解釋其在預防醫學上的歷史地位。探討它如何取代瞭動物脂肪,成為數韆年來當地居民健康長壽的關鍵因素。 三、現代美食的創新應用: 超越傳統的淋醬用途。探討當代頂尖廚師如何使用不同風味特性的橄欖油來提升甜點、製作乳化醬料、甚至作為低溫烹調(Sous Vide)的介質。本書將介紹如橄欖油冰淇淋、橄欖油風味雞尾酒等前沿的風味實驗。 總結: 《橄欖油的風味史詩》是一部獻給所有熱愛真實、純淨風味的讀者的深度指南。它不僅是一本關於烹飪原料的書籍,更是一部關於風土、歷史、工藝與生活哲學的百科全書,引導讀者以全新的視角,品味地中海餐桌上那最古老、也最不可或缺的黃金液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又瑜 Yu Yu Chen


  在桃園大溪長大,在紐西蘭茁壯,在拉丁美洲背包行旅時為當地深深著迷,漫遊於歐洲,目前停腳在西班牙,慢慢生根。跨過語言藩籬,越過文化差異,現居西班牙,為伊比利火腿國際推廣人,熱愛美食的同時喜歡用文字述說西班牙飲食文化少有人知的一麵。擁有品酒師WSET 3證照,也是伊比利火腿侍肉師,相信好的食物是以不剝削大自然為前提,而取得好的食物更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很喜歡詩人歌手Jorge Drexler歌詞中的一段話:“Yo no soy de aquí pero tú tampoco.”(我不來自這地方,然而你也不屬於這裡。)

  ‧FB:食在伊比利www.facebook.com/buendiayuyu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處長序──Eduardo Euba
【推薦序二】一生的誌業,對我來說很浪漫──Francisco Carrasco
【推薦序三】西班牙美食傳統的完美詮釋──王儷瑾
【推薦序四】從真實的體驗寫伊比利火腿──西班牙小婦人
【推薦序五】跟又瑜一起發現西班牙的另一種美──凱若
自序:我愛伊比利豬的一切,包括牠走路的模樣

Chapter 1  進入伊比利火腿老廠傢的大門

Chapter 2  西班牙火腿歷史以及地中海森林


Chapter 3  伊比利火腿四大產區與匠人精神

Chapter 4  伊比利火腿的工藝:海鹽、時間、滿滿的熱忱

Chapter 5  好好享受,慢慢品嘗,你也是品鑑傢

Chapter 6  伊比利火腿的吃法、美味搭配及食譜

Chapter 7  專業吃貨帶你尋找伊比利火腿

1 聖塞巴斯提安
2 馬德裏
3 薩拉曼卡
4 巴塞隆納

Chapter 8  伊比利火腿的迷思
1 總之,該怎麼享受一盤伊比利火腿?
2 市麵上賣的伊比利亞火腿,100%纔是最好的嗎?
3 伊比利火腿前腿及後腿有什麼不同?
4 伊比利亞火腿熟成時間越多年越好?
5 火腿中的白色小點是什麼?
6 吃伊比利火腿會變胖嗎?需要把脂肪部分切除嗎?
7 除瞭書中提到的酒品搭配,還有哪些飲品可以搭配呢?

後記:以不同角度體驗西班牙吃的文化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50624
  • 叢書係列:bon temps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 x 22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自序

我愛伊比利豬的一切,包括牠走路的模樣


  這幾年在臺灣多傢餐廳,或是進口超市都可見到伊比利火腿,卻常常聽到許多對於這食物的誤解或迷思。

  「你要買這個,是40個月的。」

  「這切片的顏色比較深,感覺比較有年分。」

  「有侍肉師在切火腿,問他看看這火腿是哪個產區的。」

  「這品牌人傢說是最高等級的,買這比較好。」

  「標籤上寫上伊比利豬的血統是100%,感覺比較高貴。」

  「這豬肘比較細,豬的運動量肯定比較大。」

  聽到這些評論時,我常常笑而不答,因為解釋起伊比利豬並非三言兩語即可說清。伊比利火腿被列為世界珍貴食材,也是傳奇的食材,曾經在臺灣風靡一時,卻沒有機會讓臺灣民眾好好認識它,實為可惜。

  網路上的資訊很多,但未必都正確;即便是通曉切火腿技術的切肉師,多數卻沒有經過火腿知識的專業訓練,很可能誤導消費者。正因如此,我很渴望與讀者分享,究竟是什麼讓伊比利火腿這麼特別?它的名氣從何而來?書中每篇文章都由我親自訪問,到不同的伊比利火腿廠傢,蒐集第一手資料。也來自我在這行業多年經驗中,得到的知識,希望將這食材的特別之處,分享給大傢。藉由伊比利火腿,可以窺見西班牙,感受當地的自然生態,有不同香味的堆疊,以及對美食的指引。也看到西班牙的農牧業,對於傳統,當地人是遵循還是放棄。也看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織下的西班牙風景。

  從初來乍到西班牙,至今已經第八個年頭,仍每天發現新的味道。我認識一群堅持著上一世代做法的迷人小農,他們尊重土地,維持生態平衡,用自己堅信的方式,與這片土地溝通。在西班牙許多地區,至今仍依據季節更迭,進行放牧甚至是遊牧,維持最天然的放養方式和食物製作工序。寫書其實是我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種子,在西班牙的這幾年,我的工作與生活,都和當地食材相關,曾經在工業化的肉品公司任職,當我看到包裝廠每隻雞腿的大小重量一樣、豬肉的切片每片大小一緻,再看到牠們的生長環境,是密集飼養的詮釋:動物沒有活動空間,沒有完善的通風設備,也缺乏採光。當遇到這樣的工業化食品,我應當遠離,更沒辦法在這樣的企業繼續工作。我相信各地都有優質,並對生態友善的食材,需要去認識並深入瞭解。

  四年前,我加入西班牙百年火腿廠Carrasco的團隊。而伊比利火腿,是西班牙最具代錶性的美食之一。多年以來,我在旁記錄瞭不少第一手資料,讀者能由當地的生態、物種、氣候以及風俗習慣,一窺伊比利火腿之所以成為歐陸傳奇食材的原因。我也記錄瞭這難得一見的傢族企業,堅定地阻擋西班牙市場工業化的滲入。跟西班牙傢族一起工作,我發現他們與臺灣人有好多共通處,其中之一,愛吃;之二,懂吃。午餐時間就開始討論起下週晚餐要在哪一間餐廳用餐,哪傢的食材新鮮,哪位主廚的風格簡約,但是凸顯齣食材的美味。

  有瞭這本書,讀者將知道這傳奇食材的源頭,伊比利豬的飼養方式,瞭解火腿在風乾熟成的製程,以及最後的切片與享用。要享受來自西班牙的優質火腿,每個環節的把關都缺一不可。各位也將更加認識西班牙的飲食文化和歷史、人文風俗、伊比利火腿與餐酒的搭配關鍵、如何以火腿入菜,並介紹西班牙當地的特色餐廳,讓讀者親自拜訪。最重要的是,希望跟大傢分享伊比利火腿背後每個動人的時刻。

  而齣版這本書,並交到讀者手上,也算是對每天清晨五點即起趕豬的牧豬人,以及每天不曾停休的Carrasco兄弟一個小小的贈禮。

  Chapter 1 進入伊比利火腿老廠傢的大門

  西班牙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分子料理名廚阿德裏亞(Ferran Adrià)改變瞭西班牙的廚藝模式,他大膽又充滿實驗精神,在西班牙颳起「分子鏇風」。這位加泰隆尼亞大廚發明「解構主義」的廚藝技巧,顛覆世人對於一道菜既有的想像,創造齣在視覺、觸覺、味覺等五感上都帶有衝擊性的呈現方式,這在西班牙無疑是一項創新。但是這幾年來,人們開始迴到食物本身,甚至開始推崇傳統料理的方式,用自然的食材呈現齣大傢熟悉的味道。

  西班牙的廚藝世界,分分秒秒在進化,廚師渴望有好的食材,並用精準的方式呈現,但是對於離鄉的人們,朝思暮想的,並非一餐要價上百歐元的分子料理,而是一盤盤他們熟悉的傢鄉味。對於西班牙人,火腿可以說是最貼近傢鄉的代錶食物。

  「你喜歡火腿(Jamón)嗎?」

  這是第一次認識Carrasco火腿廠第四代傳人法蘭西斯(Francisco Carrasco)時,他在第一階段的麵試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我很誠實地跟他說:「其實我並不覺得西班牙火腿好吃,因為尚未品嘗過用高品質的原料、用實在的工藝及長時間製作的火腿。」換成是我問外國友人喜不喜歡小籠包,我相信大部分外國人都認識這食物,但不一定都喜歡。一籠籠熱騰騰上桌用最新鮮的本地豬肉,加上自傢獨門配料,現包、用最準確的時間和火候蒸齣來的,肯定不同於國外超市那號稱「小籠包」,吃起來卻像在啃鞋底的食物。

  「那你吃火腿時,喜歡手工刀切還是機器切的呢?」

  這是法蘭西斯問我的第二個問題。我迴答:「我沒吃過用機器切齣來的好吃火腿。」 顯然,當時我對伊比利火腿的概念可說是一竅不通,隻知道西班牙到處可以見到 「腿」,也知道有專門切腿的侍肉師(cortador) ,還因此誤以為一定要有專人切片,纔能好好享受這食材。法蘭西斯知道眼前的我是個門外漢,有禮貌地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偏好用機器來切我們傢的火腿,因為可以摒除人為不當的操作,避免這美食被不當地對待。」纔進行到第二個問題,我就已為廠傢的火腿和它的文化深深著迷。當西班牙這麼傳統的產業卻有新穎的想法,擺脫伊比利火腿一定要有火腿切肉師的迷思,這讓我感覺這傳統產業一點都不落窠臼,也讓我看到這品牌的活力,當時我這門外漢非常想往伊比利火腿的世界裡窺探。

  「你喜歡的食物是什麼?」

  法蘭西斯繼續問著,當然我們還在麵試。在我迴答前,我告訴他,在臺灣,我喜歡到處走、到處吃,更精確地說,旅遊就是為瞭吃。小時候,在網路還不盛行的年代,每當全傢齣遊,媽媽總是以餐廳的外觀,或是小吃店主掌杓的動作,就能得知哪一傢餐館不會讓人失望。媽媽雖然來自小康傢庭,但是外婆對食物烹調的要求嚴格,也因為這樣,媽媽的味覺自我有印象以來非常靈敏,不論中西式菜餚她都嘗得齣菜中加瞭什麼,還是少放瞭什麼,她下廚時喜歡嘗試新的食材和味道並重新組閤。當時若也有《廚神當道》(Master Chef)這種廚藝節目,我媽媽肯定輕易拿下冠軍。小時候,媽媽下廚時,我老愛跟在她身邊,但是職業婦女的她既要忙事業又要餵飽一傢人,生活繁忙之餘仍每天下廚。她煮菜動作快速,我跟在旁邊除瞭礙手礙腳,也幫不上忙,所以學瞭會吃也愛吃。小時候的味覺啟濛,就是在媽身旁吃齣來的。

  而對我來說,臺灣的觀光景點是與食物香味的連結。和傢人一起帶外國丈夫遊臺灣時,最令我先生感到驚奇的是,我們可以開車到臺灣另一端,隻為瞭滿足口腹之欲。最後我跟法蘭西斯說,臺灣人對於食物是有「細緻」(fino)的感官。法蘭西斯似懂非懂的對我笑瞭,我應徵的職位,是百年火腿廠的國際推廣人,而這第一場的麵試,我覺得就像在跟朋友談天。我沒說到我的能耐、我的負責任精神,老闆也沒問我一年可以齣差的時間有多少。當然我也忘記迴答他,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陽春麵,川燙好的白麵,扣在碗裡成山形,配上一點點豬油蔥,一兩片切肉並澆上熱騰騰的高湯。

  過瞭一週,我接到電話,法蘭西斯說:「我們可以跟我哥哥見一麵嗎?我們通常會需要兩個人達到共識纔會決定聘用與否。」哥哥是阿塔納裘(Juan Atanasio Carrasco),見麵前兩天,阿塔納裘要我準備工作計畫書,以及預期半年可以達到的目標。第二階段麵試前,我人還在新加坡齣差,僅有晚上工作完的時間,硬著頭皮將半年企畫完成。由此我也感覺到,阿塔納裘雖然和法蘭西斯是兄弟,但是風格迥異。

  第二階段麵試當天,經由介紹認識瞭公司負責西班牙國內的銷售團隊,他們全都是男性,我們互打招呼,笑容可掬。也認識瞭阿塔納裘,他大學主修獸醫,後來繼續學習農場動物營養學。30年前,他與父親學習如何經營火腿廠,從此開始鑽研伊比利豬種,現今在西班牙幾乎找不到比阿塔納裘更懂得伊比利豬的人瞭。一講到伊比利豬,他的雙眼立刻發著光,麵對我的疑問一一迴答與闡述。他拿齣一本伊比利豬種的圖冊,嚮我介紹豬的型態,同樣是伊比利豬,也有著非常不同的特點。傢族喜歡的伊比利豬,可是有特定的樣子,非常大隻,體型要圓潤。阿塔納裘一談起伊比利豬,比談起自己傢人還來得熟悉。阿塔納裘說傢族四代都是靠伊比利豬營生,現在的公司、火腿廠,以及數百公頃的橡樹林牧場,都從事養豬和製作火腿,他想要的就是認真把豬養好,讓牠們在山中生活、自行覓食、吃橡子,用最自然的方式讓牠們增肥,也就是堅持傢族一直以來的做事方式。我在這產業多年後,纔知道阿塔納裘視為當然的理念,翻譯為商業語言,就是養豬的成本非常高昂,而現在大部分同業的理念都和阿塔納裘背道而馳。

  而法蘭西斯則是很有風格、創意十足,大學修的是廣告,喜歡行銷,因為他喜歡吃又待人誠懇,在西班牙美食界認識很多美食傢和主廚,西班牙媒體常常邀請法蘭西斯做訪談。公司在這兩兄弟帶領下,讓業界對於伊比利火腿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們傳承傢族事業但是從不守舊,讓伊比利火腿近幾年來新意不斷。

  阿塔納裘負責火腿廠的生產以及品質管理。我們檢討瞭我擬的企畫案後,他瞪大雙眼盯著我說:「又瑜你若是錄取,將會是我們公司第一個齣口經理,我們需要一個國際推手,把我們的產品好好推廣到其他國傢。也許比其他商業性質濃厚的品牌腳步慢瞭,但是好的產品永遠不嫌晚。」這樣一聽,我想我是有錄取的希望,然而,我也注意到,伊比利火腿公司的老闆與銷售團隊,清一色都是男性,也都是西班牙人。這樣的男女比例現象,源自於豬隻從放養到加工的過程中,都需要大量勞力,是相當傳統的產業,當然也與西班牙傳統的父權社會價值有關。直到現今,仍不見男女比例有所轉變。此外,在國際間,想要以亞洲人的麵孔,推廣如此具西班牙代錶性的食物,一定容易讓人忽視。雖然不至於視我為無物,但是要讓客戶對我有信任感,以我現有的知識,想必絕非易事。多數西班牙伊比利火腿公司仍是由傢族經營,儘管漸漸開始聘請與傢族沒有血緣關係的員工,但是要傳統產業聘請亞洲人,對Carrasco公司來說,仍是不容易的決定。

  這時,法蘭西斯把多盤火腿一同端上,先跟我介紹自傢火腿的特色,外觀可見豐富油脂。油花均勻分布,可以嗅到橡樹林的原野香氣,彷彿看到一顆顆橡果落地,也聞到火腿風乾場的氣息,伴著歲月的痕跡,這是用傳統工序所製成的火腿。火腿用手指捏起,在西班牙的用餐習慣中,吃火腿和冷盤的香腸都用手指拿取,除瞭方便,我想也是讓食物與自身有第一個接觸。我用手指拿起,大理石般的油花密布,微微融化在手指間。入口的感受是肉和脂肪皆相當輕盈,口感絲滑順口。我那時住在西班牙已經多年,沒有嘗過這樣的火腿,不論是色澤、橡果香,都令人驚艷。低鹽份的特性,是對於不諳西班牙口味的人而有的體貼,對味蕾不至於有太大的衝擊。第一次嘗到柔嫩口感的火腿,油而不膩,在口中無需過多咀嚼就化在齒間,尾韻長而甘甜。這讓我覺得是「讓人微笑的火腿」啊。當時心中興奮地對自己吶喊著,這是我的行業,讓人有幸福感的食物,無非就是眼前這盤緋紅、櫻桃色的伊比利橡樹林放養的火腿瞭。

  盲測

  在我興奮的同時,法蘭西斯跟我說:「現在該你瞭,以你『細緻』的味覺品嘗這五盤伊比利火腿,看看各有什麼不同,也許你可以知道哪一盤火腿是我們品牌的。」剛纔的興奮感瞬間化為緊張,當天可是我第一次吃到味道如此優美味道的火腿。

  眼前的五盤火腿,色澤不一,其中一盤顏色太深,讓我覺得像獵肉的肉乾(西班牙也會用打獵獲得的動物如野豬,製成香腸等製品)。從氣味上來說,有一盤聞起來有飼料味,一點都不像剛剛那盤,聞到能使人微笑的火腿。用氣味和外觀,我已經初步刪除瞭兩盤。再來就是口味、順口與否,有一盤火腿不但口味偏鹹,咀嚼完甚至難以吞嚥,在口中形成小肉球,最後需要吐掉。另一盤口味濃厚,說不上不好吃,但是沒有層次感,就是一股腦兒的火腿味,加上吃完喉嚨不太舒服。最後一盤,氣味不重卻有鮮香味,口感不刺激,油潤順口,不同層次的味道在口中接續展開,尾端香甜雋永。錯不瞭,就是這一盤,我嚮法蘭西斯指著盤子,他微微一笑,說臺灣人的口味果然是「細緻的」。

  法蘭西斯跟我說,眼前我選擇的這盤火腿,承載的是兩年來對伊比利豬的細心飼養,加上三年以上火腿的風乾與熟成,至少五年以上的時光,纔換得眼前的這盤滿分的火腿。伊比利火腿廠的行業是終身誌業,不僅是需要投資多年後纔看到成果,更有許多無法控製的因素,例如橡果樹(La encina)需要在橡果季長得夠好,不能有蟲害,並要有足夠的橡果讓伊比利豬隻吃。天候的變化,也讓仰賴全天然風乾的工序麵臨許多考驗,有時候需要三年甚至四年的風乾與熟成,依據氣候的條件跟火腿的進化隨時做調整,是一門技術更是藝術,Carrasco火腿是無法大量生產的,每一隻腿都是限量版。

  第二場麵試道別前,他們說候選人中有三位有非常優秀的背景,今天將會通知我結果。

  一個小時後,我接到法蘭西斯的電話,恭喜我,錄取瞭!下個月,也就是11月,我將開始到不同的省分接受培訓,要好好認識公司的文化與哲學,當然還有品牌背後,所有關於伊比利火腿的每個細節。進入歷史這麼悠久的火腿廠,當品牌的國際推手,伴隨著這份興奮感的是緊張。伊比利火腿之旅就此展開,我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這不僅是一個老廠傢對我的信任,更是一個長遠的學習之旅,要將這美味傳遞到世界各地的餐桌。

用戶評價

评分

買書迴來後,我首先會仔細研究「飲食搭配」這一章節。因為即使擁有瞭最頂級的食材,如果沒有對應的佐餐方式,風味也會大打摺扣。伊比利火腿那種獨特的油脂感,搭配清爽的酒類或許可以解膩,但搭配濃鬱的葡萄酒又會激發齣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書中是否有針對不同熟成度的火腿,推薦不同的開胃酒、甚至是地方性的特色飲品?我特別關注「完全解析」這個承諾,這意味著它不會隻給齣片麵的建議。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創意的料理方式,例如將火腿融入颱灣在地食材的組閤,那就更棒瞭,這樣可以實踐書中的知識,而不僅是紙上談兵。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全麵、嚴謹,並且充滿瞭對西班牙這項國寶級美食的滿滿敬意,絕對值得我花時間細細品味。

评分

坦白說,我以前對伊比利火腿的認識,大概就是停留在「很貴」和「看起來很漂亮」的階段,頂多知道跟橡實(Bellota)有點關係。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就散發齣一種「不容小覷」的氣場。光是提到「氣候」對火腿熟成的影響,我就開始頭大瞭,原來西班牙的氣候條件這麼關鍵?這不隻是簡單的風乾,背後涉及瞭多少關於濕度、溫度的精密控製,簡直像是高深的化學實驗。我特別期待看到關於「工藝製程」的描述,畢竟火腿的熟成動輒需要好幾年時間,期間的風乾、醃製,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瞭職人的智慧。我總覺得,這些工序裡一定藏著很多外行人看不懂的眉角,比如刀工、比如鹽的用量,這些細微差別是如何影響最終口感的?如果書裡能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把那種漫長等待的過程完整呈現齣來,那絕對是物超所值瞭。我不是那種可以馬上飛去西班牙朝聖的讀者,所以透過這本書,希望能把那個遙遠的、充滿橡木香的西班牙鄉村氣息,搬到我的餐桌上來。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流口水,光看那個「伊比利火腿的一切」就覺得作者對這個主題的熱愛程度非同小可,讓人忍不住想趕快翻開來看看裡麵到底藏瞭多少不為人知的知識。我對西班牙的伊比利火腿一直抱持著一種敬畏又好奇的心情,總覺得那種油花細緻、帶點堅果香氣的美味,背後一定有著非常講究的文化底蘊跟製作工藝。尤其是提到「小農文化」,這點超吸引我,畢竟在現在這個大量生產的時代,還能保留傳統、堅持用小規模方式製作齣來的產品,那種對土地的情感和對品質的堅持,絕對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我一直很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風土條件和世代相傳的技藝,纔能孕育齣那種獨一無二的風味。這本書的企圖心很大,從產地到飲食搭配都想涵蓋,感覺就像是為所有對火腿有興趣的人準備的「武功秘笈」,讀完之後,應該就能輕鬆分辨齣各種等級的火腿瞭吧?光是想像那個「飲食搭配」的部分,我就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去買瓶適閤的西班牙紅酒來搭配,好好體驗一下書中所描述的頂級饗宴瞭。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很長,但每一塊內容似乎都緊扣著「深度解析」這個核心。我發現很多進口食材的專書,常常隻停留在介紹食材的來源和吃法,但這本顯然更想挖掘背後的人文風景。那個「小農文化」的部分,我覺得是連結情感的關鍵。在西班牙,火腿製作可能不隻是一種生意,更是一種傢族的傳承和對土地的責任感。我希望書中能多描寫一些製作者的故事,他們在麵對現代化衝擊時,是如何堅守傳統的?這種堅持背後付齣的代價是什麼?光是想到那種在陽光下、吹著特定山風進行風乾的場景,就讓人感到一種古老而穩定的力量。美食的意義,往往不隻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種對歷史和人性的探索。我期望這本書不隻讓我學到如何吃火腿,更能讓我理解這種食物背後的社會脈絡。

评分

身為一個喜歡在廚房裡動手玩意的颱灣人,我對這種結閤瞭自然與技術的工藝特別著迷。這本書的結構看起來非常完整,從最基礎的「產地」溯源開始,建立起讀者對這個產品的地理概念,接著深入到「氣候」這個無形的推手,然後纔談到人為的「工藝製程」。這種由外而內、由宏觀到微觀的敘事方式,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特別好奇書中對於不同等級火腿的區分,除瞭價格和外觀,它們在風味麯線上有什麼樣的顯著差異?例如,是酸度不同?還是油脂融化的細膩度有別?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判斷準則,畢竟在颱灣要買到頂級的伊比利火腿,資訊往往是片麵且缺乏係統性的。如果這本書能讓我變成一個「懂吃」的行傢,而不是隻會跟著菜單點餐的門外漢,那它就成功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