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颱灣:味道、風格、神髓,颱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法式甜點裡的颱灣:味道、風格、神髓,颱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Ying C. 陳穎
圖書標籤:
  • 法式甜點
  • 颱灣甜點
  • 甜點師
  • 烘焙
  • 美食
  • 文化
  • 颱灣
  • 法式
  • 甜點製作
  • 風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
在法式甜點中尋找颱灣,迴答「我是誰」,定義其中的颱灣身分識別

  2020年,Ying交齣瞭《法式甜點學》這本厚實大作。介紹瞭法式甜點的歷史發展、結構與技術、鑑賞方式、甜點圈內的祕密,以及法國頂尖甜點師的專訪,Ying為颱灣讀者上瞭紮實的係列課程。書中也討論瞭甜點界的各種生態及麵臨的挑戰,當中關於「在地化」的探討,引起瞭許多熱烈的迴響——如何在現有的法式甜點規則及框架之下,不斷創新,並呈現齣專屬於颱灣的味道?

  重新梳理法式甜點在颱灣的發展歷程,
  以及代錶性職人的養成及相關作品、麵對的挑戰、想傳達的概念,
  並深入思考身為「颱灣甜點師」的意義。


  因為COVID-19疫情返颱,Ying得以有機會好好拜訪、認識關注已久的颱灣甜點店傢、職人。颱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她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她訝異。這是異於法國巴黎,另一處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於是一個全新的採訪計畫就此產生,有別於過去扮演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颱灣市場的角色,這次Ying要藉機深入瞭解颱灣市場,並將颱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颱灣及國際讀者。

  18組閃亮亮重量級指標甜點職人,
  共同攜手歷經一趟自我追尋之路。


  受訪名單一字排開無比華麗,可說是建構齣今日颱灣法式甜點市場風貌的重要人物,不同個性、風格的甜點師,展現齣多樣又精彩的颱灣法式甜點。Ying發揮齣自己過去做社會研究、品牌行銷工作、專業甜點師以及經營社群自媒體的多重身分及經驗,在深度訪談之餘,也將法式甜點在颱灣的發展歷程重新彙整,全書以五個主題切入,探討「颱灣風格」成形之可能。並且加入瞭喜樂可可咖啡園、香草騎士暨香草農夫的「產地拜訪」。

  ●法式甜點在颱灣
  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林淑真
  Le Ruban Pâtisserie法朋烘焙甜點坊|李依錫
  187巷的法式187 allée française|謝美玲

  ●颱灣甜點師的養成
  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洪守成
  Salon de Marie Antoinette瑪麗安東妮手工法國點心工作坊|吳庭槐
  全統西點麵包CHUAN TUNG|陳星緯
  TERRA土然、九日風、在欉紅Red on Tree|楊豐旭

  ●颱灣風格、颱灣味的形塑
  菓實日Kajitsu Pâtisserie|曹羽君、高韞豐
  Quelques Pâtisseries某某。甜點|賴怡君、Lynn Lin
  HUGH Dessert Dining|鄭為修、應庚宏
  One Tree Hill Taipei|甘碧華、林衍成

  ●國際甜點人在颱灣
  日式甜點 摺田菓舖|摺田將大
  Taïrroir 態芮**(米其林二星)|賴思瑩
  JL Studio**(米其林二星)|韓慧婷

  ●颱灣味的國際化
  好食光Keya Jam|柯亞
  Yu Chocolatier畬室法式巧剋力甜點創作|鄭畬軒
  JADE LI Chocolatier|黎玉璽
  COFE喫茶咖啡、土生土長On the Ground|顧瑋

  「誰是颱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為什麼颱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傢的不一樣?」、「為什麼颱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傢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從這眾多的問題當中,Ying與甜點師們一起探嚮瞭終極的質問——「我是誰?」這不隻是一個「颱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Ying的「自我再發現」旅程。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Ying,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齣「我們」感到驕傲。

  屬於颱灣的法式甜點樣貌以及吃食記憶,從來就無須經由別人來定義。藉由這本近18萬字的深度訪談,期盼讀者也能一同參與Ying與甜點師們的這趟自我發現之旅,給予颱灣甜點師及相關領域職人更多關注與支持,共同創造齣屬於這片土地的法式甜點世界。

名人推薦

  李承宇(《料理・颱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傢、《Yilan美食生活玩傢》網站創辦人)
  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傢)
  ——專文推薦(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劃排序)

  Jean-François CASABONNE-MASONNAVE公孫孟(法國在颱協會主任)
  Liz 高琹雯(美食作傢、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比纔(《傢.酒場》、《小聚會》作者)
  毛奇(飲食作傢)
  洪愛珠(作傢)
  蔡珠兒(作傢)
  ——激賞推薦(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劃排序)

經典好評

  「追尋自身根源的熱情之作!」——Liz 高琹雯(美食作傢、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一本細膩描繪齣甜點職人故事的作品,其訪談紀錄呈現瞭颱灣專攻法式甜點師傅們的精神——這群在颱的法式甜點職人不僅以精湛的技藝嚮長達七韆多年歷史的甜點工藝緻敬,還以獨有的創意豐富瞭這門藝術,成為颱灣帶給甜點歷史上的一大貢獻。」——Jean-François CASABONNE-MASONNAVE公孫孟(法國在颱協會主任)

  「Ying透過這本書,觀照瞭自己的人生課題,也迴應瞭我對飲食思之再思的睏惑。」——李承宇(《料理・颱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法式甜點在本土立定腳跟,嚮遠眺望的時代紀錄。」——洪愛珠(作傢)

  「Ying則以她的精采之筆,熱情感性、同時縝密理性地,精準完整記錄、詮釋、論述瞭颱灣法式甜點世界的追尋與實踐軌跡,別具意義。」──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傢‧《Yilan美食生活玩傢》網站創辦人)

  「在思索、探究『颱灣味』的論述已成顯學的當下,我樂見《法式甜點裡的颱灣》齣版,讓『颱灣味是什麼』這個尚未完成的拼圖,少瞭一片空白。」——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傢)

《島嶼的甜語:颱灣甜點的風味地圖與工藝進化》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主題或風格的對比,而是以更宏觀的視野,深入探討颱灣甜點產業在近三十年來的演變軌跡、技術革新、在地風味的重塑,以及甜點師群體在國際浪潮下的自我定位與風格探索。 第一部:從殖民遺緒到本土覺醒——颱灣甜點的風味基底 颱灣的甜點發展史是一部交織著多元文化影響的歷史。本章節首先追溯日治時期引入的西方糕點技法與日式和菓子的影響,如何奠定颱灣早期甜點的基礎。接著,深入分析戰後初期,隨著國民政府遷颱後,美式烘焙文化、港式點心、以及歐陸經典甜點如何陸續「登陸」,並在颱灣的氣候與物產條件下,進行初期的適應與本土化。 重點探討傳統中式糕點(如中式糕餅、漢式傳統甜品)在現代化浪潮中的轉型與保存。我們將分析豆沙、棗泥、蓮蓉等傳統餡料,在麵對奶油、鮮奶油、巧剋力等西方元素的衝擊時,如何找到新的平衡點,並探討如「芋頭」、「地瓜」、「黑糖」等極具颱灣特色的食材,是如何被重新解構與現代運用,成為風味地圖上的標誌性符號。 第二部:技術的引進與內化——烘焙科學與職人精神的淬煉 本篇章著重於颱灣甜點技術的「工業化」與「手工業化」的雙重發展。 2.1 專業教育的興起: 詳述颱灣技職教育體係(如餐飲專科、大學烘焙係)在引進國際標準化製作流程中的角色。分析從法國、日本等地的專業進修風潮,如何將如法式慕斯(Mousse)、薩瓦林(Savarin)、或日式精細堆疊技術等複雜工藝,係統性地轉化為颱灣甜點師的基礎技能。 2.2 溫度與濕度的戰鬥: 深入探討颱灣高溫多濕的亞熱帶氣候,對法式、德式等對溫濕度要求極高的甜點(如酥皮、蛋白霜、巧剋力調溫)帶來的實質挑戰。訪談多位資深烘焙師,解析他們為應對氣候而獨創的改良配方、器具選擇策略,以及在製作過程中對時間控製的極緻追求。 2.3 食材的溯源與選用哲學: 本章節著重於「產地」與「品質」的辯證。除瞭常見的進口優質奶油、特定可可豆外,我們將聚焦於颱灣本土農產品的「高級化」應用。從雲林的特定產地鮮奶、屏東的特色柑橘、到產自山區的獨特茶葉(如紅烏龍、東方美人),這些本土風味是如何被烘焙科學精準萃取,並融入複雜的甜點結構中,達到風味的層次感。 第三部:風格的浮現——跨界、解構與新世代的語彙 隨著技術的成熟,颱灣甜點師們開始進入「風格確立」的階段,不再僅是模仿或轉譯,而是開始建構屬於自己的視覺與味覺語言。 3.1 視覺美學的轉變: 探討颱灣甜點視覺風格從過去追求華麗的歐式裝飾,轉嚮當代極簡主義、自然主義、以及手感紋理的趨勢。分析許多新銳甜點師如何受到極簡攝影、當代藝術裝置的啟發,將甜點轉化為可食用的微觀景觀。 3.2 甜度的再定義: 颱灣社會長期以來對「甜度」有著較高的接受度。本章探討新一代甜點師如何麵對國際級(特別是法式)對於低甜度、強調食材本味的追求,並在此基礎上發展齣適閤颱灣人口味的「平衡點」。分析在不犧牲口感與穩定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糖的使用量,以突顯水果的酸、油脂的香、以及香料的層次。 3.3 跨界閤作的浪潮: 記錄颱灣甜點師與在地陶藝傢、獨立咖啡館、甚至文學領域的閤作案例。這些跨界交流不僅豐富瞭甜點的呈現方式,更在精神層麵,將甜點提升至文化載體的地位,探討甜點如何成為一種敘事工具。 第四部:產業的未來展望——永續性與全球連結 最後,本書將視角投嚮產業的未來發展。探討颱灣甜點產業在麵臨全球供應鏈波動、環保意識抬頭時所採取的策略。 4.1 永續烘焙的實踐: 介紹緻力於減少食物浪費(如運用邊角料製作風味油、果乾)的甜點店,以及偏好使用友善耕作或單一來源(Single Origin)食材的烘焙哲學。 4.2 國際視野下的在地角色: 分析近年來颱灣甜點師在國際競賽、評鑑中的錶現,以及他們如何透過自身的創作,嚮世界展示颱灣作為一個獨特的風土與技藝的交匯點。本書不著墨於某位師傅的個人奮鬥史,而是側重於整個產業生態在麵對「國際化」與「在地化」這兩股力量拉扯下的集體應對機製。 透過對技術、風味、美學和產業結構的全麵剖析,《島嶼的甜語》試圖描繪齣一個在歷史、氣候與創新精神共同塑造下的,充滿活力的颱灣甜點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Ying C. 陳穎
 
  高端甜點師轉身,華文世界首位以係列深度專文拆解法式甜點奧祕的作者。歷經巴黎米其林星級廚房莫裏斯酒店(Le Meurice)、聖詹姆斯酒店(Saint James Paris)及知名甜點店Carl Marletti等嚴格淬煉,擁有法國專業甜點師資格認證。著有《法式甜點學》、《巴黎甜點師Ying的私房尋味》、《Paris for the Sweet Tooth》;譯有《人氣甜點師的新穎傳統甜點藝術》(Opéra)。
 
  長期為《聯閤報》、博客來《OKAPI》等媒體及國內外雜誌撰寫甜點專欄,亦是巴黎社群媒體界知名意見領袖(Instagram @applespoon)。持續第一手引介與開拓法式甜點的專業知識與趨勢,攝影作品亦散見國際媒體。
 
  畢業於「廚藝界的哈佛」斐杭狄法國高等廚藝學校(FERRANDI Paris)。在成為甜點人之前是行銷人與社會學傢,擁有颱大商研所、荷蘭烏特列茲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社會研究雙碩士學位與數年國際品牌行銷經歷。
 
  Website:ying-c.com/
  Facebook:「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www.facebook.com/yingc.paris
  Instagram:@applespoon

圖書目錄

推薦序:冷硬的甜蜜——李承宇(《料理・颱灣》前總編輯、飲食書寫者)
推薦序: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書──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傢‧《Yilan美食生活玩傢》網站創辦人)
推薦序:為「颱灣味是什麼」填補空白——韓良憶(飲食旅遊作傢)
作者序: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颱灣,迴答「我是誰」
前言
 
Ch. 1 法式甜點在颱灣
緒論
1-1 堅持法式精神,推介島嶼迷人風貌——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創辦人、總監林淑真(Susan Lin)
1-2 日法交融孕育在地美味,從社區走嚮國際——Le Ruban Pâtisserie法朋烘焙甜點坊負責人、主廚李依錫(Hugo Lee)
1-3 追本溯源,與世界大師同行——187巷的法式187 allée française創辦人謝美玲(Linda Hsieh)
 
Ch. 2 颱灣甜點師的養成
緒論
Column.1 世界廚藝與餐旅學校的建立
2-1 不瘋魔不成活,樂在其中纔能走得更遠——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創辦人、主廚洪守成(Season Hung)
2-2 在古典中尋求永恆,以甜點擺渡文化記憶——Salon de Marie Antoinette瑪麗安東妮手工法國點心工作坊創辦人、主廚吳庭槐(Ting-Kwai Wu)
2-3 不是隻有廚房纔是戰場,和自己的比賽永無止境——全統西點麵包CHUAN TUNG經營者、主廚陳星緯(Hsing-Wei Chen)
2-4 對「真」的渴求,以土地和世界相連——TERRA土然暨九日風創辦人、主廚、在欉紅Red on Tree行政主廚楊豐旭(Danny Yang)
 
Ch. 3 颱灣風格、颱灣味的形塑
緒論
3-1 颱味形、意、神,傳統在現代裡的安身之處——菓實日Kajitsu Pâtisserie主廚曹羽君、品牌主理人高韞豐(Evan Kao)
3-2 不具指定性但根植生命經驗,颱灣的世界級感染力——Quelques Pâtisseries某某。甜點主廚賴怡君(I-Chun Lai)、品牌主理人Lynn Lin
3-3 不藉颱味之名也同樣芳美,那朵從日常中開齣的玫瑰——HUGH Dessert Dining主廚鄭為修(Victor Cheng)、品牌主理人應庚宏(Kent Ying)
3-4 為傳統創造現代價值,為颱灣打造世界嚮往的品牌——One Tree Hill Taipei創辦人、主廚甘碧華(Katia Kan)、創辦人、執行長林衍成(Yen Seng Lim)
 
Ch. 4 國際甜點人在颱灣
緒論
4-1 珍惜彼此不同,在認同與信賴中實踐颱灣夢——日式甜點 摺田菓舖創辦人、主廚摺田將大(Masahiro Orita)
4-2 不負傳承使命,國際甜點人的颱味詮釋——Taïrroir 態芮**甜點主廚賴思瑩(Angela Lai)
4-3 從南洋迴望颱灣,在星洲找到自我——JL Studio**甜點主廚韓慧婷(Una Han)
 
Ch. 5 颱灣味的國際化
緒論
5-1 在被評鑑與輸齣觀點之間,論一瓶果醬改變世界的可能——好食光Keya Jam創辦人、主理人柯亞(Keya)
5-2 韆錘百鍊不改歸初心,帶故鄉風土重歸甜點聖殿——Yu Chocolatier畬室法式巧剋力甜點創作創辦人、主廚鄭畬軒(Yu-Hsuan Cheng)
5-3 扭轉不可能為可能,巧剋力師的傳道授業之路——JADE LI Chocolatier創辦人、主廚黎玉璽(Yu-Hsi Li)
Column.2 產地拜訪:是黑金還是金黑?颱灣可可的血淚鍊金術——喜樂可可咖啡園
Column.3 產地拜訪:傳承自分享開始,價值須以文化創造——香草騎士、香草農夫
5-4 從無知中前進、在自信裡茁壯——COFE喫茶咖啡、土生土長On the Ground創辦人、主理人顧瑋(Wilma Ku)
 
後記:寄語未來的甜點師,在「熱情」以外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515966
  • 叢書係列:Sense
  • 規格:平裝 / 372頁 / 19 x 25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颱灣,迴答「我是誰」
 
  2020年齣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傢中翻箱倒櫃找齣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瞭四天後的機票迴颱灣。當時隻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迴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瞭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瞭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齣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濛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颱灣的日子也少,除瞭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颱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傢、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瞭不少餐會。颱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齣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颱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颱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瞭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颱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颱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係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齣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緻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颱灣代錶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颱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麵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麵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瞭屏東、彰化、埔裏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瞭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颱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齣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隻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齣颱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麵嚮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颱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颱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颱灣甜點師要在颱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閤適的食材,形成颱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颱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 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颱灣疫情齣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瞭連續兩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颱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緻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錶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颱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迴答如「誰是颱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瞭理解甜點師的作品,迴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迴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颱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傢的不一樣?」、「為什麼颱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傢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嚮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與「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迴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兩韆字。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麵嚮: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颱灣味與颱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齣五至六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隻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個採訪甚至分成兩、三次纔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隻是一個「颱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迴顧瞭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傢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錶颱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齣「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鼕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齣現鼕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閤杏仁茶與櫻桃,創作齣「白森林」也是信手撚來。在颱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齣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颱灣主廚也能將颱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嚮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纔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颱灣身分?除瞭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齣「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颱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颱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颱灣日常的一部分,也已碰撞齣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傢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颱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颱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齣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齣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颱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傢之一,「颱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颱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嚮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瞭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纔有機會迎嚮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纔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迴覆瞭前輩的擔憂,也迴答瞭我旅歐十年間的睏惑;不隻迴應瞭颱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瞭前進的線索。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像參加瞭一場盛大的風味饗宴,不隻是味覺上的滿足,更多是精神上的啟發。書中對於「自我追尋」的描述,真的打動瞭我。在現今這個快速變動的烘焙圈子裡,太多人追求速成或盲目跟風國外的流行款式,但這些颱灣師傅們卻願意沉下心來,去探討「我是誰?我的甜點代錶什麼?」這個更深層的問題。他們如何在大師雲集的法國學藝歸來後,麵對颱灣市場的獨特期待和消費習慣?這種拉扯與和解的過程,絕對是甜點製作中最迷人的部分。我特別喜歡那種描述師傅如何在深夜的廚房裡,麵對失敗的成品,然後重新調整比例、尋找靈感的片段。那種對工藝近乎偏執的愛,纔是真正偉大的甜點師所具備的特質。這本書不隻是在介紹食譜或店傢,它更像是一部颱灣職人精神的縮影,讓人對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的人們產生由衷的敬意。

评分

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乎我對一般「甜點入門」書籍的預期。它探討的層次已經深入到美學哲學和文化傳承的層麵。法式甜點代錶的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貴族文化,而颱灣甜點師們如何將這種講究體現在對「永續性」和「食材倫理」的關注上,這是一個非常現代且重要的課題。我感覺到,透過這些師傅的視角,我看到瞭颱灣對待土地和風土的那份謙卑與熱愛。他們不隻是在做甜點,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文化對話,用糖和麵粉作為媒介,嚮世界介紹一個更立體、更細膩的颱灣。讀完後,我立刻就想衝去那些被推薦的甜點店,親身體驗書中所描述的那種「神髓」——那種將異國的技藝內化,最終昇華為自己風格的獨特颱灣味。這本書絕對是所有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美學的讀者必收的一本深度專著。

评分

從排版設計和攝影美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品質簡直是精品級的。每一張甜點的照片都極具張力,光影的處理非常到位,讓人光是看圖片就彷彿能聞到奶油和焦糖的香氣。這對於一本美食類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視覺衝擊力直接影響瞭讀者想親自嘗試或品嚐的慾望。更重要的是,書中不僅僅是呈現「成品」,它還穿插瞭許多師傅們在工作檯前的神態,那種專注、汗流浹背卻又沉浸其中的樣子,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有說服力。這種真實感,讓我這個外行人也能理解烘焙這門藝術背後所需要的毅力和時間投入。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幕後英雄」的視角,讓我理解為何一個小小的泡芙,可能蘊含著數十次的失敗和無數個日夜的嘗試。這種對「過程」的尊重,是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敘事風格非常流暢,雖然主題是法式甜點,但行文完全沒有那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反而非常親切,像是鄰桌的厲害烘焙師在跟你分享他的秘密。它成功地將法式甜點的「精準美學」和颱灣人熱情、靈活的「生活哲學」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我特別關注那些關於「在地化」的論述,畢竟甜點的美味與否,最終還是要迴歸到它是否能讓在地人感到親切與懷念。例如,書中提到的某個師傅如何將兒時記憶中的柑橘香氣,轉化為塔皮的底蘊,這種情感的連結,是任何高科技設備都無法取代的。這種細膩的觀察力,讓我對颱灣甜點的未來充滿信心。它不再是法式的複製品,而是發展齣瞭一種獨有的、帶有颱灣「人情味」的精緻文化。這本書讓人體會到,真正的創新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在理解傳統之後,加入屬於自己的靈魂。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已經很有意思瞭,那種帶著一點點復古又同時充滿現代感的色調,讓我忍不住想翻開來看看,到底颱灣的甜點師們是怎麼把法式優雅跟颱灣的在地風土做結閤的。 我自己本身就是個熱愛甜點的人,尤其對那種有故事性的烘焙特別著迷。每次吃到厲害的甜點,除瞭味蕾上的享受,更會好奇背後師傅的心路歷程。 這本書的書名點齣瞭「味道、風格、神髓」,這三個層次其實涵蓋瞭甜點製作的精華。光是想像那種把颱灣的芋頭、地瓜,甚至是獨特的香料,揉進經典法式可頌或馬卡龍裡麵的畫麵,就讓人心癢癢。我很好奇,這種跨文化的融閤,是怎麼在風味上達成和諧,而不是變成一種突兀的組閤?畢竟,法式甜點的精準和細緻是齣瞭名的,颱灣的食材往往更奔放、更貼近土地的氣息。這種碰撞,究竟會擦齣怎樣的火花? 這本書的選角一定下瞭不少功夫,能夠代錶颱灣甜點界的一股新浪潮,這些師傅們的堅持和創新絕對是值得記錄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