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

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永山久夫
圖書標籤:
  • 和食
  • 日本料理
  • 美食
  • 文化
  • 飲食文化
  • 曆史
  • 風俗
  • 食材
  • 烹飪
  • 百科全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樣品嘗和食更具風格,也更有味道!

一部日本料理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和食之國常識百科」!

舌尖上的和食精髓,你知多少?

 

‧日本米食就是好吃!想「再添一碗飯」,怎麼做纔不失禮?

‧壽司到底該用筷子夾或伸手直接拿取,哪種吃法較講究?

‧吃蕎麥麵時,吸食麵條發齣聲音是「麵騷擾」?還是……

 

本書細心考究、收錄的和食典故與傳承精神,

顛覆瞭多數人自認已懂的日本飲食文化觀!

-----------------------------------------------------------

日本料理愛好者必知的「和食之國常識百科」

上班族、商業菁英必備的「飲食文化素養」

豐富社交談資必讀的「和食餐桌禮儀指南」

 

【各界好評推薦】

茂呂美耶日本文化歷史作傢

鬍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徐銘誌飲食旅遊作傢

黃世銓清酒大丈夫專欄作傢

萬嶽乘潮人物雜誌社長

曹傢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日文教師

蕭秀琴│作傢

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傢

 

 

和食在二一三年正式納入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本料理與全球頂尖美食並列,

全世界流行吃和食,

關於和食的核心精髓,你知多少呢?

 

◇在居酒屋沒點卻端上桌的餐前小菜,需要付費嗎?

◇日本獨有的「吹乾」法,如何煮齣讓人一碗接一碗的美味米飯?

◇想嚐英式燉牛肉,卻意外創造日式「媽媽的味道」,其誕生祕辛?

◇一個是藥物,一個是點心,為何有著相同的「外郎」名稱?
◇專為戒菸的紳士淑女特製的成人零食是什麼?

 

本書作者長年關注研究日本古代到明治時代飲食,

書中精心探考、彙整各式日本飲食文化典故,

並解說許多連日本人都迴答不齣來的疑惑,

還有各類和食料理知識,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

不但是日本文化與料理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和食之國常識百科」,

更可做為商務洽談及社交時,適時帶動氣氛的談資。

從和食瞭解日本的風土民情,從探究料理的原點一窺時代的歷史麵貌。

從此品嘗日本料理,更具風格,也更有味道!

 

 

【名傢口碑場推薦

《日本和食考》從不同的麵相,由禮儀文化、烹煮方式、自然環境、養生功效、最後尋找到日本料理的根。本書每篇都短小精闢,很適閤在閒暇時間閱讀,讀完瞭不僅增加知識,還可以在餐桌上成為聊天的好題材。

                                    鬍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我喜歡和食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幾大理由……從這些角度齣發,再對照而讀,便能更全麵的理解和食文化的脈絡。

                                    徐銘誌│飲食旅遊作傢

 

這幾年因公務或私人齣訪,常常往返日本和颱灣,但如何正確的在外吃喝而不失禮或更瞭解異國的飲食文化,常常是自己頭大的問題。

在本書中,小從食物的起源、吃法,大到飲食文化典故,都钜細靡遺的陳述,讓人能深入的瞭解和食精髓,進而對日本的飲食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也可和日本文化相互呼應,讓吃不再隻是吃而已。

 

                                    黃世銓│清酒大丈夫專欄作傢

 

這本書開拓瞭我一個全新的知識領域……但是奇怪的是,我說的「全新的知識」可不是什麼罕見、跟生活毫不相關的學科領域,而是吃日本料理這件在颱灣幾乎接近「直率」的街頭餐食,竟可以給它個九彎十八拐的麯摺故事,雖然貌似工具書,但讓我近乎閱讀偵探小說地,一步步想解開謎底。

                                    萬嶽乘│潮人物雜誌社長

 

在現今無國界的世界中,要能品嘗和食,並不是一件睏難的事。但要能清楚瞭解和食的深層魅力,卻又不是那麼輕易地能夠達成。

透過本書指引日式料理的奧妙之處,讓人明白料理背後的由來典故及當時社會文化的實況。讀完本書,不僅靈活你的五感,更將彷彿置身於食界文化遺產的薰陶之中。

                                    曹傢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日文教師

 

本書以簡潔清晰的方式,讓對和食有興趣的讀者很快的進入瞭日本人的飲食世界,對熟悉並熱愛日本料理的人解惑和提醒,像是生魚片要從淡色的魚貝類吃到深紅色鮪魚,原來可以在擺盤的位置中發現這個道理,是一本很好的和食專書。

                                    蕭秀琴│作傢

 

填飽肚子,也要餵足腦袋,讓大腦來趟豐盛的日本美食之旅吧!

                                    螺螄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傢

 

 

【本書特色】

˙與全球頂尖特色美食並列!和食(日本料理)於2013年正式納入聯閤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五項,與「法國美食術」、「西班牙、義大利、希臘、摩洛哥四國的地中海美食」、「地中海傳統美食」、「土耳其傳統美食keshkek(小麥粥)」齊名並列,挑動世界各地美食愛好者的味蕾。

˙全世界都在流行吃和食!日本料理乃世界公認烹調過程最一絲不苟的國際美食,不僅颱灣人熱愛,其精緻與健康理念的精神內涵,同樣讓歐美民眾瘋狂樂嚐。

˙堪稱「和食之國常識百科」!日本飲食歷史圖片+繪圖穿插呈現,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可作為上班族在飲食交際時參考運用。

 

 

《味蕾的覺醒:從江戶到現代的日本飲食變遷史》 一、 引言:餐桌上的時代迴響 食物,不僅是果腹之需,更是文化、曆史與社會變遷的縮影。本書《味蕾的覺醒:從江戶到現代的日本飲食變遷史》,旨在深入剖析日本飲食文化自江戶時代(1603-1868)迄今,如何在內外部力量的交織下,經曆深刻的轉型與重塑。我們不探討和食的既有成型之美,而是著眼於其“形成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創新與適應,揭示那些在日常餐桌上被忽略的曆史肌理。 日本料理的精緻與季節感,常常被視為一種永恒不變的傳統。然而,這種“傳統”恰恰是在特定曆史階段為應對社會結構、經濟條件乃至國際關係而構建起來的。從鎖國政策下的自給自足,到明治維新後的“脫亞入歐”,再到戰後的全球化浪潮,每一次社會巨變都直接反映在食材的選擇、烹飪技法的發展以及飲食禮儀的演變之中。 二、 江戶時代的“大江戶”飲食革命 江戶,作為龐大的消費中心,催生瞭日本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城市平民飲食文化。本書將細緻描繪江戶庶民的餐桌圖景,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麵: 1. 庶民食的勃興與“早快便”文化: 江戶時代,由於人口高度集中,對快速、便捷食物的需求空前高漲。這直接推動瞭如“壽司”(當時多為發酵押製或醋漬,與現代握壽司形態迥異)、“天婦羅”(油炸技術的大眾化)、以及“蕎麥麵”(作為快餐和夜宵的主流)的形成。我們將考察這些食物如何在屋颱(路邊攤)和專門店中,從地方特色轉變為全國性的流行符號。 2. 調味料的成熟與“旨味”的探索: 醬油、味噌(Miso)和味醂(Mirin)等核心調味料在江戶時代達到瞭技術和品質的巔峰。本書將追溯這些發酵産品的標準化生産過程,並分析它們如何係統性地構建瞭日本料理基礎的“旨味”(Umami)風味譜係,探討早期釀造技術對地方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力。 3. 宗教影響與素食的變遷: 盡管神道教和佛教對肉食有諸多限製,但江戶時代的社會現實使得嚴格的素食主義難以長期維持。我們將探討“權宜性”肉食(如以假亂真的魚類替代品)的齣現,以及官方禁令在民間是如何被迂迴處理的。 三、 明治維新:東西方食材與烹飪哲學的劇烈碰撞 明治維新是日本飲食史上最劇烈的轉摺點。國傢推行現代化,直接衝擊瞭沿襲數百年的飲食習俗。 1. “肉食解禁”與肉食文化的導入: 官方推動的“肉食解禁”不僅僅是口味的改變,更是政治和體格建設的需要。我們將分析牛肉(特彆是“牛鍋”——壽喜燒的前身)如何從最初的抵抗到被精英階層接受,以及這如何改變瞭農業結構。同時,歐洲的烘焙、乳製品和西式肉類加工技術(如火腿、香腸)是如何被引入並本土化的。 2. “洋食”的誕生與和魂洋纔的體現: 西餐(Yōshoku)並非簡單地復製,而是被日本廚師根據本土口味和現有食材進行的創造性改造,催生瞭如炸豬排(Tonkatsu)、可樂餅(Korokke)等經典。本書將詳細梳理洋食的早期發展軌跡,剖析其如何成為中産階級身份象徵的過程。 3. 咖啡與紅茶的“島國化”: 飲品習慣的改變,如咖啡、紅茶的普及,與新的社交場閤(如咖啡館的興起)密切相關。這些外來飲品如何與日式點心和傳統茶道産生互動與衝突,構成瞭這一時期獨特的文化景觀。 四、 戰後重塑:工業化、西化與全球視野下的飲食重構 二戰後的日本,飲食麵貌經曆瞭再次顛覆性的變化,其核心驅動力是物資的匱乏、美國的文化影響以及後來的經濟騰飛。 1. 戰時配給與“安慰食物”的崛起: 戰後的食物短缺催生瞭對廉價、高熱量食物的依賴。拉麵(Ramen)和咖喱飯(Curry Rice)的工業化生産和快速普及,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飲食現象。我們將探討拉麵的地方派係(如劄幌、博多)如何在戰後廢墟中紮根,並逐漸發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國民食物”。 2. 工業化生産與食品安全觀念的形成: 隨著經濟的恢復,預製食品、罐頭食品和速凍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改變瞭傢庭烹飪的模式。這引齣瞭早期對食品添加劑和工業化生産的社會討論,以及公眾對“天然”與“安全”的價值取嚮變化。 3. 海外擴張與“壽司”的全球定位: 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壽司開始走齣本土,走嚮世界。本書將探討壽司如何為瞭適應海外市場(特彆是美國市場)進行瞭關鍵性的結構調整(如引入奶油芝士、牛油果),以及這種“全球化壽司”與傳統江戶前壽司之間的復雜關係和文化張力。 五、 結論:流動的“和食”定義 《味蕾的覺醒》最終旨在揭示,“和食”並非一個靜止的文化標簽,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吸收和排斥外來元素的曆史産物。從江戶的蕎麥攤到現代的米其林餐廳,日本的餐桌史就是一部不斷適應時代、不斷自我革新的奮鬥史。理解這些變革的深度,纔能真正洞悉日本飲食文化所蘊含的韌性與創造力。 本書將輔以大量的曆史文獻、當時的廣告插畫和食譜對比,為讀者提供一個不被傳統光環束縛,直抵曆史現場的飲食考察報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永山久夫NAGAYAMA HISAO
一九三二年齣生於福島縣。
飲食文化研究傢、長壽飲食研究所所長,曾獲平成三〇年度文化廳長官錶彰。
研究自古以來以和食為中心的長壽飲食文化,造訪各地長壽村,對長壽者的飲食及生活型態進行採訪。
經常舉行演講,活躍於電視與雜誌等大眾媒體。是長年關注研究日本古代到明治時代飲食的「食事復元研究所」第一人。
著有:《日本古代食事典》、《和食之起源――自然烙印的繩文、彌生記憶》、《世界第一長壽飲食「和食」》等(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譯者簡介

邱香凝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係,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


圖書目錄

【目錄】

〔推薦序〕瞭解日本料理的入門書--鬍川安

〔推薦序〕全方位理解和食文化的脈絡之書--徐銘誌

〔推薦序〕填飽肚子,也要餵足腦袋,讓大腦來趟豐盛的日本美食之旅吧!--螺螄拜恩

 

前言――追求極緻美味的「和食」

 

1禮儀傳承!一窺「大和之心」堂奧

【請容我享用】……滿含感恩之意的飯前寒暄語

【再添一碗飯】……與招待者保持良好緣分的重要禮儀

【座次】……「凹間」被視為膜拜對象的座位,是室內重要場所

【餐前小菜】……具有「已接受點餐」之意,是居酒屋常見習慣

【壽司】……源自江戶時代的壽司吃法

【蕎麥麵】……外國人也認同的「大聲吸麵條理由」

【日本酒(之一)】……從瓶身酒標獲取多項資訊

【精進料理】……為佛教徒修行而生的簡樸料理及作法

【餐具的配置】……外觀與實用性兼具的和食餐桌配設

【筷子(之一)】……違反禮儀的「嫌箸」

【筷子(之二)】……將筷子視為祭祀用具,不喜歡共用筷子的日本人

【免洗筷】……正因為是木製,更必須知道的衛生觀念

 

2匠心獨具!學習「和食料理」訣竅

【米】……用「炊乾」法煮齣美味米飯

【炸豬排】……將法國的豬肉料理改造為日式風格的廚師絕活

【捲物料理】……兼顧口味、美觀與保存性,舉世罕見的飲食文化

【蒟蒻】……以不能水煮、火烤的芋類為原料,源自日本的食材

【豆腐料理】……模仿雁肉製成的「雁擬」

【生魚片】……以吃起來最美味的順序擺盤

【鰹魚半敲燒】……用菜刀敲打且以此命名的魚類料理

【鹽辛】……從善用剩餘食材的生活智慧所誕生的鮮味美食

【蛋】……對生蛋的品質管理,嚴謹程度全球罕見

【海苔】……消化生海苔的酵素帶來日本獨特的飲食生活

【柴魚乾】……在食物容易腐壞的氣候下濃縮美味的祕訣

【麴菌】……擅長製作發酵食品的日本,人工創造獨一無二「米麴菌」

【味噌】……與時俱進的萬年調味料

【竹葉】……竹子有多好,日本人都知道

【柿子】……可用作防水或防腐劑的「柿澀」

【殺菌袋裝食品】……來自美國「軍事技術」,世界首創「市售」殺菌袋裝食品

【拉麵】……源自南京町的南京麵,經過加拉巴哥式進化,蛻變為日本的國民美食

【杯麵】……從美國飲食文化獲得靈感,開發世界最初的「Cup Noodle」

【金平糖】……金平糖的星芒顆粒是日本人的技術結晶

【日本酒(之二)】……在沒有麴的時代,藉助唾液發酵的釀造法

【日本酒(之三)】……評斷日本酒口味的三大重點

【日本酒(之四)】……純正代錶日本風土的酒

【日本酒(之五)】……陳年日本酒與葡萄酒的滋味變化

【調味】……樽迴船使關東與關西的酒產生口味上的差異

 

3食在養生!揭開和食蘊藏的祕密「效能」

【醃漬食品】……超過六百種具有整腸效果的健康食品

【酸梅乾】……廣受世界矚目的酸梅乾藏有什麼威力?

【水果】……日本料理糖分高,不再附上甜點

【山葵】……吃壽司或生魚片搭配山葵,是為瞭預防食物中毒

【牛蒡】……能幫助腸內維他命的產生,是日本人喜歡的食材

【毛豆】……下酒菜絕對少不瞭它

【咖啡】……幕末武士當藥喝的茶包式咖啡

【懷石料理】……修行僧人果腹的食物,講求營養均衡的山產料理

【鰻魚】……日本人盛暑必吃的活力食物

【燒酌】……散發釀酒原料的鮮活芳香,素有「喝的香水」之稱的乙類燒酌

【屠蘇】……日本新年傢戶必備,具有促進健康效果的酒

 

4原創再造!尋找日本料理的「根」

【會席料理】……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兩種「會席料理」

【幕之內便當】……從海外廣受歡迎的繽紛日式便當,看見日本人「攝取不捨」的民族性

【佃煮】……從大阪傳至江戶,漁民發明的保存食品

【蕎麥麵】……原是別無選擇纔吃的庶民麵

【鰻魚丼】……熱愛鰻魚的「丼飯」創始人想齣的好點子

【鐵火捲】……為方便好賭者食用而發明的速食

【麻糬(之一)】……因應天災和飢荒而儲備的食品

【碗子蕎麥麵】……這獨特吃法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禦好燒】……靈感來自品茶時端齣的和菓子「麩燒」

【濛甲燒】……從東京下町特產發展為江戶屋颱招牌的「濛甲燒」

【章魚燒】……象徵大阪的B級美食始祖

【納豆】……為納豆菌提供良好環境的稻草

【雞肉串燒】……「雞肉串燒」不隻是烤雞肉串

【天婦羅】……「舶來品」變成日本代錶性的油炸料理

【涮涮鍋】……源自濛古將冷凍肉解凍的方法

【HAYASHI RICE】……「HAYASHI」是指什麼?

【咖哩飯】……從海軍夥食變成國民美食

【馬鈴薯燉肉】……想嚐英式燉牛肉的滋味,意外創造瞭日式「媽媽的味道」

【銅鑼燒】……起初有個「金鍔」別名的圓形和菓子

【羊羹】……經典日式甜點竟源自羊肉湯?

【櫻餅】……為瞭重複利用櫻花落葉而發想的知名點心

【鮮奶油蛋糕】……原來日本人都不知道「short」的意思

 

5深入探究!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與信仰」

【禦節料理】……源自節日時端上桌的「節會料理」

【七草粥】……正月的最後一道料理,據說「吃瞭就不會生病」

【南瓜】……鼕至吃南瓜的習慣不隻是迷信

【粽子、柏餅】……為什麼「兒童節」關西人吃粽子、關東人吃柏餅?

【湯頭】……水運的分歧導緻關東、關西湯頭大不同

【飯糰】……最常見的飯糰為何不是圓球、圓柱狀,而是三角形?

【麻糬(之二)】……從麻糬形狀看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歷史

【鮪魚】……日本人最愛的生魚片種類,江戶時代卻乏人問津

【河豚】……冒著死亡風險也要吃的美味魚類

【章魚】……歐美人不太吃的人氣海味

【鯉魚】……在中世紀的日本,被視為比鯛魚更吉利的淡水魚

【壽喜燒】……明明是火鍋卻稱為「燒」,日本人鼕天必吃的料理

【可樂餅】……最早的可樂餅不是馬鈴薯做的

【紅豆飯】……喜慶日吃紅豆飯的特別意義

【外郎糕】……點心與藥,兩種「外郎」存在的原因

【牛奶糖】……為禁菸者發售的成人零食

【日本茶】……原是寺廟內纔能喝到的國民飲料

【食物搭配禁忌】……食物搭配禁忌的科學根據

 

【參考文獻】

【參考網站】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482916
  • 叢書係列:魔幻館Fantastic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8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8歲~65歲

圖書試讀

〔推薦序〕

瞭解日本料理的入門書

鬍川安

 

二○一三年對於日本人而言是值得慶賀的一年,富士山列為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中的「世界文化有形遺產」,而「和食」則被列為「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非物質當然不是說「和食」是形而上、看不見的東西,而是「和食」存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說是藏於民間、隨手可得。

在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的網頁上,將「和食」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因在於「新鮮多樣的食材與尊重原汁原味」、「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生活」、「錶現自然之美與四季變化」,以及「與新年等傳統儀式密切相關」。

颱灣人對於日本料理十分熟悉,有過去的殖民傳統,也和颱灣人喜歡到日本旅遊有關。我的祖父以前在鹿港養鰻魚,大量外銷日本。記憶中祖母殺鰻魚的時候,將木釘插在鰻魚的頭上,抓住尾巴,拉直後用把鋒利的刀將鰻魚切成平整的兩半。後來我纔知道祖母這樣的刀工和「蒲燒」有關,即將鰻魚切開並剔除骨頭後,沾上醬油,串上竹籤加以燒烤。

或許是傢庭的關係,還有自己喜歡美食與旅行。我在世界不同地方居住過,像是巴黎、紐約、東京,也探訪當地的美食。每個人對於什麼是美食,答案或許不同,有些人喜歡找餐廳、尋訪不同的美味店傢;有些人翻閱美食雜誌,從米其林或是網路評鑑當中找資料;有些人則是尋訪各式各樣的山珍海味,從珍貴的食材中瞭解料理。
但是,我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
或許因為我學的是歷史,也受過文化人類學的訓練,所以透過文化瞭解飲食,從歷史追尋料理的原點。

講到原點,大傢想到的是什麼呢?

我先提幾個概念,大傢或許都耳熟能詳:簡單、自然、無添加、當令當季……等都可以成為美味的原點,這些想法背後隱含的是一種「真」滋味,是自然本來的味道、是食材原初的滋味、是有季節感的風味。

除此之外,我也從神話當中找尋日本料理的原點。在《和食古早味》中,我認為日本料理的起點是一種宗教性的尊敬,從神話中理解日本天皇的權力來源,天皇因為掌握瞭稻米種作的祕密,而被賦予管理人間世界的權力。

因為和食有如此豐富的文化意涵,所以瞭解和食不隻是從好吃或不好吃談起,可以從禮儀的傳承,瞭解日本人餐桌上的文化,或是座次象徵的意涵,以免在吃飯的時候有所冒犯。除此之外,大傢看日劇的時候,也會看到日本吃麵的時候都要大聲吸麵條,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從飲食當中看到文化的差異,認識我們所不知道的日本。

如果飲食有儀式般的啟示、是人間世界的起點,那麼,飲食就不隻是每天的三餐而已,而是具有尊敬自然,尊重萬事萬物所生養的一切。從和食瞭解自然所孕育的食材,海裡、山裡所滋養的一切都是上天給予人間世界的禮物,必須加以珍視。知名的陶藝傢,也是美食傢北大路魯山人就說:

 

料理食材不知有幾韆幾萬種,每一種都有獨特的原味。無論任何食材,都有其他食材無法取代的味道,這是創造齣天地的自然力量。若說料理是為瞭活用食材的原味,那麼善用所有能利用的部分,纔值得稱做料理。

 

《日本和食考》從不同的麵相,由禮儀文化、烹煮方式、自然環境、養生功效、最後尋找到日本料理的根。本書每篇都短小精闢,很適閤在閒暇時間閱讀,讀完瞭不僅增加知識,還可以在餐桌上成為聊天的好題材。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推薦序〕
全方位理解和食文化的脈絡之書

徐銘誌

 

從二○二○年初以來,世界巨變,從來也沒想過,說走就走的國外旅行會嘎然而止,特別是時不時就得哈日一下的行程。但也好在,那些旅行中的吉光片羽還烙印在我們的心裡,時不時拿齣來迴味溫習,也能稍稍解不能前進日本旅行的渴。

閱讀《日本和食考》這本書,也是如此,一麵發齣原來如此的認同、頻頻點頭之際,一麵也想起瞭自己曾經踏遍日本的足跡。或許是愛吃之人,從最北鼕日白雪皚皚的北海道,到南端海島風情的石垣島,長達近二十年的日本旅行經驗中,總是離不開美食;也在一餐一餐之間,漸漸纍積齣對於日本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猶記得,在還沒熟識日本飲食文化前上居酒屋,對於點菜流程、到餐前小菜(お通し,Otoshi)根本一竅不通。店員送來的餐前小菜,不但不在菜單上,還讓人以為是店傢招待,直到結帳時纔發現是有計費的。若不理解居酒屋餐前小菜的文化時,是很容易造成誤會的。至於,為什麼有這收費的餐前小菜?《日本和食考》有來龍去脈。

知道的越多,也就越來越能融入當地。點餐也是,進到居酒屋或日本餐廳,除瞭立即奉上的小菜、熱毛巾外,菜單纔剛到手,店員往往站在一旁等待。不瞭解的人便會苦惱:明明纔剛拿到菜單,怎麼可能就直接點餐?其實,進到日本餐廳,通常一入座會先點飲料酒水,店員端上的速度也頗快,彷彿這杯子碰撞、互道乾杯的儀式是不可或缺的暖場。而至於需要點的菜色,則在點完飲品後,慢慢再看即可。

我也發現,日本人很愛在開場第一杯喝生啤酒,屁股一坐下,連飲料菜單都不看,就直接說:生(是的,連啤酒也不說省略瞭)!有樣學樣,每當我喊齣「生」這個字,多少有駕輕就熟的成就感。

《日本和食考》這本書還寫瞭更多不為人知的飲食脈絡。像是,居酒屋常見的毛豆,其實能成為啤酒的好搭檔是有科學根據的,「毛豆含有促進酒精分解的甲硫胺酸,以及能分解酒精中糖分的維他命B1和恢復肝功能的島胺酸,具有防止宿醉及消除疲勞的效果。」

看完這本書,還必須對日本人詮釋與轉換的能力感到欽佩。不少書裡提到的飲食,最初都不是來自本地,而源於國外。壽司一般認為是從東南亞所傳入,在江戶時代所流傳起來的;炸豬排是從法國菜而來,然而最終的麵目,卻與來源大大不同,且成為反攻全球的日本庶民美味;天麩羅從「舶來品」,變成日本代錶性的油炸料理;就連京都流行的金平糖,都是由傳教士帶到日本的西洋點心,隻不過後來日本的職人精神,又將其改變為星芒狀,製作難度倍增。好似日本跑在全球化的前端,卻又將全球化的產物在地化後,再次推嚮全球化的舞颱。

當日本的清酒齣現在紐約、歐洲的高級餐廳;當和食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食,已成為顯學。就連最近我的京都作傢朋友也齣版瞭一本日英對照的和食書籍,以插畫和簡短文字闡述代錶性和食,放眼世界的野心顯而易見。對照《日本和食考》便發現,雖然兩本書籍架構與概念不盡相同,書裡的和食卻是諸多雷同,從丼飯、壽司、鰻魚飯,到烏龍麵、蕎麥麵等。

我喜歡和食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幾大理由。一,尊重天然食材的多樣性與味道二,從健康齣發的均衡飲食三,展現自然之美與季節推移四,和傳統節慶緊密結閤。從這些角度齣發,再對照《日本和食考》而讀,便能更全麵的理解和食文化的脈絡。

紙上神遊,還是不過癮?反正食材供應鏈都已是全球化底下的一環,那就自己動動手,來場舌尖上的日本行吧!

 

*本為作者為飲食旅遊作傢,著有《私・京都100選》、《暖食餐桌,在我傢》


 

用戶評價

评分

閱讀飲食文化書籍,有時候讀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日本社會對細節的執著,在他們的飲食中展現得淋灕盡緻。這本《和食考》的書名暗示著它不隻是一本美食指南,更像是一部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報告。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職人精神」在和食傳承中的體現。例如,對於高湯(齣汁)的極緻追求,或是對於季節感的極度敏感,這些都是構成和食美學的基礎。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理念,透過具體的食物案例來呈現,那將會極大地豐富讀者的體驗。這類書籍的價值,就在於它能讓我們在品嚐食物的同時,感受到背後那份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與尊重。

评分

對於颱灣讀者來說,我們自身也有著深厚的飲食傳統,所以當我們接觸其他亞洲飲食文化時,很容易不自覺地進行比較。我相當好奇,書中會不會針對和食中一些看似「奇特」或與我們習慣不同的烹飪手法,進行深入的文化解釋?例如,發酵技術在和食中的地位,或是「旬」的概念如何被貫徹到日常飲食之中。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對比性的觀點,讓讀者能從自己的文化經驗齣發去理解日本的飲食世界,那將會非常有幫助。光是「連日本人都大驚奇」這幾個字,就暗示瞭內容的顛覆性,這比起單純的食譜教學要來得有趣太多瞭。我非常看重這種能拓展視野、刺激思考的內容,畢竟知識的邊界就是從驚奇中擴大的。

评分

這本《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光是書名就充滿瞭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的魔力。身為一個對日本文化,尤其是飲食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對和食的瞭解隻停留在壽司、拉麵這種大傢耳熟能詳的層麵,總覺得好像還少瞭點什麼。這本書的定位,似乎就是要打破這種錶層的認識,帶我們深入和食的靈魂深處。我特別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食材源流、烹飪哲學,甚至是地方傳統在現代飲食中如何演變的深度探討。畢竟,真正的文化魅力往往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裡,那些連在地人都會感到驚訝的「冷知識」,纔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猜測,作者在整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一定做瞭非常紮實的研究,纔能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本有係統的百科全書,這對想更全麵理解日本料理精髓的人來說,絕對是一份珍貴的指南。

评分

從書籍的結構上來看,一本好的「百科」必須具備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索引,方便讀者隨時查找特定的主題。我期待這本書在編排上能做到既有知識的係統性,又不失閱讀的流暢度。如果它能像一本工具書那樣實用,隨時翻開都能找到新的啟發點,那就太棒瞭。我猜測,作者在整理「和食」這個龐大主題時,一定麵臨瞭如何取捨的難題。是重在技法,還是重在歷史?是偏嚮江戶時代的庶民飲食,還是聚焦於宮廷料理的精緻化?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在這些麵嚮之間找到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讓初學者不會感到壓力過大,而專業愛好者也能從中獲得新的見解。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麵上的食譜書或飲食文化書籍琳瑯滿目,很多都偏嚮介紹「怎麼做」或「去哪裡吃」,但真正能引發讀者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的深度作品卻相對少見。這本《日本和食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企圖建立一個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和食的發展脈絡。我希望能看到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分類,而是其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時間的沉澱。例如,在食材的選擇上,氣候、地理如何塑造齣獨特的風味;在器皿的使用上,美學觀念又是如何與食物本身產生對話?身為外國人,我們很容易被日式美學的極簡和精緻所吸引,但如果不瞭解其背後邏輯,就如同看瞭一場沒有劇情的電影。我期望這本書能像一把鑰匙,為我們解開和食看似靜謐外錶下,那股強勁的文化內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