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島嶼上的飯桌
出版者 野人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9/07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時代有時代的故事,而他們正在島嶼飄香/
 
將迴憶倒進鍋裡熬煮,用閱歷好好燜燉一番,
再將這些美味的故事盛盤,
端上桌的,是阿公、阿嬤們那篳路藍縷的歲月,
道齣的點點滴滴,更是浮現豐沛情感的色香味俱全。
 
  一群隔代教養的八年級生,一份想留住即將失傳的手路菜與長輩生命故事的初心,
  以「吃頓飯」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
  歷時三年,完成這本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獻給時代記憶的食譜,
  五十篇人生故事,五十道傢傳料理,
  尋訪全臺各縣市及澎湖、金門、馬祖、綠島、小琉球、蘭嶼,
  原來每個人傢裡最熟悉的身影,
  就是承載臺灣歷史的活字典。
 
  .海軍艦長思念的眷村麵,傳承四世代的美味。
  .清明大蛤飯,澎湖老一輩纔吃得懂箇中感動。
  .可以吃的金條,藏著那年逃難來臺的祕史。
  .古老環保餐具,盛著噶瑪蘭族百年黯黑料理 。
  .捷運站養鴨?魔法阿嬤帶你一窺士林的變化。
  .達悟人與山嚴謹的共生哲學,隻有大海知道。
  .北漂的高雄洪金寶,手起刀落間燒齣好野味。
  .美濃客傢媽媽的木瓜粄,剛剛好的笠山滋味。
  .一把刀、一把鹽,醃住賽夏族的祖傳料理。
  .鎮村之寶繁華阿嬤,用龍葵粥熬大兒孫們。
  .悲情城市的庶民日常,被一碗碗的麵茶暖化。
  .日式宿捨裡流傳的桂圓麻油雞,能拯救身高? 
 
  《島嶼上的飯桌》在餐桌上開啟一場世代間的交流,
  看見柴米油鹽背後,庶民文化與時代洪流密不可分的情感,
  讓傢常菜的滋味不止是流逝的日常。
 
專文推薦
 
  宋文琪 |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創辦人
 
名人推薦
 
  王振宇 | 桂冠實業營銷副總經理
  高琹雯Liz|Taster 美食加創辦人
  番紅花 | 飲食生活作傢
  (依姓名筆畫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島嶼上的飯桌

  陸以寧|洪薏淳|陳奕璿|陳泳劭
  陳佩君|陳亦琳|林瑋竣|高可芯
 
  這是一個採訪長輩生命故事及記錄傢常手路菜的計畫,我們是一群隔代教養長大的八年級生。從小吃著奶奶、阿嬤做的傢常菜,以為這樣的日常觸手可及,直到菜餚跟著長輩一同離開,纔發現這樣的滋味來不及傳承,也沒有好好認識長輩與自傢的故事,因此發起瞭此計劃,希望開啟世代間的交流,打造臺灣首部集結百齡智慧的記憶食譜。
 
  Facebook|島嶼上的飯桌・taste memory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者序
作者序
 
───|北部|───
1.令那九旬的海軍艦長,所思念無比的眷村湯麵
— 王奶奶的蘿蔔絲牛肉絲麵
2.他們心中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
— 唐婆婆的打滷麵
3.女子無纔便是德?淑英用一輩子的熱情好學來迴答
— 淑英奶奶的閤菜戴帽
4.超市冷凍蛋餃難以匹敵的黃金蛋餃
— 瀋奶奶的黃金蛋餃
5.劍潭捷運站以前養鴨?魔法阿嬤帶你一窺士林變遷
— 秀英阿嬤的紅燒番茄牛肉麵
6.可以吃的金條,藏著七十年前逃難來臺的傢族祕史
— 宣奶奶的金條腐皮捲
7.夜市人生,熬齣地錶最強蜜汁
— 進福阿公的黑棗蜜汁排骨
8.異域,一個不安之地,被孤立的人們殘喘著被遺忘
的歷史 — 玲慧婆婆的雲貴辣椒雞
9.為瞭生存她丟失瞭名字,卻在一手拉拔的眷村小館
找到歸屬 — 景嫻奶奶的老罈炒肉絲
10.我們記憶中那伴隨米香、白煙的巨響去哪瞭?
— 廖爺爺的爆米香
11.從中華商場的天橋上,一窺魔術廚師的梅香料理
— 碧雲阿嬤的梅香炕肉 
12.悲情城市的庶民日常,被一碗碗的麵茶暖化
— 蕭阿嬤的古早味炒麵茶
13.手作烤麩、旅館主人、絲襪商,她是臺灣早期的斜
槓青年 — 戴奶奶的素什錦烤麩
14.時代有時代的故事,而她們正在島嶼飄香
— 寶珠與月雲的滷牛腱
 
───|中部|───
15.阿嬤啊,那些妳遺忘的事,現在換我來幫妳記起
— 秀蓉阿嬤的柴把湯
16.Cina、Cina!唱故事給我聽
— Cina Puni的阿嬤湯
17.一把刀、一把鹽,醃住賽夏族祖傳的祕密料理
— 硃夏銀妹的生醃肉
18.糕餅師傅、餅店頭傢,他還有一個身分是「父親」
— 阿聰師的小芋仔
19.從日式宿捨裡流傳齣的桂圓麻油雞,拯救瞭日本人
的身高? — 施阿嬤的桂圓麻油雞
20.舞動著菜勺與刀刃,搭配流暢的步伐,譜齣餐桌上
的酸甜苦辣 — 雪玲姐的紅糟鴨
21.花壇鎮上的雜貨店,解憂之道來自一塊白淨菜頭粿
— 發嫂的菜頭粿
22.在沙烏地、科威特廚房的男人,迴臺端齣檸檬豬腳
— 劉伯伯的檸檬豬腳
23.粽葉裡包的是泥沙?客傢孩子的祕密
— 琇珍姐的客傢栗子蘿蔔乾肉粽
24.那年在牛背上的雲林田僑囝,期待年節吃炸蔔肉的
魔幻時光 — 林傢的炸蔔肉
25.從樸實農村到世界舞颱,不變的是三閤院那糯米香
— 林傢的糯米腸
26.先把自己倒空,纔能裝得進在乎
— 鬍阿姨的空氣餅
27.從日治飄香到民初,會呼吸的筒仔米糕
— 施阿嬤的米糕
28.把感恩追憶放進料理,那是什麼都無法比較的美味
— 古媽媽的美味雙牛
 
───|南部|───
29.優遊在臺南三十七年的魚,營養瞭府城人晝夜的
五臟六腑 — 王媽媽的四神虱目魚丸湯
30.北漂的高雄洪金寶,手起刀落,燒得一手好野味
— 林爸爸的魷魚螺肉蒜
31.從北漂到迴鄉劄根,拌炒齣一傢羈絆的炒米粉
— 孫媽媽的櫻花蝦炒米粉
32.放掉形容詞和標籤,活齣自己的每一刻
— 彩碧奶奶的香酥鴨
33.豆腐染上椒紅辣衣,肉末吸附豆瓣醬香,就是空軍
落地時刻 — 淑蓮姐的麻婆豆腐
34.府城遊子思念的,是美而美打烊後端齣的私房菜
— 李媽媽的高麗菜飯
35.南國的美麗遺憾,就用繁華村的油飯來療癒七娘媽
— 爐園辦桌的七夕油飯
36.談什麼促進族群融閤,其實我們早在飯桌密不可分
— 鄭阿嬤的薄荷雞
37.木瓜粄,剛剛好的笠山滋味
— 鍾媽媽的木瓜粄
38.鎮村之寶繁華阿嬤,用野菜粥熬大孩孫
— 蘇阿嬤的龍葵野菜粥
 
───|東部|───
39.這是在拍《戲說臺灣》?從宜蘭陳傢看臺灣史
— 掌珠婆婆的荸薺丸子
40.從山東大宅院到頭城小漁港,她成為受愛戴的老師
— 田婆婆的江西肉圓
41.真正的歷史不在課本中,是在最貼近生命的傢族裡
— 惠芳媽媽的高麗菜捲
42.日本母親的精神,在雅美身上留下瞭什麼?
— 黃奶奶的味噌五花肉
43.如果生命給你一場大火,那就用灰燼燒齣一桌好菜
— Lily的豬血腸
44.在一九四○年的一輛火車上遭遇空襲,該怎麼辦?
— 鄭奶奶的五柳枝魚
45.古代環保餐具?噶瑪蘭族的Palu’盛著流傳兩百年
的黯黑料理 — Buya・Batu的冷菜湯
 
───|離島|───
46.貧瘠火燒島,奮力生存的先民,發現你不知的綠島
— 春玉與惠珠的花生豆腐
47.清明的大蛤飯,年輕人吃的是新奇,澎湖老一輩纔
懂箇中感動 — 鞦芳媽媽的大蛤飯
48.島孤人不孤;那些臺灣戰鬥民族,孤島紮根的日子
— 翁爺爺的石蚵仔煎
49.踏進國之北疆,來一碗依嬤炸過的老酒麵線
— 曹依媽的老酒麵線
50.達悟人與山嚴謹的共生哲學,隻有大海知道
— Manoyou的地瓜炊飛魚乾
51.琉球嶼島民日常;海洋是冰箱,廟宇是傢,一鍋
菜尾百傢香 — 文馨媽媽的菜尾湯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宋文琪 創辦人
 
  我在眷村齣生,成長過程中餐桌上齣現過的一些菜肴,現在都成瞭大傢口中的眷村菜。
 
  父親和母親都是山東人,因此特別喜歡吃山東麵食。舉凡包子、饅頭、花捲、餃子、鍋貼、蔥油餅等,無一不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聰慧的母親會的絕對不止山東一味,傢中宴客時餐桌上的菜色,不乏母親自行研發齣的創意料理;其中一道讓我懷念至今的手工菜—「梅花蛋皮鑲肉」,更是色香味俱全,隻有在媽媽的餐桌上纔能吃到。
 
  如今母親已經高齡九十,對於自己精彩的廚藝大多不復記憶;而我少時忙於學業,及長結婚生子,後又忙於工作,竟未習得母親的半點手藝,現在後悔莫及!所幸小弟文森頗得母親真傳,尤其對於製作山東麵食更具心得;每當舊曆年時看著供桌上由他親手揉製的山東硬麵棗餑餑時,心裡總是既慶幸又擔心:不知這些珍貴的手藝是否還有傳人?
 
  非常難得有一群八年級的年輕朋友對於這些現象感同身受,在新冠疫情之下仍舊排除萬難共同訪問瞭五十位長輩,聆聽他們的故事、紀錄他們的拿手廚藝。這樣的過程,不僅為颱灣保存瞭珍貴的庶民歷史,也陪伴瞭長輩們重新找迴自我認同與價值、串起他們與傢人間的對於傢族根源的連結。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循環基金(SERT)很高興能成為這個計畫的贊助人之一。希望藉由一個個故事的蒐集與擴散,能夠拋磚引玉、達成這些年輕朋友們所希望的「埋下善的循環,邀請更多的人走進廚房找尋屬於自傢的味道,看見並且找齣這個島嶼上百姓的根源」。相信在臺灣逐漸走進超高齡化社會的此刻,開啟跨世代對話、為第二人生賦予價值將是值得大傢關注與探討的重要課題。
 
作者序
 
  「島嶼上的飯桌」自二〇一九年起發起此計畫,為瞭記錄失傳的手路菜及長輩的生命故事。
 
  在這個世代隔閡日益嚴重的社會,我們相信以「吃頓飯」作為最純粹的交流媒介,用更多的理解能開啟青銀兩世代的溝通橋梁,是本計畫的核心價值。
 
  我們是由一群隔代教養長大的八年級生組成,因身邊的長輩相繼離世,發現很多珍貴的故事及老味道都來不及保存,這樣的惋惜也在同齡之間有相同的共鳴,望以自身藝術設計及青農背景,為臺灣貢獻一份力。
 
  在一頓飯的過程裡,引導長輩在輕鬆聊聊、被關懷陪伴的氛圍下,憶起即將消逝的記憶,分享課本考捲上遺漏的真相,那些平日裡難以開口、難以冷靜傾聽的敏感話題,都在一頓滿足味蕾和肚皮的飯後,卸下成見心防,有機會以理解化解對立及爭辯。
 
  我們期待在這五十場飯桌上的採訪,能夠埋下一份善的循環,引發更多的漣漪效應,讓更多有自覺的年輕人,同我們一起走進廚房,找尋屬於自傢的味道,看見柴米油鹽背後,庶民文化與時代洪流密不可分,都是這片土地上百姓的根源。

圖書試讀

內容試閱一
 
他們心中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
 
鄉愁這個詞之於我,之於我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們心中的意義與份量,應該落差甚大。
 
他們的鄉愁是餘光中筆下的「一灣淺淺的海峽」,是那一訣別便被海峽隔開的四十年。民國三十八年,被迫遷移的人們,懷抱著要再迴到大陸的希望來到臺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臺灣已經成為瞭外省人的第二個傢鄉,在對岸的老傢,經歷共產黨四十年的統領,早已物是人非。外公與外婆的鄉愁啊,是不存在的彼岸。
 
我們傢是外省傢庭,但我的故鄉是住瞭一輩子的臺北,沒有另外那個臺北以外、可以迴去的地方,而我也一直居住在這個城市中,不曾有過鄉愁。直到大二的某天,外婆永遠的離開,迴到傢再也見不到外婆坐在電視機前、用她好聽的北京腔說聲妳迴來啦,再也喝不到熟悉的排骨湯,直到這兩年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傢族不再固定於週日晚上集閤在老傢的飯桌,再也看不到爺爺大口吃肉的模樣。這纔發現原來我的鄉愁,是迴不去的爺爺奶奶傢,是迴不去有外婆會端上傢常的飯桌。
 
從小我和姊姊都是外婆帶大的,乾絲、雪裏紅、酸豆角、餃子、開陽白菜和各式排骨湯,這些都是我的傢常味,即使現在外婆已經不在身邊瞭,我依然會在冰箱裡沒什麼食材的傍晚,想著那就做一碗蔥開煨麵吧、無論人哪邊什麼季節都會想要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燉湯、端午節的時候也不會想到什麼南北部粽或東泉甜辣醬,因為我隻知道仁愛路上「九如商號」的湖州肉粽跟甜豆沙粽,是擁有這種外省來的口味與記憶的食物。
 
像是八大菜係中隻有江浙菜最多湯品,蔥開煨麵跟湖州粽都是浙菜等等,這些飲食習慣被我在生活中無意的實踐著,然而要到長得夠大纔會明白,這種飲食文化深植在血液中,要是沒有某種血緣或是地緣關係是不會瞭解、也沒有那種習慣的。
 
其實外婆初來臺灣的時候並不會做菜。那時的她,是一位三十歲、尚未齣嫁的小姐。民國八年齣生,外婆的名為龔胤昭、字班若,裡麵含有漢代班昭的典故也有父母的期許,齣生在天津大戶人傢,她父親是唐山鐵路廠廠長。外婆從小就接受瞭良好的教育,初中因為上瞭法語區的學校,因此曾學過法文,後來原想考北大醫學係,但因為那時候的北大受到瞭日本偽滿洲國控製,外婆因而拒絕去念,轉而考取瞭北京師範大學化學係。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島嶼上的飯桌:大蛤飯、木瓜粄、柴把湯、老酒麵線…讓我們走進阿公阿嬤說不完的時代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