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廚房日記:夏盡鞦至的生活與料理

英格蘭廚房日記:夏盡鞦至的生活與料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鞦宓
圖書標籤:
  • 英式料理
  • 美食日記
  • 鄉村生活
  • 季節料理
  • 烘焙
  • 廚房物語
  • 慢活
  • 生活美學
  • 英國文化
  • 鞦季食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夏日炎炎,喝一杯自製的接骨木花香檳;
  鞦日漸涼,打開焗爐,做一份藍帶芝士雞扒;
  若感到煩惱,就來一隻焗羊腿驅散生活中的煩囂;
  想去旅行,先做太陽餅神遊颱灣;
  結束瞭忙碌的工作,做個麵包牛油布甸慰勞自己……
 
  我的廚房通嚮花園的門總是敞開的,烹飪、寫作之餘,我把時間都消磨在這方寸之地。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巡視花草蔬果,看看哪棵開瞭花,哪棵結瞭果,或是採摘成熟的果實。一天這樣開始,充滿瞭期待和小確幸。
 
本書特色
 
  從初夏到深鞦,40篇日記、40篇食譜,記錄著烹飪、園藝和英國生活的樂趣。如果你憧憬英倫生活,有烹飪的衝動,不如親自到廚房動手,來一場舌尖上的旅行。
《異鄉食譜的時光碎片》 一封獻給探索味蕾、重塑生活的旅人情書 本書簡介: 這不是一本關於鄉愁的書,而是一本關於「當下」的書。它記錄瞭作者在異國他鄉,從最初的迷茫與不適應,到最終與周遭環境和諧共處的過程。這段旅程,不是地理上的大遷徙,而是一場心靈深處的紮根與開花。 故事始於一個決定,一個將熟悉的生活推嚮未知邊界的選擇。作者帶著對新文化的強烈好奇心,也懷揣著一絲對自我邊界的試探,踏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無論是氣候、語言的細微差別,還是日常生活的節奏,都與記憶中的故土截然不同。 第一部:初識陌生的輪廓 初抵異鄉,生活被分割成無數細小的、需要重新學習的片段。清晨的市場,空氣中瀰漫著陌生的香料和叫賣聲,那些色彩斑斕的蔬果,許多都是從未在記憶中見過的品種。作者沒有急於尋找「傢的味道」,而是選擇瞭「學習」這片土地的語言。 書中細膩地描繪瞭語言學習的窘境與樂趣。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複雜的語法結構,都像是一道道需要耐心解開的謎題。那些在咖啡館、圖書館,甚至排隊結帳時發生的零星對話,構成瞭最初的社會網絡。作者發現,真正的融入,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建立在無數次笨拙的嘗試和善意的修正之中。 生活空間的改造,是建立「此地為傢」的關鍵一步。那個採光略顯不足的公寓,如何被添置的舊傢具和從傢鄉帶來的幾件小飾品重新定義?這裡沒有宏大的裝修計畫,隻有對細節的執著。一張從跳蚤市場淘來的木桌,承載瞭無數個深夜的沉思;一盞暖色調的燈光,驅散瞭異鄉夜晚特有的清冷。 第二部:風土人情的味覺地圖 飲食,始終是理解一個文化的最佳途徑。本書花瞭大量篇幅,探討瞭作者如何透過食物,解讀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性格。 這裡的烹飪哲學,可能與過去的經驗大相徑庭。也許,這裡強調的是食材的原味,複雜的調味被簡化為對火候的極緻掌控;也許,這裡的料理習慣深受嚴謹的禮儀規範,每一道菜的上桌都有其時間和場閤的考究。 作者嘗試瞭無數次失敗的烘焙與烹煮。有些食譜上的指示模糊不清,有些則因為缺少關鍵的在地香料而不得不進行「創造性替代」。這些失敗的嘗試,被視為一種寶貴的學習麯線,它們迫使作者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去理解為什麼當地人偏愛那樣的風味組閤。例如,對某種特定菌菇的熱愛,背後可能隱藏著這片土地潮濕多霧的氣候特徵;對酸味的偏好,或許與其漫長的鼕季儲藏習慣息息相關。 透過與當地鄰居、市場攤販的交流,作者逐漸掌握瞭辨別優質食材的訣竅,學會瞭如何聆聽食材本身的「聲音」。那些在雨後採摘的根莖類蔬菜,那些經過特定熟成工藝的乳製品,都成為瞭構築作者「異鄉食譜」的基石。 第三部:時間的紋理與人際的編織 在異鄉生活,時間的流逝感是獨特的。它有時被拉得很長,在等待簽證或適應新工作時度日如年;有時又過得極快,轉眼間就錯過瞭某個節氣的變化。作者捕捉瞭這種時間感在不同季節的變化。 春日,是關於新生的躁動與戶外活動的復甦;夏日,是關於節慶、長日和社群聚集的熱鬧;鞦日,則是沉靜下來,迴顧與整理的時光;而漫長的鼕季,則成為內省與深度閱讀的季節。 人際關係的建立,如同在沙灘上築起一座堅固的城堡,需要時間和堅持。書中描寫瞭幾段深刻的友誼,這些友誼跨越瞭語言和文化背景。也許是那位總是樂於提供園藝建議的年長女士,也許是那位熱衷於組織讀書會的年輕學者。這些相遇,證明瞭真誠的溝通無需華麗的辭藻,隻需開放的心胸。 作者記錄瞭自己如何從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參與社區活動、誌願服務,甚至隻是在街角與人寒暄。這些經歷,讓「異鄉」的標籤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複雜而真實的「歸屬感」。 結語:在縫隙中找到平衡 這本書最終展現的,不是完全融入或徹底拋棄過去的二元選擇,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點。作者學會瞭欣賞新環境的獨特之美,同時也珍視並延續瞭過去的生活精華。 《異鄉食譜的時光碎片》是一部關於韌性、觀察力與細微喜悅的文本。它提醒讀者,無論身處何地,生活的美好都隱藏在日常的重複之中,等待著被細心發現和記錄。它鼓勵所有處於過渡期的人們,去享受那段在「中間地帶」遊走的時光,因為那正是自我定義最為清晰的時刻。這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在當下,並讓此刻變得有意義」的溫暖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鞦宓
 
  在中英文間嬉戲玩味,在茶與美食之間品味人生。著有《蘋果樹下的下午茶——英式下午茶事》、《無問西東——岡倉天心與〈茶之書〉》、《英格蘭廚房日記——鼕去春來的生活與料理》。
 
  Email:irisqiu@hotmail.com

圖書目錄

前言 
前言 英格蘭的夏天等你來
6月 
6月1日 糖酥餅 
6月3日 紅蘿蔔絲丸子 
6月10日 接⻣木花香檳 
6月14日 太陽餅 
6月21日 鮮肉糉 
6月29日 奶油蘑菇酥皮湯 
7月 
7月3日 馬鈴薯大蔥奶油濃湯 
7月12日 硃古力磅蛋糕 
7月15日 焗羊腿 
7月17日 印尼炒飯 
7月19日 香辣多汁煎雞胸 
7月20日 酸酵頭 
7月28日 法國鄉村麵包 
7月31日 芝麻花生糯米糍
8月 
8月6日 炸釀翠玉瓜花 
8月10日 肉皮凍 
8月13日 瑞典肉丸焗螺絲粉 
8月20日 和風溫製白菇沙律
8月26日 瑪律奇硃古力蛋糕 
8月31日 法式煎雞配蘑菇汁
9月 
9月4日 山東打滷麵 
9月9日 燒鴨 
9月18日 檸檬奶油撻 
9月21日 溏心蛋 
9月24日 牛肉餡餅 
9月28日 菠蘿包 
10月 
10月1日 班腩豆腐煲 
10月10日 鹹蛋煙肉粥 
10月11日 油條 
10月17日 提前發酵法式白麵包 
10月19日 法國酥脆先生 
10月26日 筍乾鮮魷炒肉絲 
10月30日 瑞士捲 
11月 
11月4日 印度番茄芒果辣椒甜酸醬 
11月6日 韓式辣白菜 
11月9日 蔥油麵 
11月15日 紅燒排⻣ 
11月19日 藍帶芝士雞扒 
11月28日 麵包牛油布甸 
11月30日 韭菜盒子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448133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3 x 22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英格蘭廚房日記」幾個字,就讓人聞到一股英式鄉村的淡雅氣息,儘管我還沒翻開內頁,光是想像那種在溫帶氣候下,用著當季的食材,慢慢燉煮、烘焙的過程,就足以讓人心神安定下來。我總覺得,閱讀一本關於生活和料理的書,不單單是為瞭學幾道菜的做法,更是為瞭捕捉那份書寫者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所感受到的季節流轉與日常詩意。我特別期待這種「日記」的形式,因為它少瞭教科書的生硬,多瞭真誠的記錄感,讓人感覺像是偷窺瞭某位品味高雅的朋友的私人手帳。特別是「夏盡鞦至」這個時間點,正是萬物由盛轉衰,風味變得醇厚豐富的時刻,我相信作者在食材的選擇上一定會非常細膩,比如從盛夏的莓果過渡到鞦日的南瓜、蘑菇,那種溫度與色彩的漸變,在文字裡是如何被捕捉和轉譯的呢?我光是猜測這個過程,就已經覺得這趟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在繁忙的日常中,找到一處心靈的避風港,跟著作者的筆觸,暫時逃離都市的喧囂,去感受那份屬於英倫鄉間的慢活哲學。這種對理想生活狀態的嚮往,是驅動我拿起這本書最主要的力量。

评分

最近幾年,我對「季節感」的追求越來越強烈,總覺得現代生活把所有食材都拉到瞭同一個水平線上,失去瞭時令應有的味道。這本書的副標題點齣瞭「夏盡鞦至」,這暗示著作者對時間的尊重。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和捕捉這兩個季節交界處的微妙變化?在英國,鞦天的光線和濕度跟颱灣的鞦天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我猜想,在作者的筆下,食物的味道可能不隻是味蕾上的酸甜苦辣,更可能是一種「溫度」和「光線」的體現。比如,夏末的陽光殘餘和初鞦的蕭瑟感,是如何透過一盤沙拉或一碗濃湯來傳達的?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一種「有意識地飲食」的方法,也就是說,不是機械地跟著食譜做,而是去感受當下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然後順勢而為地創作。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下一次在市場採買時,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現在是幾月?我應該為這個季節做些什麼?」——那麼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瞭一本烹飪指南。

评分

閱讀這類型的作品,我總有一種隱藏的期待,那就是「異鄉人的視角」。一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寫英國生活,可能顯得理所當然,但一位移居者(或者長期旅居者)的眼睛,往往能捕捉到那些本地人習以為常卻又無比迷人的細節。我想知道,是哪些英格蘭的日常瑣碎,讓作者感到驚訝、不適應,最終又深深著迷?也許是天氣的變化無常,也許是某個老式烤箱的操作邏輯。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文化翻譯」的過程。這種翻譯,不隻發生在語言上,更發生在味覺和生活習慣的重新校準上。如果作者能將英國特有的食材或烹飪技巧,巧妙地與她過去的經驗做對照,那讀者在閱讀時就能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僅是食譜,更是一套「心法」: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有溫度的生活儀式感。這種從「外來者」到「內在者」的心靈轉變,往往比食譜本身更耐人尋味。

评分

我嚮來對「日記體」的書本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因為它往往是作者最不設防、最真實的聲音展現。這本《英格蘭廚房日記:夏盡鞦至的生活與料理》,光是書名就給人一種私人書信般的親暱感。我猜想,作者在記錄這些生活片段時,必然是帶著某種強烈的「情感投射」的。也許是孤單時對食物的依賴,也許是成功完成一道複雜料理後的成就感,或是與當地鄰裏之間因食物而產生的溫馨互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我最欣賞的是那種「非完美」的記錄,例如,麵團發酵失敗瞭,或者烤焦瞭某個派,作者是如何應對和修正的?這種真實的挫摺感,遠比一連串的成功食譜來得貼近人性,也更能給予讀者在自己廚房裡遭遇睏難時的勇氣。我期望從中汲取的不僅是烹飪的技巧,更是一種麵對生活起伏時,那份從容不迫的優雅態度,那種「沒關係,下一餐會更好」的豁達精神。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談論英式生活美學的書實在太多瞭,很多都流於錶麵,隻聚焦在茶具、花園的擺設上,少瞭點「生活實感」。我更在乎的是,這種生活哲學是如何融入到「廚房」這個核心空間的。廚房,對我來說,是情感凝聚的地方,不是冰冷的儀式場所。我希望這本「日記」能夠展現的,是真正的煙火氣,而不是攝影棚裡的擺拍。我關注的是,當地的食材限製如何激發齣創造力?例如,在我們颱灣習慣大火快炒的時候,英式料理那種需要長時間慢燉、烘烤的「耐心」,是如何被作者體會和接受的?這種文化差異的碰撞與融閤,如果能被細膩地描寫齣來,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希望作者能告訴我,在英國的鞦天,她會如何處理一塊剛收成的蘋果,是做成酥皮派(Crumble),還是用來搭配烤肉?這些實際操作中的掙紮、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比單純的食譜更有感染力。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種跨越地域的「生活智慧」,如何被這位異鄉人內化,並在她的餐桌上開花結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