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看財務報表解讀經營策略更新版

圖解看財務報表解讀經營策略更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千賀秀信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
  • 财务分析
  • 经营策略
  • 图解
  • 管理
  • 商业
  • 投资
  • 财务管理
  • 企业经营
  • 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啟動作為前已知財報結果的經營法
75個判斷關鍵+6大領域實務解說

 

財務報表就是經營結果的成績單
要用什麼策略、做法,交出哪種結果的成績單
答案就在財務報表和財務數據裡

 

                 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要能充分了解財會作業面,把財報數字和經營現場的各項作為串連起來思考,形成純熟直覺的計數感。具有這樣的計數直覺力,才可能判斷每一項決策、做法的影響為何、將帶來什麼樣的經營成績;相反地,也才能從財報數字中找出關鍵問題,依據想獲得的結果,找出可行的策略和做法。

  本書濃縮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經營理論等領域的重點,帶領讀者回到經營現場揪出常見的迷思與陷阱,導正觀念並提出適切做法。以淺顯易懂圖表貫穿各章,即使不按章節順序閱讀也能充分理解,是講究效率、時間管理的經營者、從業人員、投資人不可或缺、突破盲點的寶典。

專家推薦
本書協助讀者藉由正確理解經營現場的財報數據來掌握客觀形式,進而選擇並進行有效率的主動作為。……現場則是決定經營管理成敗的最終場所,任何決策如果禁不起現場作業的考驗,就只不過是錯誤的猜想。—胡均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台灣環境與資源經濟學會理事長



[更正後]
好的,以下是一本关于企业估值与并购实务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旨在提供一个专业且深入的视角,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原书内容。 --- 深度剖析:企业估值与并购实务——从理论模型到实战操作的全面指南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金融专业人士、企业高管、投资银行家以及有志于深入理解资本运作的商业精英,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战化的企业估值与并购(M&A)操作指南。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侧重基础概念的入门书籍,本书聚焦于估值模型的实操细节、复杂情景下的调整方法以及并购交易的完整流程与风险控制。我们力求将晦涩的金融理论转化为可执行的商业判断,强调模型背后的逻辑推导与真实商业环境的契合度。 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共分为四大核心板块:估值理论基石、先进估值技术、并购交易实务以及估值争议与专业判断。 --- 第一部分:估值理论基石——构建坚实的分析框架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现代企业估值的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了影响估值结果的关键宏观与微观因素。 1. 价值驱动因素的识别与量化: 我们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营收增长”讨论上,而是深入分析了经济增加值(EVA)、调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RAROC)等深层次的价值创造指标。重点剖析了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资本成本(WACC)的动态变化及其敏感性分析。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行业特性,对折现率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例如科技行业的高增长溢价与传统制造业的稳定折现。 2. 财务报表质量的穿透式分析: 真正的估值始于对财务数据的深度信任度评估。本章细致讲解了“非GAAP调整”的艺术与科学。内容涵盖了对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处理风险、或有负债的保守估计、存货周转异常的追溯分析,以及如何识别并剔除一次性或非持续性损益对基础盈利能力的干扰。着重于对自由现金流(FCFF与FCFE)的精确计算口径进行界定和标准化。 --- 第二部分:先进估值技术——超越DCF的多元视角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技术领域,重点介绍并比较了各种估值方法的适用场景、优势与局限性,并提供了复杂的实操案例。 3. 现金流折现模型(DCF)的高阶应用: 本书对DCF模型的理解达到了精细化操作层面。重点讲解了双阶段与三阶段增长模型的参数设定,特别是“稳定期”假设的合理性检验。深入探讨了“Terminal Value(终值)”的两种主要计算方法(永续增长法与退出倍数法)的交叉验证机制。案例分析将涉及跨国公司股权的估值,要求考虑汇率风险对折现率的影响。 4. 可比公司分析(Trading Comps)的精细化选择: 可比公司分析的成败在于“可比性”的界定。本章强调“运营可比性”优先于“行业代码可比性”。教授读者如何构建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排除异常值的可比公司样本池。详细对比了EV/EBITDA、EV/Sales、P/E等倍数的适用时机,并讲解了如何根据目标公司的资本结构差异,对倍数进行“杠杆调整”,确保横向比较的公平性。 5. 可比交易分析(Transaction Comps)的溢价解析: 可比交易分析提供了市场对控制权价值的直接参考。本书将重点分析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mium)的构成,包括运营协同效应、战略价值和流动性稀释补偿。针对不同类型的交易(如私有化、交叉并购、股东间转让),解析其溢价率的合理区间,并教授如何从历史交易报告中提取关键参数,而非仅仅罗列交易数据。 --- 第三部分:并购交易实务——从尽职调查到交易交割 本部分将视角从估值数字转向实际交易流程的把控,强调风险管理和谈判策略。 6. 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的深度整合: 本章视尽职调查为估值模型的“验证关卡”。重点讲解了财务、法律、税务、运营四大维度如何相互印证,以发现潜在的估值调整项(DDR - Deal-Driving Risks)。特别提出“反向尽调”的概念,即如何从目标公司视角审视自身估值假设的薄弱点。 7. 交易架构设计与价值实现路径: 并购交易的成功不仅在于价格,更在于结构。详细分析了股权收购(Stock vs. Asset Purchase)的税务影响、分期付款(Earn-outs)的设计原则、以及对价调整机制(Working Capital Adjustments)的实战操作,避免交割后的价值转移。针对跨境并购,解析了外汇管制、反垄断审批对交易时序的影响。 8. 协同效应(Synergies)的量化与风险对冲: 协同效应是支撑高估值的重要支柱,但也是最容易被夸大的部分。本书提供了成本协同(Cost Synergies)与收入协同(Revenue Synergies)的细致分解模型,并强调必须将协同效应的实现难度折现(即打折扣),用以指导卖方谈判中的要价和买方出价的保守性。 --- 第四部分:估值争议与专业判断——应对不确定性 本部分聚焦于估值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和争议点处理。 9. 特殊主体的估值挑战: 本书提供针对初创期公司、困境企业(Distressed Companies)和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论。对于初创企业,深入讲解风险法(Venture Capital Method)与柏林(Berliner)方法的应用;对于困境企业,重点阐述清算价值法在债务重组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基于“扭亏为盈”的情景进行折现。 10. 估值报告的构建与沟通: 最终的估值结果需要被清晰地传达。本章指导读者如何撰写一份既专业严谨又不失说服力的估值报告,尤其关注如何向董事会或外部投资者解释估值区间(Valuation Range)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为估值假设进行辩护。 ---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超过50个详细的Excel模型构建步骤与案例解析,直接对标华尔街和PE/VC机构的内部工作流程。 深度批判性思维: 不仅教授“如何计算”,更强调“为何这样计算”,引导读者质疑模型假设的合理性。 跨学科整合: 有效融合了金融工程、会计准则、公司法务和税务筹划的知识点,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成熟的估值思维体系,准确把握交易的内在价值,从而在复杂的资本市场博弈中占据主动地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千賀秀信
計數感覺・養成顧問、Managment能力開發研究所所長。 日本東京出生。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商學系。 中小型企業診斷士。
在提供公認會計師與稅理士專門資訊處理服務的TKC公司(東京證交所第一類股上市),負責財務會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系統研發、業務、公關、教育等等。
1997年設立Managment能力開發研究所,建構了將企業經營與計數相互聯結的特有管理能力開發計畫。他的計畫在「簡明易懂與能夠具體運用」這一點,備受多數參與的企業負責人與學員的好評,並且為上市公司和公務機關等提供培訓。
著有《一冊理解管理會計基礎知識》(日本實業出版社)、《提高數字能力!演練計數感》(朝日新聞出版社)、《為什麼商店對第二套衣服收取半價更有利可圖? 》(SB Creative)、《研討會人氣講師的實務會計課程》(日本能率協會管理中心)、《明確了解公司數據的關鍵》、《﹝新版﹞明確理解經營分析的基礎》(鑽石社)、《經營計數感》(三本書都由鑽石社出版)、《「創投創業」實戰教本》(共著:PRESIDENT社)。

●Managment能力開發研究所網站
 http://keisumaneji.la.coocan.jp/


譯者簡介

徐小雅
台灣台北人。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畢業,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曾任職金融機構數年,現專攻日本近現代文學與社會相關主題。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前言
第一部分掌握計數感的基礎
第1章 經營與計數感的關係為何?
1-1 什麼是計數感? 
1-2 什麼是經營者需具備的計數感?
1-3 哪些是應該設定的經營目標?
1-4 營運計畫與計數的關係為何?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1 經營分析與經營策略的關係為何?

第2章 了解資產負債表與計數感的關係
2-1 你能確實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嗎?
2-2 如何解讀銷貨成本的變化?
2-3 為什麼總銷售收益率(毛利率)會依業種而有所不同?
2-4 收支(現金流量)與損益有什麼不同?
2-5 提升附加價值的方法有哪些?(其一)
2-6 提升附加價值的方法有哪些?(其二)
2-7 哪些資訊在損益表上看不到?
2-8 縮減費用的重點以及產生的效果為何?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2 讓毛利減少的因素有哪些?

第3章 了解資產負債表與計數感的關係
3-1 你能確實理解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嗎?
3-2 你能從資金運用的觀點將資產區分為兩種嗎?
3-3 決定資產市價的方法為何?
3-4 市價會計會對經營造成什麼影響?
3-5 累積準備金的意義是什麼?
3-6 進行設備投資時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3-7 什麼是減損會計?
3-8 資產淨值(股東權益)增加一定是好的嗎?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3 「不持有的經營」是避免損失的手段

第4章 了解現金流量表與計數感的關係
4-1 現金流量與資金運用有什麼不同?
4-2 什麼是自由現金流量?
4-3 自由現金流量有哪些用途?
4-4 為什麼有了營業收益,但實質的收益仍舊減少?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4 實踐真正的現金流量經營

第二部分現場管理者可立即運用的計數感
第5章 理解營業現場的計數感
5-1 營運資金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5-2 什麼是存貨成本?
5-3 如何依照不同的銷售對象分別管理銷貨債權?
5-4 只用銷貨額來評估管理成效是否會有弊病?
5-5   要如何判斷哪些是應該要擴增的商品?
5-6 如何檢視是否超額借款?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5 什麼是行銷的4P

第6章 掌握研發與製造現場的計數感
6-1 你了解成本法的概念嗎?
6-2 分批成本法所指的是什麼?
6-3 為什麼必須採用直接成本法?
6-4   對於競爭激烈的商品要如何訂定價格?
6-5 什麼是作業基礎成本法?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6 新產品的研發進程

第7章 了解人事部門的計數感
7-1 人事費用只有薪資和獎金嗎?
7-2 人事費用的資金來源是哪些經營成果?
7-3   應該如何決定業績獎金?
7-4 附加價值應如何分配?
7-5 如何計算回收人事費用所必須達成的銷貨額?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7 活用激勵理論

第8章 學習可用於股票與債券投資的計數感
8-1 債券價格與殖利率有何關連?
8-2 你了解利率在經營上的意義嗎?
8-3 股票投資用的指標有哪些?(其一)
8-4 股票投資用的指標有哪些?(其二)
8-5   股價與股票投資指標的關係為何?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8 投資風險與財務指標彼此的關係

第三部分學習可運用於事業計畫的計數感
第9章什麼是事業計畫所需的公司整體觀點計數感?
9-1 將股東權益報酬率當做經營目標會有什麼問題?
9-2 認識總資產報酬率分析法與使用限制
9-3 什麼是剩餘利益?
9-4 要如何提升企業價值?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9 必須從四個要素來考量經營策略

第10章 與損益平衡點分析相關的計數感──損益變動表
10-1 損益平衡點分析包括哪些必要項目?
10-2 掌握損益平衡點分析的方法為何?
10-3 如何降低損益平衡點比率?
10-4 從損益變動表中可以得到哪些資訊?
10-5 什麼是CVP敏感度分析?
10-6 如何對不同產品進行收益分析?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10 固定費用型企業與變動費用型企業

第11章 掌握與收益以及資金計畫相關的計數感
11-1 為什麼要訂定收益與資金計畫?
11-2 下期收益與資金計畫的訂定步驟為何?
11-3 制訂銷售計畫的重點為何?
11-4 固定費用計畫的重點為何?
11-5 如何決定目標收益?
11-6 如何製作擬制性資產負債表?(其一)
11-7 如何製作擬制性資產負債表?(其二)
11-8 設備投資的損益計算概念為何?
11-9 如何從設備投資損益計算判斷該項投資是否有利?
專欄:提升經營力講座11 關於經營計畫的分類
卷末資料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01909
  • 叢書系列:Knowledge Base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1 x 14.8 x 1.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4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強烈地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精神,而不是純粹的紙上談兵。它不只告訴你公式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這個公式對經營決策很重要」。舉例來說,關於「營業活動現金流」的分析,它不是只教你怎麼算出正負值,而是深入探討當這個數字為負時,對一家處於擴張期的新創公司,和一家成熟穩定的大型企業,其背後的隱含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這部分的解析,讓我對企業的生命週期有了更立體的理解。我過去總覺得財務分析師很神秘,像是有著某種獨特的魔力才能看穿一切,但讀完之後才發現,那些魔力其實就是對這些基本報表結構的深刻理解,以及一套系統性的分析框架。這本書提供的,正是一套非常穩固且實用的框架,足以應付日常工作中的各種數據解讀挑戰,甚至在跟投資人溝通時,也能夠更有底氣地發言。

评分

要說這本書的「更新版」的優勢,我覺得它在納入當代商業趨勢的考量上做得相當到位。現在的商業環境變化太快,很多傳統的會計處理方式在面對科技業、平台經濟時顯得有點捉襟見肘。這本書很聰明地在講解舊有報表結構的同時,也提到了像「無形資產的評價」、「研發費用資本化」這些在當今科技公司中經常被討論的敏感議題,雖然它沒有深入到非常極端的會計準則層面,但足以讓讀者意識到,報表數字背後隱藏著多少的「人為判斷」空間。這份清醒的認識,比死記硬背那些永遠在變動的法規重要得多。它訓練的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當數字告訴你某件事,你要懂得去質疑背後的假設是什麼。總體來說,這是一本紮實、全面,且極具實務指導意義的工具書,對於想從數字海中撈出經營真諦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良伴。

评分

老實說,台灣市場上關於財務報表的書很多,但很多都寫得太學術化,像是大學教授的講稿直接搬上來,別說一般上班族了,連我自己這種對商業有點興趣的門外漢都常常看到睡著。這本的作者顯然花了很多心思在「轉譯」的藝術上。它的敘事結構非常流暢,不是單純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會計師帶著你走進一家真實營運的公司,一步步帶你看懂老闆們最關心的幾個指標。我最喜歡它在比較不同產業報表結構時的視角轉換,例如製造業的重資產特性跟服務業的輕資產模式,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呈現是多麼的不同,以及這種不同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獲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這讓我在看新聞時,再也不會只停留在標題層面,而是會下意識地去尋找相關的財務數據佐證,形成一種主動學習的循環。它真的把財務分析從「數學計算」提升到了「商業洞察」的層次,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人覺得非常有份量,一翻開內頁,那種滿滿的圖解和豐富的案例,簡直就像是拿到了一本企業的武功秘笈。我以前唸財金系的時候,那些財務報表簡直是天書,各種數字、比率看得我頭昏眼花,總覺得離實際營運差了十萬八千里。但這本不一樣,它真的把那些複雜的概念,用非常生活化、甚至有點像在看漫畫那樣的視覺方式呈現出來。我特別喜歡它在講解「現金流量表」那幾個段落,通常這張表是最難理解的,但作者用流程圖的方式,把「營業、投資、籌資」這三塊錢的流向講得清清楚楚,讓我這個非科班出身的人也能秒懂企業的體質到底好不好。光是能看懂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的差異,對照著營運策略的調整,就覺得自己功力大增,不再只是數字的奴隸,而是能從數字背後看到老闆的決策邏輯了。坦白說,如果早點看到這本書,我可能連面試都不用擔心,直接就能跟面試官嗆幾句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見解,光是這點,就覺得這投資非常值得,比去上那些兩小時的快速入門講座有用一百倍。

评分

翻完這本厚實的磚頭書後,最大的心得就是,原來老闆們在開會時講的那些「高大上」的戰略詞彙,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這些報表數字的基礎上。我之前總以為看財報就是看損益表上的「賺多少」,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關鍵在於「怎麼賺」以及「錢有沒有留下」。特別是對於那種營收數字看似亮眼,但一看資產負債表就冒冷汗的公司,這本書提供了絕佳的警示燈號。它教你如何用幾個簡單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拆解公式,就能馬上判斷這家公司到底是靠「高槓桿」硬撐,還是真的靠「高效率」在經營。我記得有一次跟朋友在討論某家電子業龍頭的財報,我以前可能只會說「哇,賺很多」,但讀完這本書,我能很自然地分析說:「你看,雖然營收成長趨緩,但它的存貨周轉率其實正在優化,顯示庫存管理能力提升,這說明管理階層對市場的預判更精準。」這種從數據分析到戰略解讀的無縫接軌感,是我在其他財務書籍裡完全沒體驗過的,彷彿打開了通往高階商業談判室的後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